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折叠铝梯。 梯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范围相当的广,在最早期的木梯、竹梯等结构运用时,其均无法加以折叠,因而造成携带及收藏上相当大的困扰,尤其是梯子愈长该问题即愈严重,同时其重量也会相对的增加,甚至于一长梯必须由二人或二人以上来进行搬移,在相关业者长期使用上更形成一作业上的障碍。
直到铝梯型被发展完成后,即有重量极轻而结构强度也甚佳的铝梯问世,此种由于材料上的改进所获致的成果,为使用者带来莫大的便利,又经过相关业者研究改良后,又发展出了具有关节而可折叠的铝梯结构,该关节已有相当多种的结构在世界各国获准专利,其确为一相当优异的设计,但该种折叠式铝梯在收折时仅能够依其关节设置位置折叠三、四次,也即其在折叠后仍具有相当的长度及厚度,在收藏及携带时仍诸多不便,尤其是一般相关业者将其绑缚在摩托车后座上时,将其竖立则高于骑乘者头部,又将其平放又凸伸于摩托车后端,显然造成使用者不必要的困扰。
为克服该类折叠式铝梯在收折后体积过大而携带、收藏不便的困扰,又有人发展出了如同台湾专利第七九二0九三六三号“可折合成如一棍棒状的梯子”结构,该种结构则为一较新颖的设计,其可在铝梯不使用时,将其折合成如一棍棒状,让其在收藏及携行时均要方便得多,但该类铝梯有其长度的限制,当长度较长时,又会造成现有相同的问题,尤其是长过某一程度时,即不可能由摩托车来载运携行,显然其仍有改进的必要。
另也曾见到台湾专利第七六二0三八六七号“简便式折合梯”,其即属另一型式的折合铝梯结构,其主要是采用多个断面呈冂型地擎立杆及多个断面呈方形的横跨杆,而以活页板配合铆钉串接擎立杆及横跨杆与擎立杆连接处,并藉由公闩与母扣的扣合脱离,达到使折合梯展开使用与收藏的功效,其构想立意甚佳,但该专利批准迄今多年,仍未能够上市,主要即是因为其以活叶片铆接擎立杆的结构过于脆弱,而会在展开后形成结构上的死角,一旦负荷较重,即有变形甚至于毁损的可能,显然该构想在实施时仍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铝梯,其是将铝梯两侧竖杆采枢接式设计,而可将其展开竖立或折叠收合,而达方便运用与收藏、携带的功效,其特色在于其折叠及展开的控制结构,其在每两相邻踏板间以枢接轴相枢接,并在各踏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控制座,控制座中设有枢接轴及卡合杆,藉此可在铝梯展开时由该控制座来将枢接的铝梯竖杆加以卡合固定,并可在收折时,将卡合杆移位后加以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铝梯,其竖杆两侧缘设有组装管,而可在其中组装枢接用的枢接块,如此即可由枢接块与枢接轴相配合,而获致结构强度优异的枢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铝梯,其中控制座中设有枢接轴,而可穿设在上下两竖杆端部的枢接块枢接孔中,提供一份枢接作用,又控制座中也设有一卡合杆,而可藉以卡合于枢接块的卡合槽中,以达到卡合固定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铝梯,其中控制座中设有组装卡合杆的长杆孔,而卡合杆可配合管制环、管制板及管制弹簧,获得一份适当的复位力量,而可保持在扣合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铝梯,其中控制座外侧设有衔接拨板的控制片,而可由该拨板来拨动控制片带动卡合杆位移,藉以达到释放卡合杆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铝梯,包括相枢接组合的铝梯两侧的竖杆和踏板,其特征在于:每两相邻踏板间的两截竖杆以枢接轴相枢接,并在各踏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控制座,控制座中设有枢接轴及可移位的卡合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便携式折叠铝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杆是由中间的连接板与两侧的组装管一体构成。
所述的便携式折叠铝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部设有与踏板相配合,并架设于踏板上的定位缺口,又在所述组装管侧面设有铆接孔,在其组装管中组装有枢接所述枢接轴的枢接块。
