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34895A43申请公布日20110727CN102134895ACN102134895A21申请号201010103217722申请日20100127E04D13/16200601E04B1/7620060171申请人全联安企业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县72发明人邓重咸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64代理人高龙鑫54发明名称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用以提供一施工面的防水隔热效果,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是通过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铺盖一层防水隔热粉于一施工面,而达到该施工面的防水隔热效果;首先。
2、,固设至少一个可排列组合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于该施工面,再使容置于该些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的防水隔热粉接触该施工面,以形成防水隔热层。本发明并提出相对应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通过装置化的施工达到建筑物的防水隔热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8页CN102134900A1/2页21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用以铺盖一层防水隔热粉1在一施工面2上;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步骤包含定位数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在该施工面2上,致使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覆盖该施工面2;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定义数个容置空间12;将该防水隔热粉。
3、1填充于该容置空间12,致使防水隔热粉1与该施工面2接触;将一覆盖层15覆盖于该容置空间12上;借此使防水隔热粉1限位于该些容置空间12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定位于该施工面2步骤前,对该施工面2进行一前置处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包含数个定位孔11;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可通过该定位孔11定位于该施工面2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覆盖层15为混泥土灌筑而形成,且在灌筑混泥土前,可通过一结构加强件17插固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的定位孔11内,以避。
4、免该覆盖层15龟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覆盖层15是选自磁砖、地砖和木板中的任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12施工该覆盖层15后,以一填缝剂5或一填缝条4填补每一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外缘的间隙。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是用于一水平的施工面2。8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装置,用以定位防水隔热粉1于一平面,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一侧包含数个栅状结构,用以定义数个容置空间12,每一该容置空间12可填充防水隔热粉1,致使防水隔热粉1铺盖于该平面。。
5、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包含数个定位孔11,用以将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固定于该平面。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体相对该些栅状结构的另一侧定义为一定位框13,该定位框13开设数个通孔14,用以排除多余的防水隔热粉1。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为一矩形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还包含一覆盖层15,该覆盖层15对应该框体的尺寸,用以使防水隔热粉1限位于该容置空间12内。13如权利要求8所述。
6、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栅状结构垂直水平面设置。权利要求书CN102134895ACN102134900A2/2页3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栅状结构倾斜水平面设置。15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是通过数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铺盖一层防水隔热粉1在一垂直或倾斜的施工面2上,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包含数个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33,每一容置空间33容置定量的防水隔热粉1,且每一容置空间33的开口以同一抽取板32阻盖,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步骤包含将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定位于一施工面2;其中,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的抽取板面32对该施工面2,致。
