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899089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40699.8

申请日:

2013.07.29

公开号:

CN104540860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C08F 212/0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变更后:电化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日本东京都|||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F 212/04申请日:20130729|||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12/04; C08F220/12; C08F222/04; C08J5/18; C08L33/06

主分类号:

C08F212/04

申请人: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野口哲央; 大塚健史; 松本真典; 进藤有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2-168675 2012.07.30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李茂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在不损害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优异的透明性的情况下,通过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能提高耐热性,并且能得到优异外观的成型品。根据本发明,可提供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其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45~85质量%、(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5~45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20质量%,基于ASTM D1003测定的2mm厚度的总透光率为88%以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其包含芳香族乙烯 基单体单元45~85质量%、(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5~45质量%、不饱和二 羧酸酐单体单元10~20质量%,基于ASTM D1003测定的2mm厚度的总透光率 为88%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物,其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50~80 质量%、(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8~38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 12~18质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聚物,其重均分子量(Mw)为10万~20 万。

4.  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5~50 质量%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50~95质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70~100质量%、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0~30 质量%。

6.  一种成型体,其由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体,其为光学部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型体,其为光学薄膜。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型体,其为偏振膜保护薄膜、相位差膜、或 防反射膜。

说明书

说明书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用于提高甲基 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及由该树 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体。
背景技术
透明树脂可用于家电产品的部件、食品容器、杂货等各种用途。近年来, 作为替代显像管型电视监视器的薄型液晶显示元件、电致发光元件中的相位 差膜、偏振膜保护薄膜、防反射膜、漫射板、导光板等光学部件,从轻质性、 生产率、成本方面考虑,目前大多采用透明树脂。
在光学用途中,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被广泛使用,但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在 透明性等光学特性良好的另一面,存在耐热性低等课题,仅可用于限定的用 途。
作为提高耐热性的树脂,已知有使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和苯乙 烯共聚而得到的共聚树脂(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还已知有使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包含不 饱和二羧酸酰亚胺衍生物及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单体共 聚而得到的共聚树脂(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1530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 2009/03154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相比,虽然在耐热性方面优 异,但在热稳定性方面差,在成型加工时容易发生银纹(silver)、气体灼伤、 着色、气泡等所谓成型不良现象,因此,用途受到限制。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树脂也是虽然在耐热性方面优异,但在成型加工性 方面差,容易发生流痕、着色等成型不良现象,因此,用途受到限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耐热性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在不损害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优异的透明性的 情况下,通过以规定量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能提高耐热性,并且能 得到优异外观的成型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主旨如下。
(1)一种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其包含芳香族 乙烯基单体单元45~85质量%、(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5~45质量%、不饱 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20质量%,基于ASTM D1003测定的2mm厚度的总透 光率为88%以上。
(2)如(1)所述的共聚物,其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50~80质量%、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8~38质量%、及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2~18 质量%。
(3)如(1)或(2)所述的共聚物,其重均分子量(Mw)为10万~20 万。
(4)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5~50 质量%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50~95质量%。
(5)如(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包含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70~100质量%、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0~30质 量%。
(6)一种成型体,其由(4)或(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7)如(6)所述的成型体,其为光学部件。
(8)如(7)所述的成型体,其为光学薄膜。
(9)如(8)所述的成型体,其为偏振膜保护薄膜、相位差膜、或防反 射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 所述共聚物在不损害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优异的透明性的情况下,通过配混 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能提高耐热性,并且能得到优异外观的成型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说明>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符号“~”是指“以上”及“以下”,例如,“A~B” 的记载是指A以上且为B以下。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可举出源于下述单体的单元:苯乙烯、邻 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 烯、对叔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甲基-对甲基苯乙烯等各苯乙烯系单 体。其中,优选为苯乙烯单元。对于这些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可以使用 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可举出源于下述单体的单元:甲基丙 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丙烯 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甲基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 酯、丙烯酸癸酯等各丙烯酸酯单体。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对 于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 上。
