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双扇门的门锁装置。 现在的双扇门一般采用挂锁,其缺点是锁门之后中缝不严密,而且挂锁易受破坏,易丢失,使用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把一般弹子门锁(由锁体总成和锁扣盒组成)装在门扇上的“小门扇”上,开门、锁门时,先打开“小门扇”上的弹子门锁,打开“小门扇”,再把手伸进“小门”去扳动大门的门闩。此法操作甚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双扇门的方便而又严密的门锁装置。
本装置的主要组成部份是旋转式门闩、带有活动挡块的专用暗锁和阻止门闩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固定挡块,其工作原理是旋转式门闩可在手柄操作下沿门扇背面旋转,当它与锁的活动挡块(例如,暗锁的锁舌)相碰时,利用活动挡块或旋转式门闩端上的斜面,将活动挡块推开(将锁舌推进锁体),当门闩进入固定挡块所包围的空间一“销定位置”后,活动挡块弹回原位,挡住门闩退路,将门闩锁定,门也就锁定了,当用钥匙或其它办法将活动挡块移开(将锁舌拧进锁体)时,门闩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旋转脱离锁定位置,门便打开了。
本实用新型具有开门和锁门均很方便,锁门后门面平整严密、锁不会从门缝被撬开及门外人看不出门内是否有人,从而提高安全性等优点。
由于本装置存在上述优点,在店门、单扇门上应用也是可行的。在店门及单扇门上应用时,可将档板与锁体分开安装,档板装在门框上,旋转式门闩和锁体装在门扇上。
附图是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子:
一、锁体总成(图2):其构造与普通弹子门锁锁体总成(图1)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锁舌伸出锁体的部份(图1、图2中S)的形状,能保证旋转式门闩旋转碰到锁舌时,能将锁舌S压入锁体空腔Q,门闩滑过锁舌进到锁定位置后,锁舌在弹簧作用下伸出锁体挡住门闩退路。锁舌一般呈垂直门面的棱柱体(三棱柱或长方体),图2所示锁体,其锁舌为三棱柱形,具有一个滑动斜面X。
当旋转式门闩的厚度足够,其与锁舌碰触的一端(锁体端)具有斜面时,用通常的锁体代替本新型锁体也是可行的。
二、旋转式门闩总成(见图3)
门闩M与锁舌接触的锁体端具有防滑动凸棱L或防滑动缺口K。另一端(轴端)开有可穿过转轴Z的方孔F,当与长方体锁舌或通用锁体锁舌配合时,门闩锁体端应做成斜面或弧面如图4所示。
转轴Z内端呈方形,(与门闩方孔F配合),外端成二层圆柱形,如图5所示,中圆柱与装在门扇上的套筒T成松动配合,可在套筒中旋转,套筒的外端可制成(或另镶上)星形或花形等装饰图形。外圆柱上小圆孔可穿上门环或装上各种专用把手H(如汽车门把手或轮状把手),用作拉门或转动门闩之用。转轴内端可通过销钉孔安装内门环或内把手H,作为门内旋转门闩之用,同时防止转轴被拉出。门闩前后可加垫圈,旋转门环或把手,便可带动门闩旋转。
三、挡板
档板D为钉在锁体旁边地一个部位,其作用为门闩进入锁定位置之后,防止门闩离开锁定位置。档板结构可有多种形式,图6为其一种,当门闩在锁定位置时,档板的悬空端压在门闩上,不让门闩在水平面上离开锁定位置(门扇也就推不开了),并借助门闩上的突棱L(顶住档板)或缺口K(正好套住档板中部),防止门闩做平行门面的移动。
档板可以与锁体联成一体,组成专用锁体。
图7为关门后本装置总体正视图,开门时,用钥匙(借助锁头孔构)将锁舌卷回锁体,门闩便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掉落,脱离锁定位置。在门板靠近门缝处钉上一块衬板B,会使锁门后的门面更加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