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转体的施工装置。 现有桥梁转体的施工装置是在跨体基部备有一个马蹄形转盘卡于下转轴的环道上滑动实现的,而调节相对跨体的竖向高差则由位于跨体顶部的工人操作千斤顶完成,这种装置施工劳动強度大,而且不安全,马蹄形转盘的制作复杂,要求精度高,施工进度慢,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桥梁转体施工装置,使桥梁跨体通过一个与下转轴钢环相套合其间涂有润滑材料的转台在设有垫板、滾筒或滾珠的环形滑道上滑动或滾动实现水平转移,通过设于跨体基部的铰与扣索收放装置的调节实现其竖向高差控制,用这种装置施工,工人可以在岸边操作,跨体转动灵活,对接准确,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施工进度快,设备少,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跨体基部设一个以钢筋为骨架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可转动的转台,该转台完成转体后便成为桥台一部分,转台后部做成空心半圆柱体并与下转轴地钢环相套后,其间涂有二硫化钼等润滑材料,钢环以上,转台与下转轴间留有1~3厘米空隙,转台底面是一块平整钢板,该钢板与环形滑道之间隔有垫板、滾筒或滾珠,转台前方设一个铰并通过铰与跨体基部相联,跨体另一端利用扣索系于上转轴上或绕过依靠上转轴而固定的扣索滑轮而与系于扣索横梁上的滑车组相连,由于上转轴中心线与下转轴中心线之间留有一个可产生偏心力的距离,当跨体支撑物撤离后,跨体就会在偏心力的作用下,从予制場很灵活的向桥跨方向水平转移;两个相对跨体竖向高差调节是通过操作包括扣索滑轮、收放索、链条滑车、滑轮组组成的扣索收放系统并在铰的作用下完成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桥梁转体施工装置总体结构图;
图2是转台和跨体基部区纵剖面图;
图3是转台平面图;
图4是扣索滑轮纵剖面图;
图5是扣索滑轮平面图;
图6是凹铰型的铰结构图;
图7是梁式跨体基部的铰结构图;
图8是下部为长方柱体的转台纵剖面图;
图9是下部为长方柱体的转台平面图。
附图1是桥梁转体施工装置总体结构图,跨体〔9〕的水平方向转动系统包括:下转轴〔12〕、钢环〔11〕、转台〔I〕、垫板〔10〕、内、外滑道〔1〕〔2〕和上转轴〔16〕;由扣索滑轮〔15〕、链条滑车〔17〕、滑轮组〔19〕、收放索〔18〕、扣索〔20〕、扣索横梁〔21〕、铰〔4〕构成竖向调高系统。
扣索〔20〕一端系于跨体〔9〕上部的扣索横梁〔21〕上,另一端转过由45号钢或球墨铸铁制成的扣索滑轮〔15〕与滑轮组〔19-a〕联结,滑轮组〔19-b〕固定在扣索横梁〔21〕上,链条滑车〔17〕一端系于转轴〔16〕上,另一端与滑轮组〔19〕的收放索〔18〕相连接,扣索滑轮〔15〕依靠上转轴〔16〕固定,上转轴〔16〕轴心与下转轴〔12〕轴心之间留有偏心距〔e〕,偏心距〔e〕的长度依跨体重量和长度而变化,本实施例的偏心距为25厘米,上转轴〔16〕穿入被尾索〔24〕扣紧的锚梁〔14〕中,锚梁〔14〕靠顶板〔23〕支撑,工人收放链条滑车〔17〕的链条,就可使滑轮组〔19〕间的距离伸长或缩短,这样既可启动跨体〔9〕离开支撑物向桥跨方向做水平移动又可实现两个相对跨体间竖向高差的调整;当桥梁跨体很轻时,不需要扣索滑轮,扣索可直接系于上转轴〔16〕上;当桥跨很重时可采用多个扣索滑轮、滑轮组和链条滑车。
附图2是转台和跨体基部区的结构图,附图3是转台平面图,用高标号混凝土浇筑成的转台〔I〕上部〔I-a〕为锥台体,下部〔I-b〕为半圆柱体或图8的长方柱体〔I′-b〕,转台背面是由内衬钢板〔7〕制成的空心半圆柱体〔6〕,该空心半圆柱体与下转轴〔12〕上的钢环〔11〕相套合,钢板〔7〕厚为0.5~1.0厘米左右,高度可与转台等高,也可与钢环〔11〕等高,本实施例的钢板〔7〕厚0.5厘米与转台等高,钢环〔11〕高一般为20~40厘米左右,钢环的以上部分,于下转轴〔12〕与空心半圆柱体〔6〕之间留有1-3厘米空隙〔13〕,使空心半圆柱体〔6〕仅与钢环〔11〕接触,这样跨体〔9〕通过转台〔I〕给予下转轴〔12〕的水平力的力臂就可大大缩短,减少了跨体〔9〕水平推力对下转轴〔12〕产生的弯矩,从而可以缩小下转轴〔12〕的直径或节省配筋量,在空心半圆柱体〔6〕与下转轴的钢环〔11〕之间涂有润滑材料,本实施例是二硫化钼,转台〔I〕底面通过平整钢板〔5〕与内、外滑道〔1〕〔2〕上的垫板〔10〕,垫板〔10〕一般可采用抗压強度高、摩擦系数小的聚四氟乙烯板,该滑道上的垫板〔10〕也可改用如图6上的滾筒〔25〕或图7上的滾珠〔26〕,跨体〔9〕的合力线〔BB′〕通过环形滑道上的平面与下转轴〔12〕的轴线相交于〔0〕点,使跨体水平分力与垂直分力对交点〔0〕的力矩相互抵消,环形滑道均匀受压,从而使跨体〔9〕的转动十分灵活省力。
转台〔I〕前部的〔AA′〕斜面与跨体〔9〕基部之间设置一个铰〔4〕,当跨体〔9〕为拱式体系时铰〔4〕可以由钢板制成一组凹、凸铰〔4-a〕、〔4-b〕,或是参照附图6做成一对凹铰,中间夹一根抗压強度高的圆棒〔27〕,凹凸铰均借锚筋分别固定在转台的〔AA′〕斜面上和跨体基部;当跨体〔9〕为梁式体系时可参照附图7用一个具有圆滑外角的角钢〔28〕包裹跨体基部下方,转台前方〔AA′〕斜面的下方用普通钢板做成大于90°夹角的角钢〔29〕包裹,从而可增加转台混凝土的抗压強度和跨体〔9〕竖向调高的灵活性。
转台〔I〕上面于内、外滑道〔1〕〔2〕之间设置两个或数个作为跨体合拢后封固转台用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混凝土灌注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