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00540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03148.9

申请日:

2010.09.30

公开号:

CN101974912A

公开日:

2011.02.1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D 17/20申请公布日:201102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20申请日:20100930|||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20; E02B3/04; E02D5/74

主分类号:

E02D17/20

申请人: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汪滨; 朱红军; 李军; 臧德记

地址:

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关3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代理人:

牛莉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若干前端封闭、后端开口、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的带有进水孔的前部旋入土层,并将中空螺旋锚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外;所述各螺旋锚的旋入土层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后形成至少一横排;(2)在各螺旋锚的后部加装用螺母固定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紧贴土层。本发明将锚固与反滤导渗结合,简化合并工序,并减少单个环节占用时间,可显著提高抢险速度,大面积深层调控边坡地下水;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若干前端封闭、 后端开口、 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的带有进水孔 的前部旋入土层, 并将中空螺旋锚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外 ; 所述各螺旋锚的旋入 土层的方向保持一致 ; 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后形成至少一横排 ; (2) 在所述各螺旋锚的后部加装用螺母固定的承压板, 所述承压板紧贴土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将反滤导渗材料装入 各螺旋锚前部进水孔下方的通道内, 用以反滤土层中的渗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在所述各螺旋锚外侧 加设螺旋状锚叶, 用以提高锚固承载力。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 层的方向为自水平面向下偏离的角度大于等于 0°且小于等于 30°。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将所述各螺旋锚从坡 体下部至上部逐横排旋入土层。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所述各螺旋锚形成一 横排至三横排。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所述相邻两横排螺旋 锚对齐或错开。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保持相邻螺旋锚的后 端间距大于等于 1m 且小于等于 2m。
9: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将旋 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承压板通过自嵌式快速连接扣连接在一起, 用以提高锚固稳定性。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其特征是, 将 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后端与真空泵相连, 用以抽吸土层中的渗水。