所述的便携式折叠铝梯,其特征在于:枢接块由两片外钢片与两片内钢片所构成,在该枢接块上设有与竖杆铆接孔相配合的铆接孔,而将枢接块固定组装于竖杆组装管的端部,又在两外钢片或内钢片的端部延伸有枢接端,该枢接端上设有供枢接轴穿设枢接的枢接孔,同时在一侧边缘设有凹入供卡合杆卡合的卡合槽,又在该卡合槽侧的枢接块边缘设置成圆弧边。
所述的便携式折叠铝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座是由上、下两块对称的块体结合构成,该二块体相贴合,其内端穿设组装在呈管状结构的踏板端部中,在控制座中横向设置有供枢接轴穿设组装的圆轴孔及供卡合杆组装的长杆孔,又在该控制座内端两侧纵向设置有管制槽,于管制槽中安装有管制环,该管制环外端套设在卡合杆上,中段越过枢接轴,内端穿出管制槽并结合一管制板,在该管制板与控制座内端面间组装有一保持卡合杆位于控制座长杆孔内端位置上的管制弹簧。
所述的便携式折叠铝梯,其特征在于:控制座外端处设有控制槽,在该控制槽中组装有控制片,该控制片上设有穿套于卡合杆上的杆孔及销孔,该控制片穿出控制座外端面处以枢钮枢设一具枢钮孔的拨板,该拨板贴合在控制座外端面的拨板槽中。
所述的便携式折叠铝梯,其特征在于:在枢接轴的两端处分别设有配合C型扣环扣合定位的扣槽,在卡合杆的中央设有一环凸出的限制凸环,而控制座中设有一卡制卡合杆限制凸环的限制槽。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控制座部份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控制座部份的组合剖面动作示意图。
图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部份铝梯的折叠动作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折叠后的断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脚垫部份元件分解示意图。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外观示意图,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易被了解,故在本实用新型的图面中均以单面梯为例作说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其也可实施于马梯、A型梯或其他相关的铝梯结构上,此图中可以见到本实用新型的铝梯主要是由竖杆10与踏板15所枢接组合而成,在每两相邻踏板15间的竖杆10外侧是以枢接轴30相枢接,而在踏板15两端处则是在竖杆10内侧以枢接轴30相枢接,同时在踏板15两端处的竖杆10外侧可以见到设置有控制座20,在控制座20侧又露出有拨板44,另在竖杆10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橡胶制的脚垫16。
由图2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控制座20部份的元件分解示意图观之,当可了解有关本实用新型控制座20及相关部份的详细结构,首先可以见到本实用新型的竖杆10是由中间的连接板11与两侧的组装管12一体构成,在连接板11的一端部设有展开时与踏板15相配合,并架设于踏板15上的定位缺口13,又在组装管12侧面设有铆接孔14;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座20是由上、下两块对称的块体结合构成,其在二块体相贴合后可使其内端穿设组装入呈管状结构的踏板15端部中,在控制座20中横向设置有圆轴孔21及长杆孔22,又在该控制座20内端两侧纵向设置有管制槽23,沿着该管制槽23的控制座20外端处则设有较宽的控制槽24,又在两控制槽24间设有一纵向的限制槽25,另在该控制座20的外端面上设有一凹入的拨板槽26。
在控制座20的圆轴孔21中组装有一枢接轴30,在该枢接轴30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扣槽31,而可在枢接两竖杆10及踏板15后以C型扣环32来加以扣合定位,又在控制座20长杆孔22中组装有一卡合杆33,该卡合杆33的中央设有一环凸出的限制凸环34,其可在卡合杆33组装在控制座20长杆孔22中时,卡合在限制槽25内,使该卡合杆不会由控制座20长杆孔22侧脱出,在控制座20管制槽23中组装有管制环35,该管制环35外端套设在卡合杆33上,内端则穿出控制座20管制槽23内端,而在控制座20内侧与一管制板36相结合,该管制板36两侧分别设有供管制环35卡制结合的卡沟37,并在中央外侧面设有一凹入的定位槽38,其可在管制板36组装于控制座20内侧定位时,在该管制板36与控制座20内端面间夹设组装一管制弹簧39,在控制座20的控制槽24中则组装有控制片40,该控制片40上穿设有供卡合杆33卡合的杆孔41并在近外端处设有一向内凸出的枢钮42,其可与拨板44上的枢钮孔45相枢接。
