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加速、制动组合踏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脚操纵的、通过踏板的配置而得到的车辆制动作用启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加速、制动组合踏板。
技术背景
目前,现有机动车中带有油门拉绳的加速踏板操作机构、带有制动杠杆的制动踏板操作机构设置在车头内,而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分别铰接在驾驶室前侧的车箱板上,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左右排列且两者之间的间距较小,制动杠杆的后端穿过车箱板与制动踏板固接,油门拉绳的后端穿过车箱板与加速踏板相接。这种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因各种不同原因需要紧急制动时,驾驶员易出现误操作情况即把加速踏板当成制动踏板来使用,且制动反映时间较长,由此引起的车辆肇事事件屡出不穷,无法保证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有效确保行车安全的机动车加速、制动组合踏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加速、制动组合踏板,它包括加速踏板1、制动踏板2,其结构特点在于:
制动踏板2的上部与固定支架3铰接,且制动踏板2通过其上端的磁性吸合组件与固定支架3之间形成可以释放的活络连接,制动踏板复位件设在制动踏板2和固定支架3之间;
加速踏板1的宽度大于制动踏板2的宽度,加速踏板1的下部与制动踏板2的下部通过下铰接轴6铰接,加速踏板1将制动踏板2的中部以下挡住且制动踏板2、加速踏板1前后排列,加速踏板复位件设在加速踏板1和制动踏板2之间,下铰接轴6处于制动踏板2内地轴体上依次设有绳轮14、挡圈15、驱动总成及活动轴总成,其中:
绳轮14可转动地套在下铰接轴6的一侧,绳轮14的轴向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分别开有弧形限位滑道14a和转动插孔14b,转动插孔14b的轴线平行于下铰接轴6的轴线,制动踏板2上对应于限位滑道14a处设有与限位滑道14a相配合的限位销2e,
挡圈15卡在下铰接轴6上靠近绳轮14的轴向内侧面处,
驱动总成由压簧16、转动位移体17及转动位移体17上所设的传动销组件组成,转动位移体17的轴向两侧面中心开有由大孔和小孔构成的阶梯通孔17a,转动位移体17通过阶梯通孔17a可转动地套在下铰接轴6的中段,阶梯通孔17a内的大孔指向绳轮14而小孔远离绳轮14,转动位移体17的周向面上开有前槽腔17d、后槽腔17b,转动位移体17的轴向两侧面上对应于前槽腔17d处各开有一个与前槽腔17d相通的插孔17c,两插孔17c共轴线,且插孔17c的轴线平行于下铰接轴6的轴线,压簧16与下铰接轴6的中段套接后插入阶梯通孔17a内的大孔中,且其两端分别与挡圈15、阶梯通孔17a内的阶梯面弹性接触,传动销组件由销轴19及位于前槽腔17d内的弹簧20、挡圈21所组成,销轴19的一端依次穿过远离绳轮14的插孔17c、前槽腔17d、靠近绳轮14的插孔17c后伸进转动插孔14b中,另一端置于远离绳轮14的插孔17c中,挡圈21卡在销轴19上且其与前槽腔17d中靠近绳轮14的轴向端面相贴靠,弹簧20套在销轴19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挡圈21、前槽腔17d中远离绳轮14的轴向端面弹性接触,加速踏板1上对应于后槽腔17b处设有伸进后槽腔17b内的、使转动位移体17转动的传动销1c,
