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02886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59722.7

申请日:

2002.12.30

公开号:

CN1511944A

公开日:

2004.07.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5.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12N1/14; A01H15/00; A01H17/00

主分类号:

C12N1/14; A01H15/00; A01H17/00

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学;

发明人:

冯固; 李晓林

地址:

100094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余丽;刘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在由草碳15~25份,蛭石15~20份,珍珠岩30~45份,沸石15~25(重量)份组成的培养基质上,接种相当于基质体积5~10%的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繁殖体的菌剂,采用多种寄主植物混播混作方式进行培养;每2~3天浇一次营养液;培养17~18周后,收集培养基质和植物根系即成。本发明提供的基质容易获得,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生产工艺先进;环境友好。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草碳15~25份, 蛭石15~20份,珍珠岩30~45份,沸石15~25份(重量)份组成的培养 基质上,接种相当于基质体积5~10%的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繁殖体的菌剂, 进行培养;每2~3天浇一次配方为(mM):KH 2 PO 4 3.0×10 -2 ,NH 4 NO 3 4,MgSO 4 2.6, Ca(NO 3 ) 2 8.0,钾盐8-11,硼酸或盐
2: 0×10 -3 ,MnSO 4 1.6×10 -3 ,ZnSO 4 1.0×10 -3 , CuSO 4 5.0×10 -4 ,(NH 4 ) 6 Mo 2 O 4 5.0×10 -2 ,铁络合剂2.0×10 -2 的营养液;选择多 种寄主植物混播混作方式;培养17~18周后,收集培养基质和植物根系即 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培养基质 中含有植酸钠,含量为0.01-0.1(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丛枝 菌根真菌为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intraradices三 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钾盐 是K 2 SO 4 、KCl或KNO 3 中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铁络 合剂是Fe-EDTA或Fe-DTP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硼酸 或盐是H 3 BO 3 和Na 3 BO 3 。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培养温度 是25~3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营养 液的pH为6.2~6.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寄主 植物选自高梁、玉米、三叶草、洋葱中2~4种。
3: 6, Ca(NO 3 ) 2 8.0,钾盐8-11,硼酸或盐1.0×10 -3 ,MnSO 4 1.6×10 -3 ,ZnSO 4 1.0×10 -3 , CuSO 4 5.0×10 -4 ,(NH 4 ) 6 Mo 2 O 4 5.0×10 -2 ,铁络合剂2.0×10 -2 的营养液;选择多 种寄主植物混播混作方式;培养17~18周后,收集培养基质和植物根系即 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培养基质 中含有植酸钠,含量为0.01-0.1(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丛枝 菌根真菌为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intraradices三 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钾盐 是K 2 SO 4 、KCl或KNO 3 中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铁络 合剂是Fe-EDTA或Fe-DTP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硼酸 或盐是H 3 BO 3 和Na 3 BO 3 。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培养温度 是25~3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营养 液的pH为6.2~6.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寄主 植物选自高梁、玉米、三叶草、洋葱中2~4种。
4: 0×10 -2 ,NH 4 NO 3 4,MgSO 4 2.6, Ca(NO 3 ) 2 8.0,钾盐8-11,硼酸或盐1.0×10 -3 ,MnSO 4 1.6×10 -3 ,ZnSO 4 1.0×10 -3 , CuSO 4 5.0×10 -4 ,(NH 4 ) 6 Mo 2 O 4 5.0×10 -2 ,铁络合剂2.0×10 -2 的营养液;选择多 种寄主植物混播混作方式;培养17~18周后,收集培养基质和植物根系即 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培养基质 中含有植酸钠,含量为0.01-0.1(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丛枝 菌根真菌为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intraradices三 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钾盐 是K 2 SO 4 、KCl或KNO 3 中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铁络 合剂是Fe-EDTA或Fe-DTP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硼酸 或盐是H 3 BO 3 和Na 3 BO 3 。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培养温度 是25~3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营养 液的pH为6.2~6.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所述寄主 植物选自高梁、玉米、三叶草、洋葱中2~4种。

说明书


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是一类能够与80%以上的陆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它能帮助和促进植物吸收磷、锌、铜、钾和硼等营养元素,显著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并能提高植物的抗干旱、盐碱、抗病能力、改善土壤结构。