作为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可举出源于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 酸酐、乌头酸酐等各酸酐单体的单元。其中,优选为马来酸酐单元。对于不 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共聚物的构成单元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45~85质量%、(甲 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元5~45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20质量%, 优选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50~80质量%、(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8~38 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2~18质量%。
如果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为85质量%以下,则赋予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耐热性的效果提高,如果为80质量%以下,则赋予耐热性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故优选。如果(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为45质量%以下,则热稳定性提高, 在对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成型加工时,可得 到具有良好外观的成型品,如果为38质量%以下,则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在对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成型加工时,可得 到具有更加良好外观的成型品,故优选。如果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为20 质量%以下,则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容性提高,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 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良好,并且可以得到使耐热性提高的树脂 组合物,如果为18质量%以下,则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 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更加良好,并且可 以得到使耐热性提高的树脂组合物,故优选。另一方面,如果芳香族乙烯基 单体单元为45质量%以上,则热稳定性提高,在对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成型加工时,可得到具有良好外观的成型品,如 果为50质量%以上,则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在对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成型加工时,可得到具有更加良好外观的成型 品,故优选。如果(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为5质量%以上,则与甲基丙 烯酸类树脂的相容性提高,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 的透明性良好,并且可以得到使耐热性提高的树脂组合物,如果为8质量% 以上,则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 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更加良好,并且可以得到使耐热性提高的 树脂组合物,故优选。另外,如果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为10质量%以上, 则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容性提高,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 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良好,并且赋予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效果提高, 如果为12质量%以上,则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配混于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更加良好,并且赋予耐热 性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故优选。
对于本发明的共聚物,在不阻碍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共聚物中可以含有 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及不饱和二羧酸酐单 体单元以外的能共聚的乙烯基单体的单元,优选为5质量%以下。作为能共 聚的乙烯基单体的单元,可举出源于下述单体的单元:丙烯腈、甲基丙烯腈 等氰化乙烯基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酸等乙烯基羧酸单体、N-甲基马来 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丁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等 N-烷基马来酰亚胺单体、N-苯基马来酰亚胺、N-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 氯苯基马来酰亚胺等N-芳基马来酰亚胺单体等各单体。对于能共聚的乙烯基 单体单元,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基于ASTM D1003测定的2mm厚度的总透光率为88% 以上、优选为8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如果2mm厚度的总透光率 为88%以上,则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变 得良好。需要说明的是,总透光率是依照ASTM D1003、用雾度计(日本电 色工业公司制NDH-1001DP型)对使用注射成型机(东芝机械公司制 IS-50EPN)在料筒温度230℃、模具温度40℃的成型条件下成型的纵90mm、 横55mm、厚2mm的镜面板进行测定得到的测定值。
本发明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万~20万,更优选重均分 子量(Mw)为12万~18万。如果重均分子量(Mw)过大,则有时配混于甲 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性、成型品的外观差,如果重 均分子量(Mw)过小,则有时成型性、成型品的强度差。需要说明的是, 重均分子量(Mw)是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是下述记载的测定条件下的测定值。
装置名:SYSTEM-21 Shodex(昭和电工公司制)
柱:将3根PL gel MIXED-B串联
温度:40℃
检测:示差折射率
溶剂:四氢呋喃
浓度:2质量%
标准曲线:用标准聚苯乙烯(PS)(PL公司制)制作。
对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对聚合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溶液聚合、本体聚合等公知的方法 制造,更优选为溶液聚合。对于溶液聚合中使用的溶剂,从不容易产生副产 物、不良影响少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非聚合性溶剂。作为溶剂的种类,没有 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苯乙酮等酮 类;四氢呋喃、1,4-二噁烷等醚类;甲苯、乙基苯、二甲苯、氯苯等芳香族 烃等,从单体、共聚物的溶解度、溶剂回收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甲基乙 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相对于得到的共聚物量100质量份,溶剂的添加量优 选为10~1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0~80质量份。如果为10质量份以上,则 在控制反应速度及聚合液粘度方面是适合的,如果为100质量份以下,则在 得到所期望的重均分子量(Mw)方面是适合的。
聚合工艺可以是间歇式聚合法、半间歇式聚合法、连续聚合法中的任一 种方式,在得到所期望的分子量范围和透明性方面,优选为间歇式聚合法。
