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56399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212928.3

申请日:

2001.01.11

公开号:

CN2464790Y

公开日:

2001.12.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12.12|||授权

IPC分类号:

E03B11/16

主分类号:

E03B11/16

申请人:

皇甫飚;

发明人:

皇甫飚

地址:

721001陕西省宝鸡市新华村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现有的全自动供水装置由于将补气罐和有关管路设置在气压蓄能罐中,这样易使高速水流和补气罐发生撞击,使水和气压罐中的空气混合,并带入用户管网,使用户管网产生气体振体噪声,且造成补气系统频繁工作,缩短了补气系统的机械寿命,使整机的可靠性降低。本实用新型将中转补气罐置于稳压蓄能器外部、吸水罐的上面,并且全部补气管路均在稳压蓄能器外部、管路布局合理、阻力小、噪音小、水气通路顺畅,提高供水装置的整机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由底架(22)、稳压蓄能器(1)、电机泵(6)、 中转补气罐(10)、吸水罐(14)、电气控制箱(8)、引射器(18)、及各种连 管构成,稳压蓄能器(1)、电机泵(6)、吸水罐(14)设置在装置底架(22) 上,各种连管将稳压蓄能器(1)、中转补气罐(10)、吸水罐(14)、引射器 (18)、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补气罐(10)设置在吸水罐(14)的上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稳压蓄能 器(1)通过补气连管(7)和止回阀(3)与中转补气罐(10)的上部连通; 引射器(18)通过引吸连管(9)和中转补气罐(10)的下部连通;引射器(18) 的进水口通过闸阀(19)、连通管(24)和总出水管(20)连通;引射器(18) 的出水口通过排水连管(15)和吸水罐(14)连通;排气阀(11)设于吸水罐 (14)的上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 连管(15)上设置水过滤器(17)和电磁阀(16),水过滤器(17)设置于引 射器(18)的出水口和电磁阀(16)的进水口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气控制 箱(8)设置在中转补气罐(10)的上面。

说明书


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全自动供水装置利用喷射原理的供水装置,由于将补气罐和有关管路设置在气压蓄能罐中,虽然在小型化、机电一体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这是由于在供水过程中,高速水流和补气罐之间的撞击,使水和气压罐中的空气快速混合,带入用户管网,易使用户管网产生气体振体噪声,并使气压罐中空气损失过快,造成补气系统频繁工作,既浪费了能源,又缩短了补气系统的机械寿命;另外,将补气罐和有关管路设置在气压罐中,既减少了气压罐的有效容积,更重要的是,一旦补气罐和有关管路发生泄漏,将无法修复,造成“死罐”现象,使整机可靠性大为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整机可靠性高,便于维修的全自动供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由底架22、稳压蓄能器1、电机泵6、中转补气罐10、吸水罐14、电气控制箱8、引射器18、及各种连管构成,稳压蓄能器1、电机泵6、吸水罐14设置在装置底架22上,各种连管将稳压蓄能器1、中转补气罐10、吸水罐14、引射器18、连通,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中转补气罐10设置在吸水罐14的上面。

    上述稳压蓄能器1通过补气连管7和止回阀3与中转补气罐10的上部连通;引射器18通过引吸连管9和中转补气罐10的下部连通;引射器18的进水口通过闸阀19、连通管24和总出水管20连通;引射器18的出水口通过排水连管15和吸水罐14连通;排气阀11设于吸水罐14的上部。

    上述排水连管15上设置水过滤器17和电磁阀16,水过滤器17设置于引射器18和电磁阀16之间。

    上述电气控制箱8设置在中转补气罐10的上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号说明如下:

