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化柴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柴油乳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1913年,英国剑桥大学HopKinson提出柴油渗水燃烧技术,迄今已有100年的历史,各国科学工作者相继采用超声波、激光、乳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柴油渗水燃烧,在科学实验和锅炉中燃烧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由于化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原因,乳化技术也相应受到一定阻碍。柴油渗水的乳化液大多数为白色液体,其水颗粒大,容易分层、出水,存放时间短,因此推广应用中问题颇多。另一方面许多研究人员为追求排放标准的提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柴油渗水的含水量过高,导致燃烧中的动力不足,冷起动困难,由此,许多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夭折,不能实现商品化,其重要原因,柴油渗水技术中的添加剂柴油乳化工艺尚未真正过关。
近年来,由于全球性的石油资源短缺,促使各国对新能源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柴油掺水技术不仅能大大节约能源,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的有害物质对大气层的污染,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由此世界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尝试不同的技术手段,攻克难关,获取新型燃烧,以满足市场商品化的要求,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乳化柴油及其制备方法,克服已有技术中柴油掺水燃烧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乳化柴油的各项燃烧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乳化柴油,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油性添加剂 8~11%
水性添加剂 1~3.5%
柴油 70~75%
水 10~15%
上述乳化柴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1)按上述比例将油性添加剂、柴油和水相混,加温搅拌,搅拌速度500-600转/分;
(2)当油温升至45℃时,按上述比例加入水性添加剂,待油料返清后搅拌5-7分钟。
上述方法中所用的油性添加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棉籽油酸和植物脂肪酸组合液体 66%~75%
二茂铁 0.1%~0.5%
1010抗氧剂 0.5%~3%
山梨糖醇本酐单硬脂酸聚氧乙烯(20)醚和聚氧乙烯(20)山梨醇
酐单月桂酸酯组合液体,重量比为:山梨糖醇本酐单硬脂酸聚氧乙
烯(20)醚∶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70%∶30% 0.5%~5%
邻二甲苯 1%~10%
0#柴油 7%~16%
上述油性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百分比将二茂铁和1010抗氧剂加入到邻二甲苯中,搅拌溶解;
(2)按上述百分比将山梨糖醇本酐单硬脂酸聚氧乙烯(20)醚和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组合液体加入到棉籽油酸和植物脂肪酸组合液体中,加温至45℃搅拌5分钟;
(3)将上述第1步制备的溶液倒入第2步制备地溶液中,搅拌10分钟;
(4)按上述百分比将0#柴油倒入上述第3步的溶液中,搅拌5分钟,即得油性乳化剂。
上述方法中所用的水性添加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三乙醇胺 2%~7%
乙醇胺 3%~10%
环己胺 5%~15%
乙二醇乙醚 3%~7%
碳酸环己胺 1%~6%
706防腐剂 0.5%~3%
甲醇 3%~12%
氨水(含氨量21.2%) 45%~55%
蒸馏水 1%~8%
上述水性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1)按上述百分比将碳酸环己胺、706防腐剂加入甲醇中搅拌溶解;
(2)按上述百分比将三乙醇胺、乙醇胺、环己胺、乙二醇乙醚按顺序每相隔5分钟,后者加入前者搅拌;
(3)将上述第1步制备的溶液加入到上述第2步制备的溶液中,搅拌5分钟;
(4)按上述百分比将氨水倒入上述第3步制备的溶液中,搅拌5分钟;
(5)按上述百分比将蒸馏水倒入上述第4步制备的溶液中,即得水性添加剂。
上述乳化柴油中,待柴油清透后还可以加入占油品总重量40%-50%的0#柴油。
上述乳化柴油中,还可以加入1‰-1.5‰的硝酸异辛脂,以改进其十六烷值。
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乳化柴油,经权威部门检测,认为环保效果好,废气烟度排放明显下降,降幅为40%以上,所含颗粒物值从3.8Rb下降为1.0Rb,达到欧三标准;冷起动性能、动力性能和油耗情况与纯柴油相比,无明显差异,而且乳化柴油的制造成本明显低于纯柴油的价格。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柴油,其特点是,外观清彻明亮,没有机械杂质,物理性能稳定,存放期为一年以上,油品互溶性好,抗氧化性强,防腐性能达1a级,动力性能及应用油耗相同于原柴油,在使用中不需要清洗油箱,冷启动优良,油品已达到国家0#柴油GB标准,制造成本低于0#原柴油。不仅节约了16%-20%的石油资源,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尾气排放问题,从宏观意义上说,本发明将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将形成新的能源体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将9%油性添加剂、75.3%柴油和13%水相混,加温搅拌,搅拌速度为500转/分;
(2)当油温升至45℃时,加入2.7%水性添加剂,返清后搅拌7分钟。
实施例二
(1)将10.5%油性添加剂、72.5柴油和14%水相混,加温搅拌,搅拌速度600转/分;
(2)当油温升至45℃时,加入3.0%水性添加剂,返清后搅拌7分钟。
实施例三
(1)将11%油性添加剂、70.7%柴油和15%水相混,加温搅拌,搅拌速度550转/分;
(2)当油温升至45℃时,加入3.3%水性添加剂,返清后搅拌6分钟。
实施例四
(1)将10.5%油性添加剂、72%柴油和15%水相混,加温搅拌,搅拌速度600转/分;
(2)当油温升至45℃时,加入2.5%水性添加剂,返清后搅拌7分钟;
(3)当乳化柴油清透后,再加入上述油品总重量的50%的0#柴油,其中的含水量控制在12%以内。
实施例五
(1)将10.5油性添加剂、72%柴油和15%水相混,加温搅拌,搅拌速度600转/分;
(2)当油温升至45℃时,加入2.5%水性添加剂,返清后搅拌7分钟;
(3)当乳化柴油清透后,再加入第2步油品总重量的50%的0#柴油,其中的含水量控制在12%以内;
(4)加入第2步油品总重量的1.5‰硝酸异辛脂,以改进其十六烷值。
上述五种实施例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采取的不同方法,对实施例五制备的乳化柴油的各项理化指标的测试,其主要指标符合国家轻柴油GB标准,外观清彻透亮,同原柴油无差异,其中的灰分为0.008,热值为9837大卡,密度为20℃时863.9Kg/m3,14.2℃时为实测867.8Kg/m3,凝点为-3℃,冷滤点为0℃,铜片腐蚀1a级,机械杂质:无,闭口闪点:72,含硫量:0.07%,运动粘度:7.112,十六烷值: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