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可调节导纱器的送纱装置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的一种送纱装置。
送纱装置的作用是把纱线送到用纱部位,对成圈的纺织机来说,例如送到各个针织部位。送纱装置是独立的装置,它们大都固定在纺织机上。其中,视使用场合的不同而可能对送纱装置提出一些特殊要求来达到一定的适应性。所以,从送纱装置的制造厂家的观点来说,最好用简单的方式就能使送纱装置适应所用的相应纺织机的型号或相应的实际使用场合的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其中,应尽可能以少花费钱和简单的方式来实现这种适应性。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应不同使用场合的送纱装置。
这个目地是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来实现的,即:
本发明的送纱装置具有一个可调的导纱器,该导纱器有一个导纱元件,例如一个导纱眼,该导纱眼可相对于送纱辊在两个不同的倾斜抽出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倾斜抽出可实现在连续通过纱线的过程中保持送纱辊的清洁。其中,在一个预定的轨道上进行调节。这样,该导纱元件就可在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内转换,即在这两个位置内,纱线可按不同的角度通过送纱辊的下缘。在相当平缓的退绕时,亦即在导纱元件位于相当高的即只稍微位于喂纱辊下缘的、但离该下缘的水平距离较大的第一位置内,退绕的纱线从位于喂纱辊上的绕纱中相当缓慢地分离,然后通过喂纱辊的下缘退绕。这样可避免退绕的纱线与喂纱辊上的绕纱一起向下拉。在这种运行状态中,送纱装置特别适用于精纺纱,在这种精纺纱时,相邻的绕纱由于从纱线中凸的长丝而相互相当严重地粘附在一起。
在第二位置内,导纱元件到喂纱辊的下缘调到相当大的垂直距离,但到旋转轴只有很小的水平距离。退绕的纱线相当陡地向下拉伸,所以退绕的纱线紧密地通过喂纱辊的下缘延展。在这种运行方式中,可特别好地脱去可能在喂纱辊下缘形成的沉积棉屑和纤维环。这种运行方式特别适用于长丝纱。
可调导纱元件的优点是,通过导纱元件导向的纱线的退绕角是可调的。例如在纱线更换时,即纱线在送纱装置前分离并在旧纱线的剩余端连接一根新纱线时,新纱线通过送纱装置送到纺织机,而不需要手工导纱。导纱元件可根据纱线的长丝特性配合它的位置。
如果一根现有的探纱杆(停机器)可在导纱元件的两个调节位置内工作,则可达到无需转换的优点。例如该探纱杆可这样布置,即它可探测一个固定的导纱眼附近的纱线。导纱元件的调节转移探纱器的开关点是不重要的。
此外,送纱装置最好是模块式的。基本装置具有一个托架,该托架在一端上具有一个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与纺纱机连接并在离一定距离的部位具有一根旋转支承的、最好垂直布置的轴,该轴在一端与喂纱辊连接,而其另一端则设置了一个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可由皮带轮等构成。
在送纱装置上设置了一个连接装置,在该连接装置上可连接附加模块。这样,导纱装置就可用多个模块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场合。所以,从该基本装置出发,可用一系列的附加模块任意组合成一个组合件。因而送纱装置的制造厂家用很少的基本元件就可达到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型号。
导纱装置作为基本装置由大量使用场合分别所需的部件组成。托架即属于基本装置,它的固定装置与纺织机连接,且一根旋转支承的轴连同传动装置和喂纱辊最好可更换地固定在该轴上。附加的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装置连接在该托架上。这些连接装置例如布置在该轴的两侧,这样在安装附加模块时就可在造型方面达到大的自由度。
