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89730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3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3672.0

申请日:

2014.07.23

公开号:

CN104094930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N 37/40申请公布日:201410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37/40申请日:20140723|||公开

IPC分类号:

A01N37/40; A01N25/18; A01P17/00

主分类号:

A01N37/40

申请人:

山东农业大学

发明人:

刘勇; 赵春青; 朱英菲

地址: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代理人:

董芙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害虫防治药剂,具体为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原料为水杨酸甲酯、海藻酸钠、葵花籽油、维生素E,按照以下比例配制而成:2.5~12mL∶0.3g∶4.5mL∶0.2mL。海藻酸钠溶液与葵花籽油、维生素E和水杨酸甲酯,用高速分散器制得乳液;将乳液经蠕动泵滴入氯化钙溶液,过滤,制成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该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生物活性高,专一性强,持效期长;蚜虫不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能吸引如瓢虫类的自然天敌;对环境无污染;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产品中无农药残留;使用简便,防治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  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其特征在于:原料为水杨酸甲酯、海藻酸钠、葵花籽油、维生素E,按照以下比例配制而成:2.5~12mL∶0.3g∶4.5mL∶0.2mL。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海藻酸钠溶液,加入葵花籽油、维生素E和水杨酸甲酯,用高速分散器制得乳液;
将乳液经蠕动泵滴入氯化钙溶液,过滤,制成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

说明书

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害虫防治药剂,具体为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于蚜虫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蚜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遏制,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蚜虫抗药性的产生、化学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以及对生态、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发利用蚜虫行为调控化合物进行生物防治的新技术日益受到农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选取一种蚜虫行为调控化合物,制备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不仅趋避蚜虫,而且可引诱蚜虫的天敌来控制蚜虫,对环境及人类健康没有影响,克服施用化学农药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原料为水杨酸甲酯、海藻酸钠、葵花籽油、维生素E,按照以下比例配制而成:2.5~12mL∶0.3g∶4.5mL∶0.2mL。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浓度为0.015g/mL的海藻酸钠溶液20mL,加入葵花籽油4.5mL,维生素E0.2mL作为抗氧化剂,并加入水杨酸甲酯,用高速分散器以24000r/min的转速下经20s,制得稀薄而均匀的乳液;
将乳液经蠕动泵滴入以600r/min转速转动下的氯化钙溶液,2h后过滤,制成缓释剂。
该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的使用方法:低矮植物可直接撒施;较高植物可取10g该缓释剂均匀放置于浅平盘中,平盘与作物高度持平。释放平盘之间间距20m以上。可每隔15-20天更换1次。在5m范围内推荐使用水杨酸甲酯含量较低的缓释剂,例如2.5mL的加入量,在10m范围推荐使用水杨酸甲酯含量较高的缓释剂,例如10mL的加入量。
通过影响有翅蚜的迁飞和定殖,而且促使释放区内的有翅蚜变为无翅蚜,降低田间蚜虫的种群数量;对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等蚜虫多种优势天敌具有吸引作 用,也可降低蚜虫的种群数量。因此,对控制田间蚜虫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水杨酸甲酯又称邻羟基苯甲酸甲酯、冬青油等。天然品存在于鹿蹄草油、冬青油等精油中及樱桃、苹果、草莓的果汁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等通用有机溶剂中。可用于日化香精配方中,主要用以调配依兰依兰、晚香玉、金合欢等香型香精。为可用于食品中而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造食用香料。
海藻酸钠,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药物制剂辅料所需的稳定性、溶解性、粘性和安全性。它具有浓缩溶液、形成凝胶和成膜的能力。
维生素E为抗氧化剂。
葵花籽油主要组成为亚油酸和油酸的甘油三酸酯。是由葵花籽仁经压榨或浸出而得,可做涂层剂、乳化剂、成型助剂、组织改进剂等。
该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生物活性高,专一性强,持效期长;蚜虫不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能吸引如瓢虫类的自然天敌;对环境无污染;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产品中无农药残留;使用简便,防治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
取固体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浓度为0.015g/mL的海藻酸钠溶液。
取2份20mL海藻酸钠溶液,加入葵花籽油4.5mL,维生素E0.2mL作为抗氧化剂,并分别加入2.5mL、10mL的水杨酸甲酯,用高速分散器以24000r/min的转速下经20s,制得稀薄而均匀的乳液。
乳液经蠕动泵滴入以600r/min转速转动下的氯化钙溶液,2h后过滤,制成缓释剂。
试验设计:
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选定每试验小区面积为10m×10m(100m2),小区之间的间距20m,选定3个小区,第一个小区为对比区,即不使用缓释剂,第二小区使用加入2.5mL水杨酸甲酯制成的缓释剂,第三小区使用加入10mL水杨酸甲酯制成的缓释剂。
第二小区、第三小区分别于0m处放置10g缓释剂,将缓释球放置于浅平盘中,平盘与小麦高度持平。每次试验重复3次。
调查方法:调查释放1周和2周后对小麦长管蚜和瓢虫的生态效能。分别在 各小区的1m、5m和10m处,调查百株麦长管蚜量和瓢虫量,主要包括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成虫、蛹和幼虫。
结果经SPSS16.0统计分析显示:释放1周后,无论是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在1m或5m处,对麦长管蚜的趋避作用与对照比差异显著,而在10m处,只有第三小区的缓释剂对麦长管蚜的趋避作用显著。而第三小区的缓释剂,距离间相比趋避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用量为2.5mL缓释剂在5m范围内释放对麦长管蚜具有趋避作用;而水杨酸甲酯用量为10mL缓释剂在10m范围内仍有趋避作用,结果见表1。
表1  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1周后麦长管蚜百株蚜量的变化(平均数±标准差)

