无毛小白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毛小白鼠,更详细地说,是涉及幼毛生长但缺少一般毛生长功能的新的无毛小白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研究皮炎治疗药等的动物,可举出例如小白鼠、大白鼠、兔子等,但为了将这些动物用于研究,就必须预先实施各种处理。例如对于抗过敏性药物的筛选,已知可使用引起PCA(passive cutaneousanaphylaxis)反应的动物,但为了引起动物的PCA反应,必须对于剪毛的皮肤给予含同种或异种的组织感染抗体的抗血清,为了测定该反应,在一定时间后(用同种PCA的IgE抗体是48~168小时),必须从静脉注射用抗原和色素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了的白蛋白(永井博式:2-1皮炎(1)PCA反应、生物药科学实验讲座12卷炎症和过敏性(Ⅰ-1)(大内和雄编),广川书店,东京,1993,p.96-109)。这不仅是必要的处理操作,但也意味着这些抗血清等对于实验者具有危险性,所以希望开发出不进行这样的处理,且能用于研究皮炎治疗药等的病态模型动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符合上述希望的病态模型动物。
本发明者们在对于上述目的反复锐意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将突然变异得到的贫毛小白鼠进行兄妹交配,成功地培育出符合上述目的的,皮肤病变的自然发病率非常高的无毛小白鼠,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涉及无毛小白鼠,其特征是幼毛生长但缺少一般毛地生长功能,更详细地说,是涉及湿润性及干燥性皮肤病变的自然发病率,在24周龄以后,是70%以上的无毛小白鼠,皮肤的肥大细胞数在24周龄时约是50个/mm以上的无毛小白鼠,及血中IgE抗体值,在24周龄时,是约3500ng/ml以上的无毛小白鼠。
本发明的无毛小白鼠,如上所述,其特征是幼毛生长,但缺少一般毛的生长功能,从来还没有研究出这种缺少一般毛的生长功能的小白鼠,另外,也没有被披露的先例。
而且,本发明无毛小白鼠具有如下特征,即湿润性及干燥性皮肤病变的自然发病率,在24周龄后,是70%以上;皮肤的肥大细胞数,在24周龄时为约50个/mm以上;及血中IgE抗体值在24周龄时,是约3500ng/ml以上。
然而,一般的有毛小白鼠不会自然发生湿润性及干燥性皮肤病变,通过本发明者们的计算,其肥大细胞数通常是10个/mm左右,对于血中IgE抗体值,其定量的测定报告很少,且正常值也尚未确认,但通常是非常微量的。因此,根据本发明者们的测定(使用下述测定试剂盒),如下述表3及4所示,ICR小白鼠16周龄时是0.0-137.5ng/ml,ddY小自鼠16周龄时是0.0-5.0ng/ml。另外,文献中报道,对于正常动物,BALB/c小白鼠时<20-608ng/ml,C3H小白鼠时,全例<20ng/ml,对于实验的寄生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nsis)感染动物,BALB/c小白鼠时,是2240-7168ng/ml,C3H小白鼠时,是1365-3068ng/ml(平野隆雄、宫岛宏明,产生抗小白鼠IE单克隆杂交瘤抗体的概率及其应用,Medical Immunology,15(2),211-216(1988))。
进而,对于现有的无毛小白鼠也不自然发生湿润性及干燥性皮肤病变,通过本发明者们计算其肥大细胞数通常是20个/mm左右,对于血中IgE抗体值,根据本发明者们的测定(使用下述测定试剂盒),如下述表2所示,HRS/J小白鼠20周龄时,是102.0-253.0ng/ml。
与此相反,本发明的无毛小白鼠如上所述,其特征是在24周龄(或以后),显示非常高的皮肤病变自然发病率,皮肤的肥大细胞数及血中IgE抗体值,与一般有毛的小白鼠及现有的无毛小白鼠具有充分明显区别的新颖性。
基于本发明无毛小白鼠具有上述特征,作为皮炎的预防及治疗的筛选及药效试验等的病态模型动物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本发明无毛小白鼠即使在24周龄以前,与现存的无毛小白鼠或进行除毛等小白鼠比较,显示了显著稳定的无毛状态,因此,将非发生皮肤病变动物(特别是低周龄),作为医药品、化妆品等经皮给药的药剂的皮肤刺激性试验等试验动物时,具有不需除毛等的麻烦工序就可利用的优点。