    丛枝菌根真菌常规培养方法主要是采用土壤或者河砂为基质,单一作物(如玉米、三叶草)为寄主植物。菌根真菌的培养效率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质的组成和培养条件得到提高。Atimanav等比较了不同粒径的膨胀矿物材料对丛枝菌根真菌生产的影响(Atimanav Gaur,A.dholeya Effects of theparticle size of soil-less substrates upon AM fungus inoculumproduction 2000,10:43-48);英国PLANT WORK公司(www.plantworksuk.co.uk)采用一种膨胀矿物作为基质培养丛枝菌根真菌,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使用了缓释性磷肥控制和调节植物与菌根真菌的生长。这些方法大多采用单一膨胀矿物或膨胀矿物加草碳的方式,培养效率不够高。文献(Sylvia,D.M.and D.H.Hubbell.1986.Growth and sporulation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aeroponic and membranesystems.Symbiosis 1:259-267)采用气雾法培养菌剂,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雾化装置将营养液变成气雾喷在侵染有菌根真菌的植物根系上,获得纯净的菌剂。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十分纯净的菌剂,但是成本高、产量低。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商业化生产都是采用在温室条件下将寄主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同培养4~5个月的方式进行。由于丛枝菌根真菌不能离开宿主植物单独培养,因此该菌剂大规模生产十分困难;且寄主植物的类型、培养基质的配方、培养条件均为生产工艺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商业化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地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由草碳15~25份,蛭石15-20份,珍珠岩30~45份,沸石15-25(重量)份组成的培养基质上,接种相当于基质体积5~10%的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繁殖体的菌剂,进行培养;每2~3天浇一次配方为(mM):KH2PO43.0×10-2,NH4NO34,MgSO42.6,Ca(NO3)28.0,钾盐8-11,硼酸或盐1.0×10-3,MnSO41.6×10-3,ZnSO41.0×10-3,CuSO45.0×10-4,(NH4)6Mo2O45.0×10-2,铁络合剂2.0×10-2的营养液;选择多种寄主植物混播混作方式;培养17~18周后,收集培养基质和植物根系即成。

    所述培养基质中还可以含有植酸钠,含量为0.01-0.1(重量)份。

    所述丛枝菌根真菌为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intraradices三种。

    所述营养液的pH为6.2~6.5。

    营养液中所述钾盐是K2SO4、KCl或KNO3中一种或多种。

    营养液中所述铁络合剂是Fe-EDTA或Fe-DTPA。

    营养液中所述硼酸或盐是H3BO3和Na3BO3。

    所述培养温度是25~35℃。

    所述寄主植物选自高梁、玉米、三叶草、洋葱中2~4种。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培养基质容易获得,设备简单,成本低廉;

    2、生产工艺先进;

    3、环境友好。

    本技术生产出的菌根生物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磷肥和微量元素化肥,提高植物对土传染病害和干旱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适用于移植类蔬菜、药材和其他农作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生产

    (1)基质配制

    将草碳在121□、0.12MPa的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1~2小时,晾干;蛭石、珍珠岩和沸石用3%的盐酸浸泡0.5~1小时,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晾干。

    按草碳:蛭石∶珍珠岩∶沸石(体积比)1∶1∶2∶1的比例混合,加入植酸钠0.01-0.1份,再次混匀。

    (2)接种、种植寄生植物

    在温室中修建一个50cm高的水泥池或用聚乙烯塑料膜和砖建成可以防水渗漏的池。将上述混合基质装入池中,深度为30~40cm。

    将分别含有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intraradices三种菌根真菌孢子、菌丝体的接种剂(每菌种的孢子密度均≥25个/克)先混合,然后再将混合了的接种剂铺在基质上,总接种剂用量为基质体积的7%,再覆上一层2cm的基质。然后按20×20的间距打孔播高粱种子,在其四周播上三叶草、洋葱。待出苗以后高梁每穴留1株苗,三叶草和洋葱不间苗。

    (3)培养

    培养期间的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50%~80%,光照强度10000~20000勒克斯。在植株出苗后每2~3天浇一次营养液。

    营养液的配方为(mM):KH2PO4 3.0×10-2,NH4NO3 4,MgSO4 2.6,Ca(NO3)28.0,K2SO4 3,KCl 8,H3BO3 1.0×10-3,MnSO4 1.6×10-3,ZnSO4 1.0×10-3,CuSO45.0×10-4,(NH4)6Mo2O4 5.0×10-2,Fe-EDTA 2.0×10-2。营养液pH为6.2~6.5。

    (4)收获

    植株生长17~18周后收获。收获时,先剪去地上部,刮去基质表层2cm,将下层的基质连同植物根系晾干,再将根系粉碎成小于0.5cm的碎段,与基质充分混匀,装袋。

    用MPN法检测繁殖体数量,达到10/克以上;用车前草(Plantagolanceolata)为寄主植物检测繁殖体活性,接种21天的侵染率达到30%以上。达到这些标准即为合格产品。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在由草碳1525份,蛭石1520份,珍珠岩3045份,沸石1525(重量)份组成的培养基质上,接种相当于基质体积510的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繁殖体的菌剂,采用多种寄主植物混播混作方式进行培养;每23天浇一次营养液;培养1718周后,收集培养基质和植物根系即成。本发明提供的基质容易获得,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生产工艺先进;环境友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