在本实用新型铝梯竖杆10的两侧组装管12端部分别组有一枢接块50,该枢接块50可由两片外钢片51与两片内钢片52所构成,在该枢接块50上设有与竖杆10铆接孔14相配合的铆接孔53,而可将枢接块50以铆钉稳固的组装于竖杆10组装管12的端部,又在两外钢片51或内钢片52的端部延伸有枢接端54,该枢接端54上设有供枢接轴30穿设枢接的枢接孔55,同时在一侧边缘设有凹入供卡合杆33卡合的卡合槽56,又在该卡合槽56侧的枢接块50边缘设置成圆弧边57。
于图3、图4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控制座20部份的组合剖面动作示意图,其中可以见到当控制座20组装完成时,其内端穿入呈管状结构的踏板15端部中,枢接轴30穿设于圆轴孔21中,卡合杆33穿设于长杆孔22中,安装于管制槽23中的管制环35外端套设在卡合杆33上,其中段越过枢接轴30,内端则穿出管制槽23后结合一管制板36,同时在管制板36与控制座20内端面间组装有一管制弹簧39,其可保持卡合杆33位于图3中所示的长杆孔22内端位置,穿套在卡合杆33上的控制片40则以枢钮42枢设拨板44侧,而使该拨板44贴合在控制座20外端面的拨板槽26中;
当使用者拨动拨板44时,即会使控制片40被向外拉,因而会使得组装于控制座20长杆孔22中的卡合杆33被向外位移,此时即如图4中所示,由管制环35将管制板36向外移,而使管制弹簧39被压缩。
配合图5~图7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部份铝梯的折叠动作流程示意图观之,当本实用新型的铝梯位于展开位置时,即如图5中所示,其中枢接轴30将两截竖杆10端部的枢接块50加以枢接,而卡合杆33又卡合在两枢接块50的卡合槽56中,使其保持在一展开的位置上,而当使用者欲将本实用新型收合时,可将拨板44向外拨动,如此即可使卡合杆33脱离枢接块50的卡合槽56中,此时该竖杆10即可进行折叠,其折叠时是将两踏板15间的竖杆10枢接轴30处如图6中所示的向内推,即可使各截竖杆10叠合至内侧,而包覆在踏板15的外侧,当折叠完成时,本实用新型的竖杆10与踏板15间的相对位置即如图8中所示,其可让竖杆10的断面略呈弧形的连接板11恰贴合在踏板15外侧,而可使整体铝梯的体积缩减至最小的程度,以利于使用者携行或收藏。
再由图9观之,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脚垫16部份元件分解示意图,其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脚垫16是在其内侧设置有两块与竖杆10组装管12相配合的组装块17,因而在组装时仅需将该组装块17塞入竖杆10组装管12的末端即可,在组装时相当方便,当然也可依需要方便的加以更换。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在折叠时,仅需将拨板44向外侧拨起,即可经由控制片40使卡合杆33在控制座20长杆孔22中向外位移,而脱离枢接块50上的卡合槽56,即可让竖杆10进行折叠,操作相当方便,当折叠完成后由于其整体体积非常小巧,故可以弹性绳(一般摩托车用的绑缚绳索)来加以绑缚携行,又当欲展开时,仅需握持第一截竖杆10或是踏板15,而使下方各截竖杆10及踏板15依其本身重量向下坠落,其竖杆10组装管12端部中组装的枢接块50枢接端54卡合槽56侧的圆弧边57即会将卡合杆33向外侧推顶,而当竖杆10展开至定位时,卡合杆33恰对正于枢接块50的卡合槽56处,而可由管制弹簧39的作用力卡合入该卡合槽56中,达到展开定位并卡合固定的功效,其操作上相当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控制座20及枢接轴30搭配竖杆10及踏板15,构成一可折叠成极小体积的铝梯,其不单操作极为简便,同时在折叠后可使整体体积缩减至最小程度,让使用者方便的加以携行或收藏,又其展开时,也可依需要展开适当的长度,无需同时将整个铝梯完全展开,而可让使用者方便的加以运用,其确为一创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