因此,本发明也提供使用这样的本发明无毛小白鼠,进行医药品、化妆品等经皮使用的药剂、代表性的皮炎的预防及治疗剂的药效和/或皮肤刺激性的试验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试验,是利用本发明无毛小白鼠作为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与其他通常进行的该种试验相同地进行。例如代表性的,是将适量的被检物质赋形在软膏剂、贴附剂等经皮给药形态物质上按照常法涂敷、贴附在本发明无毛小白鼠的皮肤上,用一般的方法观察、评价其经时作用及效果。
本发明的无毛小白鼠是本发明者们在将雌性的C3H/He小白鼠和雄性的ddY小白鼠杂交成兄妹交配小白鼠的过程中,偶然确认其发生的突然变异而培育的贫毛个体(雄性)作为起源的。上述雄性贫毛个体与同腹生的雌性进行兄妹交配后,在其第2代时只得到雄性贫毛个体,但到第3代时可得到雌、雄贫毛个体,将该雌、雄贫毛个体进行兄妹交配,可得到雌性的本发明无毛个体,将该雌性无毛个体与同腹生的雄性贫毛个体进行兄妹交配,可成功地得到雌、雄无毛个体。将该雌雄无毛个体作为无毛0代,将它们进行兄妹交配,其所有的子孙都是无毛个体,这样就成功地培育了本发明无毛小白鼠。以下,将本发明无毛小白鼠称为“NOA小白鼠”。
上述各代小白鼠的饲养方法,与通常的小白鼠饲养没有特别的不同,例如在适当的笼中,给予适当的饲料,可在隔离系统环境下,温度为23±2℃、湿度为55±5%、从上午7点到下午7点,进行12小时照明(例如,参照新实验动物学,朝仓书店,104页,1986年)。作为上述饲料,可使用固形饲料(代表性的,CRF-1、Oriental Yeast IndustryCo.,Ltd.),及可自由喝到自来水即可。
在上述饲养期间,可目视观察毛的发育状况及皮肤病变发生症,皮肤的肥大细胞数及血中IgE抗体值,可按照常法,例如组织标本的甲苯胺兰染色法及使用市售的小白鼠IgE测定试剂盒的夹层ELISA法进行测定。
本申请人将这样的固定了的本发明无毛小白鼠(NOA小白鼠)经常维持在可分让的状态,另外,其受精卵在1997年5月15日以寄存号第72022号寄存在美国型培养收集中心(ATCC),Park Lawn Drive 12301,Rockville,Maryland,USA 20852中。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NOA小白鼠(5周龄、雄性)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的照片。
图2是表示NOA小白鼠(10周龄、雄性)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的照片。
图3是表示作为比较的HRS/J小白鼠(7周龄、雄性)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的照片。
图4是表示作为比较的HRS/J小白鼠(28周龄、雄性)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的照片。
图5是表示作为比较的BALB/cA-hr小白鼠(7周龄、雄性)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的照片。
图6是表示作为比较的BALB/cA-hr小白鼠(28周龄、雄性)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的照片。
图7是表示湿润性皮肤病变发生症NOA小白鼠(20周龄、雄性)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的照片。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NOA小白鼠4周后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照片。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NOA小白鼠12周后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纸照片。
图10是表示图7所示的NOA小白鼠16周后的外貌特征的代用图照片。
图11是表示研究在各周龄下,调查NOA小白鼠(雄性及雌性),包括干燥性和湿润性的全皮肤病变发病症,求出其发病率的图。
图12是表示与图11相同地只求出湿润性皮肤病变发病率的图。
图13是研究NOA小白鼠以及比较动物和对照动物,随着年令增加,皮肤的肥大细胞数变化的图。
图14是研究NOA小白鼠(雄性及雌性)随着年令增加,皮肤的肥大细胞数变化的图。