说明书


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属于堤防与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 针对堤防与山体滑坡的抢险法主要有 :
     (1) 人工或机械打桩阻滑 : 通过植入钢管桩、 木桩, 起临时阻滑作用。
     (2) 滑坡后缘减载施工 : 在滑坡后部清除部分土石, 削坡减载, 以减轻滑坡的下滑 力。
     (3) 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滑动 : 在滑坡前缘堆积砂石压脚, 抑制滑坡的继续发 展。
     (4) 将地表水排出滑坡区域 : 当滑坡、 崩塌体尚未稳定, 迅速开挖排水或截水沟 渠, 将滑坡、 崩塌区内的地表水排至区外。
     (5) 防止地表水直接渗入 : 滑坡后缘出现裂缝时, 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 防 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中。
     这些方法的问题在于 : 各种方法作用单一, 各个环节和工序都要占用时间, 这就必 然导致耗时过长、 抢险效率低下, 很不利于及时控制险情 ; 此外, 现有方法常需要搬运石头、 砂包等压重镇脚, 未能有效地利用深层土体的承载力, 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快速锚 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可显著提高抢险速度, 保证抢险效果, 并降低劳动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 包括 以下步骤 :
     (1) 将若干前端封闭、 后端开口、 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的带有进 水孔的前部旋入土层, 并将中空螺旋锚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外 ; 所述各螺旋锚的 旋入土层的方向保持一致 ; 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后形成至少一横排 ;
     (2) 在所述各螺旋锚的后部加装用螺母固定的承压板, 所述承压板紧贴土层。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 :
     1. 将反滤导渗材料装入各螺旋锚前部进水孔下方的通道内, 用以反滤土层中的渗 水。
     2. 在所述各螺旋锚外侧加设螺旋状锚叶, 用以提高锚固承载力。
     3. 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的方向为自水平面向下偏离的角度大于等于 0°且小 于等于 30°。
     4. 将所述各螺旋锚从坡体下部至上部逐横排旋入土层。
     5. 所述各螺旋锚形成一横排至三横排。
     6. 所述相邻两横排螺旋锚对齐或错开。
     7. 保持相邻螺旋锚的后端间距大于等于 1m 且小于等于 2m。
     8. 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承压板通过自嵌式快速连接扣连接在一起, 用以提高 锚固稳定性。
     9. 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后端与真空泵相连, 用以抽吸土层中的渗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
     1. 采用中空螺旋锚, 无需注浆, 一步完成钻进、 锚固两道工序, 施工快速, 实现即时 承载 ; 将中空螺旋锚旋入土层后, 利用深层土的承载力来抵抗和阻止表层土的滑移, 与常规 重物反压坡脚的机理相比, 明显减少施工工程量, 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 土层中的渗水经进水 孔进入螺旋锚内部通道, 再通过后端开口排出。
     2. 在中空螺旋锚后部加装承压板, 并用螺母固定承压板, 可在渗水排出导致锚固 力松弛时, 调节螺母以恢复锚固力。
     3. 反滤导渗材料可反滤土层中的渗水, 防止螺旋锚的内部通道堵塞。
     4. 螺旋状锚叶使螺旋锚可以像螺钉一样拧入, 施工简单 ; 而且, 锚叶可提高锚固 承载力, 从而提高加固边坡的稳定性。 5. 按一定角度 (0° -30° ) 旋入螺旋锚, 可以进一步提高锚固稳定性。
     6. 从下至上逐横排旋入螺旋锚, 可以充分利用深层土的承载力, 进一步提高加固 边坡的稳定性 ; 实验研究表明, 当螺旋锚形成一横排至三横排时, 稳定性最优。
     7. 相邻螺旋锚的后端间距为 1-2m 时, 可取得最优的加固效果。
     8. 用自嵌式快速连接扣将承压板连接在一起, 可将各螺旋锚构建成可以相互支持 的整体, 提高锚固稳定性。
     9. 在真空泵作用下, 可大量排出渗水, 加速恢复岩土力学性能。
     本发明简化合并工序, 并减少单个环节占用时间, 可显著提高抢险速度, 及时控制 险情 ; 针对滑坡主要诱因——雨水, 将锚固与反滤导渗结合, 通过螺旋锚的内部通道排出较 深土层的渗水, 实现深层、 大面积调控边坡地下水的效果, 起到在早期切断灾害链的作用 ; 降低施工的劳动强度, 特别是大量的搬运等高强度作业, 提高了作业的便利性。
     本发明整体方案简单实用, 便于操作调整, 易于现场配合 ;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 成本低、 速度快、 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 出的例子。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快速锚固 - 导渗一体抢险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若干前端封闭、 后端开口、 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 1 的带有 进水孔 11 的前部旋入土层 2, 并将中空螺旋锚 1 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 2 外 ; 各螺旋锚 1 的旋入土层 2 的方向保持一致 ; 各螺旋锚 1 形成至少一横排 ;
     (2) 在各螺旋锚 1 的后部加装用螺母 16 固定的承压板 15, 承压板 15 紧贴土层 2。
     本实施例将反滤导渗材料 17( 优选多孔粘结材料 ) 装入各螺旋锚 1 前部位于进水 孔 11 下方的通道 14 内, 用以反滤土层中的渗水。本实施例实施时, 渗水依次经进水孔、 反 滤导渗材料进入螺旋锚的内部通道, 再经后端开口排出, 实现导渗作用。
     本实施例在各螺旋锚 1 外侧加设螺旋状锚叶 18, 用以提高锚固承载力。
     本实施例中, 各螺旋锚 1 旋入土层的方向为自水平面向下偏离的角度大于等于 0°且小于等于 30° ( 该数值优选大于 0 且小于 30 的自然数 ) ; 将各螺旋锚 1 从坡体下部 至上部逐横排旋入土层 2 ; 各螺旋锚 1 形成一横排、 两横排、 或三横排 ; 相邻两横排螺旋锚 1 对齐或错开 ; 保持相邻螺旋锚 1 的后端间距大于等于 1m 且小于等于 2m。
     本实施例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 1 的承压板 15 通过自嵌式快速连接扣连接在一 起, 用以提高锚固稳定性。
     本实施例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 1 的后端 13 与真空泵相连, 用以抽吸土层中的渗 水。
     本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见图 1。
     实验研究表明,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 可以凭借增强的锚固力以提高加固边坡的安 全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 速度快, 且劳动强度低, 大大降低抢险成本 ; 此外, 本实施例方法 还能起到导渗作用, 实现良好的控制浸润线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 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4912A43申请公布日20110216CN101974912ACN101974912A21申请号201010503148922申请日20100930E02D17/20200601E02B3/04200601E02D5/7420060171申请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地址210024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关34号72发明人汪滨朱红军李军臧德记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代理人牛莉莉54发明名称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57摘要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若干前端封闭、后端开口、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的带有。