对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从能通过简单工艺生产率良好地制造的观点 考虑,优选为自由基聚合法。作为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 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1,1-双(叔丁基过氧化)-2-甲 基环己烷、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 乙酸叔丁酯、二枯基过氧化物、3,3-二(叔丁基过氧化)丁酸乙酯等公知的 有机过氧化物;偶氮双异丁腈、偶氮双环己烷甲腈、偶氮双甲基丙腈、偶氮 双甲基丁腈等公知的偶氮化合物。这些聚合引发剂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 上。其中,优选使用10小时半衰期温度为70~110℃的有机过氧化物。
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基于ASTM D1003测定的2mm厚度的总透光率为88% 以上。只要能得到满足该条件的共聚物,对其聚合步骤就没有特别限制,为 了得到具有总透光率为88%以上的透明性的共聚物,必须以使其共聚组成分 布变小的方式进行聚合。由于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和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具有 较强的交替共聚性,因此,优选连续地另行添加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以使其 与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速度相适应的方法。对 于聚合速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聚合引发剂添加量来 调节。连续另行添加聚合引发剂时,更容易控制聚合速度,故优选。
进而,对于得到优选的重均分子量(Mw)的范围即10万~20万的共聚物 的方法,除了调节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聚合引发剂添加量以外,还可以 通过调节溶剂添加量及链转移剂添加量来得到。作为链转移剂,没有特别限 制,例如,可以使用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2,4-二苯基-4-甲基 -1-戊烯等公知的链转移剂。
在聚合结束后,在聚合液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受阻酚系化合物、内酯 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硫系化合物等耐热稳定剂、受阻胺系化合物、苯并 三唑系化合物等耐光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着色剂、抗静电剂、矿物油 等添加剂。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100质量份,其添加量优选低于0.2质量份。 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对于从聚合液中回收本发明的共聚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 公知的脱挥技术。例如可举出如下方法:用齿轮泵将聚合液连续地给料至双 螺杆脱挥挤出机,对聚合溶剂、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包含聚合溶剂、未反应单体等的脱挥成分,用冷凝器等使其冷凝并回收, 用蒸馏塔对冷凝液进行精制,由此,聚合溶剂可以再利用。
由此得到的本发明的共聚物可以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耐热性提高剂 使用。对于将本发明的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进行混炼混合而得到树脂 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熔融混炼技术。作为能适当 使用的熔融混炼装置,有单螺杆挤出机、啮合形同向旋转或啮合形异向旋转 双螺杆挤出机、非啮合形或不完全啮合形双螺杆挤出机等螺杆挤出机、班伯 里密炼机、复合运动捏合机(ko-kneader)及混合辊等。
对于本发明的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配混比例,从得到的树脂组 合物的透明性、色调、耐热性、耐冲击性、成型性的平衡优异方面考虑,优 选为共聚物5~50质量%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50~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共聚 物10~30质量%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70~90质量%。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从与本发明的共聚物的相容性提高、且得到的 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色调、耐热性、成型性变得良好方面考虑,优选为(甲 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70~100质量%、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0~30质量%, 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75~100质量%、芳香族乙烯基单体 单元0~25质量%。
在树脂组合物中,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配混稳定剂、 增塑剂、润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着色剂等。
对于包含本发明的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而言,在不 损害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优异的透明性的情况下,作为课题的耐热性得到改 善,使用该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成型体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耐热性的用 途。作为其用途例,可举出:车载部件、家电产品部件、及光学部件等。在 光学部件中,可以特别优选用于偏振膜保护薄膜、相位差膜、防反射膜等光 学薄膜。
在作为偏振膜保护薄膜使用的情况下,优选光学各向异性小,通过以下 的(式1)计算出的面内相位差(Re)为20nm以下、优选为10nm以下、进一 步优选为5nm以下,通过以下的(式2)计算出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为 50nm以下、优选为2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nm以下。如果面内相位差(Re) 为20nm以下、且厚度方向相位差为50nm以下,则在将偏振膜保护薄膜用于 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板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下降等问 题,故优选。
Re=(nx-ny)×d···(式1)
Rth={(nx+ny)÷2-nz}×d···(式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式中,nx、ny、及nz分别为将面内折射率达到最 大的方向设为X轴、将垂直于X轴的方向设为Y轴、将膜的厚度方向设为Z轴 时各个轴向的折射率,d为膜厚度。
对偏振膜保护薄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熔融挤出薄膜成 型法、溶液流延成型法等公知的成型加工法。作为减小光学各向异性的一例, 可举出使用能弹性变形的挠性辊的方法,只要是能减小光学各向异性的成型 法,就可以使用任一种成型方法。另外,也可以将光学各向异性小的未拉伸 膜直接用作偏振膜保护薄膜,为了提高膜强度,也可以将光学各向异性在允 许的范围内经拉伸的拉伸薄膜用作偏振膜保护薄膜。
进而,作为其它减小光学各向异性的例子,可举出:掺合聚碳酸酯、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醚等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的聚合物的方法、添加 针状无机晶体微粒的方法等,只要是能减小光学各向异性的方法,就可以使 用任一种方法。
在作为相位差膜、或防反射膜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如下操作得到的 拉伸薄膜,在与偏振膜保护薄膜同样地进行薄膜成型后,以使其达到所期望 的面内相位差(Re)和厚度方向相位差(Rth)的方式调节拉伸条件并进行 拉伸。在使用该拉伸薄膜作为相位差膜或防反射膜的情况下,通常大多用作 通过与其它拉伸薄膜层叠来转换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的λ/2板、将圆偏振光转换 成直线偏振光或将直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的λ/4板。因而,只要具有适度 的相位差显现性即可,层叠的其它拉伸薄膜均以使其面内相位差(Re)及厚 度方向相位差(Rth)达到所期望的相位差的方式进行调节来使用。
实施例
<共聚物(A-1)的制造例>