连接装置最好配置一个固定装置来把零件固定在它的要求的位置内。该固定装置可以是一个夹紧装置、一个定位装置或一个别的固定装置。夹紧装置例如可由一个拉紧装置构成,它使导向装置产生少许变形并由此形成摩擦连接的夹紧。这样就导致了附加模板的可靠支承和大面积的力传递以及附加模块的不格格作响的支承。即使在连接装置要传递一些力时,大面积的力传递允许连接装置用像托架相同的塑料构成。
附加模块可用来支承别的最好可更换的固定元件。如果附加模块例如为一个自由伸出的支架,则可在其上固定不同的导纱元件。此外,必要时还可在该支架上设置轴承来进一步支承该轴。
另一个附加模块例如可以是一个纱线制动器。这里可根据使用场合设置不同类型的制动器(制动元件的传动的、非传动的、磁的夹紧、弹簧线夹等等)。另一个附加模块可以是一个摩擦模块,该摩擦模块除了具有一个在摩擦连接中推动纱线的摩擦滚筒外,还具有确定纱线围绕喂纱辊的缠绕角度的装置。为了支承属于摩擦滚筒的导纱装置或类似的部件,也可在托架的下侧设置相应的连接装置。
托架最好由一个大致水平分型的双壳壳体构成。这两半壳体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因而可通达壳体内腔。其他装置,例如电开关、电路、探纱杆的支承等都放在壳体内腔中。
本发明一些有利实施型式的其他细节可从各项从属权利要求或附图或说明书中得知。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它们表示:
图1模块式的送纱装置的透视图;
图2带有附加部件的图1送纱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3图1和2的送纱装置的透视详图;
图4图1和2的送纱装置的纱线制动器的透视图;
图5图1和2的送纱装置装有一个用来支承纱线导向管的支架;
图6图2送纱装置的侧视图;
图7送纱装置改装成摩擦喂纱辊的侧视图;
图8和9精纺纱或长丝纱调节中的送纱装置的侧视图;
图10和11送纱装置的壳体的部分透视图。
图1表示一个模块式的送纱装置1,该装置用来向纺织机供给纱线2。送纱装置1具有一个作为壳体构成的带有一个固定装置4的托架,该固定装置用来把送纱装置1固定在一个相应的支持装置上,例如固定在针织机的固定环上。
该壳体构成双壳并具有上半壳体5和下半壳体6,这两半壳体在一条分型缝7相互连接或相互啮合。如图2所示,该壳体作为托架3具有两个用来旋转支承一根轴14的球轴承11、12的轴颈9、10。该轴大致垂直定向并在其下端上支承一个喂纱辊15。该喂纱辊最好做成整体的深冲件或陶瓷件。该喂纱辊用一个轴向拧入轴14的盲孔16中的固定螺钉17与轴14抗扭连接。在轴14的上端布置了一个或多个传动轮18、19,它们通过支承装置可旋转地支承在轴14上并用一个连接圆盘21在需要时与该轴可旋转地连接。
轴颈9、10通过在上、下两半壳体5、6上的管状的延伸部分构成。它们相互成一条直线并具有一个向下敞口的圆筒空腔用来支承相应的球轴承11、12。为了确保两个轴颈9、10相互成一条直线,在下半壳体6上设置了一个包围轴14的管状的、通过该壳体内腔延伸的延长部分22,该延长部分啮合在一个相应的支承槽23中,该支承槽在上部壳体5中,延长部分22和支承槽23相互无间隙地配合。
在托架3上,设置有多个用来固定附加模块的连接装置25、26、27。连接装置25在轴14和固定装置4之间在托架3上构成并单独在图3中示出。连接装置25有一块导向板28,该导向板平行于壳体面29布置并通过连接片31、32与上壳体5固定连接。导向板28用其面向壳体在29的一侧的两个导向槽33、34锁定在壳体面29上。
通过连接片32自由伸出的导向板28的一段28a构成一个推到导向板28上的底部的固定装置或夹紧装置。在这段28a上构成一个螺纹枢轴36,如图2所示,该枢轴伸入上壳体5的一个孔37中。通过该孔37穿入一个固定螺钉38,该螺钉头支撑在下壳体6上构成的一个相应的环形凸台39上。当拧紧螺钉38时,它就引起导向板段28a产生一定的变形。
