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结构的马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马桶,专指一种具有防臭功能的马桶。背景技术
马桶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何使它发挥最大的实用效益一直是其制造业者努力的方向,虽然今日的马桶比以往蹲用粪坑在对于臭味的改善上已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对于如厕时所散发的臭气仍然无法有效的完全去除,致令使用者掩鼻如厕且不时的有所抱怨。
请参阅图1、图2,台湾专利89212790,其结构主要是在水箱的下方出水管设有进气支管,而该进气支管依次连接滤清器(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设有抽气马达,下部设有挡水板及活性炭)、出气管(管末设许多小孔并包覆海绵),其优点是在抽取马桶内臭气经由进气支管、滤清器而排入水箱中;其缺点在:
1.抽气马达是设置于挡水板层及活性炭层之后,故而马达的吸抽能力降低,抽气效果不好。
2.抽取地臭气于水箱中并无法与水融合,故臭气仍会随小气泡散出并由水箱盖泄出,对于厕所内狭小空间而言排臭效果相当有效。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气功能强,除臭效果好,能有效导流被抽吸少量水滴的改良结构的马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结构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改良结构的马桶包括一马桶、设于马桶上方的水箱及一导气装置,其中马桶背侧所设的上通孔及下通孔间延伸串接一组导气装置,上通孔与水流管道连通,下通孔与排粪管道连通;导气装置为抽气马达的侧端分别接设抽气管及排气管,且抽气管的端口部枢接于马桶背侧的上通孔,排气管的端口部则枢设于马桶背侧的下通孔,抽气管及排气管之间贯接一导流管。
采用上述结构使马桶容槽内的臭气得以由水流孔中被抽吸,经由抽气管、排气管导入排粪管道中,而确实达到厕所无臭的最佳效果。同时抽气管及排气管的间贯接的导流管使若干微少水滴得以导流。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尽描述。
图1为已有专利外观图。
图2为已有专利过滤器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马桶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马桶抽气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马桶的后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本实用新型图3、图4、图5,其中马桶1的上方设有水箱10并藉由马桶1背侧预设的上通孔11及下通孔12延伸串接一组导气装置2,该导气装置2是由抽气马达21的侧端分别接设抽气管22及排气管23,并使抽气管22的端口部221枢设于马桶背侧的上通孔11,排气管23的端口部231枢设于马桶背侧的下通孔12,其中,上通孔11与水流管道13连通,下通孔12与排粪管道14连通,使马桶容槽15内的臭气得以经由水流孔131中被抽吸后经抽气管22、排气管23导入排粪管道14中,而确实达到厕所无臭的最佳效果。
另,抽气管22及排气管23之间贯接一导流管24使抽气管22所抽吸的若干微少水滴得藉以导流而直接排入排粪管道14中。
抽气马达21的启动得视需要而设定为选择式切换开关或是感应式形状开关,其启动使用中并不影响水流管道的冲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