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钻进井架底座 本实用新型属于深井钻进井架底座技术领域。
在深井钻进的整套设备中,钻进井架的底座起着中坚的作用,它不仅要承受几百吨重的井架、钻机组及其他设备的重量,而且需要支撑几千米深的钻杆、钻头的钻进震动、扭矩及前、后、左、右的受力,因此,它的刚度和强度对整套钻井设备、整个钻进过程和拆装过程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在国内外有关钻进井架底座结构的报导中,有珩梁式结构(如SU1076-567号专利);柱状构件井架底座(如SU1021-757号专利);底部能滚动的井架底座(如SU1054-535号专利)等,但上述底座均为单面结构,其刚度和强度均不能适用于目前我国独特的钻进和整拖安装工艺。目前油田上使用的与超深井配套的井架底座基本上有两类:一是TJ3型、TJ4型,其高度分别为2.3米,2.4米及3.2米,为四大扇可拆结构,这种底座拆装麻烦,整体拖运性能差,而且太低,不适于新的钻井工艺要求,目前已在逐步淘汰。二是TJ2、TJ9型底座,其高度为4.5米,重36.7吨,为双层重叠结构,由四大块组成(如图7、图8所示),两层之间由转盘大梁(10)和横拉筋(11)联结,这种底座刚度、强度较差,配件多,拆装麻烦,不能进行整拖,水平位置不易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井架底座的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新型结构的井架底座,在基本上不增加钢材的情况下,增加底座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增加其整拖性能,并使其拆装方便、省工省时,水平位置易于调整。
现将本实用新型井架底座技术方案叙述如下:
本井架底座主要由前台(2)(见图1、图4);后台(6)(见图1、图6);中台(4)(见图1、图5);左、右下座(1)(见图1、图3)五大块组成。每一大块均为珩架桥梁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上、下层珩架桥梁式结构彼此垂直交叉排列,采用锁接方式联接,将五大块垂直交叉排列的珩架桥梁式结构彼此联接成一个珩架群体。上层的前台(2)、中台(4)、后台(6)彼此平行放置,下层的左、右下座(1)彼此平行放置。且中间拉开一定距离,左、右下座(1)底部焊有船座(9)(见图3),且中部有可使底座被轮式拖车整拖的挂接桩(8)及横拉筋(7)(见图2、图3),转盘台(5)与立根台设计成一体,安装在中台(4)上,中台(4)上装有固联拉筋(3)(见图1)除上述特点外,本实用新型底座上地铺台,与已有技术相比,减少了散件,从而减少了搬运车辆,次数及搬迁安装时间。
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主要技术参数为:
钻台距地面高度为4.5米。钻台面积为11.1×8.5米,转台盘最大负荷为220吨,立根负荷为150吨。理论重量为37.5吨。
现将本实用新型井架底座附图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底座总装图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底座总装图的左视图。
图3:左、右下座(1)的主视图。
图4:前台(2)的左视图。
图5:中台(4)的左视图。
图6:后台(6)的左视图。
图7:TJ2、TJ9总装图的主视图。
图8:TJ2、TJ9总装图的剖视图。
其中:
(1)下座、(2)前台、(3)固联拉筋、(4)中台 (5)转盘台 (6)后台 (7)横拉筋 (8)挂接桩 (9)船座 (10)转盘大樑 (11)横拉筋
本实用新型井架底座经油田现埸试验,取得结果如下:
1、强拖试验:用15台C-100拖拉机在松软的土地上强行牵引3000米,牵引力达200吨,底座无任何变形弯曲。
2、拆除底座横拉筋试验:将底座上的横拉筋(7)拆除后强行拖运,底座无任何变形。
3、扭曲变形试验:用8台C-100拖拉机对底座做原地90°强拖旋转,底座无任何变形,用液压拖车将底座一角提高地面400毫米,底座无任何变形和弯曲。
4、重力试验:将底座整个抬高300毫米悬空,用120吨重物加压,放置48小时以上无任何变形和弯曲。
上述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该底座设计构思新颖合理,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和超过设计水平,同已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底座刚度和强度,钢材能有效充分地利用,整体拖运性能好,拆装方便,时效高,底座水平位置易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