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墓室。 传统的殡葬方式是将祖先的遗体埋葬,然后在埋葬遗体的坟上放一块基石,在基石上再安放铭碑石,以示纪念。这种殡葬方式是一个人一块墓地,占地面积大,修建墓地耗资多。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将土葬改为火葬。改为火葬后,传统的埋葬遗体的方式改为用骨灰盒保留死者骨灰,因而节省了大量土地,减少了经济开支,同时原先个人墓地有可能变为容纳更多骨灰盒的家庭共用墓地。
随着殡葬形式的改变,社会就需要一种尽可能保留民间传统习俗,又适合骨灰安放的庄重、大方、有稳定感的墓室供使用。墓室应用预制构件搭配,建好后的墓室又容易继续安放骨灰。仿照传统的土葬形式,墓室包括墓石和骨灰存放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墓室结构,它具有庄重、大方、稳定感强,同时具有人们传统习俗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墓室包括铭碑石、台石和基石,铭碑石安放于台石的上面。台石安放在基石的上面。自上而下各部件的横断面逐渐增大。台石的内部凿有一面开口的孔洞。所说的台石可以包括上台石和下台石。上台石位于下台石的上面,上台石上放置铭碑石。下台石放置在基石上,下台石内部凿有一侧开口的空洞。台石还可以包括上台石、中台石和下台石,它们依次由上而下安放,在下台石内部凿有一侧开口的空洞,开口部分可用香炉台座封堵。
台石空洞的开口也可开在下台石的上侧。
铭碑石为一竖直地长方体,上台石、中台石和下台石为扁平的长方体。
墓室还可以包括铭碑石、莲花石、台石和基石,莲花石安放于铭碑石和台石之间,下台石内部凿有一面开口的空洞。
墓室还可以包括铭碑石、蒲团石、台石和基石,自上而下依次安置,下台石内部凿有一面开口的空洞。
本实用新型具有庄重、大方、稳定感强的优点,同时尽量保留了人们传统习俗的特点,其构件简单,可以预制,便于加工制作,节省材料、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下台石内具有骨灰存放室的墓室构造图;
图2是具有两段台石的墓室外形图;
图3是具有三段台石的墓室外形图;
图4是具有上、下莲花石的墓室外形图;
图5是具有上莲花石的墓室外形图;
图6是具有蒲团石的墓室外形图;
图7是墓室上铭碑石顶部形状侧视图;
图8是墓室的一种基石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墓室的另一种基石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墓室的又一种基石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台石上表面形状的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墓室实施例之一,由铭碑石1、上台石2、下台石4、基石7构成。它们自上而下依次放置在一起。下台石4的内部凿空,形成骨灰存放室5,前面具有开口部分6,用于取存骨灰。该开口也可开在下台石的上侧。开口部分6平时用香炉台座10或花台11封堵。图2是由铭碑石1、上台石2、下台石4、基石7构成的墓室外形图。下台石4内部凿空,形成骨灰存放室,前面开口。图3为由铭碑石1、上台石2、中台石3、下台石4和基石7构成的墓室,下台石4为中部凿空,一侧开口的骨灰存放室。
图4为由铭碑石1、上莲花石8a、下莲花石8b、上台石2、下台石4、基石7依次自上而下放置构成的墓室,下台石4为中部凿空并在一侧开口的骨灰存放室。图5为由铭碑石1、上莲花石8a、上台石2、下台石4、基石7自上而下依次放置构成的墓室,下台石4为中部凿空一侧开口的骨灰存放室。
图6为由铭碑石1、蒲团石9、上台石2、下台石4依次由上而下放置构成的墓室,下台石4为中部凿空,一侧开口的骨灰存放室。
铭碑石1为一竖直放置的长方体,上台石2、中台石3、下台石4外形为扁平的六面体。铭碑石1的顶部可做成不同结构,如图7所示。图7中,a为平面顶部结构,b为顶部磨成斜角状,c为顶部磨成圆角状,d为顶部磨成圆弧状,e为顶部加工出一个突出部分,等等。
基石7也可以做成不同结构,一般是由四根细长的四棱柱体石材组合而成(图8),也可以用一块石板制成(图9)或用两块石板拼成(图10)。
上台石2是一个截面积比铭碑石截面积大,并呈扁平的六面体,其顶面除与铭碑石底部联接部分外,其余部分向外、向下倾斜一角度θ,以防两水积存在台面上;下台石4的横截面积比上台石2(或中台石3)的截面积大,其顶面除与上台石2(或中台石3)联接部分外,其余部分也向外、向下倾斜一角度θ,以防积存雨水,如图1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