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93942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29026.9

申请日:

2001.11.01

公开号:

CN1415810A

公开日:

2003.05.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E04B1/35

主分类号:

E04B1/35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发明人:

柏文峰; 朱良文

地址:

650051云南省昆明市环城东路5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杨宏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属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采用本发明人改进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预制构件尺寸小型化、标准化,并以此作为傣族民居的主体承重结构,达到保持民居传统风貌,改善居住条件,减少材料消耗,又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不但适用于傣族民居,也适用于其它木构架承重的民居结构更新,也可作为村镇住宅及小城镇住宅的主体结构,应用范围广泛。

权利要求书

1: 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整体预应 力装配式板柱体系作为傣族民居的主体承重结构,即楼板采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 构,坡屋面支撑系统采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结构。

说明书


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属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傣族传统民居采用全木结构承重,底层架空,有柱无墙,建造一栋传统民居平均需木材60m3,折合森林蓄积量约一亩。近年来随着民族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居建造数量逐年递增,给本已不丰富的森林资源带来巨大压力,西双版纳州的森林覆盖率已从1950年的66.9%下降到1995年的28%,降低幅度可谓触目惊心!传统民居结构体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已岌岌可危。1997年西双版纳全州新建民居约4000~6000户,意味着仅此一年,有近6000亩的森林资源消耗于农村建房。尽管西双版纳州森林覆盖率现已逐步回升到43.8%,但实际用材资源仍在继续下降。现在全州实行封山育林,木材价格猛涨,使传统民居的发展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傣族群众新建房屋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传统民居的用材来源日趋枯竭。合理解决这个矛盾,将对西双版纳州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双版纳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傣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开始自发地进行傣族新民居(以下简称新民居)的建设实践。当地政府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新民居的探索和实践活动。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傣族住屋的结构体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采用砖木结构、少量采用砖混结构;结构受力特点是砖墙承重,屋顶结构为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平顶(用于砖混结构);

    2.砖柱承重结构,屋顶为木结构;

    3.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屋顶为木结构;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新民居的结构形式虽然趋于多样化,但其更新的出发点无非是以砖代木、以混凝土代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然而,上述结构形式都有不足之处,不是傣族民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的结构体系,这是因为:

    1.砖墙承重体系使底层架空消失,失去了传统干栏建筑特征,破坏了传统民居轻盈通透的建筑风格。同时,该体系还将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西双版纳州在1997年就曾因浪费土地资源烧制粘土砖而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曝光,该体系不宜继续推广;

    2.砖柱支承结构存在巨大安全隐患,该结构整体性低,基本不具备抗震能力,一旦发生地震,将给居住者带来沉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因此,该体系无继续推广的价值,对已经建成地砖柱承重民居,应立即进行抗震加固;

    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好,但要求施工现场有充足的水电供应,这对尚不发达的农村基本建设条件而言,是难于推广的。现浇结构工期长、模板消耗量大,施工费用高,也是该体系难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之一。民居建筑规模小,一般多由小包工队施工,建材质量、施工质量很难保证,不利于民族地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发明内容:

    本发明拟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结合傣族传统民居的结构特点,采用本发明人改进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CN00207562.8,CN00207561.x,申请号01108628.9),并使预制构件尺寸小型化、标准化,以此作为傣族民居的主体承重结构,达到保持民居传统风貌,改善居住条件,减少材料消耗,又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目的。

    具体结构为楼板采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明槽预应力筋采用跨中集中、支座分散的配置方式,将直线形和折线形两种配筋方式结合起来。坡屋面支撑系统采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结构;预应力钢筋既可以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筋,也可以用有粘结预应力钢筋;用标准的预制构件,组合灵活多变的平面;突破现有《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截面尺寸的限制,所有预制构件都做了小型化处理,实际工程中预制柱的截面尺寸分别采用220×220和250×250。

    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有如下优点:

    (1)少用(或不用)木材,保护森林资源;不用砖墙承重,保护耕地;