7、使该容置空间33面对该施工面2朝重力方向倾斜;抽离该抽取板32,致使防水隔热粉1沿该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33,覆盖于该施工面2上;取另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组装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上,并重复上述步骤。16一种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用以定位防水隔热粉1在一垂直或倾斜的立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一面为一开放端,并以一抽取板32作覆盖封闭;该框体内侧包含数个朝重力方向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33,每一容置空间33的开口端34以该抽取板32阻隔,每一容置空间33内并容置定量的防水隔热粉1;该开放端可承靠于该立面,并通过抽离该抽取板32而将防水隔热粉1覆盖并接触于该。
8、立面。17如权利要求16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装置30包含一第一卡合部35与一第二卡合部36,分别设置该框体的相异两端;该第一卡合部35对应该第二卡合部36,致使两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通过第一卡合部35固定于第二卡合部36而彼此组合。18一种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用以定位防水隔热粉1于一平面;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包含数个容置空间,每一容置空间具一开口,致使防水隔热粉1可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对应该开口覆盖并接触于该平面而定位。19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用以铺盖一层防水隔热粉1于一施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是先固设至少一个可排列组合的防水隔热层。
9、施工装置于该施工面,再使容置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的防水隔热粉1接触该施工面,而达到该施工面的防水隔热效果。权利要求书CN102134895ACN102134900A1/6页4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防水隔热粉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与装置。背景技术0002建筑物的防水、隔热需求,一直是业界急欲改善的课题。以屋顶漏水来说,室内发生渗水现象而形成壁癌一向是恼人的恶梦,追溯其原因,不外乎是屋顶或墙面因预留伸缩缝或产生缝隙,导致水沿着缝隙而自墙面渗出。灌筑水泥混凝土时,分次施工灌筑的接合处容易自然形成出缝隙;受到地震、强风等。
10、加诸于建筑物的外力,或是建筑物经热胀冷缩或日晒雨淋的缓慢风化,均可导致建筑物自然形成裂痕或缝隙,使得建筑物或多或少都有渗水的问题。0003以往屋顶的防水、止漏工程可分为硬质或软质材料的施工法,其中硬质材料工法是将漏水板面重新以水泥或七厘石砂浆粉刷;软质材料施工法则利用沥青、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乙酯PU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喷洒、粉刷在渗水墙面上,来达到阻隔水分的目的。然而,经加工涂抹的硬质材料容易在施工不良、偷工减料或日晒、雨淋等气候风化下龟裂;软质材料则可能因为夹带气泡、变质劣化,或是延展性差、与底层的混泥土层附着不良,在热胀冷缩或风化的双重效应下,导致其在短时间内龟裂或产生裂缝,再度引发漏水现象。
11、,需要定期养护而无法治本地解决问题。0004此外,随着绿色建筑与节能风潮成为主流,维持室内温度稳定,避免室内温度受户外极端温度的影响而浮动,成为环保节能诉求下的新领域。以往建筑物的绝热工法,大多以隔热砖或发泡水泥、保丽龙等绝热材料填充于建筑物中,然而上述方法不仅隔热效果有限,废弃无法回收的保丽龙更成为环保的梦餍,而无助于节能、减碳,资源充分运用的现代概念。再者,一般防水隔热工程须分别施工,容易交互影响而无相加成的效果。0005中国台湾专利第305906号的屋顶耐候性处理工法,公开了一种结合防水、隔热的屋顶处理工法,通过铺设一种具有拒水性、低导热性的防水隔热粉来达到防水隔热的目的。其施工方法是先。
12、在屋顶水平面上铺设约一厘米的防水隔热粉层,随后在该粉层上铺设荷重板,然后再灌筑混泥土或水泥形成凝固层。但上述方法是在屋顶楼面上大范围铺设防水隔热粉,粉层不易随着崎岖的楼面维持定量定厚,将使防水与隔热效果大打折扣,大面积随风飞扬的粉尘除造成施工的困难,也有害健康与环保;此外,以混泥土形成的凝固层作为防水隔热粉层的压重层,除支撑性差、都市高楼施工难度高外,还容易因粉末厚度不均而导致凝固层碎裂,影响最终的防水隔热效果。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仅适用于水平楼面的施工,对于倾斜墙面或垂直墙面缝隙产生的漏水问题,依然无法改善克服。0006综上所述,传统防水隔热材料及工法难以适应日益变异的天候环境,无法彻底地解决。
13、房屋渗水及温度快速起伏的问题,因此势必需要一种兼具快速、方便、环保及效果优良的防水隔热施工方式,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说明书CN102134895ACN102134900A2/6页5发明内容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其可应用于水平、倾斜、垂直等各种墙面,提供建筑物完善的防水隔热效果。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铺盖一层防水隔热粉在一施工面上,而使该施工面具有防水隔热效果;本发明利用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铺设防水隔热粉,是先固设至少一个可排列组合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在该施工面上,再使容置在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14、内的防水隔热粉接触该施工面,以形成防水隔热层。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一侧包含数个栅状结构,用以定义数个穿透的容置空间;防水隔热粉可容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使其接触并覆盖在一施工面上,随后设置一覆盖层在该容置空间上,可将防水隔热粉限位在该容置空间内,避免其流失而提供施工面的防水隔热效果。0010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用以将防水隔热粉定位于实质上垂直的一立面或倾斜墙面上,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一面为一开放端,并以一抽取板作覆盖封闭;该框体内侧包含数个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每一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以该抽取板阻隔,每一容置空间内容置定量的防水隔热粉;。
