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体内孔整形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97352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98427.9

申请日:

2014.09.25

公开号:

CN104308242A

公开日:

2015.01.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3C3/12申请日:20140925|||公开

IPC分类号:

B23C3/12

主分类号:

B23C3/12

申请人:

天津市奥瑞特阀门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于志刚

地址:

300353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营盘圈村营盛东道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

李文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阀门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压紧气缸、电机、减速箱以及移动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铣刀;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杆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轮啮合;所述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两个固定板,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从动链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压紧气缸、电机、减速箱以及移动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铣刀;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减速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杆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有转把;所述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中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两个固定板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紧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上,所述气缸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为前后两根输出轴,前部输出轴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电机的后部输出轴通过键连接一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工作台的底部,所述传动轴上固定一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压板。

说明书

阀体内孔整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阀门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的阀体是阀门内可拆卸面部件,用于支撑阀芯全关位置,并构成密封副。一般阀体直径即为阀门最大流通直径。阀体内安装阀板,阀杆穿过阀板固定在阀体上,目前阀体制造成型后需要对阀体的内孔进行修正,以便于阀杆能够与其滑动配合,现有技术中只能够对于阀体底部的内孔(第一孔)进行修整,而对于阀体内部用于安装阀板两侧的内孔(第二孔、第三孔)却无法修整,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能够对阀体的内孔进行修正,去除毛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压紧气缸、电机、减速箱以及移动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铣刀;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减速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杆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有转把;所述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中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两个固定板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紧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上,所述气缸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阀体的三个同轴方向的内孔进行整形,第一铣刀用于对阀体底部的第一孔进行整形,移动板上中部通孔中的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工人搬动转把,能够使移动板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同样带动阀体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第三铣刀就会修整阀体顶部的第三孔,向右移动时第二铣刀就会修整阀体与顶部通孔相对应一侧第二孔,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为前后两根输出轴,前部输出轴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电机的后部输出轴通过键连接一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工作台的底部,所述传动轴上固定一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接。通过此种设计能够提高电机的利用率,无需在增加一个电机带动第二铣刀和第二铣刀,只需一台就能够同时带动三个铣刀同时工作,结构紧凑。
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压板。用于压紧阀体,便于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阀体的三个同轴方向的内孔进行整形,第一铣刀用于对阀体底部的第一孔进行整形,移动板上中部通孔中的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工人搬动转把,能够使移动板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同样带动阀体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第三铣刀就会修整阀体顶部的第三孔,向右移动时第二铣刀就会修整阀体与顶部通孔相对应一侧第二孔,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1、压紧气缸2、电机3、减速箱4以及移动板5,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6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铣刀7;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减速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套8,所述滑套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杆9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齿条10,所述齿条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轮11啮合,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有转把12;所述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中设有两个固定板14,两个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从动链轮15,从动链轮中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两个固定板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铣刀16和第三铣刀(图中未示),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17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紧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18上,所述气缸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压板,用于压紧阀体,便于加工。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阀体的三个同轴方向的内孔进行整形,使用时,先将阀体套在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上,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刚好位于阀体上用于放置阀板的位置,阀体的第一孔对应于第一铣刀,通过压紧气缸将阀体压紧在移动板上,固定后,启动电机,第一铣刀用于对阀体底部的第一孔24进行整形,移动板上中部通孔中的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工人搬动转把,能够使移动板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同样带动阀体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第三铣刀就会修整阀体顶部的第三孔26,向右移动时第二铣刀就会修整阀体与顶部通孔相对应一侧第二孔25,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为前后两根输出轴,前部输出轴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电机的后部输出轴通过键连接一主动齿轮19,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20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21上,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22固定在工作台的底部,所述传动轴上固定一主动链轮23,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接。通过此种设计能够提高电机的利用率,无需在增加一个电机带动第二铣刀和第二铣刀,只需一台就能够同时带动三个铣刀同时工作,结构紧凑。
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阀体的三个同轴方向的内孔进行整形,第一铣刀用于对阀体底部的第一孔进行整形,移动板上中部通孔中的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工人搬动转把,能够使移动板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同样带动阀体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第三铣刀就会修整阀体顶部的第三孔,向右移动时第二铣刀就会修整阀体与顶部通孔相对应一侧第二孔,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阀体内孔整形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阀体内孔整形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阀体内孔整形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阀体内孔整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阀体内孔整形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08242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8CN104308242A21申请号201410498427922申请日20140925B23C3/1220060171申请人天津市奥瑞特阀门有限公司地址300353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营盘圈村营盛东道8号72发明人于志刚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代理人李文洋54发明名称阀体内孔整形装置57摘要本发明属于阀门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压紧气缸、电机、减速箱以及移动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铣。