活动轴总成由销轴18、活动轴8组成,下铰接轴6上远离绳轮14的一侧开有轴向沉孔6a,下铰接轴6的周向侧壁上对应于沉孔6a内段处开有两个与沉孔6a相通的对通槽孔6b,活动轴8可轴向移动地插在沉孔6a中且其外端自下铰接轴6中伸出,销轴18与活动轴8的内段垂直固接后其两端自两槽孔6b中伸出,且销轴18与转动位移体17上远离绳轮14的轴向侧面相贴靠;
挡块9与活动轴8的外端接触,挡块9上与活动轴8外端相接触的作用面9a的长度为活动轴8外径的2~4倍,作用面9a的高度为活动轴8外径的1~2倍。
本发明配装在现有机动车上的具体方式为:首先,现有机动车中带有油门拉绳13的加速踏板操作机构、带有制动杠杆B的制动踏板操作机构仍按原有方式设置在车头内,其次,将固定支架3、挡块9分别安装在驾驶室前侧车箱板A的上部和下部,使制动杠杆B的后端穿过车箱板A与制动踏板2的中部接触,使油门拉绳13的后端穿过车箱板A与绳轮14的圆周面相接。此时,本发明即可正常使用。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踏下加速踏板1,在活动轴8与挡块9的作用面9a始终保持接触的情况下(即加速踏板1的踏下角度处于一定的范围之内时),传动销1c带动转动位移体17转动,跟随转动位移体17同步转动的销轴19将带动绳轮14转动,使油门拉绳13绷紧以开启加速踏板操作机构,实现供油(当然,加速踏板1踏下的角度与供油量成正比),车辆发动机高速运动使车辆加速;继续踏下加速踏板1,使活动轴8与挡块9的作用面9a不再接触,压簧16得以释放的弹性力使转动位移体17、销轴19、销轴18、活动轴8向着远离绳轮14的方向移动,使得销轴19退到转动插孔14b外,失去约束的绳轮14向相反方向转动,使油门拉绳13放松、自动回位以关闭加速踏板操作机构,停止供油,车辆发动机立即慢速运动使车辆减速,再继续踏下加速踏板1,使加速踏板1与制动踏板2贴靠,并借助于磁性吸合组件最终带动制动踏板2绕固定支架3转动,转动的制动踏板2使得制动杠杆B向着车头方向(即向前)运动,让制动踏板操作机构动作、使车辆得到制动。由此可见,行车中需要制动时,不论加速踏板1的位置如何,只需持续而快速地踏下加速踏板1,即可由供油状态迅速转化为刹车状态,这样就不会出现误操作情况,同时有效缩短了制动反映时间,一举改变了落后的传统制动方式,从而防止了车辆肇事,确保了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动车加速、制动组合踏板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安装使用时的主视图(驾驶室前侧的车箱板A未画出);
图2是图1的P向视图;
图3是图1的K向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油门拉绳13未画出);
图5是图1中制动踏板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机动车中设置在车头内的加速踏板操作机构、制动踏板操作机构在附图中未画出,但为能清楚而简明地说明问题起见,在图2中将制动踏板操作机构中的制动杠杆B、加速踏板操作机构中的油门拉绳13及驾驶室前侧的车箱板A示意性的画出。
参见图1-图6:
制动踏板2由上部向着车箱板A折弯的踏板2a、垂直接在踏板2a宽度方向两侧且指向车箱板A的左右两侧板2c构成,侧板2c的下端超过踏板2a的下端,侧板2c的上下部分别开有圆形轴孔2g、2f,两轴孔2g、两轴孔2f两两共轴线,制动杠杆B的后端穿过车箱板A与踏板2a的中部接触。
固定支架3由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箱板A上部的底板3a、垂直固设在底板3a上的两平行左右耳板3b构成,两耳板3b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板2c外侧面之间的距离,耳板3b的后部开有圆形轴孔3c,两轴孔3c共轴线,一耳板3b的后部还设有低于轴孔3c的挡销3d。