预先制备使马来酸酐溶解于甲基异丁基酮中以使其浓度为20质量%的 20%马来酸酐溶液、用甲基异丁基酮稀释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以使其为 2质量%的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用于聚合。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2.4kg、苯乙 烯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1.2kg、叔十二烷基硫醇30g、甲基异丁基酮2kg, 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7℃。升温后,一边 保持87℃,一边分别以1.8kg/小时、及375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 小时持续添加20%马来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 后,停止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 单碳酸叔丁酯30g。将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1.8kg/小时的另行添 加速度,一边用4小时以8.25℃/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20%马来酸酐 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添加量累计达到18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 1小时后结束聚合。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 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 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聚物(A-1)。将得到的共聚物(A-1)通过C-13NMR 法进行组成分析。进而用GPC装置进行分子量测定。另外,用注射成型机成 型2mm厚度的镜面板,用雾度计测定总透光率。将组成分析结果、分子量测 定结果、及总透光率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共聚物(A-2)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2.8kg、苯乙 烯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0.4kg、叔十二烷基硫醇40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 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 以2.1kg/小时、及375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小时持续添加20%马来 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 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40g。20% 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2.1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4小时以 8℃/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将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添 加量累计达到25.2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而得 到的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 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 状的共聚物(A-2)。对于得到的共聚物(A-2),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 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共聚物(A-3)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3.4kg、苯乙 烯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9.2kg、叔十二烷基硫醇60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 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 以2.55kg/小时、及375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小时持续添加20%马 来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 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40g。将 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2.55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4小 时以8℃/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 添加量累计达到30.6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 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 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 共聚物(A-3)。对于得到的共聚物(A-3),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 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共聚物(A-4)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2kg、苯乙烯 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2kg、叔十二烷基硫醇40g、甲基异丁基酮5kg,将气 相部用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 88℃,一边分别以1.5kg/小时、及375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小时 持续添加20%马来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 停止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 酸叔丁酯40g。将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1.5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 度,一边用4小时以8℃/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20%马来酸酐溶液的 另行添加在另行添加量累计达到18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 后结束聚合。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 基酮及微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 到颗粒形状的共聚物(A-4)。对于得到的共聚物(A-4),与A-1同样地测定 组成分析、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共聚物(A-5)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3.8kg、苯乙 烯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8.4kg、叔十二烷基硫醇32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 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 以2.85kg/小时、及300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小时持续添加20%马 来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 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40g。20% 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2.85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4小时以 8℃/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将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添 加量累计达到34.2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聚 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 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 聚物(A-5)。对于得到的共聚物(A-5),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子 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共聚物(A-6)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2.8kg、苯乙 烯30.4kg、甲基丙烯酸甲酯3kg、叔十二烷基硫醇36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 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 以1.4kg/小时、56g/小时、及300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10小时持续 添加20%马来酸酐溶液、甲基丙烯酸甲酯、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 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 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60g。将20%马来酸酐溶液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边分 别照原样维持1.4kg/小时、56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9小时以4℃/小 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4℃。在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累计达到25.2kg 的时刻、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另行添加累计达到1kg的时刻停止各自的另行添 加。升温后,保持124℃1小时后结束聚合。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 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 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聚物(A-6)。对于得到的共聚 物(A-6),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 示于表1。
