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89752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9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7824.4

申请日:

2014.07.25

公开号:

CN104095861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616申请日:2014072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616; A61K9/34; A61P7/02; A61P9/10; A61P29/00; A61K31/4365(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1/616

申请人:

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庆鹏; 刘秀敏; 张银杰

地址:

466200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平安大道东段2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代理人:

时立新;郭丽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控释制剂该控释制剂为复方三层渗透泵控释片,该控释片的内部为片芯,片芯外包以半透膜,片芯由中间的助推层和上下两个药物层组成,两个药物层分别为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和阿司匹林层,上下两个药物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分别有释药小孔。本发明的缓释制剂主要解决了难溶性药物阿司匹林和水溶性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同步控释问题。该系统可同时实现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零级释放,并获得平稳的血药浓度,能减少服药次数、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权利要求书

1.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该控释制剂为复方三层渗透泵控释片,该控释片的内部为片芯,片芯外包以半透膜,片芯由中间的助推层和上下两个药物层组成,两个药物层分别为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和阿司匹林层,上下两个药物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分别有释药小孔。

2.
   权利要求1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药小孔的直径为0.2-0.8mm。

3.
   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硫酸氢氯吡格雷层的主要组成为硫酸氢氯吡格雷1份、释药调节剂0.05-0.2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2-0.4份、润滑剂0.01-0.03份;释药调节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为氢化植物油。

4.
   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层的主要组成为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1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2-0.4份、润滑剂0.01-0.03份;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或微粉硅胶。

5.
   权利要求4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的组成为阿司匹林1份、稳定剂0.1-0.3份、载体1.5-5份,载体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乳糖或甘露醇,稳定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

6.
   权利要求4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包合物的组成为阿司匹林1份、稳定剂0.1-0.3份、载体1.5-5份,载体为β-CD或HP-β-CD,稳定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

7.
   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助推层的组成为推动剂1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5-1.5份;推动剂为分子量为3万~500万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分子量为8万~20万的聚丙烯酸、分子量为45万~400万的羧乙烯聚合物、聚合度为200~30000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为200万~700万聚氧乙烯。

8.
   权利要求3或4或7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渗透压活性物质为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9.
   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半透膜的组分为包衣材料1份和增塑剂0.1-0.3份;包衣材料为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三十二酸纤维素、三棕榈酸纤维素、二琥珀酸纤维素、二棕榈酸纤维素或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增塑剂为聚乙二醇、三醋酸甘油酯、邻苯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0.
  制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
2)将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与润滑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混合,压片制备阿司匹林层;
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释药调节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润滑剂混合,压片制备硫酸氢氯吡格雷层;
4)将推动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混合制备助推层;
5)将包衣材料、增塑剂与一定比例的溶剂混合形成包衣液;
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最后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释药小孔,即得。

说明书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国心肌梗死平均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42人,而且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中国也是脑血栓病人高发地区,目前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人,每年死亡者达100多万。在存活者中,约25 %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高达40 %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以冠状血栓和脑血栓为主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对这类疾病的防治研究十分重要。血小板聚集是正常凝血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反应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研制和开发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仅可以保障人类健康、降低社会医疗成本,而且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血小板抑制剂有氯吡格雷( clopidogrel)、阿司匹林( aspirin , ASA , 乙酰水杨酸) 等。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还能阻断其它激动剂通过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由法国Sanofi 公司于1986 年研制,临床用其硫酸氢盐,适合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和血栓性并发症等。
硫酸氢氯吡格雷,分子式:C16H16ClNO2S·H2SO4,分子量为419.90,化学结构式如下:

硫酸氢氯吡格雷是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原料药遇水变粘,在高湿环境中易水解,流动性差,易结块。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阿司匹林,分子式为C9H8O4,分子量为180.16,化学结构式如下:

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二者合用,抗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强,可用于治疗血小板聚集引起的疾病,包括稳定性或不稳定的心绞痛、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其疗效确切,在全球多范围内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二者制成复方制剂,利于本品临床应用,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国外已有上市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复方薄膜衣片,如Clopivas AP?、 Zogrell-A? 、DuoCover?,有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50mg、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及氯吡格雷100mg+阿司匹林100mg四种规格。
目前市场上并未见将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复方组合物制成控释制剂的产品或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该控释制剂为复方三层渗透泵控释片,该控释片的内部为片芯,片芯外包以半透膜,片芯由中间的助推层和上下两个药物层组成,两个药物层分别为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和阿司匹林层,上下两个药物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分别有释药小孔。  
所述释药小孔的直径为0.2-0.8mm。  
以重量份计,硫酸氢氯吡格雷层的主要组成为硫酸氢氯吡格雷1份、释药调节剂0.05-0.2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2-0.4份、润滑剂0.01-0.03份;释药调节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为氢化植物油。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常规量的粘合剂。
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层的主要组成为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1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2-0.4份、润滑剂0.01-0.03份;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或微粉硅胶。阿司匹林层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常规量的粘合剂。
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的组成为阿司匹林1份、稳定剂0.1-0.3份、载体1.5-5份,载体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乳糖或甘露醇,稳定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
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包合物的组成为阿司匹林1份、稳定剂0.1-0.3份、载体1.5-5份,载体为β-CD(β-环糊精)或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稳定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
以重量份计,助推层的组成为推动剂1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5-1.5份;推动剂为分子量为3万~500万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分子量为8万~20万的聚丙烯酸、分子量为45万~400万的羧乙烯聚合物、聚合度为200~3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为200万~700万的聚氧乙烯。
渗透压活性物质为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重量份计,半透膜的组分为包衣材料1份和增塑剂0.1-0.3份;包衣材料为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三十二酸纤维素、三棕榈酸纤维素、二琥珀酸纤维素、二棕榈酸纤维素或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增塑剂为聚乙二醇、三醋酸甘油酯、邻苯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制备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
2)将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与润滑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混合,压片(直接压片、采用干法制粒压片或者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阿司匹林层;
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释药调节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润滑剂混合,压片(直接压片或采用干法制粒压片)制备硫酸氢氯吡格雷层;
4)将推动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混合制备助推层;
5)将包衣材料、增塑剂与一定比例的溶剂混合形成包衣液;
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最后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释药小孔,即得。
   本发明考虑到阿司匹林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先将阿司匹林制备成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如单独或联合采用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乳糖、甘露醇等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者采用β-CD或HP-β-CD制备阿司匹林包合物,阿司匹林和载体的比例为1:2 ~5,以提高原料药的溶解性。然后将所制备的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与其余辅料混合制备阿司匹林药物层,最后再将其与助推层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制备成复方三层渗透泵控释片。
本发明是采用渗透泵技术,将两种药物设计成三层渗透泵控释片,其片芯由三层组成,中间层为助推层,上下分别为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层,片芯外包以半透膜,上下两面的药物层上各有一个释药小孔。本发明的缓释制剂主要解决了难溶性药物阿司匹林和水溶性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同步控释问题。当水份进入到助推层后,助推层膨胀,促使两种药物分别从两个药室释放出来。该系统可同时实现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零级释放,并获得平稳的血药浓度,能减少服药次数、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
图2为实施例2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
图3为实施例3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
图4为实施例4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
图5为实施例5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
图6为实施例6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应理解本发明的范围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范围。
实施例1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
(1)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处方:
               阿司匹林                75g
               聚乙烯吡咯烷酮          150g
               柠檬酸                  8g
阿司匹林层处方:
           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  233g
           乳糖                     50g
           滑石粉                   3g
           95%(V/V)乙醇          适量
(2)助推层处方:
聚氧乙烯(分子量600万)  60g
乳糖               60g
(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
硫酸氢氯吡格雷           97.875g
聚乙烯吡咯烷酮           6g
乳糖               25g
氢化蓖麻油            1g
(4)包衣液处方:
               醋酸纤维素              23g
               聚乙二醇600             4g
               丙酮                    513ml
               蒸馏水                  27ml
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阿司匹林原料药、载体材料PVP和柠檬酸溶于适量无水乙醇,在水浴中持续搅拌直至乙醇挥干,立即放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取出,粉碎,过筛即得;
2)将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加适量95%乙醇溶液制备软材,过筛制粒,干燥,整粒,加入滑石粉,压片得到阿司匹林层;
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聚乙烯吡咯烷酮、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加入氢化蓖麻油,混合均匀,压片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层;
4)将聚氧乙烯和乳糖混合均匀,得到助推层;
5)将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600、丙酮、蒸馏水混合形成包衣液;
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包衣增重为5%,最后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在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直径为0.2mm释药小孔,即得。
    