2、进水孔的前部旋入土层,并将中空螺旋锚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外;所述各螺旋锚的旋入土层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后形成至少一横排;2在各螺旋锚的后部加装用螺母固定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紧贴土层。本发明将锚固与反滤导渗结合,简化合并工序,并减少单个环节占用时间,可显著提高抢险速度,大面积深层调控边坡地下水;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的特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1974917A1/1页21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若干前端封闭、后端开口、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的带有进。

3、水孔的前部旋入土层,并将中空螺旋锚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外;所述各螺旋锚的旋入土层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后形成至少一横排;2在所述各螺旋锚的后部加装用螺母固定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紧贴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将反滤导渗材料装入各螺旋锚前部进水孔下方的通道内,用以反滤土层中的渗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在所述各螺旋锚外侧加设螺旋状锚叶,用以提高锚固承载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的方向为自水平面向下偏离的角度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

4、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将所述各螺旋锚从坡体下部至上部逐横排旋入土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所述各螺旋锚形成一横排至三横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所述相邻两横排螺旋锚对齐或错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保持相邻螺旋锚的后端间距大于等于1M且小于等于2M。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承压板通过自嵌式快速连接扣连接在一起,用以提高锚固稳定性。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其特征是,将旋入土层的各螺。

5、旋锚的后端与真空泵相连,用以抽吸土层中的渗水。权利要求书CN101974912ACN101974917A1/3页3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属于堤防与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目前,针对堤防与山体滑坡的抢险法主要有00031人工或机械打桩阻滑通过植入钢管桩、木桩,起临时阻滑作用。00042滑坡后缘减载施工在滑坡后部清除部分土石,削坡减载,以减轻滑坡的下滑力。00053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滑动在滑坡前缘堆积砂石压脚,抑制滑坡的继续发展。00064将地表水排出滑坡区域当滑坡、崩塌体尚未稳定,迅速开挖排水或截水沟渠,将滑坡、崩塌区内的。

6、地表水排至区外。00075防止地表水直接渗入滑坡后缘出现裂缝时,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防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中。0008这些方法的问题在于各种方法作用单一,各个环节和工序都要占用时间,这就必然导致耗时过长、抢险效率低下,很不利于及时控制险情;此外,现有方法常需要搬运石头、砂包等压重镇脚,未能有效地利用深层土体的承载力,劳动强度大。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可显著提高抢险速度,保证抢险效果,并降低劳动强度。0010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包括以下步骤00111将若干前端封闭、后端开。

7、口、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的带有进水孔的前部旋入土层,并将中空螺旋锚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外;所述各螺旋锚的旋入土层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后形成至少一横排;00122在所述各螺旋锚的后部加装用螺母固定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紧贴土层。0013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00141将反滤导渗材料装入各螺旋锚前部进水孔下方的通道内,用以反滤土层中的渗水。00152在所述各螺旋锚外侧加设螺旋状锚叶,用以提高锚固承载力。00163所述各螺旋锚旋入土层的方向为自水平面向下偏离的角度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00174将所述各螺旋锚从坡体下部至上部逐横排旋入土层。00185所述各螺。