<共聚物(A-7)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2.8kg、苯乙 烯13.8kg、甲基丙烯酸甲酯16kg、叔十二烷基硫醇48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 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 以2.8kg/小时、0.5kg/小时、及300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6小时持续 添加20%马来酸酐溶液、苯乙烯、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 后,停止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 单碳酸叔丁酯20g。将20%马来酸酐溶液及苯乙烯一边分别照原样维持2.8kg/ 小时、0.5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3小时以10℃/小时的升温速度升 温至118℃。在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累计达到25.2kg的时刻、苯乙烯 的另行添加累计达到4.5kg的时刻停止各自的另行添加。升温后,保持118℃1 小时后结束聚合。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 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 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聚物(A-7)。对于得到的共聚物(A-7),与A-1同样地 测定组成分析、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共聚物(A-8)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2.8kg、苯乙 烯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0.4k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用 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以1.68kg/小时、及200g/ 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10小时持续添加20%马来酸酐溶液、及2%过氧 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 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20g。将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 照原样维持1.68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5小时以6.4℃/小时的升温速 度升温至120℃。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添加量累计达到25.2kg 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而得到的聚合液用齿轮泵 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 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聚物(A-8)。 对于得到的共聚物(A-8),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子量、及总透光 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共聚物(A-9)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2.8kg、苯乙 烯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0.4kg、叔十二烷基硫醇300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 换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 别以2.1kg/小时、及375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小时持续添加20%马 来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 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40g。20% 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2.1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4小时以 8℃/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将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添 加量累计达到25.2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而得 到的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 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 状的共聚物(A-9)。对于得到的共聚物(A-9),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 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共聚物(B-1)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12kg、苯乙 烯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1.2kg、叔十二烷基硫醇30g、甲基异丁基酮2kg, 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7℃。升温后,一边 保持87℃,一边分别以0.75kg/小时、及375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 12小时持续添加20%马来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 然后,停止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 基单碳酸叔丁酯30g。将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0.75kg/小时的另 行添加速度,一边用4小时以8.25℃/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20%马来 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添加量累计达到12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 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 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 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聚物(B-1)。对于得到的共聚物(B-1),与A-1 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
<共聚物(B-2)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2.8kg、苯乙 烯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0.4kg、叔十二烷基硫醇40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 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 以2.1kg/小时、及750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小时持续添加20%马来 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 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40g。将 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2.1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4小时 以8℃/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添 加量累计达到25.2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聚 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 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 聚物(B-2)。对于得到的共聚物(B-2),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子 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