上铰接轴4依次穿过轴孔3c、2g、2g、3c使制动踏板2的上部与固定支架3铰接,且制动踏板2通过其上端的磁性吸合组件与固定支架3之间形成可以释放的活络连接,磁性吸合组件由相互吸合的磁铁10和软铁11组成,磁铁10通过紧固件装在底板3a上并位于两耳板3b之间处,软铁11通过紧固件装在踏板2a内侧面的上端,制动踏板复位件设在制动踏板2和固定支架3之间,制动踏板复位件为套在上铰接轴4上的扭簧12,扭簧12的一端抵在踏板2a的内侧面上,另一端抵在挡销3d上。
加速踏板1由平踏板1a、垂直接在平踏板1a宽度方向两侧且指向车箱板A的左右两侧板1e构成,侧板1e与平踏板1a等长,侧板1e的下部开有圆形轴孔1f,两轴孔1f共轴线,两侧板1e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板2c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平踏板1a上压有两道防滑槽1d,平踏板1a的下端有脚位保持器7,脚位保持器7是由中间板和两外伸板构成的两折板,中间板与平踏板1a的下端贴靠联接,外伸板的外端有向外的、指向车箱板A的翻边。
下铰接轴6依次穿过轴孔1f、2f、2f、1f使加速踏板1的下部与制动踏板2的下部铰接,加速踏板1将制动踏板2的中部以下挡住且制动踏板2、加速踏板1前后排列,处于左侧的侧板2c、1e上设有挂接销2b、1b,挂接销2b位于左侧侧板2c中部靠近车箱板A处,挂接销1b位于左侧侧板1e下部靠近车箱板A处,加速踏板复位件设在加速踏板1和制动踏板2之间,加速踏板复位件为两端与挂接销2b、1b相挂接的弹簧5。
下铰接轴6处于左右两侧板2c之间的轴体上自左向右依次设有绳轮14、挡圈15、驱动总成及活动轴总成,其中:
绳轮14可转动地套在下铰接轴6的左侧,绳轮14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开有弧形限位滑道14a和圆形转动插孔14b,转动插孔14b的轴线平行于下铰接轴6的轴线,靠近绳轮14的左侧侧板2c下部对应于限位滑道14a处开有安装孔2d,安装孔2d中插有与限位滑道14a相配合的限位销2e,油门拉绳13的后端穿过车箱板A与绳轮14的圆周面相接;
挡圈15卡在下铰接轴6上靠近绳轮14的右侧面处,
驱动总成由压簧16、转动位移体17及转动位移体17上所设的传动销组件组成,转动位移体17的左右两侧面中心开有由大孔和小孔构成的阶梯通孔17a,转动位移体17通过阶梯通孔17a可转动地套在下铰接轴6的中段,阶梯通孔17a内左侧的大孔指向绳轮14而右侧的小孔远离绳轮14,转动位移体17的周向面上开有前槽腔17d、后槽腔17b,转动位移体17的左右两侧面上对应于前槽腔17d处各开有一个与前槽腔17d相通的插孔17c,两插孔17c共轴线,且插孔17c的轴线平行于下铰接轴6的轴线,压簧16与下铰接轴6的中段套接后插入阶梯通孔17a内的大孔中,且其两端分别与挡圈15、阶梯通孔17a内的阶梯面弹性接触,传动销组件由销轴19及位于前槽腔17d内的弹簧20、挡圈21所组成,销轴19的左端依次穿过右侧插孔17c、前槽腔17d、左侧插孔17c后伸进转动插孔14b中,右端置于右侧插孔17c中,挡圈21卡在销轴19上且其与前槽腔17d中的左端面相贴靠,弹簧20套在销轴19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挡圈21、前槽腔17d中的右端面弹性接触,平踏板1a上对应于后槽腔17b处设有伸进后槽腔17b内的、使转动位移体17转动的传动销1c,
