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89857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85173.X

申请日:

2014.08.07

公开号:

CN104096026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888申请日:2014080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888; A61P17/00

主分类号:

A61K36/8888

申请人:

王传娟

发明人:

王传娟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30-50g,桃仁20-40g,红花20-30g,茯苓20-40g,白芷30-50g,当归40-60g,甘草40-60g,地肤子30-40g,木香20-30g,半夏20-40g,紫苏20-30g,八月札20-40g,白鲜皮20-40g,薄荷20-30g,打破碗碗花20-30g,黑豆衣20-40g,桑葚30-50g。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相互配伍,共奏宣肺化瘀、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养血消斑的功效,治疗皮肤黑变病标本兼治,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30-50g,桃仁20-40g,红花20-30g,茯苓20-40g,白芷30-50g,当归40-60g,甘草40-60g,地肤子30-40g,木香20-30g,半夏20-40g,紫苏20-30g,八月札20-40g,白鲜皮20-40g,薄荷20-30g,打破碗碗花20-30g,黑豆衣20-40g,桑葚30-50g。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40g,桃仁20g,红花30g,茯苓30g,白芷40g,当归50g,甘草50g,地肤子30g,木香30g,半夏30g,紫苏25g,八月札30g,白鲜皮20g,薄荷20g,打破碗碗花30g,黑豆衣30g,桑葚50g。

说明书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
背景技术
皮肤黑变病是一组皮肤色素代谢性疾病,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初为红斑或淡褐斑,以后逐渐扩大呈深褐色或青灰色弥漫性斑片,有时伴轻度瘙痒。皮疹对称分布,好发于面部,尤以前额、面颊、耳后、颈侧及光照部位多见,亦可见于胸部、双手、前胸。皮损缓慢发展,可达数月或数年,然后停止发展。其分类尚无世界统一的标准,一般分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职业性多发生在接触焦油与矿物油、颜料、染料和药物等的工人中,主要表现为伴有苔癣丘疹或水泡的皮肤色素沉着,称为苔癣样水泡性中毒性黑素皮炎;非职业性与维生素缺乏及营养不良,植物性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使用化妆品中含矿物油及烃类化合物、香料、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造成光感性皮炎后色素沉着有关,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色素沉着斑块,有时伴发瘙痒、潮红等。
本病属中医“黛黑斑”范畴,皆由于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而致。病因为六淫侵袭面部。病位在肾、肺两脏,肾居下焦,藏先天之精,为五脏之本,真阴、真阳皆藏于肾,肾中精气充足,则百邪不能扰,人必健康不病。肺主宣发,主皮毛,面部皮肤为肺所主,长期受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会导致肺气失常,出现皮肤开合失度,气血运行不周,浊气停于面部肤腠之间,进而形成面部黑斑。
目前,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常用方法为静脉注射维生素C,外用氢醌霜或白降汞霜,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配合逍遥丸等,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治标不治本,见效缓慢,治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黑变病见效快,治愈率高,标本兼治的内服中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30-50g,桃仁20-40g,红花20-30g,茯苓20-40g,白芷30-50g,当归40-60g,甘草40-60g,地肤子30-40g,木香20-30g,半夏20-40g,紫苏20-30g,八月札20-40g,白鲜皮20-40g,薄荷20-30g,打破碗碗花20-30g,黑豆衣20-40g,桑葚30-50g。
优选的,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40g,桃仁20g,红花30g,茯苓30g,白芷40g,当归50g,甘草50g,地肤子30g,木香30g,半夏30g,紫苏25g,八月札30g,白鲜皮20g,薄荷20g,打破碗碗花30g,黑豆衣30g,桑葚50g。
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活性如下: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肚经,活血能经;祛瘀止痛。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紫苏,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八月札,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主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打破碗碗花,苦,辛,平,归脾、胃、大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消肿散瘀。主痢疾;泄泻;疟疾;蛔虫病;疮疖痈肿;瘰疬;跌打损伤。
黑豆衣,甘,平,归肝经,养血祛风。主治阴虚盗汗、虚热、烦躁、头晕目昏,血寒,风痹。
桑葚,甘、酸,寒,归心、肝、肾经,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相互配伍,共奏宣肺化瘀、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养血消斑的功效,治疗皮肤黑变病标本兼治,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30g,桃仁30g,红花20g,茯苓35g,白芷35g,当归60g,甘草40g,地肤子35g,木香25g,半夏40g,紫苏25g,八月札40g,白鲜皮30g,薄荷25g,打破碗碗花30g,黑豆衣20g,桑葚40g。
实施例2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50g,桃仁20g,红花25g,茯苓20g,白芷50g,当归40g,甘草60g,地肤子35g,木香20g,半夏35g,紫苏30g,八月札20g,白鲜皮40g,薄荷20g,打破碗碗花20g,黑豆衣40g,桑葚30g。
实施例3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40g,桃仁20g,红花30g,茯苓30g,白芷40g,当归50g,甘草50g,地肤子30g,木香30g,半夏30g,紫苏25g,八月札30g,白鲜皮20g,薄荷20g,打破碗碗花30g,黑豆衣30g,桑葚50g。
实施例4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45g,桃仁40g,红花20g,茯苓40g,白芷30g,当归45g,甘草45g,地肤子40g,木香25g,半夏20g,紫苏20g,八月札25g,白鲜皮35g,薄荷30g,打破碗碗花25g,黑豆衣25g,桑葚40g。
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皮肤黑变病患者130例,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46例,女8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半年-8年,平均病程4年。
治疗方法:本发明的中药水煎服,薄荷易挥发后入,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早晚分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部分消失,病情缓解;
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
治疗结果:130例患者治愈85例,有效38例,无效7例,治愈率65.4%,总有效率94.6%,见效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治疗过程中患者无其他不适。
典型比例1
孔某某,女,39岁,患者从事农药分装工作5年,分装时即出现颜面红斑、发热、肿胀、瘙痒,逐渐面色变黑,皮肤粗糙,颈部、双上肢暴露部位皮肤也出现黑褐斑,伴有头昏、头胀、嗜睡、恶心、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停工期间症状有所减轻,随着再接触而逐渐加重。经临床检查诊断为皮肤黑变病。用本发明中药治疗一个疗程后皮肤瘙痒感消失,色素开始变浅,继续治疗两个疗程,黑褐斑完全消失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2
郑某,男,54岁,因皮肤色素斑6年前来就诊,初起时仅在颈部有散在的浅褐色色素平静斑,逐渐增加、聚集,色泽加深为深褐色,并延及下颏部、耳前腮部等。大小不等,大者如绿豆,小者如粟米,触之不高于皮肤,搔抓后局部皮肤潮红,每年夏令时痒甚。经检查,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劳力,夜寐不安,纳差,舌淡,苔薄黄燥,脉沉细有力,诊断为皮肤黑变病。用本发明药方加减治疗,十天后色素斑即显示变淡,瘙痒亦减轻,一个疗程后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6026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6026A21申请号201410385173X22申请日20140807A61K36/8888200601A61P17/0020060171申请人王传娟地址276000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72发明人王传娟54发明名称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3050G,桃仁2040G,红花2030G,茯苓2040G,白芷3050G,当归4060G,甘草4060G,地肤子3040G,木香2030G,半夏2040G,紫苏2030G,八月札2040G,。

