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隔热砖。 众所周知,一般房屋的屋面在阳光照射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这对顶层的房间的室内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夏季或纬度较低的地区,其影响更大。为此,通常采用隔热的方式来缓解这种影响,即在屋顶上设置隔热砖。目前广泛采用的隔热砖多为四方形的薄砖,其隔热性能不好,且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易于破裂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于屋顶的隔热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说的隔热砖的一面为平表面,而另一面上设有互相平行(不相交)或纵横相交的凹入部分。所说的凹入部分的截面呈拱形,进一步说呈半圆形或由半圆与半圆向下垂直延伸部分组成的形状。所说的纵横相交的凹入部分至少有一个纵横相交点。
所说的隔热砖的制作方法包括用高韧性地纯泥成型,砖坯经长时间阴干,在800℃下烧制7天,接着冷却3天。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砖由于在一面上设有互相平行或纵横相交的凹入部分,且其截面呈拱形,故而它可承受较大的压力,压力可高达300磅/平方英尺,同时由于凹入部分纵横相交,其间可让空气流通,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隔热效果。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地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隔热砖的一面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隔热砖的另一面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以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隔热砖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以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实施例1
参照图1-3,本实施例隔热砖的一面为平表面1,而另一面上设有纵横相交的凹入部分2。平表面1的面积以及砖的厚度可以按使用的具体条件确定,通常,砖的平表面的面积为12英寸×12英寸,厚度为2英寸。另一面上的凹入部分2的截面(参见图3)呈拱形,即为半圆形3。所说的凹入部分2至少有一个纵横相交的点,即呈“+”形,还可呈“艹”、“#”或“”形。按需要,当然还可做成其他合适的形状,如“≠”形等。
正因为砖的凹入部分的截面形状呈拱形,且纵横相交,故而它既可承受较大的压力,高达300磅/平方英尺。又可使空气在其间四面流通。从而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而且经久耐用,不易损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相同,但砖另一面上的凹入部分互相平行,呈状。
实施例3
参照图4和5,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其结构基本上同实施例1所述,其差别仅仅在于其凹入部分2的拱形由半圆3与半圆向下垂直延伸部分4组成。
实施例4
实施例1和2中所述的隔热砖是这样制作的:
首先,用红泥、黑泥或白泥等纯泥,要求不含砂粒及杂质,经搅拌机捏和成高韧性的泥材料
其次,在带有如图2或图4所示,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的型腔的制砖机中,将上述的泥材料压制成砖坯,砖坯的长度为131/2英寸,宽度为131/2英寸,厚度为2英寸。砖坯经长时间的阴干,最好为45天。
其后在高温下,如800℃烧制7天,尔后冷却3天,即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砖。烧制后的尺寸为12英寸×12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