2、刀;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杆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轮啮合;所述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两个固定板,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从动链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08242ACN104308242A1/1页21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压紧气缸、电机、减速箱以及移。

3、动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铣刀;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减速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杆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有转把;所述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中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两个固定板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紧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上,所述。

4、气缸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为前后两根输出轴,前部输出轴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电机的后部输出轴通过键连接一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工作台的底部,所述传动轴上固定一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压板。权利要求书CN104308242A1/3页3阀体内孔整形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阀门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背景技术0002阀门的。

5、阀体是阀门内可拆卸面部件,用于支撑阀芯全关位置,并构成密封副。一般阀体直径即为阀门最大流通直径。阀体内安装阀板,阀杆穿过阀板固定在阀体上,目前阀体制造成型后需要对阀体的内孔进行修正,以便于阀杆能够与其滑动配合,现有技术中只能够对于阀体底部的内孔(第一孔)进行修整,而对于阀体内部用于安装阀板两侧的内孔(第二孔、第三孔)却无法修整,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能够对阀体的内孔进行修正,去除毛刺。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压紧气缸、电机、减速箱以及移动板,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

6、台下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铣刀;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减速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杆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有转把;所述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中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两个固定板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紧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上,所述气缸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

7、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阀体的三个同轴方向的内孔进行整形,第一铣刀用于对阀体底部的第一孔进行整形,移动板上中部通孔中的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工人搬动转把,能够使移动板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同样带动阀体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第三铣刀就会修整阀体顶部的第三孔,向右移动时第二铣刀就会修整阀体与顶部通孔相对应一侧第二孔,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0005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为前后两根输出轴,前部输出轴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电机的后部输出轴通过键连接一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工作台的底部,所述。

8、传动轴上固定一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接。通过此种设计能够提高电机的利用率,无需在增加一个电机带动第二铣刀和第二铣刀,只需一台就能够同时带动三个铣刀同时工作,结构紧凑。0006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压板。用于压紧阀体,便于加工。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阀体的三个同轴方向的内孔进行整形,说明书CN104308242A2/3页4第一铣刀用于对阀体底部的第一孔进行整形,移动板上中部通孔中的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工人搬动转把,能够使移动板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同样带动阀体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第三铣刀就会修整阀体顶部的第三孔,向右移动时第二铣刀。

9、就会修整阀体与顶部通孔相对应一侧第二孔,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阀体内孔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1、压紧气缸2、电机3、减速箱4以及移动板5,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6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铣刀7;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减速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套8,所述滑套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杆9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有齿条10,所述齿条。

10、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齿轮11啮合,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有转把12;所述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中设有两个固定板14,两个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从动链轮15,从动链轮中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两个固定板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铣刀16和第三铣刀(图中未示),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17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紧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18上,所述气缸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压板,用于压紧阀体,便于加工。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阀体的三个同轴方向的内孔进行整形,使用时,先将阀体套在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上,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刚好位于阀体上。

11、用于放置阀板的位置,阀体的第一孔对应于第一铣刀,通过压紧气缸将阀体压紧在移动板上,固定后,启动电机,第一铣刀用于对阀体底部的第一孔24进行整形,移动板上中部通孔中的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工人搬动转把,能够使移动板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同样带动阀体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第三铣刀就会修整阀体顶部的第三孔26,向右移动时第二铣刀就会修整阀体与顶部通孔相对应一侧第二孔25,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0010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为前后两根输出轴,前部输出轴通过皮带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电机的后部输出轴通过键连接一主动齿轮19,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20啮合。

12、,从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21上,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22固定在工作台的底部,所述传动轴上固定一主动链轮23,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接。通过此种设计能够提高电机的利用率,无需在增加一个电机带动第二铣刀和第二铣刀,只需一台就能够同时带动三个铣刀同时工作,结构紧凑。0011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阀体的三个同轴方向的内孔进行整形,第一铣刀用于对阀体底部的第一孔进行整形,移动板上中部通孔中的第二铣刀和第三铣刀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工人搬动转把,能够使移动板在工作台上左右移动,同样带动阀体左右移动,向左移动时第说明书CN104308242A3/3页5三铣刀就会修整阀体顶部的第三孔,向右移动时第二铣刀就会修整阀体与顶部通孔相对应一侧第二孔,通过本装置能够一次性修整三个通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001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308242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0824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机床;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金属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