8、旋锚形成一横排至三横排。说明书CN101974912ACN101974917A2/3页400196所述相邻两横排螺旋锚对齐或错开。00207保持相邻螺旋锚的后端间距大于等于1M且小于等于2M。00218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承压板通过自嵌式快速连接扣连接在一起,用以提高锚固稳定性。00229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的后端与真空泵相连,用以抽吸土层中的渗水。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00241采用中空螺旋锚,无需注浆,一步完成钻进、锚固两道工序,施工快速,实现即时承载;将中空螺旋锚旋入土层后,利用深层土的承载力来抵抗和阻止表层土的滑移,与常规重物反压坡脚的机理相比,明显减少施工工程量,显著降低劳动。

9、强度;土层中的渗水经进水孔进入螺旋锚内部通道,再通过后端开口排出。00252在中空螺旋锚后部加装承压板,并用螺母固定承压板,可在渗水排出导致锚固力松弛时,调节螺母以恢复锚固力。00263反滤导渗材料可反滤土层中的渗水,防止螺旋锚的内部通道堵塞。00274螺旋状锚叶使螺旋锚可以像螺钉一样拧入,施工简单;而且,锚叶可提高锚固承载力,从而提高加固边坡的稳定性。00285按一定角度030旋入螺旋锚,可以进一步提高锚固稳定性。00296从下至上逐横排旋入螺旋锚,可以充分利用深层土的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当螺旋锚形成一横排至三横排时,稳定性最优。00307相邻螺旋锚的后端间距为。

10、12M时,可取得最优的加固效果。00318用自嵌式快速连接扣将承压板连接在一起,可将各螺旋锚构建成可以相互支持的整体,提高锚固稳定性。00329在真空泵作用下,可大量排出渗水,加速恢复岩土力学性能。0033本发明简化合并工序,并减少单个环节占用时间,可显著提高抢险速度,及时控制险情;针对滑坡主要诱因雨水,将锚固与反滤导渗结合,通过螺旋锚的内部通道排出较深土层的渗水,实现深层、大面积调控边坡地下水的效果,起到在早期切断灾害链的作用;降低施工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大量的搬运等高强度作业,提高了作业的便利性。0034本发明整体方案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调整,易于现场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速度快、。

11、劳动强度低的特点。附图说明00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0037实施例0038本实施例的快速锚固导渗一体抢险法包括以下步骤00391将若干前端封闭、后端开口、内部通道与后端开口相通的中空螺旋锚1的带有进水孔11的前部旋入土层2,并将中空螺旋锚1的带有外螺纹的后部露在土层2外;各螺说明书CN101974912ACN101974917A3/3页5旋锚1的旋入土层2的方向保持一致;各螺旋锚1形成至少一横排;00402在各螺旋锚1的后部加装用螺母16固定的承压板15,承压板15紧贴土层2。00。

12、41本实施例将反滤导渗材料17优选多孔粘结材料装入各螺旋锚1前部位于进水孔11下方的通道14内,用以反滤土层中的渗水。本实施例实施时,渗水依次经进水孔、反滤导渗材料进入螺旋锚的内部通道,再经后端开口排出,实现导渗作用。0042本实施例在各螺旋锚1外侧加设螺旋状锚叶18,用以提高锚固承载力。0043本实施例中,各螺旋锚1旋入土层的方向为自水平面向下偏离的角度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该数值优选大于0且小于30的自然数;将各螺旋锚1从坡体下部至上部逐横排旋入土层2;各螺旋锚1形成一横排、两横排、或三横排;相邻两横排螺旋锚1对齐或错开;保持相邻螺旋锚1的后端间距大于等于1M且小于等于2M。0044本实。

13、施例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1的承压板15通过自嵌式快速连接扣连接在一起,用以提高锚固稳定性。0045本实施例将旋入土层的各螺旋锚1的后端13与真空泵相连,用以抽吸土层中的渗水。0046本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见图1。0047实验研究表明,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可以凭借增强的锚固力以提高加固边坡的安全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速度快,且劳动强度低,大大降低抢险成本;此外,本实施例方法还能起到导渗作用,实现良好的控制浸润线效果。0048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1974912ACN101974917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7491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