实施例2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
(1)阿司匹林-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处方:
               阿司匹林                75g
               聚乙二醇                300g
               柠檬酸                  15g
阿司匹林层处方:
           阿司匹林-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  233g
           乳糖                         70g
           滑石粉                       5g
           95%(V/V)乙醇              适量
(2)助推层处方:
聚氧乙烯(分子量400万)  80g
乳糖               80g
(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
硫酸氢氯吡格雷           97.875g
聚乙烯吡咯烷酮           15g
乳糖               35g
氢化蓖麻油            2g
(4)包衣液处方:
               醋酸纤维素              23g
               聚乙二醇600             6g
               丙酮                    513ml
               蒸馏水                  27ml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
(1)阿司匹林-乳糖固体分散体处方:
               阿司匹林                75g
               乳糖                    150g
               柠檬酸                  8g
阿司匹林层处方:
           阿司匹林-乳糖固体分散体  233g
           甘露醇                   50g
           滑石粉                   3g
           95%(V/V)乙醇         适量
(2)助推层处方:
聚氧乙烯(分子量200万)  100g
乳糖               50g
(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
硫酸氢氯吡格雷           97.875g
羟丙甲基纤维素           6g
乳糖               25g
氢化蓖麻油            1g
(4)包衣液处方:
               醋酸纤维素              23g
               聚乙二醇600             4g
               丙酮                    513ml
               蒸馏水                  27ml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
(1)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处方:
               阿司匹林                75g
               聚乙烯吡咯烷酮          150g
               酒石酸                  8g
阿司匹林层处方:
           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  233g
           乳糖                     50g
           滑石粉                   3g
(2)助推层处方:
聚氧乙烯(分子量700万)  60g
乳糖               60g
(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
 硫酸氢氯吡格雷           97.875g
聚乙烯吡咯烷酮           6g
乳糖               30g
氢化蓖麻油            1g
(4) 包衣液处方:
               醋酸纤维素              24g
               聚乙二醇600             4g
               丙酮                    532ml
               蒸馏水                  28ml
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阿司匹林原料药、载体材料PVP和柠檬酸溶于适量无水乙醇,在水浴中持续搅拌直至乙醇挥干,立即放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取出,粉碎,过筛即得;
2)将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加入滑石粉混匀,压片得到阿司匹林层;
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聚乙烯吡咯烷酮、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加入氢化蓖麻油,混匀,压片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层;
4)将聚氧乙烯和乳糖混合均匀,得到助推层;
5)将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600、丙酮、蒸馏水混合形成包衣液;
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包衣增重为5%,最后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在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直径为0.6mm释药小孔,即得。
实施例5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
(1)阿司匹林-β-CD包合物处方:
               阿司匹林                75g
               β-CD                   150g
               酒石酸                  8g
阿司匹林层处方:
           阿司匹林-β-CD包合物     233g
           甘露醇                   50g
           滑石粉                   6g
(2)助推层处方:
聚氧乙烯(分子量400万)  80g
乳糖               40g
(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
硫酸氢氯吡格雷           97.875g
羟丙甲基纤维素           6g
乳糖               20g
氢化蓖麻油            1g
(4)包衣液处方:
               醋酸纤维素              24g
               聚乙二醇600             4g
               丙酮                    532ml
               蒸馏水                  28ml
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阿司匹林-β-CD包合物的制备:向β-CD中加蒸馏水适量,搅拌制成饱和溶液,恒温下放置,另将阿司匹林和酒石酸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并缓缓滴入β-CD饱和溶液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h,室温静置12h,抽滤,将沉淀物在50℃干燥3h,即得;
2)将阿司匹林-β-CD包合物、甘露醇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加入滑石粉混匀,压片得到阿司匹林层;
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聚乙烯吡咯烷酮、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加入氢化蓖麻油,混匀,压片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层;
4)将聚氧乙烯和乳糖混合均匀,得到助推层;
5)将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600、丙酮、蒸馏水混合形成包衣液;
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包衣增重为5%,最后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在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直径为0.8mm释药小孔,即得。
实施例6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
(1)阿司匹林-HP-β-CD包合物处方:
               阿司匹林                75g
               HP-β-CD                250g
               酒石酸                  20g
阿司匹林层处方:
           阿司匹林-HP-β-CD包合物  233g
           乳糖                     60g
           滑石粉                   6g
(2)助推层处方:
聚氧乙烯(分子量500万)  80g
乳糖               70g
(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
 硫酸氢氯吡格雷           97.875g
聚乙烯吡咯烷酮           10g
乳糖               30g
氢化蓖麻油            1g
(4)包衣液处方:
               醋酸纤维素              24g
               聚乙二醇600             5g
               丙酮                    532ml
               蒸馏水                  28ml
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阿司匹林- 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向HP-β-CD中加蒸馏水适量,搅拌制成饱和溶液,恒温下放置,另将阿司匹林和酒石酸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并缓缓滴入HP-β-CD饱和溶液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h,室温静置12h,抽滤,将沉淀物在50℃干燥3h,即得;
其他步骤2)-6)同实施例5。
 