活动轴总成由销轴18、活动轴8组成,下铰接轴6的右侧开有轴向沉孔6a,下铰接轴6的周向侧壁上对应于沉孔6a左段处开有两个与沉孔6a相通的前后对通槽孔6b,活动轴8可轴向移动地插在沉孔6a中且其右端自下铰接轴6中伸出,销轴18与活动轴8的左段垂直固接后其前后两端自两槽孔6b中伸出,销轴18的两端介于前槽腔17d的周向底面和后槽腔17b的周向底面之间,销轴18可沿两槽孔6b轴向移动,且销轴18与转动位移体17的右侧侧面相贴靠;
固定在车箱板A下部的挡块9与活动轴8的右端接触,挡块9上与活动轴8右端相接触的作用面9a的长度为活动轴8外径的3.2倍,作用面9a的高度为活动轴8外径的1.4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正常行车时,活动轴8的右端与挡块9的作用面9a保持接触,只要踏下加速踏板1使其绕下铰接轴6向着车箱板A的方向转动,弹簧5就得到拉伸,加速踏板1上始终插入后槽腔17b中的传动销1c就带动转动位移体17转动,因跟随转动位移体17同步转动的销轴19伸到转动插孔14b中,故将带动绳轮14转动,使接在绳轮14圆周面上的油门拉绳13绷紧以开启加速踏板操作机构,实现供油,车辆发动机高速运动使车辆加速;
行车中需要制动时,只需持续踏下加速踏板1,一则使得活动轴8的右端与挡块9的作用面9a不再接触,压簧16得以释放的弹性力使转动位移体17、销轴19、销轴18、活动轴8向右移动,使得销轴19退到转动插孔14b外,失去约束的绳轮14向相反方向转动,使油门拉绳13放松、自动回位以关闭加速踏板操作机构,停止供油,车辆发动机立即慢速运动使车辆减速,此时,加速踏板1虽然被踏着,但其已无法控制绳轮14而失去供油作用;二则使得加速踏板1与制动踏板2贴靠(即加速踏板1压迫到制动踏板2,此时,弹簧5被拉伸到极限位置),并借助于磁性吸合组件让制动踏板2上端从固定支架3上得以释放,加速踏板1最终带动制动踏板2绕上铰接轴4转动,使制动踏板2的上端逐渐远离车箱板A而下端逐渐靠近车箱板A、使扭簧12得到扭曲,且制动踏板2将压迫制动杠杆B,使得制动杠杆B向着车头方向(即向前)运动,让制动踏板操作机构动作、使车辆得到制动,此时,制动踏板2起到制动作用;
要解除制动时,只需不再踏着加速踏板1、停止其对制动踏板2的压迫即可,该过程简述如下:当加速踏板1不再被踏时,制动踏板2在扭簧12得以释放的弹性力作用下绕上铰接轴4反向转动,其上端逐渐靠近车箱板A而下端逐渐远离车箱板A,一则使得制动踏板2上端借助于磁性吸合组件与固定支架3之间再次形成可以释放的活络连接,二则使得制动踏板2不再压迫制动杠杆B,制动杠杆B将向着驾驶室的方向(即向后)运动,让制动踏板操作机构无法动作,此时,制动踏板2就起不到制动作用。在解除制动的过程中,对于加速踏板1来说,因其铰接在制动踏板2的下部,加速踏板1将跟随着制动踏板2的反向转动逐渐远离车箱板A,另外由于弹簧5的回复作用,让加速踏板1也反向转动而复位,使得活动轴8的右端与挡块9的作用面9a再次保持接触,这样,转动位移体17、销轴19、销轴18、活动轴8将向左移动,最终使得销轴19再次伸到转动插孔14b中,因平踏板1a上的传动销1c始终插在后槽腔17b中,踏动加速踏板1即可通过转动位移体17、销轴19带动绳轮14转动,使接在绳轮14圆周面上的油门拉绳13能够控制加速踏板操作机构,以实现供油,又可使机动车能够正常行驶。
由此可见,本发明将加速踏板1、制动踏板2组合在一起,在正常行车时,只是加速踏板1起到控制加速踏板操作机构的作用,制动踏板2无法发挥作用;当需要制动时,只要持续踏动加速踏板1即可使其失去控制作用,与此同时,能单独让制动踏板2发挥制动作用;制动结束后,只要不再踏着加速踏板1,借助于扭簧12、磁性吸合组件、弹簧5又可迅速使制动踏板2无法发挥制动作用,而仅让加速踏板1发挥供油作用。如此循环往复,既能使机动车正常行驶,又能使机动车及时得到制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