在图1和2所示的送纱装置时,连接装置25支承一个无孔盖41,该盖在需要时可完全覆盖连接装置25。壳形的无孔盖41具有一个内腔42,两个相互对置的且其间相隔一个槽的夹紧板43、44在该内腔中延伸。这两个夹紧板43、44可插入导向槽33、34中。当无孔盖41按这种方式推到连接装置25上时,可拧紧固定螺钉38,从而把伸出段28a夹紧在夹紧板43、44的无孔盖41上。用像无孔盖41那样的相同的方式可把任意的其他的附加模块固定在连接装置25上,它们分别具有一个底部,其内部形状与无孔盖41的内部形状一致。一个这样的附加模块可从图5一目了然。在托架3上固定了一个支架46,该支架从上方卡住传动轮18、19,且在其自由端上支承一个用来固定导纱管49的弹簧线夹48。需要时也可在壁46上固定别的装置。
从图2可以看出的连接装置26例如用来固定一个制动模块51。连接装置26由一个大致呈矩形的凹槽或凹坑构成,制动模51用一个底座52插入该凹槽。底座52通过上壳体5内构成的凹槽的侧面进行导向和定位。底座52用一个设置在该凹槽附近的固定螺钉53固定在该凹槽中。
制动模块51单独示于图4中。它的底座52具有两个相互通过一个塑料整体铰链54连接的件56、57,这两个件可相互锁紧。为此,用一个在件56的前侧自由端上构成的锁紧板58,该锁紧板58与另一件57上的一个相应的锁紧槽59对应。
这两个件56、57用作制动支架61的轴向移动的支承,该支架由钢丝弯曲而成。这个钢丝弯制件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臂62、63,这两个臂支承在相应的导向装置中而可移动。臂62通过一个压力弹簧64支撑在件57上并在一个方向内(朝图2的轴14方向)预张紧制动支架66,该推杆与一个设置在轴14上的凸轮共同作用。
在底座52外面,制动支架61设置有一个导纱成型件68,该成型件通过一个连接件69支承两个制动圆盘71、72,这两个制动圆盘可在该连接件上自由旋转。制动圆盘71、72用磁力相互粘附。
其他的结构件可以是一个除结器73和一个喂纱钩74,这两个件用固定螺纹钉进行固定。如图1所示,喂纱钩74是敞口的,所以纱线2可轻易地从侧边穿入。
除结器73例如通过一块带有一个窄缝的钢板构成。
此外,固定螺纹53可用来固定一个喂纱钩75,该喂纱钩布置在传动轮18上部的一个臂76上。
连接装置27通过管形的延续段10的外圆锥形或圆筒形的面构成,该延续段一直伸入喂纱辊15的内腔中。如图6或图2所示,喂纱辊15的下缘离下壳体6的下侧相当远,大致在导纱眼78的相同高度上,该导纱眼作为固定导纱眼在下壳体6上构成一体。间隙可用一块盖板79封闭,该盖板例如可推到延续段27上。
如图7所示,喂纱辊15可通过一个摩擦模块80补充或代替。属于这个摩擦模块80的有喂纱辊15和一个与之抗扭连接的摩擦圆盘81。此外,一根调节杆82也属于这个摩擦单元80,该调节杆大致在摩擦圆盘81和喂纱辊15之间的过渡区高度内有一个导纱眼83并径向朝轴14的旋转轴延伸。为了杆82的旋转支承,在连接装置27上配合装有两个夹紧环84、85,这两个夹紧环相互夹紧杆82的环形支承区,该环形支承区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凸起,这些凸起啮合在夹紧环84、85的相应凹槽中,以便把杆82固定在不同的固定位置内。
为了把送纱装置1调整到摩擦工作方式,一个退绕制动器91在多数情况中是适宜的或者说是需要的。该制动器最好布置在两个设置在退绕侧的导纱眼93、94之间。在固定装置14的下方用一个配有一个螺纹孔的底座95来把退绕制动器可拆卸地固定在送纱装置1。该退绕制动器在这里用螺纹丝拧紧。该退绕制动器具有一个大致水平布置的下制动圆盘,该制动圆盘由一个带有一个吊耳的销子97支承。一个上制动圆盘98支承在该销子上而可在箭头方向移动并可锁定在它的上部位置内。该销子在其自重的作用下朝制动圆盘96压纱线2。
送纱装置1具有一个可调节的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有一个导纱眼93。下面参照图8至11来说明结构和功能。如图8和9所示,导纱眼93可至少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内转换并锁定在这两个位置内。在图8所示的第一位置内,导纱眼93位于一个由喂纱辊15的下缘界定的平面E下方的很小距离内,它被锁定在到它的旋转轴D相当大的距离内。如图9所示,导纱眼93可调节的或可移动的最好呈直线的行程W与旋转轴D夹成一个锐角。
导纱眼93由两个基本上相互平行的、离开它延伸的钢丝臂105支承,这两个臂在壳体内构成的一块月牙板106中进行导向。如图10和11所示,月牙板106在上壳体5和下壳体6之间构成。其中,在壳体的每一侧上分别构成每个臂105的一块月牙板106。所以在图10和11中,这两块月牙板用相同的标号,且对它们的详细描述对两块月牙板同样适用。
