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油烟机油网的伸缩旋转式快拆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油烟机油网的拆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
用于快拆吸油烟机油网的伸缩旋转式锁扣组件,属于吸油烟机
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吸油烟机的油网大多采用常规螺钉以螺纹锁紧
的方式固定连接在集烟腔或者中架板上,此种固定方式虽然使
油网的固定非常牢靠,但存在不易拆装的缺陷,使得油网在拆
装清洁时候必须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拆装,比较繁琐,且有些比
较难拆的部件,没有一定拆卸知识的非专业人员,也不易操作,
增添了使用及清洁及日常修理时的不便利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快拆吸油
烟机油网的伸缩旋转式锁扣组件,该组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适用于家庭用吸油烟机油网的拆装。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油烟机油网的伸缩旋转式快拆结构,包括风道板、
中架板和油网,所述油网的一侧边上形成有若干卡键,所述中
架板对应卡键处形成有若干供卡键卡入的卡槽,所述油网相对
另一侧可拆卸式定位设于中架板的入风口处,所述油网朝向风
机的一侧上固设有一挂板,该挂板上开设有一定位通孔,所述
风道板上对应该挂板处固设有一快拆组件,该快拆组件上定位
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形成有一轴帽,转轴穿插于定位
通孔中且轴帽勾设于定位通孔处,所述转轴受到按压时能够绕
其中心轴线边自旋转边伸缩。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快拆组件还包括底盒和与该底盒配套的上盖,所述底
盒上固设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的端部套设有一高出定位杆的
弹簧,转轴套设于该弹簧上;所述转轴的尾端沿周向开设有一
圆弧形的平槽,且从转轴尾端底部螺旋向上延伸开设有一旋
槽,设有一翘板和一活动定位于底盒上的轨迹板,该轨迹板上
开设有心形轨迹槽,所述翘板一端固定卡设于所述平槽处,翘
板另一端卡设于心形轨迹槽中且能够在心形轨迹槽中滑动;所
述上盖上对应定位杆处开设有一供转轴伸缩的通孔,该通孔内
壁位于通孔开口下方处固设有一与旋槽匹配的凸点,该凸点在
转轴伸缩过程中能够带动转轴自旋转。
所述翘板包括一卡手,卡手的一端分成两叉,且该两叉相
对一侧上分别形成有一卡轴,该卡轴卡设于转轴的平槽中;所
述卡手另一端固设有一固定于底盒上的支杆,该支杆上枢接有
一滑杆,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设有一滑动轴,该滑动轴能够沿轨
迹板的心形轨迹槽滑动。
所述转轴的旋槽从旋槽尾端底部至旋槽顶端之间的周向
距离为四分之一周,且所述旋槽与平槽无相交点。
所述定位杆的下端沿轴向设有若干条长度一致的卡楞,弹
簧套设于定位杆并止挡于该卡楞处,且所述弹簧的顶端高于定
位杆的顶端。
所述底盒的底部固设有一支架,所述支架螺纹连接于风道
板上。
所述轨迹板的底部活动设有一支梁,该支梁固定于底盒
上,且轨迹板能够绕该支梁摆动。
所述挂板呈双层条状结构,该双层条状结构包括上下间隔
设置的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远离所述油网且所
述定位通孔开设于该第一层板上,定位通孔与所述转轴的轴帽
形状匹配且仅在一个方向上恰能容轴帽穿插进去。
所述第二层板朝向第一层板的一侧上对应所述轴帽中心
的位置处设有凸圆。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该组件在使用时将油网一端的
卡键插入中架板卡槽内,手推油网另一端使轴帽进入挂板,则
转轴边退缩固定边自旋转90度,从而勾住挂板将油网固定;
当需要拆卸油网时再次推压油网快拆组件端,转轴脱离固定,
可利用弹簧弹力伸长并自反旋转90度此时轴帽脱离油网挂
板,从而达到拆卸油网的目的,结构设计合理且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快拆组件安装于吸油烟机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快拆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快拆组件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快拆组件处于终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轨迹板、翘板和转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翘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滑动轴在心形轨迹槽中的滑行路线示意图;
图8为上盖主视图;
图9为上盖右视剖视图;
图10为快拆组件初始状态时轴帽与挂板位置关系图;
图11为快拆组件终点状态时轴帽与挂板位置关系图;
图12为油网的卡键和中架板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风道板;2-中架板;
21-卡槽;3-油网;
31-卡键;4-挂板;