15、该开放端可承靠在一立面上,并通过抽离该抽取板而将防水隔热粉定位在该立面上。0011本发明通过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定位防水隔热粉,除可避免粉尘飞扬,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还具备支撑性,可满足室内、室外、铺设磁砖、木板、水泥等多元的应用。通过容置空间容置防水隔热粉,也解决已知技术须靠水泥压重而产生的问题。附图说明001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结合附图予以描述0013图11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0014图12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图;0015图13为本发明防水隔热施工装置一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0016图2为本发明相邻两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的示意图;0017图31为。
16、本发明覆盖层的一应用实施例示意图;0018图32为相邻两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应用图31覆盖层的示意图;0019图4为本发明覆盖层的另一应用实施例示意图;0020图5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0021图61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0022图62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组立剖面图;0023图63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组立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4本发明是通过使用施工装置来将防水隔热粉铺设在墙楼面上,以使其具有防水隔热功能。利用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的排列、组合,形成防水隔热层,致使施工面具备防水隔热的效果。以下将针对防水隔。
17、热粉的性质、适用于平面楼板以及具倾斜角度或垂直角度墙面的防水隔热层施工方法、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分别说明,使本发明可清楚、详细地被了说明书CN102134895ACN102134900A3/6页6解;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0025防水隔热粉0026应用于本发明的粉材,是一种具有拒水性、低导热性的防水隔热粉末,其比重密度比纯水高,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避免水珠自粉末层上方穿越而下;进一步地,该粉材可为一种天然粉末,或是环保回收再生研磨后的粉末,并具备不易燃、耐腐蚀、无毒无味的环保特性,因此不因气候变迁与时间风化而裂化变质,可长期、稳定地保持其防水、抗潮、隔热、隔音的状态。0。
18、02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粉材为一由碳酸钙、高岭土、石英等材料组成的白色粉末,其取自天然矿石,并将其研磨成粉状后,利用有机接口剂改质或表面处理等方式,使粉末表面带有疏水官能基。经鉴定后,该防水隔热粉的密度介于26273G/CM3之间,热传导系数小于007W/MK,且不含重金属及银、铜、石绵、六价铬等毒性物质。由于该防水隔热粉取自天然,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再者,该防水隔热粉是非化学合成材料,因此没有老化、裂化、变质等问题。但须说明的是,取自不同原料或制备过程所形成的防水隔热粉,其性质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粉材规格仅为举例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以下说明所使用的“防水隔热。
19、粉”一词,是一种具有拒水性、低导热性的粉末通称。0028实施例10029实施例1是针对平面楼板、微倾斜平面的防水隔热层施工方法及装置做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提出的防水隔热层施工方法,是通过使用防水隔热层的施工装置,将防水隔热粉定位并接触于墙楼面上,使得该楼面可避免水气侵袭,同时借助该防水隔热粉的低导热特性,达到阻绝热变化的效果,使得在该防水隔热粉保护的空间内,温度可维持稳定状态。0030其中,该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00311定位数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在施工面上,致使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覆盖该施工面;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定义数个容置空间;00322将防水隔热粉填充并限位在该容置空间内,致。
20、使防水隔热粉与该施工面接触形成保护;00333在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上覆盖一覆盖层。0034以下针对各步骤作详细的说明0035首先,本发明步骤1中的“施工面”定义为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待覆盖区域,不限定于整个楼面例如整层顶楼区域,因此施工面可涵盖楼面中的部分空间范围;本发明的适用范围也不局限于楼顶户外空间,而也可应用于室内中。在进行步骤1前,可再包含一步骤10对待施工面进行前置处理。所谓的前置处理,泛指对施工面进行结构补强、粉尘脏污清除、柔性防水膜喷洒、边角处理和/或楼面平整化等过程,目的是为了方便进行后续的步骤,并强化整体的防水隔热效果,因此该前置处理步骤为一非必要步骤,且处理内容也视待施工面。