图15是研究NOA小白鼠(雄性)的背部皮肤的湿润性及干燥性皮肤病变部位以及正常部位随着年令增加,肥大细胞数变化的图。
图16是表示NOA小白鼠(48周龄、雄性)的皮肤(背部干燥性皮肤病变部位)的IgE抗体染色试验图的代用照片。
图17是表示NOA小白鼠(48周龄、雄性)体食淋巴节(颚下淋巴节)的IgE抗体染色试验图的代用照片。
图18是表示NOA小白鼠体表淋巴节(颚下淋巴节)胪胞部(32周龄、雄性)的IgE抗体染色试验图的代用照片。
图19是表示作为比较动物的BALB/cA-hr小白鼠(20周龄、雄性)的皮肤(背部)的IgE抗体染色试验图的代用照片。
图20是作为比较动物的BALB/cA-hr小白鼠(28周龄、雄性)的体表淋巴节(颚下淋巴节)的IgE抗体染色试验图的代用照片。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
以下,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
将C3H/He雌性小白鼠和ddY雄性小白鼠交配得到的由于突然变异培育的雄性贫毛个体作为祖先,将该雄性贫毛个体和同腹生的雌性贫毛个体交配得到的第3代雌雄贫毛个体,作为兄妹交配,得到雌性无毛个体。将该雌性无毛个体在同腹生的雄性贪毛个体进行兄妹交配,得到雌雄无毛个体,将该雌雄无毛个体作为无毛0代,将其进行兄妹交配,固定了本发明无毛小白鼠(NOA小白鼠)系列。
另外,各小白鼠的饲养是用饲养笼(底部170×280mm×H130mm、聚碳酸酯制、日本可乐丽社制,以最多5只/笼的组饲养进行的。另外,饲养是在隔离系统环境下(温度23±2℃、湿度55±5%、照明时间从上午7点到下午7点,12小时)进行的,在饲养期间,对于每个小白鼠都可自由吃到固形饲料(CRF-1、Oriental Yeast Industry Co.,Ltd.),自由地喝到自来水。
对于由上述得到的NOA小白鼠,观察如下各项目。
项目1脱毛方式……通过目视观察。但是对于Rhino小白鼠,可通过文献[A.Howard,“Rhino”,an allele of hairless in house mouse,J.Hered.,31,467-470(1940);Stanley,J.Mann,Hair loss and cyst formationin Hairless and Rhino mutant mice.,ANAT.REC.,170,485-500(1971):Kawaji,H.,Tsukuda,R.and Nakaguchi,T.,Immunopathology of Rhinomouse,An autosomal recessive mutant with murine lupuslike disease.,ActaPathol.Jpn.,30(4),515-530(1980)]进行确认。
项目2皮肤病变的自然发病……通过目视观察。
项目3皮肤的肥大细胞数……通过组织标本的甲苯胺染色法测定。
项目4产生IgE抗体能
1.用酶抗体法(ABC法)测定IgE抗体染色。
2.用夹层ELISA法测定血中IgE抗体值。
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
项目1脱毛形式
用目视观察本发明的NOA小白鼠及比较用HRS/J及BALB/cA-hr的无毛小白鼠。但是,对于Rhino小白鼠;要通过上述文献调查、确认。
(1)NOA小白鼠
幼毛生长,但缺少一般毛的生长功能、直到幼毛脱落的10周龄止,体毛消失。进而,吻鼻部及眼睑部的刚毛变短呈不规则状(5周龄、参照图1)。然后,到12周龄时,吻鼻部及眼睑部的刚毛也脱落,完全看不到体毛,成为非常光滑的无毛皮肤状态(10周龄,参照图2)。
(2)HRS/J小白鼠
除了幼毛生长,还残存一般毛的生长功能,虽然很少,但可看到一般毛(7周龄、参照图3)。伴随生长,该一般毛脱落,成为无毛皮肤(28周龄、参照图4),但对于滞后的,也有直到20周龄以后能看到体毛的个体,个体差异显著。脱毛后的皮肤,与NOA小白鼠比较,看到深的皱纹。可正常地看到吻鼻部及眼睑部的刚毛(28周龄、参照图4)。
(3)BALB/cA-hr小白鼠
与HRS/J小白鼠大致相同。即,除了幼毛生长,也残存一般毛的生长功能、虽然很少可看到一般毛(7周龄、参照图5)。伴随成长,该一般毛脱落,成为无毛皮肤(28周龄、参照图6),但滞后的,到20周龄以后也有看到体毛的个体,个体差异显著。脱毛后的皮肤,与NOA小白鼠比较皱纹多、且有粗糙感。
通常可正常地看到吻鼻部及眼睑部的刚毛(28周龄、参照图6)。
(4)Rhino小白鼠
