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帐篷架杆.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949415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20060455.3

申请日:

2006.06.13

公开号:

CN2918648Y

公开日:

2007.07.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15/48申请日:20060613授权公告日:20070704终止日期:20130613|||授权

IPC分类号:

E04H15/48(2006.01)

主分类号:

E04H15/48

申请人:

厦门革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崔宽峻

地址:

361022福建省厦门市杏林区杏北工业区二期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帐篷架体,其由若干柱杆支撑,在相邻两柱杆的上端之间枢接有若干交叉支撑杆组,在整个架杆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支撑杆组,该顶部支撑杆组主要包括一顶中棒及若干可折叠的撑杆,在顶中棒上滑设有一滑动座,上述各撑杆的一端枢接于该滑动座上,各撑杆的另一端则放射性的枢接于各柱杆的顶端,另外,在顶中棒的底部还固定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与各撑杆之间枢接有一用以将顶中棒支起的支撑杆。由于顶中棒具有一定长度,其可抬高帐篷中部最高点,改变篷顶受力,从而减少撑杆的承重,增加其使用寿命,此外,篷顶的篷布被撑起后,大致呈半圆形,因此不易积水或积雪。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帐篷架杆,其由若干柱杆支撑,在相邻两柱杆的上端之间枢接有若干交叉支撑杆组,在整个架杆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支撑杆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顶部支撑杆组主要包括一顶中棒及若干可折叠的撑杆,在顶中棒上滑设有一滑动座,上述各撑杆的一端枢接于该滑动座上,各撑杆的另一端则放射性的枢接于各柱杆的顶端,另外,在顶中棒的底部还固定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与各撑杆之间枢接有一用以将顶中棒支起的支撑杆。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帐篷架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尤指一种帐篷架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帐篷结构如图1所示,其架杆由若干柱杆1′支撑,在相邻两柱杆1′的上端之间枢接有若干交叉支撑杆组2′,在整个架杆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支撑杆组3′,之后再于架杆外罩设篷布4′,即构成一完整的帐篷。
然而,由于现有帐篷架杆的顶部支撑杆组3′系由一顶部固定件31′上枢接若干可折叠的撑杆32′组成,各撑杆32′的另一端再放射性的枢接于各柱杆1′的顶端,这种结构令帐篷的最高点位于顶部固定件31′,这样,当将篷布4′罩于其上时,帐篷顶部即构成锥状体,整个帐篷顶部的承重自然落到了锥状体的邻边上,也就是说,篷顶受力点位于各撑杆32′的中部(如图中箭头所示),而撑杆32′为了便于收折,其均设置为中部可向下弯折的两段杆,两杆之间设有连接件33′,因此篷顶重量实际上正好下压于顶部支撑杆组3′中最薄弱的环节,而在长期承重下撑杆易变形、连接件易损坏,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当承重过大时易向下弯折而令帐篷塌陷。
此外,锥状篷顶的三角形侧边的中腹部极易积存雨水或积雪,这样更加重了整个篷顶乃至整个架杆的负担,也极易令篷布破裂,同样会影响寿命,再者尖锥状的篷顶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帐篷架杆,其可减少顶部撑杆的承受力,且篷顶不易积水或积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帐篷架体,其由若干柱杆支撑,在相邻两柱杆的上端之间枢接有若干交叉支撑杆组,在整个架杆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支撑杆组,该顶部支撑杆组主要包括一顶中棒及若干可折叠的撑杆,在顶中棒上滑设有一滑动座,上述各撑杆的一端枢接于该滑动座上,各撑杆的另一端则放射性的枢接于各柱杆的顶端,另外,在顶中棒的底部还固定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与各撑杆之间枢接有一用以将顶中棒支起的支撑杆。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以一具有一定长度的顶中棒代替原有的顶部固定件,这样,帐篷最高点即顶中棒的顶端高度明显高于现有帐篷,因此当将篷布罩于其上时,篷布不再与撑杆接触,篷顶的受力点也改在篷顶中心点及各柱杆的顶端,也就是说各撑杆不再直接承重,从而不会因承重过大而变形,进而保证其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篷顶受力点的改变,使帐篷顶部的篷布撑开后大致呈半圆形,不仅外形美观,且不易积水或积雪,从而增加帐篷的寿命。
再者,由于撑起的帐篷最高点被抬高,使帐篷内部空间变大,而帐篷在收折时,其顶中棒在各支撑杆的带动下向下滑缩,因此并不会增加帐篷收折后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半收动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折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帐篷架杆主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也由若干柱杆1支撑,在相邻两柱杆1的上端之间枢接有若干交叉支撑杆组2,在整个架杆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支撑杆组3,然后再于架杆外罩设篷布4,即构成一完整的帐篷。
本实用新型所不同是:所述的顶部支撑杆组3主要包括一顶中棒31及若干可折叠的撑杆32,在顶中棒31上滑设有一滑动座33,上述各撑杆32的一端枢接于该滑动座33上,各撑杆32的另一端则放射性的枢接于各柱杆1的顶端,另外,在顶中棒31的底部还固定有一固定座34,该固定座34与各撑杆32之间枢接有一支撑杆35,用以将顶中棒31支起。
这样,帐篷的最高点位于顶中棒31的顶端,其高度明显较现有帐篷的顶部固定件高,因此当将篷布4罩于其上时,篷布4不再与撑杆32接触,篷顶的受力点也改在篷顶中心点及各柱杆1的顶端(如图中箭头所示),也就是说各撑杆32不再直接承重,从而不会因承重过大而变形,进而保证其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篷顶受力点的改变,使帐篷顶部的篷布撑开后大致呈半圆形,不仅外形美观,且不易积水或积雪,从而增加帐篷的寿命。
再者,由于撑起的帐篷最高点被抬高,使帐篷内部空间变大,而帐篷在收折时,如图3、4所示,其顶中棒31在各支撑杆35的带动下向下滑缩,因此并不会增加帐篷收折后的体积。

一种帐篷架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帐篷架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帐篷架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帐篷架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帐篷架杆.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帐篷架体,其由若干柱杆支撑,在相邻两柱杆的上端之间枢接有若干交叉支撑杆组,在整个架杆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支撑杆组,该顶部支撑杆组主要包括一顶中棒及若干可折叠的撑杆,在顶中棒上滑设有一滑动座,上述各撑杆的一端枢接于该滑动座上,各撑杆的另一端则放射性的枢接于各柱杆的顶端,另外,在顶中棒的底部还固定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与各撑杆之间枢接有一用以将顶中棒支起的支撑杆。由于顶中棒具有一定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