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与广泛用于门和抽屉的弹子暗锁有关。 一般来说,弹子暗锁比弹子挂锁、铁皮锁、暗码锁等具有更强的保险性,并且更为美观,使用方便,被广泛用于门和抽屉上,以保护较有价值的物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已有门和抽屉的弹子暗锁装置的旋转开启特性所限,只能采用“遮身露脸”的安装方式,从而使得装置所在及防盗意图一览无遗,很方便盗窃者明确反防盗的突击重点。这不利于对暗锁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所锁物品的安全性;同时也不利于安装暗锁的门和抽屉的外观设计进一步改善。为了有效地改善上述情况,首先要尽量减小暗锁的开锁通道,使其接近理想状态——仅剩下插入而不旋转一把钥匙的通道。这是传统的弹子暗锁旋转式开锁方式所不能满足的,而顶式开锁方式则可胜任。关于顶式开锁方式在市场早已出现的顶锁挂锁中和在专利CN85204543、CN85200936的包箱锁中均已有利用。但是,由于这些主要用于挂锁、包箱锁上的顶式明锁装置仅是利用锁芯动块被顶入地纵向位移来造成锁舌的纵向位移,从而解除对明锁锁扣或锁舌的约束。它们的锁芯位移方向与联动锁舌的位移方向相同而且行程很小。所以,它们只能用来丰富挂锁的开锁方式和减小包箱锁的锁体厚度,而不适用于要求锁芯位移方向与联动锁舌位移方向不同且锁舌行程较大的房门暗锁。此外,由于现有各种弹子锁的弹子孔、钥匙孔均采用整体制造型结构——而非单元组合型结构,使得有关零件结构较复杂,不便采用简单高效的冲压工艺来进行加工不利于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式弹子暗锁,可以克服上述种种不足,使得门和抽屉的弹子暗锁在保持使用方便的同时,其隐蔽性、保险性、美观性可以大为改善,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顶式弹子暗锁将现有弹子暗锁的转式开锁方式改为顶式开锁方式,采用顶式弹子锁芯组件使开锁通道减小到理想状态——仅插入而非旋转一把扁钥匙的通道。同时,暗锁弹子锁芯运动的传递机构采用一种新型的位移变向装置,当钥匙将顶式弹子锁芯的动块向内顶入时,能通过这种位移变向装置使暗锁锁舌在与锁芯动块进退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产生位移,从而改变暗锁的开关状态。
为了尽可能多地采用简单高效的冲压工艺来进行弹子顶锁的制造,以降低制造成本。可对其弹子孔和钥匙孔的结构进行变革,将现有的整体制造型结构改为单元组合型结构,使有关零件的结构更为简单,制造安装容易。
如上所述的一种门用顶式弹子暗锁的结构参见附图的图1和图2。其中,顶式弹子锁芯组件由锁芯动块(2)、锁芯壳(3)、锁芯弹子和弹簧及铅封块(4)、锁芯定块(5)、固定铆钉(6)、锁芯动块限位复原组件(7)、锁芯底板(8)构成(参见图1)。固定铆钉(6)将锁芯定块(5)固定在锁芯壳(3)上。通过在锁芯壳(3)上冲压出凸卡,可将锁芯壳(3)固定在锁芯底板(8)上(参见图1)。锁芯动块(2)可在锁芯壳(3)内作纵向滑动,其尾部铰接有锲压块(9)。动块限位复原组件(7)通过其螺钉固定在锁芯定块(5)上。锁芯弹子和弹簧(4)则可利用锁芯壳(3)上部的长条形窗孔进行安装,并作铅封。
该暗锁的位移变向装置由锲压块(9)和一对与其相互作用的动顶杆(13)、定顶杆(14)所组成。锲压块(9)与锁芯动块(2)铰接。定顶杆(14)固定在暗锁底座(15)的支架上。动顶杆组件(13)则装在锁舌(10)上。
该暗锁的底座组件主要包括锁舌及复原弹簧(10)、内拉杆组件(11)、双位锁舌保险组件(12)、暗锁底座及固定螺钉(15)几部分(参见图2)。锁舌(10)装在暗锁底座(15)上。内拉杆组件(11)用螺钉固定在装好的锁舌(10)后部,双位锁舌保险组件(12)的安装应在锁舌(10)的装配之前进行。
顶式弹子锁芯组件通过两颗螺钉(15a)与暗锁底座(15)联为一体在使用时,整个暗锁通过利用暗锁底座(15)四个角上的螺钉(15b)而固定在门上。
该顶式弹子暗锁的有关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在该锁钥匙(1)插入前,暗锁锁舌(10)在其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弹性闭锁状态,使装有暗锁的门和抽屉关好时,暗锁即将其锁上。
