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10935.9(22)申请日 2014.12.01H03F 1/32(2006.01)(71)申请人广西大学地址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72)发明人莫彩网(74)专利代理机构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代理人黎明天(54) 发明名称一种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其特征是:根据互补输出级电路处于临界死区的电压,在电路中加入预存电压的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每一晶体管都处于微导通状态,一旦外加加入输入信号。
2、,使其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所述预存电压的电路可以采用二级管电路,也可以采用UBE倍增电路。本发明通过研究处于临界死区的电压,从而在电路中加入预存电压的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每一晶体管都处于微导通状态,一旦外加加入输入信号,使其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这样电路放大时就不会产生交越失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保持线性放大关系。(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10371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CN 104410371 A1/1页21.一种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
3、,其特征是:根据互补输出级电路处于临界死区的电压,在电路中加入预存电压的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每一晶体管都处于微导通状态,一旦外加加入输入信号,使其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预存电压的电路采用二级管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预存电压的电路采用UBE倍增电路。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0371 A1/2页3一种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补输出级电路,特别是一种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背景技术0002 在分析放大电路的时候,把三极管。
4、的门限电压当做零,但是在实际中,门限电压不可能为零,并且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输入电压较低时,即相当于静态时晶体管基极和发射极的直流电压均为0,静态功耗很小。但是由于输出电压小于b-e间的开启电压时,两只晶体管均截止,输出电压就存在死区,此处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不存在线性关系,使输出信号波形明显产生了交越失真,且输出电压输出值小于输入电压输入值,这种失真出现在通过零点处,所以称为交越失真。交越失真使输出信号产生了畸变,这违背了我们制作放大电路的初衷。发明内容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0004 本发明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克服交越失。
5、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其特征是:根据互补输出级电路处于临界死区的电压,在电路中加入预存电压的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每一晶体管都处于微导通状态,一旦外加加入输入信号,使其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0005 所述预存电压的电路可以采用二级管电路,也可以采用UBE倍增电路。0006 本发明通过研究处于临界死区的电压,从而在电路中加入预存电压的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每一晶体管都处于微导通状态,一旦外加加入输入信号,使其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这样电路放大时就不会产生交越失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保持线性放大关系。附图说明0007 图1为普通互补输出级电路。0008 图2为图1中T1管的输出特性图。0。
6、009 图3为图1电路的交越失真图。0010 图4为用二级管电路作为预存电压电路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图。0011 图5为用UBE倍增电路作为预存电压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 图2为用二级管电路作为预存电压电路来克服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电路图,如图2所示,+VCC产生直流电流加在T1和T2的基极,则有在静态时,Ub1b2UD1UD2可以使T1和T2处于微导通状态;在动态信号作用时,D1和D2的动态电阻很小,可认为U在二级管上没有损耗,此时有Ub1说 明 书CN 104410371 A2/2页4和Ub2和Ui近似相等,因此,在信号接近于0时,至少有一个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0013 因此一旦外加加入输入信号,电路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这样电路放大时就不会产生交越失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保持线性放大关系。说 明 书CN 104410371 A1/2页5图 1图 2图 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10371 A2/2页6图 4图 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103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