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属于堤防与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 针对堤防与山体滑坡的抢险法主要有 :
(1) 人工或机械打桩阻滑 : 通过植入钢管桩、 木桩, 起临时阻滑作用。
(2) 滑坡后缘减载施工 : 在滑坡后部清除部分土石, 削坡减载, 以减轻滑坡的下滑 力。
(3) 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滑动 : 在滑坡前缘堆积砂石压脚, 抑制滑坡的继续发 展。
(4) 将地表水排出滑坡区域 : 当滑坡、 崩塌体尚未稳定, 迅速开挖排水或截水沟 渠, 将滑坡、 崩塌区内的地表水排至区外。
(5) 防止地表水直接渗入 : 滑坡后缘出现裂缝时, 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 防 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中。
这些方法的问题在于 : 各种方法作用单一, 各个环节和工序都要占用时间, 这就必 然导致耗时过长、 抢险效率低下, 很不利于及时控制险情 ; 此外, 现有方法常需要搬运石头、 砂包等压重镇脚, 未能有效地利用深层土体的承载力, 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快速锚 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可显著提高抢险速度, 保证抢险效果, 并降低劳动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包括 以下步骤 :
(1) 将若干前端封闭、 后端开口、 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的带有进 水孔的前部旋入土层, 并将中空螺旋锚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外 ; 所述各螺旋锚的 旋入土层的方向保持一致 ; 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后形成至少一横排 ;
(2) 在所述各螺旋锚的后部加装用螺母固定的承压板, 所述承压板紧贴土层。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 :
1. 将反滤导渗材料装入各螺旋锚前部进水孔下方的通道内, 用以反滤土层中的渗 水。
2. 在所述各螺旋锚外侧加设螺旋状锚叶, 用以提高锚固承载力。
3. 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的方向为自水平面向下偏离的角度大于等于 0°且小 于等于 30°。
4. 将所述各螺旋锚从坡体下部至上部逐横排旋入土层。
5. 所述各螺旋锚形成一横排至三横排。
6. 所述相邻两横排螺旋锚对齐或错开。
7. 保持相邻螺旋锚的后端间距大于等于 1m 且小于等于 2m。
8. 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承压板通过自嵌式快速连接扣连接在一起, 用以提高 锚固稳定性。
9. 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后端与真空泵相连, 用以抽吸土层中的渗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
1. 采用中空螺旋锚, 无需注浆, 一步完成钻进、 锚固两道工序, 施工快速, 实现即时 承载 ; 将中空螺旋锚旋入土层后, 利用深层土的承载力来抵抗和阻止表层土的滑移, 与常规 重物反压坡脚的机理相比, 明显减少施工工程量, 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 土层中的渗水经进水 孔进入螺旋锚内部通道, 再通过后端开口排出。
2. 在中空螺旋锚后部加装承压板, 并用螺母固定承压板, 可在渗水排出导致锚固 力松弛时, 调节螺母以恢复锚固力。
3. 反滤导渗材料可反滤土层中的渗水, 防止螺旋锚的内部通道堵塞。
4. 螺旋状锚叶使螺旋锚可以像螺钉一样拧入, 施工简单 ; 而且, 锚叶可提高锚固 承载力, 从而提高加固边坡的稳定性。 5. 按一定角度 (0° -30° ) 旋入螺旋锚, 可以进一步提高锚固稳定性。
6. 从下至上逐横排旋入螺旋锚, 可以充分利用深层土的承载力, 进一步提高加固 边坡的稳定性 ; 实验研究表明, 当螺旋锚形成一横排至三横排时, 稳定性最优。
7. 相邻螺旋锚的后端间距为 1-2m 时, 可取得最优的加固效果。
8. 用自嵌式快速连接扣将承压板连接在一起, 可将各螺旋锚构建成可以相互支持 的整体, 提高锚固稳定性。
9. 在真空泵作用下, 可大量排出渗水, 加速恢复岩土力学性能。
本发明简化合并工序, 并减少单个环节占用时间, 可显著提高抢险速度, 及时控制 险情 ; 针对滑坡主要诱因——雨水, 将锚固与反滤导渗结合, 通过螺旋锚的内部通道排出较 深土层的渗水, 实现深层、 大面积调控边坡地下水的效果, 起到在早期切断灾害链的作用 ; 降低施工的劳动强度, 特别是大量的搬运等高强度作业, 提高了作业的便利性。
本发明整体方案简单实用, 便于操作调整, 易于现场配合 ;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 成本低、 速度快、 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 出的例子。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若干前端封闭、 后端开口、 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 1 的带有 进水孔 11 的前部旋入土层 2, 并将中空螺旋锚 1 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 2 外 ; 各螺旋锚 1 的旋入土层 2 的方向保持一致 ; 各螺旋锚 1 形成至少一横排 ;
(2) 在各螺旋锚 1 的后部加装用螺母 16 固定的承压板 15, 承压板 15 紧贴土层 2。
本实施例将反滤导渗材料 17( 优选多孔粘结材料 ) 装入各螺旋锚 1 前部位于进水 孔 11 下方的通道 14 内, 用以反滤土层中的渗水。本实施例实施时, 渗水依次经进水孔、 反 滤导渗材料进入螺旋锚的内部通道, 再经后端开口排出, 实现导渗作用。
本实施例在各螺旋锚 1 外侧加设螺旋状锚叶 18, 用以提高锚固承载力。
本实施例中, 各螺旋锚 1 旋入土层的方向为自水平面向下偏离的角度大于等于 0°且小于等于 30° ( 该数值优选大于 0 且小于 30 的自然数 ) ; 将各螺旋锚 1 从坡体下部 至上部逐横排旋入土层 2 ; 各螺旋锚 1 形成一横排、 两横排、 或三横排 ; 相邻两横排螺旋锚 1 对齐或错开 ; 保持相邻螺旋锚 1 的后端间距大于等于 1m 且小于等于 2m。
本实施例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 1 的承压板 15 通过自嵌式快速连接扣连接在一 起, 用以提高锚固稳定性。
本实施例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 1 的后端 13 与真空泵相连, 用以抽吸土层中的渗 水。
本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见图 1。
实验研究表明,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 可以凭借增强的锚固力以提高加固边坡的安 全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 速度快, 且劳动强度低, 大大降低抢险成本 ; 此外, 本实施例方法 还能起到导渗作用, 实现良好的控制浸润线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 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