当该锁钥匙(1)完全插入锁芯动块(2)后,钥匙(1)的根部长凸台的前端将顶住锁芯动块(2)的外端面,同时,钥匙(1)上的齿面恰好适当地托锁芯弹子(4),使得几个锁芯弹子孔内的上、下弹子的啮合面与锁芯动块(2)的上端面重合,从而给锁芯动块(2)解除了纵向约束。此时,若继续顶入钥匙(1),锁芯动块(2)将向内作纵向移动。于是,与锁芯动块(2)尾部铰接的活动锲压块(9)将锲入动顶杆(13)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定顶杆(14)之间。由于定顶杆(14)固定在底座(15)的支架上,所以,动顶杆(13)将在锲压块(9)的作用下,在与锁芯动块(2)位移方向垂直的另一方向上产生位移,从而使与动顶杆(13)联动的锁舌(10)趋于开锁状态。
当抽出钥匙(1)时,一切将逐步恢复原来状态,
在锁芯动块(2)的长行程开锁进动中,与锁芯动块(2)上端面等高的专用钥匙(1)的根部长凸台和固定于锁芯定块(5)上的动块限位复原组件(7),将共同确保锁芯动块(2)长行程进动的正常进行和有效重复。
通过操作内拉杆(11)的手柄,也可控制锁舌(10)的进出,完成由门内开、关锁的任务。
当拨动双位锁舌保险组件(12)的操作杆时,可使其另一端卡入锁舌(10)的外卡槽,暗锁将处于常闭保险状态——此时既使门外人有该锁钥匙(1)也不能把锁打开。这是门内人常需使用的功能。
当操作内拉杆(11)使锁舌缩进底座(15)后,再使保险操作杆(12)卡入锁舌(10)上的内卡槽,则暗锁将处于常开保险状态——不解除保险,暗锁将保持开启状态,这在某些时候对避免门被误锁是很有用的。
顶式弹子暗锁的优点是能使门和抽屉的弹子暗锁开锁通道接近理想状态——仅剩下插入而不旋转一把扁钥匙的通道,从而极易隐蔽于门缝或小孔之内。这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门和抽屉的弹子暗锁的保险性——因为盗窃者不但难以确定暗锁装在何处,甚至不能断定此门是否装有暗锁,更不知道现在门上起作用的是暗锁,还是暗栅或插销,从而可能产生门内有人的错觉,这无疑大大加强了对所锁物品的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开锁通道很小,利于遮饰,从而极易隐蔽防盗意图及装置所在,十分便于安装弹子暗锁的门和抽屉的外观设计进一步改善。
此外,由于此装置的零件结构十分简单,主要零件(包括带敞开式弹子槽、钥匙槽的暗锁锁芯等)的制造和装配大多可以采用简单高效的冲压工艺来完成,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制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用附图说明。
图1是钥匙将插入一种门用顶式弹子暗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视图。
图3是暗锁的正面外形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主要零部件有:
(1)、钥匙;(2)、锁芯动块;(3)、锁芯壳;(4)、锁芯弹子及弹簧;(5)、锁芯定块;(6)、固定铆钉;(7)、动块限位复原组件;(8)、锁芯底板;(9)、锲压块;(10)、锁舌及复原弹簧;(11)、内拉杆组件;(12)、双位锁舌保险组件;(13)、动顶杆组件;(14)、定顶杆组件;(15)、暗锁底座及固定螺钉。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可制出外形如图3所示的门用的顶式弹子暗锁。该暗锁的所有零件均应用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材料制造,其中锁芯壳(3)所用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延展性和耐磨性。另外,主要零部件的制造和锁芯定块(5)、锁芯壳(3)等的固定都应尽可能采用冲压工艺来完成。
当顶式弹子暗锁专作抽屉暗锁时,可省去拉杆组件(11)和双位锁舌保险组件(12),整个装置将更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