对实施例1-6制得的产品进行释放度的测定,测定方法如下:
释放度的测定: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半溶出度测定方法Ⅹ C第一法测定,溶出介质为1000ml水,转速为每分钟100转,温度37±0.5℃依法操作,分别于1、2、4、6、8、12、24小时时,取5ml溶出液,过滤,取续滤液20u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计算释放度,同时补加5ml的相同的溶出介质。
实施例1~实施例6产品的释放曲线见图1~图6,由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解决了难溶性药物阿司匹林和水溶性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同步控释问题,可实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能在24小时内呈零级速率缓慢释放。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586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5861A21申请号201410357824422申请日20140725A61K31/616200601A61K9/34200601A61P7/02200601A61P9/10200601A61P29/00200601A61K31/436520060171申请人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466200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平安大道东段216号72发明人王庆鹏刘秀敏张银杰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代理人时立新郭丽娜54发明名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药物。

2、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控释制剂该控释制剂为复方三层渗透泵控释片,该控释片的内部为片芯,片芯外包以半透膜,片芯由中间的助推层和上下两个药物层组成,两个药物层分别为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和阿司匹林层,上下两个药物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分别有释药小孔。本发明的缓释制剂主要解决了难溶性药物阿司匹林和水溶性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同步控释问题。该系统可同时实现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零级释放,并获得平稳的血药浓度,能减少服药次数、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顺应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

3、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5861ACN104095861A1/2页21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该控释制剂为复方三层渗透泵控释片,该控释片的内部为片芯,片芯外包以半透膜,片芯由中间的助推层和上下两个药物层组成,两个药物层分别为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和阿司匹林层,上下两个药物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分别有释药小孔。2权利要求1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药小孔的直径为0208MM。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硫酸氢氯吡格雷层的主要组成为硫酸氢氯吡格雷1份、释药调节。

4、剂00502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204份、润滑剂001003份;释药调节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为氢化植物油。4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层的主要组成为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1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204份、润滑剂001003份;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或微粉硅胶。5权利要求4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的组成为阿司匹林1份、稳定剂0103份、载体155份,载体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乳糖或甘露。

5、醇,稳定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6权利要求4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包合物的组成为阿司匹林1份、稳定剂0103份、载体155份,载体为CD或HPCD,稳定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7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助推层的组成为推动剂1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515份;推动剂为分子量为3万500万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分子量为8万20万的聚丙烯酸、分子量为45万400万的羧乙烯聚合物、聚合度为20030000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为200万700万。