21、的楼面情况而定。0036步骤1为在待施工面上定位数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请参阅图11至图13,其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俯视图及侧面透视图。本实施例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为矩形状,包含数个定位孔11与用以容置防水隔热粉1的数个穿透容置空间12。每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可以钉具或螺丝等方式将该定位孔111说明书CN102134895ACN102134900A4/6页7固定、定位在施工面2上,避免其移动。进一步地,可将数组组合、紧密排列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平面延伸而定位、覆盖在施工面2上;每两相邻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之间,可预留适当的空隙,以作为热胀冷缩的。
22、伸缩缝。0037接着,步骤2是将防水隔热粉1容置并限位在该容置空间12内,致使防水隔热粉1与该施工面2接触形成保护。由于防水隔热粉1需接触施工面2而形成防水隔热层,因此该容置空间12须与施工面2无阻隔,致使防水隔热粉1可限位于该容置空间12内,同时接触并铺盖于施工面2。请再参阅图2显示的示意图,当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定位于施工面2后,将适量的防水隔热粉1铺盖其上,并利用刮刀抹平的方式,将防水隔热粉1均匀地抹至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的每一容置空间12,使防水隔热粉1落入容置空间12内,以铺盖于施工面2上而形成一防水隔热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每一容置空间12的深度如图2显示的H可设为相等,并与预。
23、铺设的粉层厚度实质上等高,因此备妥多于所有容置空间12可容置的防水隔热粉1的量,便可利用刮刀3抹平的方式,将防水隔热粉1填满每一容置空间12而形成防水隔热层;请参阅图11及图2,本实施例中,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的边缘高度大于容置空间12深度H,该区域定义为一定位框13,该定位框13沿外周开设数个通孔14,该通孔14位置高于容置空间12的深度H,因此多余的防水隔热粉1可由该通孔14排出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外,而落入两相邻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之间预留的空隙中,如图2所示,如此可使施工面2完整地覆盖防水隔热粉1,提供完整地防水隔热效果。0038须特别说明的是,上述防水隔热粉1的容置方式仅为一实。
24、施范例,实际上,每一容置空间12未必要填充满防水隔热粉1,且每一防水隔热粉层的厚度,可视整体需求、粉体的热传导率值来调整,其量值以达到防水隔热效果的最小厚度为准,例如为1厘米;为维持整体的防水隔热效果,每一容置空间12填充的防水隔热粉1,可以等厚的方式铺设。另一方面,上述容置空间12的形式或形成方法并未加以限定,举例来说,由交错的栅状结构定义出的数个容置空间12可由彼此垂直交错设置的隔板所定义,或是利用射出成型或冲压等方式,直接成型;每一容置空间12的形状可为矩形等多边形,进而排列成矩形数组或蜂巢型数组,而未加以限定。0039接续地,为了避免防水隔热粉1溢散、飞扬,步骤3是在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
25、置10上覆盖一覆盖层15以提供保护,该覆盖层15可为瓷砖、地砖、木质地板、混泥土等。请参阅图31,以覆盖层15为磁砖举例,防水隔热粉层铺设完后,可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上覆盖一隔离片16,该隔离片16大小对应该定位框13的尺寸,随后在隔离片16与定位框13内缘四周以填缝剂密封,最后再铺设对应该定位框13尺寸的磁砖;每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铺设完磁砖后,两相邻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之间的空隙再以填缝条4或/和填缝剂5填充,确保内部的防水隔热粉1不会溢散,如图32所示。其中,上述的填缝条4材质例如为聚乙烯PE、聚乙二醇PEG、聚氧化乙烯PEO等。0040另一方面,以覆盖层15为混泥土层为例,为了增。
26、强混泥土灌浆后的结构强度,在混泥土灌筑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形成覆盖层15前,可搭配一结构加强件17以加强混泥土的结构与支撑,避免混泥土层龟裂。如图4所示,该结构加强件17例如为一金属网,该金属网的尺寸对应该定位框13,且其包含数个垂直的定位部171,用以插置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的定位孔11而固定,随后再灌筑混泥土形成覆盖层15即可。0041由于本发明利用防水隔热粉1制备防水隔热层,因此不必敲除失败或已产生裂缝说明书CN102134895ACN102134900A5/6页8的施工面2,仅需通过防水隔热粉1覆盖的方式便可达到防水隔热的效果;再者,由于防水隔热粉1的体积微细且具流动性,因此当施。
27、工面2因地震或其它因素产生新裂缝时,防水隔热粉1可自动填补其中,而持续维持防水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相较于已知技术直接以大面积铺设防水隔热粉1,容易导致粉尘飞扬或厚度不均的问题,本发明利用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可达到组装机动、灵活与快速的优点,除了可针对不同施工面2制定不同尺寸、厚度等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也可针对部分区块、面积,做防水隔热效果加强处理。进一步地,实施例中的容置空间12除用以限位、容置防水隔热粉1外,还可提供支撑效果,以负荷覆盖层15的荷重。0042实施例20043对于倾斜角度较小的墙面或楼面,已知技术较难通过防水隔热粉1来达到防水隔热的功效,而本发明可利用装置化的方式,形。
28、成防水隔热层来达到防水隔热的效果。对于倾斜角度较小的墙面或楼面,可适用实施例1显示的方法与装置;进一步地,实施例2提出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20,可应用于具倾斜角度或倾斜角度较大的墙面或楼面。请参阅图5,相较于实施例1的栅状结构垂直水平面设置,对于一已知倾斜角度的楼面或墙面施工面,可将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20中的栅状结构21倾斜水平面设置,致使容置空间22对应该倾斜角度而倾斜;因此当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20设置于斜面时,该栅状结构21相对水平面呈垂直,可使防水隔热粉1可直接朝重力方向覆盖于施工面2上。通过如实施例1的防水隔热层施工方法,便可施工于倾斜角度的施工面2。0044实施例30045本发明结合。