2、白鲜皮2040G,薄荷2030G,打破碗碗花2030G,黑豆衣2040G,桑葚3050G。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相互配伍,共奏宣肺化瘀、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养血消斑的功效,治疗皮肤黑变病标本兼治,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6026ACN104096026A1/1页21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3050G,桃仁2040G,红花2030G,茯苓2040G,白芷3050G,当归4060G,甘草4060G,地肤子3040G,。

3、木香2030G,半夏2040G,紫苏2030G,八月札2040G,白鲜皮2040G,薄荷2030G,打破碗碗花2030G,黑豆衣2040G,桑葚3050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40G,桃仁20G,红花30G,茯苓30G,白芷40G,当归50G,甘草50G,地肤子30G,木香30G,半夏30G,紫苏25G,八月札30G,白鲜皮20G,薄荷20G,打破碗碗花30G,黑豆衣30G,桑葚50G。权利要求书CN104096026A1/4页3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

4、中药。背景技术0002皮肤黑变病是一组皮肤色素代谢性疾病,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初为红斑或淡褐斑,以后逐渐扩大呈深褐色或青灰色弥漫性斑片,有时伴轻度瘙痒。皮疹对称分布,好发于面部,尤以前额、面颊、耳后、颈侧及光照部位多见,亦可见于胸部、双手、前胸。皮损缓慢发展,可达数月或数年,然后停止发展。其分类尚无世界统一的标准,一般分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职业性多发生在接触焦油与矿物油、颜料、染料和药物等的工人中,主要表现为伴有苔癣丘疹或水泡的皮肤色素沉着,称为苔癣样水泡性中毒性黑素皮炎;非职业性与维生素缺乏及营养不良,植物性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使用化妆品中含矿物油及烃类化合物、香料、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造。

5、成光感性皮炎后色素沉着有关,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色素沉着斑块,有时伴发瘙痒、潮红等。0003本病属中医“黛黑斑”范畴,皆由于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而致。病因为六淫侵袭面部。病位在肾、肺两脏,肾居下焦,藏先天之精,为五脏之本,真阴、真阳皆藏于肾,肾中精气充足,则百邪不能扰,人必健康不病。肺主宣发,主皮毛,面部皮肤为肺所主,长期受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会导致肺气失常,出现皮肤开合失度,气血运行不周,浊气停于面部肤腠之间,进而形成面部黑斑。0004目前,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常用方法为静脉注射维生素C,外用氢醌霜或白降汞霜,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配合逍遥丸等,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治标不治本,见效缓慢。

