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挂锁 本实用新型是和挂锁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受号码轮及钥匙控制的机车挂锁。
按,挂锁的种类繁多,结构式样各异,单就发明人本身提出申请的挂锁为例,即有第77200443号“可变号挂锁”、第77204408号“可变号挂锁(二)”、第78212214号“可变号挂锁(四)”…等实用新型专利案,且均荣获核准领证在案;惟,上述的各专利案件由于受限于号码锁与锁钩间的勾卡方式,使得上述各挂锁的锁钩只能开启一适当高度而只能应用于提箱或门锁方面,对于类似自行车或机车使用的挂锁,其并未能有效运用而仍有待改进;再者,上述的各专利案,仅由号码轮控制挂锁的启闭与否,其防盗功能实略嫌单薄。
有鉴于此,发明人以多年从事锁具开发、制造的经验,为增加可变号锁具的用途,使其得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故潜心研究才得有本实用新型改良案产生。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挂锁,其具有特殊的掣锁结构,使号码锁的升降板可间接对其直向的锁钩产生相对的勾卡动作,进而提高挂锁地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挂锁,可受号码轮或钥匙锁控制其启闭与否,而提供使用者多重防盗功能选择。
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车挂锁,包含有:
一底壳,其内设有一预定的容纳空间,该空间的上方设有一导移槽室;二容置槽,是位于该空间左、右两侧,其上方与该导移槽室两端相通,且该底壳顶侧面对应各该容置槽位置各设有一穿孔;
一掣锁组件,是设置于该底壳的导移槽室中,其包含有二掣锁块,一导移杆及一套设于该导移杆上的弹簧;各该掣锁块的一端是成一锥状的掣锁面,另一端则凹设有一圆孔,恰可供套抵于该导移杆两端,使各该掣锁块可受该弹簧撑张而沿该导移槽室轴向滑移;
一号码轮组件,是设置于该底壳的容纳空间中,其包含有:数个号码轮;一升降板,是位于该号码轮前方,可受各该号码轮控制而前后位移,使其顶端恰可卡抵于该二掣锁块的相对内侧间;
一面壳,是与该底壳相对应,恰可封设于该底壳的开放面上,且对应该号码轮组件位置开设有若干穿孔;
一锁钩,概呈U字型,其二自由端相对内侧至少凹设有一卡掣槽,该二自由端是可插设于该底壳的该二容置槽中,使各该卡掣槽嵌卡于各该掣锁块的掣锁面上;
其中各该掣锁块靠近其圆孔一端顶面是各凹设有一卡掣阶部,使该升降板顶端位移时恰可卡置于该二掣锁块的卡掣阶部;其中该底壳对应于该导移槽室两侧,分别突设有一限位块,且各该掣锁块后侧面更设有一限位阶部,恰可卡抵于各该限位块上,以固定各该掣锁块于常态的位置;其中该号码轮组件更包含有一钥匙锁,用以同时控制该升降板的前后位移动作;其中该升降板底端一侧更延伸有一卡抵部,恰可抵置于该钥匙锁的锁心底面。
藉此,该掣锁组件可连带受该号码轮组件的控制而完成锁钩的启闭动作。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及功能,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于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正视图。
图3是图2沿3-3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状态剖面图。
图5是图1沿5-5方向的剖视图。
请先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机车挂锁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底壳10,一掣锁组件20,一号码轮组件30,一面壳40及一锁钩50,其中:
该底壳10,是为一前侧面开放的矩形壳体,自其后侧面101左右两侧往其开放面分别垂直设有一左、右隔板11、12,且各该隔板11、12的左右两侧位置则分别设有两结合柱111、121、一 型隔板13,是自该底壳10后侧面101中央位置往其开放面垂直设立,恰可与该底壳10的底侧103内面局限成一矩形的容纳空间131,且该型隔板13的顶侧面132恰可与该底壳10的顶侧105内面构成一矩形的导移槽室14,而该型隔板13的左、右两侧134、136,则恰可与该左、右隔板11、12构成一左容置槽15、一右容置槽16,且各该容置槽15、16的顶端是与该导移槽室14的左右两端相通;其次,该型隔板13的顶侧面132中央位置更开设有一矩形缺口133,而该底壳10后侧面101对应于该滑移槽室14左右两侧,则分别设有一左限位突块102及一右限位突块104,且该底壳10顶侧105左、右端对应于该左、右容置槽15、16位置开设有一左通孔106、及一右通孔108;再者,该底壳10后侧面101相对于该容纳空间131中间偏右位置则开设有一矩形穿孔107,而左右两侧则各设有一相互平行的左右突肋138、139。