6、聚氧乙烯。8权利要求3或4或7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渗透压活性物质为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9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半透膜的组分为包衣材料1份和增塑剂0103份;包衣材料为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三十二酸纤维素、三棕榈酸纤维素、二琥珀酸纤维素、二棕榈酸纤维素或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增塑剂为聚乙二醇、三醋酸甘油酯、邻苯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10制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

7、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取原料,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2)将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与润滑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混合,压片制备阿司匹林层;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释药调节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润滑剂混合,压片制备硫酸氢氯权利要求书CN104095861A2/2页3吡格雷层;4)将推动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混合制备助推层;5)将包衣材料、增塑剂与一定比例的溶剂混合形成包衣液;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最后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释药小孔,即得。

8、。权利要求书CN104095861A1/9页4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0002背景技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国心肌梗死平均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42人,而且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中国也是脑血栓病人高发地区,目前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人,每年死亡者达100多万。在存活者中,约25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高达4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以冠状血栓和脑血栓为主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

9、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对这类疾病的防治研究十分重要。血小板聚集是正常凝血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反应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研制和开发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仅可以保障人类健康、降低社会医疗成本,而且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0003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血小板抑制剂有氯吡格雷CLOPIDOGREL、阿司匹林ASPIRIN,ASA,乙酰水杨酸等。0004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

10、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还能阻断其它激动剂通过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由法国SANO公司于1986年研制,临床用其硫酸氢盐,适合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和血栓性并发症等。0005硫酸氢氯吡格雷,分子式C16H16CLNO2SH2SO4,分子量为41990,化学结构式如下硫酸氢氯吡格雷是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原料药遇水变粘,在高湿环境中易水解,流动性差,易结块。0006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

11、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0007阿司匹林,分子式为C9H8O4,分子量为18016,化学结构式如下说明书CN104095861A2/9页5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二者合用,抗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强,可用于治疗血小板聚集引起的疾病,包括稳定性或不稳定的心绞痛、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其疗效确切,在全球多范围内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二者制成复方制剂,利于本品临床应用,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0008国外已有上市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复方薄膜衣片,如CLOPIV。

12、ASAP、ZOGRELLA、DUOCOVER,有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50MG、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及氯吡格雷100MG阿司匹林100MG四种规格。0009目前市场上并未见将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复方组合物制成控释制剂的产品或相关报道。0010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该控释制剂为复方三层渗透泵控释片,该控释片的内部为片芯,片芯外包以半透膜,片芯由中间的助推层和上下两个药物层组成,两个药物层分别为。

1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和阿司匹林层,上下两个药物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分别有释药小孔。所述释药小孔的直径为0208MM。以重量份计,硫酸氢氯吡格雷层的主要组成为硫酸氢氯吡格雷1份、释药调节剂00502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204份、润滑剂001003份;释药调节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为氢化植物油。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常规量的粘合剂。0012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层的主要组成为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1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204份、润滑剂001003份;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或微粉硅胶。阿司匹林层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常规量的粘合剂。

14、。0013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的组成为阿司匹林1份、稳定剂0103份、载体155份,载体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乳糖或甘露醇,稳定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0014以重量份计,阿司匹林包合物的组成为阿司匹林1份、稳定剂0103份、载体155份,载体为CD(环糊精)或HPCD(羟丙基环糊精),稳定剂为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0015以重量份计,助推层的组成为推动剂1份、渗透压活性物质0515份;推动剂为分子量为3万500万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分子量为8万20万的聚丙烯酸、分子量为45万400万的羧乙烯聚合物、聚合度为2。

15、003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说明书CN104095861A3/9页6为200万700万的聚氧乙烯。0016渗透压活性物质为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0017以重量份计,半透膜的组分为包衣材料1份和增塑剂0103份;包衣材料为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三十二酸纤维素、三棕榈酸纤维素、二琥珀酸纤维素、二棕榈酸纤维素或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增塑剂为聚乙二醇、三醋酸甘油酯、邻苯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0018制备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取原料,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

16、合物;2)将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阿司匹林包合物与润滑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混合,压片(直接压片、采用干法制粒压片或者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阿司匹林层;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释药调节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润滑剂混合,压片(直接压片或采用干法制粒压片)制备硫酸氢氯吡格雷层;4)将推动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混合制备助推层;5)将包衣材料、增塑剂与一定比例的溶剂混合形成包衣液;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最后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释药小孔,即得。0019本发明考虑到阿司匹林在。