月牙板106在上壳体5和下壳体6之间构成一个凹部,该凹部向上敞口。该凹部在壳体5一侧由两个槽形的凹槽107、108构成,在这两个凹槽之间构成一个凸部109对准下壳体6的一个相应的侧壁111。但在侧壁111和凸部109之间保留一个间隙,相应的钢丝臂105可通过该间隙移动。但钢丝臂105可向外弹跳,所以,它们可锁定在其由凹槽107、108构成的行程的两端上。所以槽形凹槽107、108同时为定位装置和导向装置,使钢丝臂105支承其间而不能转动。此外,钢丝臂105支承在月牙板106中不能轴向移动。为此,在钢丝臂105上构成向里弯曲或别的方向弯起的端部,这样的弯起端部例如可从后面锁定在侧壁111上,该侧壁是平面的并在两个向外凸起的肋114、115之间延伸。肋114、115可在需要时啮合在凹槽107、108中。窄的肋114例如可啮合在凹槽108中并由此用其内侧面确定钢丝臂105的取向。所以导纱眼93的垂直取向对应下壳体6。
导纱眼93最好允许纱线有一定的侧向间隙而又位于壳体中心。所以离开导纱眼93传送的纱线2和喂纱辊15的旋转轴最好位于一个平面内。
图1所示的送纱装置按如下的方式工作:
如图所示,纱线2在运行中已放上和穿入。它通过制动圆盘71、72之间的喂纱钩74伸到导纱眼78,这时纱线2在间隙内保持在一根在这里设置成可旋转支承的探纱杆100的升起的位置内。从导纱眼78开始,纱线2围绕喂纱辊15几圈后跑出喂纱辊下缘,倾斜呈条状跑到导纱眼93、94到纺织机。在导纱眼93、94之间,另一根探纱杆101靠在该纱线上,以便监视它的张力。探纱杆101与一个开关连接,当探纱杆101下降到最低高度以下时,该开关发出一个控制信号。
探纱杆101是这样布置的:在纱线保持绷紧时,该探纱杆在导纱元件93的任意调节位置内保持相同或至少几乎相同的位置。所以探纱杆101的理论位置与导纱元件93的调节无关。这是通过在旋转轴D附近的探纱杆101的旋转支承和相当长的杆长度来实现的,其中,纱线2在固定的导纱眼94附近被探测。
在需要时,可设置另一些探纱元件,它们的理论位置和控制位置同样不受可调的导纱装置调节的影响。
在运行中,喂纱辊15被驱动不断地旋转并由此输送预定的纱量。
如果例如加工一种精纺纱,这种精纺纱具有相当多从纱线凸出来的长丝,这时送纱装置的调节最好按图8进行。导纱眼93在这里离平面E下方相当小距离的、但离旋转轴D较大距离的上部位置。纱线2被相当平缓地抽出,所以更容易缓慢地从位于喂纱辊15上的纱线卷分离。这样就避免了退绕的纱线2把纱线卷的绕纱往下拉。
如果加工的是一种相当平的长丝纱,则纱线2在送纱装置前面断头,并把新的纱线接到旧纱线的端部。此外,为了调节到较平的长丝纱上,导纱眼93向下转换到图9所示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内,该导纱眼离平面E较远,但距离旋转轴D较近。但这个距离仍然大于喂纱辊15的下缘的直径。这时纱线相当陡地抽出,所以纱线可靠地延展在喂纱辊15的整个边缘并脱去该处存在的棉屑。
为了调节导纱眼,钢丝臂105相互朝其自身的弹力压挤,所以该钢丝臂从凹槽107或108(见图10)弹出。在这种状态下,由导纱眼93和钢丝臂105构成的元件沿行程W移动。如果该行程的终点是敞开的,则钢丝臂105又啮合在相应的凹槽107或108内,而导纱眼93则锁定在它的新的位置内。行程W可以是直线的。需要时,该行程也可呈弧形,例如导纱眼93设置在一个可旋转支承的端部。
需要时,可设置中间位置,这时在凸部109内构成相应的槽。
如果喂纱辊15用图7的摩擦单元80代替,则摩擦圆盘81的缠绕的纱线2相应的被一起进行输送。所以通过以摩擦单元80代替喂纱辊15可实现互换的工作原理。
同样可用纱线制动模块代替制动模块51而不用更换传动。
此外,送纱装置1可以改装,即取掉无孔盖41并用臂46(图5)代替。
在模块式的送纱装置1时,托架3是一个基本模块,需要时,可通过相应的连接装置把附加模块固定到该基本模块上,从而使这种送纱装置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和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