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横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纵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
这种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2周后,见表2,尽管对照百株蚜量已经上升到1500头左右,无论是第二小区还是第三小区,在1m、5m和10m处,蚜虫数量明显降低,与对比区差异显著;不同距离间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水杨酸甲酯能够持续释放,发挥生态效能,而且促使有翅蚜的形成,迁出试验区;另一方面由于水杨酸甲酯释放对瓢虫类蚜虫天敌的引诱作用,使天敌控制蚜虫的效能大大提高,也使蚜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见表3,表4。
表2  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2周后麦长管蚜百株蚜量的变化(平均数±标准差)

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横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 纵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
表3  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1周后百株瓢虫量的变化(平均数±标准差)

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横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纵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
表4  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2周后百株瓢虫量的变化(平均数±标准差)

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横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纵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
从水杨酸缓释球释放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影响来看,水杨酸甲酯用量为2.5mL缓释剂在5m范围内释放对麦长管蚜具有趋避作用;而水杨酸甲酯用量10mL缓释剂在10m范围内有趋避作用;2周后2种不同的释放处理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一致。
对瓢虫类天敌的调查表明,在缓释球释放1周后,无论是水杨酸甲酯用量2.5mL还是10mL释放区,在1m、5m和10m处,瓢虫数量明显增加,与对比区差异显著;而且在水杨酸甲酯用量2.5mL释放区,在1m和5m处,瓢虫量显著高于10m处。水杨酸甲酯用量10mL释放区在10m处瓢虫量显著高于水杨酸甲酯用量2.5mL释放区10m处的瓢虫量。
释放2周后,随蚜虫自然数量增加,瓢虫数量也显著升高。而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区无论在在1m、5m或10m释放处,瓢虫量明显高于对比区,且与对比区差异显著。2种不同剂量的释放无显著性差异。
从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对瓢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来看,1周后10mL释放处理在10m处的瓢虫量显著高于水杨酸甲酯用量2.5mL在10m处的瓢虫量,其它无显著差异;2周后2种不同的释放处理对瓢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一致。