17、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先将阿司匹林制备成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如单独或联合采用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乳糖、甘露醇等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者采用CD或HPCD制备阿司匹林包合物,阿司匹林和载体的比例为125,以提高原料药的溶解性。然后将所制备的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与其余辅料混合制备阿司匹林药物层,最后再将其与助推层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制备成复方三层渗透泵控释片。0020本发明是采用渗透泵技术,将两种药物设计成三层渗透泵控释片,其片芯由三层组成,中间层为助推层,上下分别为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层,片芯外包以半透膜,上下两面的药物层上各有一个释药小孔。本发明的缓释制剂主要解决了。

18、难溶性药物阿司匹林和水溶性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同步控释问题。当水份进入到助推层后,助推层膨胀,促使两种药物分别从两个药室释放出来。该系统可同时实现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零级释放,并获得平稳的血药浓度,能减少服药次数、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顺应性。附图说明0021图1为实施例1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图2为实施例2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图3为实施例3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图4为实施例4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图5为实施例5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图6为实施例6复方硫酸氢。

19、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释放曲线。0022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4095861A4/9页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应理解本发明的范围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范围。0023实施例1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1)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处方阿司匹林75G聚乙烯吡咯烷酮150G柠檬酸8G阿司匹林层处方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233G乳糖50G滑石粉3G95(V/V)乙醇适量(2)助推层处方聚氧乙烯(分子量600万)60G乳糖60G(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硫酸氢氯吡格雷97875G聚乙烯吡咯烷酮6G乳糖25G氢化蓖麻油1G(4)。

20、包衣液处方醋酸纤维素23G聚乙二醇6004G丙酮513ML蒸馏水27ML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取原料,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阿司匹林原料药、载体材料PVP和柠檬酸溶于适量无水乙醇,在水浴中持续搅拌直至乙醇挥干,立即放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取出,粉碎,过筛即得;2)将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加适量95乙醇溶液制备软材,过筛制粒,干燥,整粒,加入滑石粉,压片得到阿司匹林层;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聚乙烯吡咯烷酮、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加入氢化蓖麻油,混合均匀,压片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层;4)将聚氧乙烯和乳糖混合均匀,得到助推层;5)将醋酸纤维素、。

21、聚乙二醇600、丙酮、蒸馏水混合形成包衣液;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包衣增重为5,最后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在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直径为02MM说明书CN104095861A5/9页8释药小孔,即得。0024实施例2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1)阿司匹林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处方阿司匹林75G聚乙二醇300G柠檬酸15G阿司匹林层处方阿司匹林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233G乳糖70G滑石粉5G95(V/V)乙醇适量(2。

22、)助推层处方聚氧乙烯(分子量400万)80G乳糖80G(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硫酸氢氯吡格雷97875G聚乙烯吡咯烷酮15G乳糖35G氢化蓖麻油2G(4)包衣液处方醋酸纤维素23G聚乙二醇6006G丙酮513ML蒸馏水27ML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0025实施例3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1)阿司匹林乳糖固体分散体处方阿司匹林75G乳糖150G柠檬酸8G阿司匹林层处方阿司匹林乳糖固体分散体233G甘露醇50G滑石粉3G95(V/V)乙醇适量(2)助推层处方聚氧乙烯(分子量200万)100G说明书CN104095861A6/9页9乳糖50G(3)。

2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硫酸氢氯吡格雷97875G羟丙甲基纤维素6G乳糖25G氢化蓖麻油1G(4)包衣液处方醋酸纤维素23G聚乙二醇6004G丙酮513ML蒸馏水27ML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0026实施例4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1)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处方阿司匹林75G聚乙烯吡咯烷酮150G酒石酸8G阿司匹林层处方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233G乳糖50G滑石粉3G(2)助推层处方聚氧乙烯(分子量700万)60G乳糖60G(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硫酸氢氯吡格雷97875G聚乙烯吡咯烷酮6G乳糖30G氢化蓖麻油1G(4)包衣液处方醋酸纤维素。