<共聚物(B-3)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8kg、苯乙烯 0.8kg、甲基丙烯酸甲酯17.6kg、叔十二烷基硫醇30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 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 以2.5kg/小时、及250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6小时持续添加20%马来 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 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10g。将 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2.5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2小时 以16℃/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 添加量累计达到20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聚 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 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 聚物(B-3)。对于得到的共聚物(B-3),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子 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
<共聚物(B-4)的制造例>
预先制备使马来酸酐溶解于甲基异丁基酮中以使其浓度为10质量%的 10%马来酸酐溶液、用甲基异丁基酮稀释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以使其为 2质量%的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用于聚合。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10%马来酸酐溶液2kg、苯乙烯 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4kg、叔十二烷基硫醇48g、甲基异丁基酮2kg,将气 相部用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90℃。升温后,一边保持 90℃,一边分别以1.5kg/小时、及300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小时 持续添加10%马来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 停止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 酸叔丁酯40g。将1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1.5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 度,一边用4小时以7.5℃/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0%马来酸酐溶液 的另行添加在另行添加量累计达到18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 时后结束聚合。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 丁基酮及微量的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 得到颗粒形状的共聚物(B-4)。对于得到的共聚物(B-4),与A-1同样地测 定组成分析、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
<共聚物(B-5)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5kg、苯乙烯 24kg、甲基丙烯酸甲酯6kg、叔十二烷基硫醇32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后, 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88℃。升温后,一边保持88℃,一边分别以 3.75kg/小时、及300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8小时持续添加20%马来 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 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40g。将 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3.75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4小 时以8℃/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 添加量累计达到45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0℃1小时后结束聚合。聚 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未 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共 聚物(B-5)。对于得到的共聚物(B-5),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子 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
<共聚物(B-6)的制造例>
与A-1同样地制备20%马来酸酐溶液和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 液。
在备有搅拌器的120升的高压釜中,投料20%马来酸酐溶液1.2kg、苯乙 烯35.2kg、叔十二烷基硫醇30g、甲基异丁基酮2kg,将气相部用氮气置换后, 一边搅拌一边用40分钟升温至92℃。升温后,一边保持92℃,一边分别以 0.76kg/小时、及250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连续地用15小时持续添加20%马来 酸酐溶液、及2%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然后,停止2%过氧化-2- 乙基己酸叔丁酯溶液的另行添加,添加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叔丁酯60g。将 20%马来酸酐溶液一边照原样维持0.76kg/小时的另行添加速度,一边用9小 时以4℃/小时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8℃。20%马来酸酐溶液的另行添加在另行 添加量累计达到18.24kg的时刻停止。升温后,保持128℃1小时后结束聚合。 聚合液用齿轮泵连续地给料至双螺杆脱挥挤出机,对甲基异丁基酮及微量的 未反应单体等进行脱挥处理,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 共聚物(B-6)。对于得到的共聚物(B-6),与A-1同样地测定组成分析、分 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C-1)的制造例>
将带搅拌器的容积20升的完全混合型反应器、容积40升的塔式活塞式流 动型反应器、带预热器的脱挥槽串联连接来构成。相对于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98质量份、丙烯酸乙酯2质量份、乙基苯18质量份构成的混合溶液,进一步 混合1,1-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日本油脂公司制PERHEXA C)0.02 质量份、正十二烷基硫醇(花王公司制THIOKALCOL 20)0.3质量份、十八 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 制IRGANOX 1076)0.1质量份而形成原料溶液。将该原料溶液以每小时6kg 导入控制在温度120℃的完全混合型反应器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完全混合 型反应器的搅拌数为200rpm下实施。接着,由完全混合型反应器连续地抽出 反应液,导入以使朝向流动方向温度具有130℃到150℃的梯度的方式调节好 的塔式活塞式流动型反应器中。将该反应液一边用预热器加温一边导入温度 240℃下控制在压力1.0kPa的脱挥槽中,除去未反应单体等挥发成分。将该树 脂液用齿轮泵抽出,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甲基丙烯 酸类树脂(C-1)。对于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C-1),与A-1同样地测定 组成分析、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3。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C-2)的制造例>
将带搅拌器的容积20升的完全混合型反应器、容积40升的塔式活塞式流 动型反应器、带预热器的脱挥槽串联连接来构成。相对于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78质量份、苯乙烯22质量份、乙基苯12质量份构成的混合溶液,进一步混合 1,1-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日本油脂公司制PERHEXA C)0.02质量份、 正十二烷基硫醇(花王公司制THIOKALCOL 20)0.3质量份、十八烷基-3-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制 IRGANOX 1076)0.1质量份而形成原料溶液。将该原料溶液以每小时6kg导 入控制在温度125℃的完全混合型反应器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完全混合型 反应器的搅拌数为200rpm下实施。接着,由完全混合型反应器连续地抽出反 应液,导入以使朝向流动方向温度具有130℃到150℃的梯度的方式调节好的 塔式活塞式流动型反应器中。将该反应液一边用预热器加温一边导入温度 240℃下控制在压力1.0kPa的脱挥槽中,除去未反应单体等挥发成分。将该树 脂液用齿轮泵抽出,以条状挤出并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形状的甲基丙烯 酸类树脂(C-2)。对于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C-2),与A-1同样地测定 组成分析、分子量、及总透光率。将测定结果示于表3。
[表1]
表1