41-定位通孔;42-第一层板;
43-第二层板;44-凸圆;
5-快拆组件;51-转轴;
511-轴帽;512-平槽;
513-旋槽;52-底盒;
521-定位杆;522-卡楞;
53-上盖;531-通孔;
532-凸点;54-弹簧;
55-翘板;551-卡手;
552-卡轴;553-支杆;
554-滑杆;555-滑动轴;
56-轨迹板;561-心形轨迹槽;
562-支梁;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1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吸油烟机油网的伸缩旋转式快拆结构,包括风道板
1、中架板2和油网3,所述油网3的一侧边上形成有若干卡
键31,所述中架板2对应卡键处形成有若干供卡键卡入的卡
槽21,所述油网相对另一侧可拆卸式定位设于中架板的入风
口处,整个油网和中架板上的入风口配合。
其中油网3朝向风机的一侧上固设有一挂板4,该挂板4
呈双层条状结构,该双层条状结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层
板42和第二层板43,第一、二层板之间的空间可为转轴轴帽
的转动提供空间,所述第一层板远离油网且第一层板上开设有
一定位通孔41。风道板1上对应挂板4处固设有一快拆组件5,
该快拆组件5上定位设有一转轴51,所述转轴的端部形成有
一轴帽511,转轴穿插于定位通孔41中且轴帽511勾设于定
位通孔处,定位通孔41与所述转轴的轴帽511形状匹配且仅
在一个方向上恰能容轴帽穿插进去。所述第二层板43朝向第
一层板的一侧上对应所述轴帽511中心的位置处设有凸圆44,
该凸圆的设计可以使转轴在受到压力时自旋转过程中减少与
轴帽受到的摩擦力。此外,所述转轴51受到按压时能够绕其
中心轴线边自旋转边伸缩。
快拆组件5还包括底盒52和与该底盒配套的上盖53,底
盒52朝外一侧的底部固设有一支架6,所述支架螺纹连接于
风道板1上。所述底盒52朝内一侧上固设有一定位杆521,
该定位杆的端部套设有一高出定位杆的弹簧54,转轴51套设
于该弹簧54上,其具体结构为:所述定位杆521的下端沿轴
向设有若干条长度一致的卡楞522,弹簧54套设于定位杆并
止挡于该卡楞处,且所述弹簧的顶端高于定位杆的顶端。
所述转轴51的尾端沿周向开设有一圆弧形的平槽512,
且从转轴尾端底部螺旋向上延伸开设有一旋槽513,旋槽513
从旋槽尾端底部至旋槽顶端之间的周向距离为四分之一周,且
所述旋槽513与平槽512无相交点。
设有一翘板55和一活动定位于底盒上的轨迹板56,该轨
迹板56的底部活动设有一支梁562,该支梁固定于底盒52上,
且轨迹板(56)能够绕该支梁摆动。此外轨迹板上开设有心形
轨迹槽561,所述翘板55一端固定卡设于所述平槽512处,
翘板另一端卡设于心形轨迹槽561中且能够在心形轨迹槽中
滑动;所述上盖53上对应定位杆521处开设有一供转轴51
伸缩的通孔531,该通孔内壁位于通孔开口下方处固设有一与
旋槽匹配的凸点532,该凸点在转轴伸缩过程中能够带动转轴
51自旋转。
翘板55包括一卡手551,卡手的一端分成两叉,且该两
叉相对一侧上分别形成有一卡轴552,该卡轴卡设于转轴的平
槽512中;所述卡手另一端固设有一固定于底盒上的支杆553,
该支杆上枢接有一滑杆554,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设有一滑动轴
555,该滑动轴能够沿轨迹板的心形轨迹槽561滑动。
使用该具有伸缩旋转式快拆结构进行吸油烟机油网的安
装固定时,首先将油网3一端的卡键31插入中架板2的卡槽
21内(如图12),然后用手推压住油网3另一端(即安装有快
拆组件5的一端),此时转轴51的轴帽511与定位通孔41的
形状匹配且仅在一个方向上能够进入定位通孔41,则轴帽进
入定位通孔41内并与第二层板43抵触,由于弹簧54此时处
于伸长状态则转轴51受力并挤压弹簧6,使得弹簧6压缩(但
并未完全压缩,仍有一定的退缩行程),则转轴退缩后固定,
同时在退缩的过程中转轴51自旋转90度,则轴帽511随之转
动,在定位通孔41处勾住在第一层板41,从而使得油网得到
固定。当需要拆卸油网时,在上述状态基础上,再推压油网安
装有快拆组件的一端,则转轴脱离固定,利用弹簧6的弹力伸
长并自反旋转90度,轴帽转动至与定位通孔41形状匹配的状
态,此时轴帽恰好从第一层板42的定位通孔中脱离出来,从
而达到拆卸油网的目的。上述两种状态下轴帽与挂板位置关系
图可参见图10和图11。
轨迹板、翘板和转轴的连接关系图参见图5所示。翘板
55的卡手551上的卡轴552卡住转轴51的平槽512,翘板的
支杆553位置固定底盒52上,翘板的滑杆554上的滑动轴555
在轨迹板的心形轨迹槽561内。
当在初始位置(即转轴处于伸长状态)时,下压转轴51
则翘板滑杆554的滑动轴端上翘,使滑动轴555在轨迹板的心
形轨迹槽内滑动。当滑动轴达到心形轨迹槽的操心位置时滑动
轴被限制住不能动(即图4所示),此时翘板固定,从而使得
转轴固定,到达终点位置。转轴的旋槽513和上盖53上的凸
点532配合完成转轴的旋转动作,即当转轴被压缩时,由于凸
点作用,导致旋转旋槽沿着凸点滑转,则带动转轴转动,且由
于旋槽513从旋槽尾端底部至旋槽顶端之间的周向距离为四
分之一周,则从初始位置达到终点位置时,转轴恰好旋转90
度。
当在终点位置时(即转轴处于压缩状态)时,再次下压转
轴时,滑杆554的滑动轴脱离轨迹板上心形轨迹槽的槽心位
置,此时由于弹簧的回复弹力作用,使得转轴51伸长,则翘
板55滑杆的滑动轴555端下移,滑杆再次沿着心形轨迹槽滑
动,则轨迹板沿着轨迹板的支梁562摆动,快拆组件达到初始
位置,此时整个快拆组件的限位点如图3所示。在转动伸长的
整个过程中,也是由于凸点532与旋槽513的配合作用,导致
转轴的旋槽沿凸点按原路返回到初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