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493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4930A21申请号201410353672022申请日20140723A01N37/40200601A01N25/18200601A01P17/0020060171申请人山东农业大学地址271018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72发明人刘勇赵春青朱英菲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代理人董芙蓉54发明名称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害虫防治药剂,具体为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原料为水杨酸甲酯、海藻酸钠、葵花籽油、维生素E,按照以下比例配制而成2512ML03G45M。

2、L02ML。海藻酸钠溶液与葵花籽油、维生素E和水杨酸甲酯,用高速分散器制得乳液;将乳液经蠕动泵滴入氯化钙溶液,过滤,制成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该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生物活性高,专一性强,持效期长;蚜虫不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能吸引如瓢虫类的自然天敌;对环境无污染;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产品中无农药残留;使用简便,防治成本低。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4930ACN104094930A1/1页21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其特征在于原料为水杨酸甲酯、海藻酸钠、葵花籽油、维生素E,按照以下比例配制而成。

3、2512ML03G45ML02M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海藻酸钠溶液,加入葵花籽油、维生素E和水杨酸甲酯,用高速分散器制得乳液;将乳液经蠕动泵滴入氯化钙溶液,过滤,制成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权利要求书CN104094930A1/4页3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害虫防治药剂,具体为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针对于蚜虫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蚜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遏制,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蚜虫抗药性的产生、化学农药对非靶。

4、标生物的杀伤以及对生态、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发利用蚜虫行为调控化合物进行生物防治的新技术日益受到农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选取一种蚜虫行为调控化合物,制备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不仅趋避蚜虫,而且可引诱蚜虫的天敌来控制蚜虫,对环境及人类健康没有影响,克服施用化学农药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具体的技术方案为0004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原料为水杨酸甲酯、海藻酸钠、葵花籽油、维生素E,按照以下比例配制而成2512ML03G45ML02ML。0005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6取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浓度为0015G/ML的海藻酸钠。

5、溶液20ML,加入葵花籽油45ML,维生素E02ML作为抗氧化剂,并加入水杨酸甲酯,用高速分散器以24000R/MIN的转速下经20S,制得稀薄而均匀的乳液;0007将乳液经蠕动泵滴入以600R/MIN转速转动下的氯化钙溶液,2H后过滤,制成缓释剂。0008该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的使用方法低矮植物可直接撒施;较高植物可取10G该缓释剂均匀放置于浅平盘中,平盘与作物高度持平。释放平盘之间间距20M以上。可每隔1520天更换1次。在5M范围内推荐使用水杨酸甲酯含量较低的缓释剂,例如25ML的加入量,在10M范围推荐使用水杨酸甲酯含量较高的缓释剂,例如10ML的加入量。0009通过影响有翅蚜的迁飞和定。

6、殖,而且促使释放区内的有翅蚜变为无翅蚜,降低田间蚜虫的种群数量;对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等蚜虫多种优势天敌具有吸引作用,也可降低蚜虫的种群数量。因此,对控制田间蚜虫危害具有重要作用。0010水杨酸甲酯又称邻羟基苯甲酸甲酯、冬青油等。天然品存在于鹿蹄草油、冬青油等精油中及樱桃、苹果、草莓的果汁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等通用有机溶剂中。可用于日化香精配方中,主要用以调配依兰依兰、晚香玉、金合欢等香型香精。为可用于食品中而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造食用香料。0011海藻酸钠,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药物制剂辅料所需的稳定性、溶解性、粘性和安全性。它具有浓缩溶液、形成凝胶和成膜的能力。0012维生素E为抗。

7、氧化剂。说明书CN104094930A2/4页40013葵花籽油主要组成为亚油酸和油酸的甘油三酸酯。是由葵花籽仁经压榨或浸出而得,可做涂层剂、乳化剂、成型助剂、组织改进剂等。0014该蚜虫行为调控缓释剂,生物活性高,专一性强,持效期长;蚜虫不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能吸引如瓢虫类的自然天敌;对环境无污染;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产品中无农药残留;使用简便,防治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0015结合实施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0016取固体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浓度为0015G/ML的海藻酸钠溶液。0017取2份20ML海藻酸钠溶液,加入葵花籽油45ML,维生素E02ML作为抗氧化剂,并分别加入25ML。