    1-稳压蓄能器,  2-压力控制器,   3-止回阀,    4-空气过滤器,

    5-止回阀,      6-电机泵,       7-补气连管,  8-电气控制箱,

    9-引吸连管,    10-中转补气罐,  11-排气阀,   12-水源探针,

    13-设备进水口, 14-吸水罐,      15-排水连管, 16-电磁阀,

    17-水过滤器,   18-引射器,      19-闸阀,     20-总出水管,

    21-连接管,     22-底架,        23-水位探针, 24-连通管,

    25-止回阀,     26-柔性接头,    27-柔性接头, 28-吸水罐出水口。

    参见图1、图2,稳压蓄能器1、电机泵6、吸水罐14均固定在设备底架22上。稳压蓄能器1通过底部连接管21和总出水管20连通;压力控制器2和稳压蓄能器1的上部连通,其信号引线接电气控制箱8的控制端子;水位检测探针23和稳压蓄能器1的下部连通,其信号引线接电气控制箱8的控制端子;水源检测探针12和吸水罐14的中上部连通,其信号引线接电气控制箱8的信号端子;电机泵6的电源线接电气控制箱8的电源端子;电机泵6的出水口通过柔性接头26,止回阀25和总出水管20连通,设备进水口13和吸水罐14连通,电机泵6的进水口通过柔性接头27和吸水罐14的出水口28连通。中转补气罐10设在吸水罐14的上面,补气连管7一端通过止回阀3和稳压蓄能器1连通,另一端和中转补气罐10的上部连通,空气过滤器4通过止回阀5和补气连管7连通,引射器18的进水口通过闸阀19、连通管24和总出水管20连通,引射器18的出水口通过水过滤器17、电磁阀16排水连管15和吸水罐14连通。引吸连管9的一端和引射器18的引吸口连通,另一端和中转补气罐10的下部连通,排气阀11和吸水罐14的上部连通。电气控制箱8可设置在中转补气罐的上面,也可作成分体式设于其它位置。

    在供水期间,水经设备进水口13进入吸水罐14,并通过吸水罐出水口28、柔性接头27进入电机泵6中,再通过柔性接头26和止回阀25总出水管20直接向用户管网供水;另一部分水则通过连接管21进入稳压蓄能器1,将其中空气挤压到上部。当压力控制器测定供水压力达到设定上限时,通过电气控制箱8发出信号,电磁阀16打开,高压水从总出水管20、经连通管24、闸阀19、引射器18、水过滤器17、电磁阀16、排水连管15进入吸水罐14内,由于水经过引射器18时形成高速喷射和中转补气罐10内水的本身重力,引射器18内形成压力差,通过引吸连管9将中转补气罐10内的水吸走,使空气经空气过滤器4和止回阀5进入中转补气罐10内,当设定的补气时间到时,电磁阀16自动关闭,电机泵6随后停机,稳压蓄能器1内上部的空气膨胀,将水经连接管21,总出水管20压入用户管网,进行停机保压供水。另一部分水经连通管24、闸阀19、引射器18、引吸连管9快速进入中转补气罐10压缩罐中空气,中转补气罐10内被压缩后的空气经补气连管7、止回阀3进入稳压蓄能器1中。当管网压力降止压力控制器2设定下限时,通过电气控制箱8启动电机泵6供水,并重复补气程序。当稳压蓄能器1中最低水位下降到水位检测探针23的位置时,说明稳压蓄能器1内的气体已达设计要求,电磁阀16停止打开,补气停止,从而达到自动适时、适量补气全自动供水的目的。当水源不能满足要求,吸水罐14的水位下降到水源探针12的位置时,电机泵不能运行,当水源恢复正常时,设备自动恢复供水。

    本实用新型配以可靠的电气控制,如变频调速控制,电子软特性控制,继电器控制等现有技术,可方便的组成单泵及多泵供水机组,及适用各种水源,适配各类泵种,构成功能齐全、机电一体、性能可靠、高效节能的稳压、恒压全自动供设备。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其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引射器在工作时,利用水高速喷射所形成的压力差和中转补气罐内水的本身重力,将空气吸入中转补气罐,然后利用蓄能器和中转补气罐的水位压力差,将气补入稳压蓄能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中转补气罐置于吸水罐上面,其所有补气管路均置于稳压蓄能器外部,管路布局合理、阻力小、噪小、水气通路顺畅。所以,既提高了稳压蓄能器的利用率、又避免了气水快速混合带入用户管网和稳压蓄能器失效变为“死罐”的现象,从而提高供水设备的整机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水过滤器设置于引射器的出水口和电磁阀的进水口之间,可过滤所有通过电磁阀水流中的杂质,保障补气系统的可靠工作。

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现有的全自动供水装置由于将补气罐和有关管路设置在气压蓄能罐中,这样易使高速水流和补气罐发生撞击,使水和气压罐中的空气混合,并带入用户管网,使用户管网产生气体振体噪声,且造成补气系统频繁工作,缩短了补气系统的机械寿命,使整机的可靠性降低。本实用新型将中转补气罐置于稳压蓄能器外部、吸水罐的上面,并且全部补气管路均在稳压蓄能器外部、管路布局合理、阻力小、噪音小、水气通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