到13~14日令为止,外观上属于正常,但以后,从眼部开始脱毛,到3~4周龄继续脱毛,只是脚、尾、耳有毛。到5周龄,在背部留有散在性的毛,对于后肢,到7周龄残留有毛[参照A.Howard,“Rhino”,an allele of hairless in house mouse,J.Hered.,31,467-470(1940)]。
另外,如下表示:即,到生后12日的被毛成长是正常的,但以后继续脱毛,到25日令,被毛脱落。但有文献记载到60日令之前可看到微小的散在性被毛的个体,该被毛往往是异常的毛(stanley,J.Mann,Hairloss and cyst formation in Hairless and Rhino mutant mice.,ANAT.REC.,170,485-500(1971))。从这些记载可推测也残存一般毛的生长功能。
进而,在A.Howard文献上记载着刚毛虽然残留一生,但老化时变短、弯曲、很多还可以脱落的现象,另一方面,在以下的文献中还记载着吻鼻部及眼睑部的刚毛是正常的(Kawaji,H.,Tsukoda,R.andNakaguchi,T.,Immunopathology of Rhino mouse,An autosomal recessivemutant with murine lupuslike disease.,Acta Pathol.Jpn.,30(4),515-530(1980))。
项目2皮肤病变的自然发病
通过5周龄~48周龄前的目视,观察本发明的NOA小白鼠及比较用的HRS/J及BALB/cA-hr的各无毛小白鼠。
(1)NOA小白鼠
从10周龄左右可以看到皮肤病变的自然发病。可以确认该皮肤病变是干燥性(干皮肤)的病变和湿润性(溃疡性)的病变,这些不是相异的病变,可认为是表皮是否残存的区别。
皮肤病变最初看到发红时,这时向干燥性或者湿润性转移。向湿润性的转移,其表皮处于易于脱落的状态,这可认为是由于自然或物理的原因而引起的脱落。此时,表皮若不脱落而残存着,可认为是干燥性的,但是大多数为干燥性病变,可以推测以后向湿润性转移。
湿润性皮肤病变,在低周龄下几乎都是很微小的,大范围地可确认时是从16周龄左右开始,更大范围地可以被确认是24周龄以后。
湿润性皮肤病变随着加令而慢慢扩张的样子,如图7~图10所示。图7表示了20周龄的NOA小白鼠、图8表示了其4周后(24周龄)、图9表示其12周后(36周龄)、另外图10表示其16周后(40周龄)。
对各图详细地叙述,图7(20周龄)中,在上眼睑至吻鼻部、肩部至背侧部至腰部上看到湿润性皮肤病变。可看到背部至腰部上显示了少量的脱鳞和粗糙感的干燥性皮肤病变。
图8(24周龄)中,可看到湿润性皮肤病变部的扩张(上眼睑部和吻鼻部的一部分有改善的倾向)。在干燥性皮肤病变部可以看到皮肤的薄层化。
图9(36周龄)中,可看到在湿润性皮肤病变进而有病变的扩张(上眼睑部和吻鼻部的一部分改善)。在干燥性皮肤病变部可以看到皮肤的薄层化正在进行。
图10(40周龄)中,在干燥性皮肤病变部,进一步看到皮肤的薄层化正在进行。
上述的皮肤病变,对于严重的,可看到占体表面积20%以上的病例。湿润性皮肤病变部分地被改善,但大范围的病变消失的例子目前还没有。
干燥性皮肤病变,在低周龄的小白鼠上大致地可以看出,而对于高周龄的可以看到高度地形成脱鳞、表皮显著地薄层化。
调查上述皮肤病变的发病率,其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中,是调查NOA小白鼠的各周龄雌雄各10只的包括干燥性和湿润性的全皮肤病变发作情况,并求出其发病率的图。
此外,皮肤病的发作有无判断,一般是通过目视观察,明显地观察到皮肤病变的,则作为发病动物。
图中,平均的定义是表示雌雄的平均,n的数是各周龄雌雄分别是10只,检查周龄是12阶段,检查动物的合计是雌雄各120只(合计240只)。
从图11可明显看出包括干燥性和湿润性皮肤病变发作率,对于16周龄的雌雄平均,可以达到90%。
从图12同样地只求出湿润性皮肤病的发作率。
从该图可明显地看出湿润性皮肤病变的雌雄平均下的发病率对于16周龄是30%、24周龄是80%。
(2)HRS/J小鼠及BALB/cA-hr小鼠
通过饲养期间(5周龄~48周龄),可以看到数倒由于小白鼠争斗引起的微小的湿润性病变(外伤),但对于这些动物也都未看到病变的扩张,2周左右就得到改善、消失。
项目3皮肤的肥大细胞数
在NOA小白鼠的病理组织学的检索中,在皮肤病变部上可以看到多数的肥大细胞聚集。从这可以推论,对于NOA小白鼠的皮肤,肥大细胞在增殖着,为进一步确认,可用下述方法算出皮肤的肥大细胞数。
即,从背部、腰部、胸部及腹部的各皮肤采取约1cm长的皮肤,施以甲苯胺兰染色,分别对三个地方(左右两端及中央部),用显微镜计数每1mm长的肥大细胞数,将这些值平均后,作为背部、腰部、胸部及腹部的肥大细胞数。
