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头.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937995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231833.4

申请日:

2000.03.20

公开号:

CN2423354Y

公开日:

2001.03.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0.12.22|||授权

IPC分类号:

E05B29/04

主分类号:

E05B29/04

申请人:

李吉源;

发明人:

李吉源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泰山乡贵阳街16巷5弄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汤保平;朱黎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锁头,包括有:外套筒、内套筒、设于内套筒的锁片、多数与锁片相同数量的缺槽、及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多数弹性元件尾端分别抵靠在内套筒后方,且第一弹性元件前端顶推于第一锁片,第二弹性元件前端通过第一锁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二锁片,第三弹性元件前端则通过第一、二锁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三锁片;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排片式锁头达到更好的防盗功效,并能延长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锁头,其包括:一外套筒,呈圆筒状,其外缘设有用以容置限 位片的滑槽,限位片内侧突出于外套筒的内缘,且该限位片上设置有多个 缺槽;内套筒套在外套筒内,该内套筒前端具有锁孔;锁片与缺槽相同数 量设于内套筒内,该锁片外侧相对于限位片的位置设有阻挡部;多数弹性 元件将各锁片顶推堆叠在前方,各锁片的阻挡部与缺槽保持在交错的位置; 钥匙前端具有齿排;其特征在于:多数弹性元件尾端分别抵靠在内套筒后 方,且第一弹性元件前端顶持于第一锁片,第二弹性元件前端通过第一锁 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二锁片,第三弹性元件前端则通过第一、二锁片的缺口 顶持于第三锁片,钥匙由锁孔内抽出后各锁片分别通过对应的弹性元件顶 推堆叠到内套筒前侧。

说明书


锁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头。

    市售的排片型锁头构造请参考台湾公告第218906号专利案,其构造包括有:一外套筒、一套在外套筒内能够旋转的内套筒、若干设于内套筒的锁片、设于外套筒与锁片位置交错的缺槽、数个设于每两片锁片之间的定位弹簧及一顶推弹簧;其中顶推弹簧弹性大于定位弹簧,使多数锁片通过顶推弹簧向前顶推堆叠在内套筒前侧,当钥匙插入内套筒推抵锁片并压缩顶推弹簧时,定位弹簧可使各锁片展开位移到与缺槽呈解锁状态的位置,即能够转动内套筒而开启锁具。

    上述的已知排片式锁头构造,顶推弹簧虽弹性大于定位弹簧,但由于每两片之间就必须设置一个定位弹簧,且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与顶推弹簧相反,故当定位一弹簧数量太多时,其反作用力就会使顶推弹簧无法将锁片推抵到最前侧,也因为如此,就限制了锁片的数量,再加上每两片锁片之间必须预留相当大的空间容置定位弹簧,使得锁片能设置的数量更少;相较于传统利用十数根对位梢来锁固的锁具,排片式锁头显然是非常容易解锁。

    再者,在一组锁头中置入多个作用力保持相反的弹簧,除了组装耗时费工之外,久而久之,作用力相反的弹簧亦会有弹性疲乏的现象,有成本昂贵及使用寿命甚短的缺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头,能够使排片式锁头达到更好的防盗功效,并能延长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地:一种锁头,其包括:一外套筒,呈圆筒状,其外缘设有用以容置限位片的滑槽,限位片内侧突出于外套筒的内缘,且该限位片上设置有多个缺槽;内套筒套在外套筒内,该内套筒前端具有锁孔;锁片与缺槽相同数量设于内套筒内,该锁片外侧相对于限位片的位置设有阻挡部;多数弹性元件将各锁片顶推堆叠在前方,各锁片的阻挡部与缺槽保持在交错的位置;钥匙前端具有齿排;其特征在于:多数弹性元件尾端分别抵靠在内套筒后方,且第一弹性元件前端顶持于第一锁片,第二弹性元件前端通过第一锁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二锁片,第三弹性元件前端则通过第一、二锁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三锁片,钥匙由锁孔内抽出后各锁片分别通过对应的弹性元件顶推堆叠到内套筒前侧。