    (2)保持了民居传统风貌,如底层架空、坡屋顶等;

    (3)提高了傣族民居的居住质量,如平面的自由划分、可变空间的预设等;

    (4)抗震能力强、防火、防腐、耐久性好;

    (5)易于施工,对现场水电条件要求不高,不过多依赖专用施工设备,施工工期短,现场用工少,水电用量省,构件可以人力就位,无需起重机械,不但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使用,也可以推广到偏远地区;该体系技术含量高,只能由专业队伍施工,便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6)该发明不但适用于傣族民居,也适用于其它木构架承重的民居结构更新,也可作为村镇住宅及小城镇住宅的主体结构,应用范围广泛;

    (7)适应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对地基条件要求不高;

    (8)如果预应力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还可以无损伤的拆除所有预制构件(梁、板、柱、垫块等),使这些构件能重复使用,有效节约能源与物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这对于降低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附图说明:

    附图1二层楼板(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及坡屋面支撑系统(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明槽3内无粘结(或有粘结)预应力筋布置示意图;

    附图3为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傣族民居主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在西双版纳州城已建成了近十栋傣族民居。经云南省抗震研究所室内1∶2.7模型试验及实际工程现场荷载试验验证表明,结合傣族民居结构特点,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小型化处理是切实可行的,安全储备完全有保障(楼面堆载6.5kN/m2时,预制构件及砂浆接缝无裂缝出现,跨中挠度0.3mm);为配合本发明的进一步推广,发明人正在编撰《IMS体系傣族民居主体结构设计标准图集》。

    例一(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

    (1)预制柱1、预制边梁5、预制楼板3及垫块6吊装就位,楼板3与楼板3之间、楼板3与边梁5之间形成拼缝9、明槽4;

    (2)将边梁5与柱1之间接缝、楼板3与柱1之间接缝、边梁5与垫块6之间接缝、楼板3与垫块6之间接缝用高强、早强微膨胀砂浆2填充并振捣密实,养护;

    (3)待上述接缝材料2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无粘结(或有粘结)预应力筋7、8穿入柱1及垫块6的预留孔内就位;按设计要求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或有粘结)7、8;

    (4)预应力钢绞线孔道灌浆、明槽4及拼缝9内用高强微膨胀砂浆填缝、养护;当预应力筋孔道灌浆及明槽4、拼缝9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撑,二层楼板(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施工完成。

    (5)预制屋面梁12吊装就位,预制屋面梁12与预制柱1之间形成拼缝10;

    (6)拼缝10内用高强、早强微膨胀砂浆填充并振捣密实,养护;

    (7)待上述接缝材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无粘结(或有粘结)预应力筋11穿入柱1及预制屋面梁12预留孔内就位,按设计要求张拉无粘结(或有粘结)预应力筋11;

    (8)预应力钢绞线孔道灌浆、养护;当预应力筋孔道灌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撑,坡屋面支撑系统(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结构)施工完成;用改进的IMS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也随之结束。

    例二(无粘结预应力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傣族民居主体结构的拆除):

    (1)在欲拆除的结构上设置临时支撑;

    (2)用端头卸载法依次消除无粘结预应力筋11、7、8的预应力,抽出无粘结预应力筋11、7、8;

    (3)由于预应力的丧失,屋面梁12与预制柱1在拼缝10处分开;楼板3、边梁5与垫块6在拼缝9、明槽4处分开,用起重设备将其吊回地面;

    (4)清理柱1、楼板3、边梁5与垫块6、屋面梁12外表及预留孔内的残留砂浆,集中备用。

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建造傣族民居主体结构,属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采用本发明人改进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预制构件尺寸小型化、标准化,并以此作为傣族民居的主体承重结构,达到保持民居传统风貌,改善居住条件,减少材料消耗,又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不但适用于傣族民居,也适用于其它木构架承重的民居结构更新,也可作为村镇住宅及小城镇住宅的主体结构,应用范围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