29、防水隔热粉1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可应用于垂直立面和倾斜面。以下以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施工于一垂直立面为例作说明。请参阅图61,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包含一矩形立方框体31,该矩形立方框体31一面为开放端,并以一抽取板32覆盖封闭;该矩形立方框体31内侧包含数个朝重力方向倾斜设置未限定于平行重力方向的容置空间33,每一容置空间33的开口端34以该抽取板32阻隔,每一容置空间33内并容置定量的防水隔热粉1。0046请配合参阅图61和图62,其为应用在具倾斜角度墙面或垂直立面上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一实施例的组立剖面图。当施工面2为一垂直立面时,可通过上述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的排列组装。
30、而形成防水隔热面,其步骤包含00471将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定位于一施工面2;其中,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的抽取板32面对该施工面2,致使该容置空间33面对该施工面2朝重力方向倾斜;00482抽离该抽取板32,致使防水隔热粉1沿该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33,覆盖于该施工面2;00493取另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40,组装于步骤1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上,并重复步骤1与步骤2的过程。0050以下针对各步骤作详细的说明0051首先,步骤1是将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含有抽取板32的开放端面向施工面2而定位其上。施工面2如前述定义为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欲覆盖区域,不限于整个立面或部分区域;由于防。
31、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中的容置空间33是面向施工面2并朝重力方向倾斜,因此位于每一容置空间33的防水隔热粉1,会沿重力方向滑落在容置空间33的开说明书CN102134895ACN102134900A6/6页9口端34内,并承靠、受阻于该抽取板32上。0052将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定位后,步骤2将该抽取版32抽离,致使位于容置空间33内的防水隔热粉1沿倾斜面滑落、覆盖于该施工面2上。须说明的是,前述每一容置空间33包含的定量的防水隔热粉1,是指防水隔热粉1的粉量须达到可覆盖该容置空间33的开口端34面为准,而不是指每一容置空间33的防水隔热粉1量相等。0053本实施例中,防水隔热施工装置30须由。
32、下而上自垂直立面上组装,因此在步骤3中,第二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40须组装于步骤1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之上。上下两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40的组装一实施例可请参阅图62,每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40包含一第一卡合部35与第二卡合部36,该第一卡合部35与该第二卡合部36的尺寸相对应而可互相卡合固定,因此上层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40的第二卡合部36可卡合固定于下层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的第一卡合部35,致使两者可沿垂直方向层叠组装;另一方面,可通过水平方向组装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使得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层得以水平延伸;进一步地,为提供施工面2完整的保护效果,在一实施例中,该防水隔。
33、热层施工装置30在垂直两侧分别包含一凹槽37,两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相邻侧的凹槽37互相对应形成一容置槽38,如图63自上而下的俯视图所示。该容置槽38内可填充防水隔热粉1、或是填充填缝条、填缝剂的方式,以确保两相邻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之间的空隙不至于被水气侵入,借此达到完整保护的效果。0054综上所述,不管是水平面、倾斜面或是垂直立面,均可通过装置化的施工方式,将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组合覆盖在施工面上,达到防水隔热的目的。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欲局限本发明专利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合予陈明。。
34、说明书CN102134895ACN102134900A1/8页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134895ACN102134900A2/8页11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134895ACN102134900A3/8页12图2图31说明书附图CN102134895ACN102134900A4/8页13图32图4说明书附图CN102134895ACN102134900A5/8页1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134895ACN102134900A6/8页15图61说明书附图CN102134895ACN102134900A7/8页16图62说明书附图CN102134895ACN102134900A8/8页17图63说明书附图CN10213489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