作为比较,对于HRS/J及BALB/cA-hr的各无毛小白鼠及对照用的ICR及ddY的一般有毛小白鼠进行同样的试验。
其结果,表示在图13中(纵轴:肥大细胞数、个/mm及横轴:小白鼠周龄)。
此外,各小白鼠的个数(n、全是雄性),对于NOA小白鼠各周龄10个(检查周龄12阶段、检查动物合计120只)、对于比较动物及对照动物组各周龄5个(检查阶段8阶段,检查动物合计,各系统30头)。另外,对于NOA小白鼠,不管有无皮肤病变发作,是随机地选择。进而,HRS/J小鼠的结果以HRS/J表示、BALB/cA-hr小白鼠的结果以BALB/c-h表示、ICR小白鼠的结果以ICR表示,而对于ddY小白鼠的结果以ddY表示。
从图13可看出,本发明的NOA小鼠皮肤的肥大细胞数,12周龄是28个/mm、40周龄是57个/mm,此值与比较动物及对照动物对比后,是明显的高值。事实上,HRS/J小白鼠,对于12周龄是15个/mm、40周龄是13个/mm、BALB/cA-hr小鼠,对于12周龄是21个/mm、40周龄是24个/mm、ICR小白鼠,对于12周龄是10个/mm、40周龄是10个/mm,另外,ddY小鼠,对于12周龄是11个/mm,40周龄是11个/mm。
进而,对于NOA小白鼠,由于其雌雄的差别上述的肥大细胞数有若干的差别。这些也表示在用同样方法求出的图14中(与图11相同的个体数,同样地进行了表示)。
另外,对于NOA小白鼠,从皮肤的状态可以看出肥大细胞数上的差,与正常部位比较,在皮肤病变发病部位显示高值(参照图15、平均的定义是不管有无皮肤病发作而放出的平均值、湿润性表示湿润性皮肤病变部、干燥性表示干燥性皮肤病变部、正常是表示正常皮肤部)。在皮肤病变发病部位及其周边部也可看到显著的高值,局部地也可看到表示300个/mm以上的值。
上述图15中,被检查的个数(n)各周龄是10只、检查周龄12阶段、检查动物合计120只,各项目(状态)的n数如下。
5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0、干燥性皮肤病变部=0、正常部=10
7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0、干燥性皮肤病变部=0、正常部=10
10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3、干燥性皮肤病变部=1、正常部=6
12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2、干燥性皮肤病变部=2、正常部=6
16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3、干燥性皮肤病变部=1、正常部=6
20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4、干燥性皮肤病变部=5、正常部=1
24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4、干燥性皮肤病变部=4、正常部=2
28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5、干燥性皮肤病变部=5、正常部=0
32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3、干燥性皮肤病变部=3、正常部=4
36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5、干燥性皮肤病变部=3、正常部=2
40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3、干燥性皮肤病变部=5、正常部=2
48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部=6、干燥性皮肤病变部=4、正常部=0
从以上的结果可明显地看出,对于NOA小白鼠皮肤的肥大细胞显著地增殖着,这就暗示了是与皮肤病的发病率相关。
项目4IgE抗体产生能
(1)IgE抗体染色观察
对于NOA小白鼠及为比较用的HRS/J及BALB/cA-hr的各无毛小白鼠及作为对照的ICR及ddY的一般有毛小鼠分别采取皮肤、体表淋巴节、胸腺及脾脏,用酶抗体法(ABC法)染色IgE抗体,显微镜下观察。
对5周龄~48周龄的各供试小白鼠进行上述观察。