24、24G聚乙二醇6004G丙酮532ML蒸馏水28ML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取原料,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将阿司匹林原料药、载体材料PVP和柠檬酸溶于适量无水乙醇,在水浴中持续搅拌直至乙醇挥干,立即放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取出,粉碎,过筛即得;说明书CN104095861A7/9页102)将阿司匹林PVP固体分散体、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加入滑石粉混匀,压片得到阿司匹林层;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聚乙烯吡咯烷酮、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加入氢化蓖麻油,混匀,压片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层;4)将聚氧乙烯和乳糖混合均匀,得到助推层;5)将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600、丙酮、蒸馏水。

25、混合形成包衣液;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包衣增重为5,最后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在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直径为06MM释药小孔,即得。0027实施例5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1)阿司匹林CD包合物处方阿司匹林75GCD150G酒石酸8G阿司匹林层处方阿司匹林CD包合物233G甘露醇50G滑石粉6G(2)助推层处方聚氧乙烯(分子量400万)80G乳糖40G(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硫酸氢氯吡格雷97875G羟丙。

26、甲基纤维素6G乳糖20G氢化蓖麻油1G(4)包衣液处方醋酸纤维素24G聚乙二醇6004G丙酮532ML蒸馏水28ML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取原料,阿司匹林CD包合物的制备向CD中加蒸馏水适量,搅拌制成饱和溶液,恒温下放置,另将阿司匹林和酒石酸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并缓缓滴入CD饱和溶液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H,室温静置12H,抽滤,将沉淀物在50干燥3H,即得;2)将阿司匹林CD包合物、甘露醇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加入滑石粉混匀,压片得到阿司匹林层;说明书CN104095861A108/9页113)将硫酸氢氯吡格雷、聚乙烯吡咯烷酮、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匀,干法制粒,整粒,加入氢化蓖麻油,混匀,压片。

27、得到硫酸氢氯吡格雷层;4)将聚氧乙烯和乳糖混合均匀,得到助推层;5)将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600、丙酮、蒸馏水混合形成包衣液;6)采用三层压片技术,依次加入阿司匹林层、助推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压制得到三层片芯,使包衣液在三层片芯外包衣,干燥后包衣液形成半透膜,包衣增重为5,最后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在在阿司匹林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层位置处的半透膜上各打一个直径为08MM释药小孔,即得。0028实施例6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1000片量),片芯处方如下(1)阿司匹林HPCD包合物处方阿司匹林75GHPCD250G酒石酸20G阿司匹林层处方阿司匹林HPCD包合物233G乳糖60G滑。

28、石粉6G(2)助推层处方聚氧乙烯(分子量500万)80G乳糖70G(3)硫酸氢氯吡格雷层处方硫酸氢氯吡格雷97875G聚乙烯吡咯烷酮10G乳糖30G氢化蓖麻油1G(4)包衣液处方醋酸纤维素24G聚乙二醇6005G丙酮532ML蒸馏水28ML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取原料,阿司匹林HPCD包合物的制备向HPCD中加蒸馏水适量,搅拌制成饱和溶液,恒温下放置,另将阿司匹林和酒石酸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并缓缓滴入HPCD饱和溶液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H,室温静置12H,抽滤,将沉淀物在50干燥3H,即得;其他步骤2)6)同实施例5。0029对实施例16制得的产品进行释放度的测定,测定方法如下释放度的测。

29、定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半溶出度测定方法C第一法测定,溶出介质为说明书CN104095861A119/9页121000ML水,转速为每分钟100转,温度3705依法操作,分别于1、2、4、6、8、12、24小时时,取5ML溶出液,过滤,取续滤液20U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计算释放度,同时补加5ML的相同的溶出介质。0030实施例1实施例6产品的释放曲线见图1图6,由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解决了难溶性药物阿司匹林和水溶性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同步控释问题,可实现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控释制剂能在24小时内呈零级速率缓慢释放。说明书CN104095861A121/3页13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95861A132/3页14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95861A143/3页15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95861A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