    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锁头,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创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具有下列优点:

    1、各弹性元件尾端分别抵靠在内套筒后方,前端则分别顶持于对应的锁片,故各弹性元件之间的作用力互不干涉,不容易有弹性疲乏的现象,藉此可延长使用寿命。

    2、第二弹性元件前端通过第一锁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二锁片,第三弹性元件前端则通过第一、二锁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三锁片,在锁固状态时,各锁片之间呈紧密叠合的状态,不必预留容置弹性元件的空间,因此使锁片的数量得以大增,藉此可增加解锁的困难度。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钥匙插入呈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锁头的构造包括有:一外套筒10,呈圆筒状,其外缘至少设有一条滑槽11,用以容置限位片12,使限位片12内侧突出于外套筒10的内缘,且该限位片12上设置有多个缺槽13。

    一内套筒20,套在外套筒10内,在解锁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外套筒10旋转,该内套筒20上具有容置空间21,前端具有锁孔22,尾端可连接一挡片23。

    锁片30与缺槽13相同数量设于内套筒20的容置空间21内,锁片30外侧相对于限位片12的位置设有阻挡部31。

    多数弹性元件40,可将各锁片30顶推堆叠在前方,使各锁片30的阻挡部31与缺槽13保持在交错的位置,锁片30与限位片12即形成卡持状态,藉此使锁片30及内套筒20不能相对于外套筒10旋转,因此形成锁固状态。

    钥匙50前端具有齿排51,可由内套筒20前端的锁孔22插入推动锁片30,使锁片30及其阻挡部31位移,并压缩弹性元件40。

    如图3所示,当钥匙50前端齿排51由内套筒20前端的锁孔22插入推动锁片30,使锁片30及其阻挡部31位移到与缺槽13对位时,阻挡部31即通过缺槽13形成解锁状态;此时,施力旋转钥匙50,可带动内套筒20及锁片30相对于外套筒10旋转,旋转时通过内套筒20尾端的挡片23同时旋转,即可开启锁具。

    本实用新型锁头的特征在于:多数弹性元件40尾端分别抵靠在内套筒20后方,且第一弹性元件41前端顶持于第一锁片301,第二弹性元件42前端通过第一锁片301的缺口311顶持于第二锁片302,第三弹性元件43前端则通过第一、二锁片301、302的缺口311、321顶持于第三锁片303,当钥匙50由锁孔22内抽出后,各锁片30分别通过对应的弹性元件50顶推堆叠到内套筒20前侧,形成锁固状态。

    如图1、图2、图3所示,各弹性元件40尾端分别抵靠在内套筒20后方,前端分别顶持于对应的锁片30,故各弹性元件40之间的作用力互不干涉,不容易有弹性疲乏的现象,藉此可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弹性元件42前端通过每锁片301的缺口311顶持于第二锁片302,第三弹性元件43前端则通过第一、二锁片301、302的缺口311、321顶持于第三锁片303,在锁固状态时(图2),各锁片30之间呈紧密叠合的状态,不必预留容置弹性元件40的空间,因此使锁片30的数量得以大增(为能清楚显示,图示中以三片为例),藉此可增加解锁的困难度。

    综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案的权利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特征原理而作的等同替换,仍应在保护范围之内。

锁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锁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锁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锁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头.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锁头,包括有:外套筒、内套筒、设于内套筒的锁片、多数与锁片相同数量的缺槽、及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多数弹性元件尾端分别抵靠在内套筒后方,且第一弹性元件前端顶推于第一锁片,第二弹性元件前端通过第一锁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二锁片,第三弹性元件前端则通过第一、二锁片的缺口顶持于第三锁片;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排片式锁头达到更好的防盗功效,并能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