其结果,对于NOA小白鼠,从12周龄左右在皮肤的肥大细胞周围可以看到很强的阳性反应,可认为体表的淋巴节上阳性细胞(认为IgE抗体产生形质细胞)增多。该反应在皮肤病变的发病动物上更强,在该动物上可以看到更多的阳性细胞。进而,对于皮肤病变发作动物,在淋巴节细胞部拗网树枝状细胞上出现阳性反应(认为是IgE抗体络合物的沉淀)。这些如图16(NOA小白鼠48周龄、背部干燥性皮肤病变部)、图17(NOA小鼠24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发作动物的颚下淋巴节)、图18(NOA小白鼠、32周龄、湿润性皮肤病变发作动物的颚下淋巴节、细胞部)所示。再者,各图中,表示了各部位的显微镜摄影照像(倍率×150倍),以下的图19(背部皮肤)及图20(颚下淋巴节)也是同样。
在图16中,被染色(黑色)成环状或点状,是IgE抗体阳性细胞,这里全部是肥大细胞。
按照图17,被染色(黑色)成点状,是IgE抗体阳性细胞,可认为这里全都是产生抗体的形质细胞。
按照图18,被染色成中央部的网孔状(黑色),是阳性反应,可认为这是在胪胞部的细网树肢状细胞上沉积着IgE抗体络合物。
与此相反,对于比较动物及对照动物,如图19及图20所示,都是较弱的反应可少数的阳性细胞。即,图19是BALB/cA-hr小白鼠的20周龄的背部皮肤显微镜照片、图20是BALB/cA-hr小鼠、28周龄的颚下淋巴节的显微镜照片。
在图19中,被染色成环状(黑色)的数个细胞是IgE抗体阳性细胞,这是肥大细胞。
在图20中,被染色成点状(黑色)的数个细胞是阳性细胞,可认为这里是产生IgE抗体的形质细胞。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NOA小白鼠产生IgE抗体是亢进的,这说明了是与皮肤病的病变发作症是有关系的。
(2)血中IgE抗体值的测定
由上述(1)的染色观察,对于NOA小白鼠,产生IgE抗体的亢进是明显的,所以用以下血中IgE抗体值的测定试验可确认此事实。
即,按照使用市售的测定试剂盒(商品名:小白鼠IgE测定试剂盒“YAMASA”、EIA、YAMASA酱油株式会社制)的夹层ELISA法,测定血中IgE抗体值。
对于NOA小白鼠(雄性,5周龄~32周龄)得到的结果如下述表1所述。此外,表中,病变重度的表示用以下的符号。即“-”表示皮肤病变非发作动物、“+”~“+++”分别表示发作湿润性皮肤病变动物,“+”号越多,表示病变的广度越大。“W”表示干燥性皮肤病变发作动物。
另外,作为对照使用的HRS/J小鼠(雄性、5、20及28周龄)、ICR小鼠(雄性、5、16及32周龄)及ddY小白鼠(雄性、5、16及32周龄同样地求出中IgE抗体值分别表示在下述表2、表3及表4中。)
表1(NOA小白鼠) 周龄个体No.病变重度血中IgE值(ng/ml) 5周龄 1 2 3 4 - - - - 126.3 176.1 130.9 117.0 10周龄 1 2 3 4 5 6 7 8 - - - - W + + + 112.4 523.7 198.1 191.8 182.4 151.4 280.4 130.9 16周龄 1 2 3 4 5 6 7 W W W + ++ ++ ++ 431.9 188.6 807.5 1023.9 5586.3 2878.8 2071.7 24周龄 1 2 3 4 5 + + +++ +++ +++ 3877.3 4907.1 7676.2 15527.9 16212.6 32周龄 1 2 3 4 5 + ++ ++ +++ +++ 1787.8 16424.3 23742.4 7902.6 17756.5
表2(HRS/J小白鼠) 周龄个体No.病变重度血中IgE值(ng/ml) 10周龄 1 2 3 4 5 - - - - - 102.0 112.0 130.0 140.0 151.0 20周龄 1 2 3 4 5 - - - - - 102.0 125.0 165.0 194.0 253.0 28周龄 1 2 3 4 5 - - - - - 100.0 128.0 140.0 184.0 186.0
表3(ICR小白鼠) 周龄个体No.病变重度血中IgE值(ng/ml) 5周龄 1 2 3 - - - 7.5 75.0 75.0 16周龄 1 2 3 - - - 0.0 25.0 137.5 32周龄 1 2 3 - - - 150.0 215.0 290.0
表4(ddY小白鼠) 周龄个体No.病变重度血中IgE值(ng/ml) 5周龄 1 2 3 - - - 0.0 0.0 0.0 16周龄 1 2 3 - - - 0.0 0.0 5.0 32周龄 1 2 3 - - - 0.0 0.0 27.5
从上述表1至表4的对比明显地看出,NOA小白鼠与HRS/J小白鼠、ICR小白鼠及ddY小白鼠比较,显示了相当高的血中IgE抗体值、从这些事中也暗示了对于NOA小白鼠,IgE抗体的产生其亢进是明显的,这是与皮肤病的发病率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