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棒石口服制剂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及改变用药途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本发明活性成份为我国天然的凹凸棒石粉末,为一种我国地产的安全的天然矿石粉末,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目前已有将凹凸棒石用于创面的愈合治疗,但是没有凹凸棒石口服制剂。
国外市场上虽有类似的口服制剂,但是其生产成本较高,技术路线复杂。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我国储量丰富的凹凸棒石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开发成一系列可以内服的制剂,用于各种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包括:凹凸棒石颗粒剂、凹凸棒石散剂、凹凸棒石片剂、凹凸棒石胶囊、凹凸棒石咀嚼片、凹凸棒石分散片、凹凸棒石溶液剂、凹凸棒石凝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对凹凸棒石原料进行质量分析,以确定凹凸棒石的口服安全性。将经分离粉化的凹凸棒石原料在合适的温度下干燥,冷却,过筛,提高原料的纯度。同时通过操作环境的温湿度调节及技术手段控制,使原料达到无菌的要求。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原料活化,并添加合适的辅料分装为不同地制剂。对制剂进行稳定性等多项研究,以保证其体内的药效。对凹凸棒石的原料及制剂进行体内外综合评价,以确保其药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本发明首次利用我国地产的天然凹凸棒石原料,制备成各种口服剂型,用于急、慢性腹泻的治疗。具有工艺简单、产品成本较低、质量控制手段可靠的特点。
通过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崩解、溶出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本设计达到了国外相关品种的技术要求。
(1)质量研究:
在质量研究中采用了美国和英国药典标准,对我国自产的凹凸棒石原料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并对质量检查手段进行了方法学的评价,建立了对我国自产的凹凸棒石口服原料的质量控制办法。如在105℃干燥失重不得超过4.0%、1000℃炽灼1小时残渣在4.0%~12.0%、酸溶性物质不得超过25%。
(2)抗小鼠菌群失调腹泻作用
采用抗生素致腹泻白鼠动物模型,将动物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蒙脱石组和凹凸棒石组(各种剂型)。动物性毒性试验,大、小白鼠LD50剂量均>10g/kg体重,未见蓄积毒性;Ames试验阴性;微核致突变试验在1/5LD50剂量以下,未发异常,结合90天喂养试验结果,最大无作用剂量6g/kg。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组的治愈率与蒙脱石相当,死亡率为零,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有部分动物死亡。
(3)稳定性研究
稳定性研究中,对高温、光照及高湿条件下样品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本发明产品对光、高温(60℃)及高湿(RH92.5%)稳定;外观良好,含量及释放度稳定;加速实验考察(相对湿度75%,40℃)及室温留样观察表明:本品在模拟上市包装条件下各项考察指标稳定。
四、具体实施方式
研究中加工了各种口服剂型,主要工艺指标之一是希望制剂能够迅速崩解,溶出度好,能够在体内快速分散,达到吸附、粘膜保护、杀菌、消炎的目的。
所加工的剂型主要包括:
凹凸棒石颗粒剂、凹凸棒石散剂、凹凸棒石片剂、凹凸棒石胶囊、凹凸棒石咀嚼片、凹凸棒石分散片、凹凸棒石溶液剂、凹凸棒石凝胶剂。
凹凸棒石散剂的生产工艺:
取凹凸棒石10公斤,在80℃干燥1-4小时,冷却,过筛,经200℃活化,加入1-2%硬脂酸镁、3%糖、香精少量,分装,即得成品10.5公斤。
制备过程中所包含的主要辅料:
处方中除了有效活性成份凹凸棒石以外,还含有药用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淀粉、交联PVP、维晶纤维素等);矫味剂(香精、甜味剂等);润滑剂;粘合剂(淀粉、PVP、HPMC等高分子聚合物);增粘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成胶材料);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一些固体、液体制剂所需药用辅料。
制剂制备工艺:
1.散剂及颗粒剂:采用粉末分装或制粒后颗粒分装工艺,工艺简便。
2.片剂:采用湿法或干法制粒工艺,再压成片剂。
3.胶囊剂:采用粉末或颗粒灌装胶囊的方法
4.溶液剂:通过药用高分子材料,如HPMC,PVP,PVA,PEG,
提高凹凸棒石的分散性能,以制成有一定粘性的溶液剂,或者制成混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