8、、10ML的水杨酸甲酯,用高速分散器以24000R/MIN的转速下经20S,制得稀薄而均匀的乳液。0018乳液经蠕动泵滴入以600R/MIN转速转动下的氯化钙溶液,2H后过滤,制成缓释剂。0019试验设计0020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选定每试验小区面积为10M10M100M2,小区之间的间距20M,选定3个小区,第一个小区为对比区,即不使用缓释剂,第二小区使用加入25ML水杨酸甲酯制成的缓释剂,第三小区使用加入10ML水杨酸甲酯制成的缓释剂。0021第二小区、第三小区分别于0M处放置10G缓释剂,将缓释球放置于浅平盘中,平盘与小麦高度持平。每次试验重复3次。0022调查方法调查释放1周和2周后对。

9、小麦长管蚜和瓢虫的生态效能。分别在各小区的1M、5M和10M处,调查百株麦长管蚜量和瓢虫量,主要包括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成虫、蛹和幼虫。0023结果经SPSS160统计分析显示释放1周后,无论是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在1M或5M处,对麦长管蚜的趋避作用与对照比差异显著,而在10M处,只有第三小区的缓释剂对麦长管蚜的趋避作用显著。而第三小区的缓释剂,距离间相比趋避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用量为25ML缓释剂在5M范围内释放对麦长管蚜具有趋避作用;而水杨酸甲酯用量为10ML缓释剂在10M范围内仍有趋避作用,结果见表1。0024表1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1周后麦长管蚜百株蚜量的变化平均数标。

10、准差00250026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横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纵向说明书CN104094930A3/4页5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0027这种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2周后,见表2,尽管对照百株蚜量已经上升到1500头左右,无论是第二小区还是第三小区,在1M、5M和10M处,蚜虫数量明显降低,与对比区差异显著;不同距离间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水杨酸甲酯能够持续释放,发挥生态效能,而且促使有翅蚜的形成,迁出试验区;另一方面由于水杨酸甲酯释放对瓢虫类蚜虫天敌的引诱作用,使天敌控制蚜虫的效能大大提高,也使蚜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见表3,表4。0028表2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2周后麦长管蚜。

11、百株蚜量的变化平均数标准差00290030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横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纵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0031表3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1周后百株瓢虫量的变化平均数标准差00320033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横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纵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0034表4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2周后百株瓢虫量的变化平均数标准差0035说明书CN104094930A4/4页60036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横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纵向数据比差异显著P005。0037从水杨酸缓释球释放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影响来看,水杨酸甲酯用量为25ML缓释。

12、剂在5M范围内释放对麦长管蚜具有趋避作用;而水杨酸甲酯用量10ML缓释剂在10M范围内有趋避作用;2周后2种不同的释放处理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一致。0038对瓢虫类天敌的调查表明,在缓释球释放1周后,无论是水杨酸甲酯用量25ML还是10ML释放区,在1M、5M和10M处,瓢虫数量明显增加,与对比区差异显著;而且在水杨酸甲酯用量25ML释放区,在1M和5M处,瓢虫量显著高于10M处。水杨酸甲酯用量10ML释放区在10M处瓢虫量显著高于水杨酸甲酯用量25ML释放区10M处的瓢虫量。0039释放2周后,随蚜虫自然数量增加,瓢虫数量也显著升高。而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区无论在在1M、5M或10M释放处,瓢虫量明显高于对比区,且与对比区差异显著。2种不同剂量的释放无显著性差异。0040从水杨酸甲酯缓释球释放对瓢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来看,1周后10ML释放处理在10M处的瓢虫量显著高于水杨酸甲酯用量25ML在10M处的瓢虫量,其它无显著差异;2周后2种不同的释放处理对瓢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一致。说明书CN10409493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