※表中的ST是表示苯乙烯单体的缩写,MMA是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缩写,MAH是表示马来酸酐单体的缩写。
[表2]
表2

※表中的ST是表示苯乙烯单体的缩写,MMA是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缩写,MAH是表示马来酸酐单体的缩写。
[表3]
表3

※表中的MMA是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缩写,EA是表示丙烯酸乙酯单体的缩写,ST是表示苯乙烯单体的缩写。
<实施例·比较例>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前述制造例中记载的共聚物(A-1)~(A-9)或共聚 物(B-1)~(B-6)、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C-1)~(C-2)以表4~表5中所示 的比例(质量%)混合后,用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公司制TEM-35B) 在料筒温度230℃下进行熔融混炼并颗粒化,得到树脂组合物。
对于该树脂组合物,进行以下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4~表5。
(总透光率、及Haze(雾度))
对于总透光率及Haze,依照ASTM D1003、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公 司制NDH-1001DP型)对用注射成型机(东芝机械公司制IS-50EPN)在料筒 温度230℃、模具温度40℃的成型条件下成型的纵90mm、横55mm、厚度2mm 的镜面板进行测定。
(夏氏冲击强度)
对于夏氏冲击强度,基于JIS K7111-1:2006,使用无切口试验片,打击 方向采用向边缘来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测定仪使用东洋精机制作所株 式会社制造的数字冲击试验机。
(维卡软化点)
对于维卡软化点,基于JIS K7206:1999,通过50法(荷重50N、升温速 度50℃/小时)使用10mm×10mm、厚度4mm的试验片来进行测定。需要说明 的是,测定仪使用东洋精机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的HDT&VSPT试验装置。
(注射成型品的外观)
用注射成型机(东芝机械公司制IS-50EPN)在料筒温度230℃、模具温 度40℃的成型条件下制作直径30mm、高度50mm的圆柱状成型品的样品50 个,通过目测计数发生了银纹、流痕、气体灼伤、着色、气泡等外观不良的 样品数,由此进行外观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外观不良的样品数为0个
○:外观不良的样品数为1~2个
△:外观不良的样品数为2~5个
×:外观不良的样品数为6个以上
[表4]
表4

[表5]
表5

将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中使用的颗粒在90℃下干燥2小时后,用单螺杆挤出机和300mm幅宽的T型模在260℃下挤出,将由此得到的片状的熔 融树脂用挠性辊进行压接后,用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幅宽250mm、厚度 100±5μm的薄膜。对于该薄膜,进行以下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6。
(薄膜外观)
目测未拉伸薄膜的中央部1m2(幅宽200mm×5m),通过以下基准进行外 观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目测可见的微小缺陷(0.08~0.2mm)低于5个,没有发生分模线(die  line)、熔体断裂等明显的不良现象的薄膜
×:符合明显的缺陷为1个以上(包含发泡等的0.2mm以上的缺陷)、目 测可见的微小缺陷为5个以上、或者发生分模线、熔体断裂等明显的不良现 象中的任一种的薄膜。
(薄膜强度)
由未拉伸薄膜切取试验片,通过以下条件进行落球冲击试验,测定50% 破坏能量。
试验片:纵50mm×横50mm×膜厚100±5μm的未拉伸薄膜
重锤:直径11mm、重5.45g的铁球
固定状态:用内径43mm的环夹住薄膜,用夹子固定上下左右4个部位 依照JIS K7211、以1cm间隔测定50%破坏高度,计算出50%破坏能量。
(相位差测定)
用未拉伸薄膜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拉伸。
装置名:双轴拉伸试验装置EX10-B
试验片:纵90mm×横90mm×膜厚100±5μm的未拉伸薄膜
拉伸温度:维卡软化点+5℃
拉伸倍率:2.0倍
拉伸速度:25mm/分钟
拉伸方法:自由幅宽单轴拉伸
对于未拉伸薄膜、拉伸薄膜的相位差测定,用以下装置测定面内相位差 Re(590)及厚度相位差Rth。其中,对于因薄膜强度不足而在拉伸时断裂了 的薄膜,因不能测定而设定为不合格。
装置:双折射测定装置“王子计测公司制KOBRA-WR”
测定波长:590nm
[表6]
表6

对于将本发明的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A-1)~ (A-9)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配混而成的树脂组合物的实施例而言,透明性、 冲击强度、耐热性及成型品的外观均优异,对于将不符合本发明的条件的共 聚物(B-1)~(B-6)和甲基丙烯酸类树脂配混而成的树脂组合物的比较例 而言,透明性、冲击强度、耐热性及成型品的外观中的任一个物性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 所述共聚物在不损害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优异的透明性的情况下,通过配混 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能提高耐热性,并且能得到优异外观的成型品。

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在不损害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优异的透明性的情况下,通过配混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能提高耐热性,并且能得到优异外观的成型品。根据本发明,可提供用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耐热性的共聚物,其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4585质量、(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545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20质量,基于ASTM D1003测定的2mm厚度的总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