该掣锁组件20,是包含有一左掣锁块21、一右掣锁块23、一导移杆25及一弹簧27;其中该左、右掣锁块21、23是为相同的元件且以相对方向而容置于该底壳10的导移槽室14内,其一端具有一呈三角锥状的掣锁面211、231,另一端则凹设有一预定深度的圆孔213、233,而可分别套设于该导移杆25的两端,并受套置于该导移杆25杆身上的该弹簧27两端顶抵,使各该掣锁块21、23可受力作动及受该弹簧27的回复力而沿着该导移槽室14的轴向滑移;其次,各该掣锁块21、23于靠近其圆孔213、233一端,自该处前侧面往其身部凹设有一卡掣阶部215、235,而各该掣锁块21、23的后侧面预定位置更设有一限位阶部217、237。
该号码轮组件30,是于一座体31的二侧板311间藉由一轴杆33而枢设有四个号码轮35;一L型升降板32是位于各该号码轮35前方,且其底端321是枢设于该二侧板311底侧,使该L型升降板32可受各该号码轮35设定的号码而作动该升降板32前后摆动位移;其次,该升降板32的右侧底端321更向外延伸而具有一卡抵部323,恰可受一钥匙锁34的锁心341底面343抵压控制(可参阅图2或图5),使该升降板32亦可受该钥匙锁34的启闭作动而前后摆动位移;上述该号码轮组件30的详细结构,与习用的号码锁具相仿,故在此容不详述。
该面壳40,是与该底壳10相对应,恰可封设于该底壳10的开放面上,该面壳40相对于该号码轮组件30位置开设有四个矩形贯穿孔41及一圆形贯穿孔42,且该面壳40左右两侧则分别开设有二结合穿孔43、44。
该锁钩50则概呈一U型体,其具有二平行等长的左、右身部(自由端)51、53,该二身部51、53的相对内侧适当位置处则各凹设有一呈V状的卡掣槽511、531,且各该身部51、53的底端设有一圆锥面513、533。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机车挂锁的组装及使用情形详细说明如后:
装配合时,可先将该掣锁组件20设置于该底壳10的导移槽室14中,使该左、右掣锁块21、23可受该弹簧27撑张而往该导移槽室14两外侧滑移,使该左、右掣锁块21、23的限位阶部217、237可卡抵于该底壳10后侧面101的左、右限位突块102、104上而固定于该左、右掣锁块21、23于常态的位置;其次,可将该号码轮组件30塞设于该底壳10的容纳空间131中,使该号码轮组件30的座体31两侧可受该底壳10后侧面101的左、右突肋138、139卡抵,并使该号码轮组件20的变号拨杆(此处未显示)可穿出该底壳10后侧面的矩形穿孔107中,以便供操作者变号拨转使用,且该L型升降板32顶端恰可位于该矩形缺口133位置,即该左、右掣锁块21、23尾端卡掣阶部215、235上方;再者,可将该面壳40盖合于该底壳10的开放端,使各该号码轮35得自各该穿孔41、42露出,以便人体手部操作,并将突出于该面壳40左、右两侧结合孔43、44中的结合柱111、121顶面加以铆合,结合该底壳10及面壳40为一体,再将该锁钩50的两身部51、53自该底壳10顶侧105的左、右通孔106、108中穿入,置于该左、右容置槽15、16中,即可完成装配。
当该号码轮组件30的号码轮35拨动至正确位置,且该钥匙锁34转动于开启位置时(请参阅图3及图5),该升降板32受其回复弹簧(此处未显示)的作用而保持直立的状态,即,该升降板32的顶端是离开该掣锁组件20左、右掣锁块21、23尾端的卡掣阶部215、235,则当该锁钩50上移,或自该底壳10顶侧105的左右通孔106、108穿入下压时,各该掣锁块21、23将受该锁钩50底端513、533或左、右身部51、53推抵沿着该导移槽室14的轴向相对移动,亦即该锁钩50可受力上、下移动而形成开锁状态;而当该各该号码轮35是处于不正确的号码状态,或该钥匙锁34旋转至闭锁状态时(如图5所示,该钥匙锁34的锁心341恰可旋转90度使其底面343的突出端恰可往前抵压该升降板32底端321右侧的卡抵部323往前位移至A位置,连带作动该升降板32往该掣锁组件20方向倾斜位移),该升降板32的顶端将下压嵌卡入该左、右掣锁块21、23尾端的卡掣阶部215、235,迫使该左、右掣锁块21无法相对移动,此时该锁钩50则因其卡掣槽511、531受该左、右掣锁块21、23前端的掣锁面211、231顶抵,而无法产生向上的移动,而完成闭锁的动作。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该左、右限位突块102、104及各该限位阶部217、237仅在于使各该掣锁块21、23于常态时可定位于各该通孔106、108适当位置中,以利该锁钩50左、右身部51、53及底端圆锥面513、533可容易地抵靠各该掣锁面211、231而使各该掣锁块21、23可相对滑移;其实施态样具有多种选择,不一定以上述的实施例为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机车挂锁是以简谐合理的设计创设出一崭新的可变号挂锁,而可广泛地适用于机车或自行车上使用,其实用性、新颖性、进步性均已具备,为保障创作人苦心开发的权益,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