6、,治愈率低。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黑变病见效快,治愈率高,标本兼治的内服中药。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3050G,桃仁2040G,红花2030G,茯苓2040G,白芷3050G,当归4060G,甘草4060G,地肤子3040G,木香2030G,半夏2040G,紫苏2030G,八月札2040G,白鲜皮2040G,薄荷2030G,打破碗碗花2030G,黑豆衣2040G,桑葚3050G。0007优选的,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40G,桃仁20G,红花30G,茯苓。

7、30G,白芷40G,当归50G,甘草50G,地肤子30G,木香30G,半夏30G,紫苏25G,八月札30G,白鲜皮20G,薄荷20G,打破碗碗花30G,黑豆衣30G,桑葚50G。0008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活性如下0009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说明书CN104096026A2/4页40010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0011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肚经,活血能经;祛瘀止痛。主经闭;痛经;产后瘀。

8、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0012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0013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0014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0015甘草,甘,平,归心。

9、、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0016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0017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0018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0019紫苏,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

10、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0020八月札,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主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0021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0022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0023打破碗碗花,苦,辛,平,归脾、胃、大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消肿散瘀。主痢疾;泄泻;疟疾;蛔虫病;疮疖痈肿;瘰疬;跌打损伤。

11、。0024黑豆衣,甘,平,归肝经,养血祛风。主治阴虚盗汗、虚热、烦躁、头晕目昏,血寒,风痹。0025桑葚,甘、酸,寒,归心、肝、肾经,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002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相互配伍,共奏宣肺化瘀、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养血消斑的功效,治疗皮肤黑变病标本兼治,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4096026A3/4页50027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2、。0028实施例10029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30G,桃仁30G,红花20G,茯苓35G,白芷35G,当归60G,甘草40G,地肤子35G,木香25G,半夏40G,紫苏25G,八月札40G,白鲜皮30G,薄荷25G,打破碗碗花30G,黑豆衣20G,桑葚40G。0030实施例20031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50G,桃仁20G,红花25G,茯苓20G,白芷50G,当归40G,甘草60G,地肤子35G,木香20G,半夏35G,紫苏30G,八月札20G,白鲜皮40G,薄荷20G,打破碗碗花20G,黑豆衣40G,桑葚30G。003。

13、2实施例30033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40G,桃仁20G,红花30G,茯苓30G,白芷40G,当归50G,甘草50G,地肤子30G,木香30G,半夏30G,紫苏25G,八月札30G,白鲜皮20G,薄荷20G,打破碗碗花30G,黑豆衣30G,桑葚50G。0034实施例40035治疗皮肤黑变病的内服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赤芍45G,桃仁40G,红花20G,茯苓40G,白芷30G,当归45G,甘草45G,地肤子40G,木香25G,半夏20G,紫苏20G,八月札25G,白鲜皮35G,薄荷30G,打破碗碗花25G,黑豆衣25G,桑葚40G。0036用本发。

14、明的中药治疗皮肤黑变病患者130例,统计结果分析如下0037一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46例,女8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半年8年,平均病程4年。0038治疗方法本发明的中药水煎服,薄荷易挥发后入,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早晚分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0039疗效判断标准0040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半年以上未见复发;0041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部分消失,病情缓解;0042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0043治疗结果130例患者治愈85例,有效38例,无效7例,治愈率654,总有效率946,见效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治疗过程中患者无其他不适。0044典型比例10045孔某某,女,39岁,。

15、患者从事农药分装工作5年,分装时即出现颜面红斑、发热、肿胀、瘙痒,逐渐面色变黑,皮肤粗糙,颈部、双上肢暴露部位皮肤也出现黑褐斑,伴有头昏、头胀、嗜睡、恶心、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停工期间症状有所减轻,随着再接触而逐渐加重。经临床检查诊断为皮肤黑变病。用本发明中药治疗一个疗程后皮肤瘙痒感消失,色素开始变浅,继续治疗两个疗程,黑褐斑完全消失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0046典型病例20047郑某,男,54岁,因皮肤色素斑6年前来就诊,初起时仅在颈部有散在的浅褐色色素平静斑,逐渐增加、聚集,色泽加深为深褐色,并延及下颏部、耳前腮部等。大小不等,大者说明书CN104096026A4/4页6如绿豆,小者如粟米,触之不高于皮肤,搔抓后局部皮肤潮红,每年夏令时痒甚。经检查,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劳力,夜寐不安,纳差,舌淡,苔薄黄燥,脉沉细有力,诊断为皮肤黑变病。用本发明药方加减治疗,十天后色素斑即显示变淡,瘙痒亦减轻,一个疗程后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说明书CN10409602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