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排汽收能器.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896363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0355.1

申请日:

2014.11.28

公开号:

CN104406419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28B 3/00申请公布日:201503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B3/00申请日:20141128|||公开

IPC分类号:

F28B3/00

主分类号:

F28B3/00

申请人:

连云港正航电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乃昌

地址:

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新北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32255

代理人:

王彦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包括立式排汽筒体、设在凝结水接管下方的水汽混合室、设在凝结水接管与水汽混合室之间的喷嘴和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起膜装置,包括一侧设有凝结水进水管的起膜水箱和若干竖直地穿过起膜水箱的起膜管和溢流排气管,溢流排气管的上、下两端导通,起膜管位于起膜水箱内的部分设有若干进水斜孔;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射水装置,包括上端与水汽混合室的底部连接的射水管及设在射水管下方的集水箱,射水管穿过起膜水箱,所述的射水管的下端插入集水箱内并设有防倒吸装置,集水箱的底部连接加热水出口。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回收除氧蒸汽及不凝结气体的热能,避免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提高系统效率,同时减少噪音污染和热污染。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式排汽筒体,在排汽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凝结水接管和加热水出口;
设在凝结水接管下方的水汽混合室,其一侧与蒸汽进管连接,其上面与凝结水接管连接;
设在凝结水接管与水汽混合室之间用于水流加速的喷嘴,其进水端与凝结水接管的下端连接,其出水端与水汽混合室的顶部连接;
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起膜装置,包括一侧设有凝结水进水管的起膜水箱和若干竖直地穿过起膜水箱的起膜管和溢流排气管,溢流排气管的上、下两端导通,起膜管位于起膜水箱内的部分设有若干进水斜孔;
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射水装置,包括上端与水汽混合室的底部连接的射水管及设在射水管下方的集水箱,射水管穿过起膜水箱,所述的射水管的下端插入集水箱内并设有防倒吸装置,集水箱的底部连接加热水出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膜装置与集水箱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若干分流层和设在分流层下方的的气液混合结构,所述的分流层包括若干截面为倒置的V字形的分流部件,相邻分流层的分流部件间隔设置,所述的汽液混合结构包括汽液混合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层的数量为3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汽混合室和射水管之间设有射向扩口管,所述的射向扩口管的直径从上往下变小,射向扩口管的大径端与水汽混合室连接,射向扩口管的小径端与射水管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箱的侧面设有温度计接口和液位观察口。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汽筒体位于起膜装置下方的侧壁上设有压力表接口。

说明书

说明书一体化排汽收能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煤化工和发电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发电厂中锅炉给水除氧广泛采用热力除氧法,为保证除氧效果必须随时将除氧器中的氧气和未凝结的汽体排空,由于现有的除氧器只有排汽管,没有蒸汽回收装置,因为排汽过程中同时有大量蒸汽随着排出,造成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系统效率,同时产生极大噪声,带来不可避免的噪音和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该一体化排汽收能器能够有效地回收除氧蒸汽及不凝结气体的热能,避免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提高系统效率,同时减少噪音污染和热污染。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点在于,包括:
立式排汽筒体,在排汽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凝结水接管和加热水出口;
设在凝结水接管下方的水汽混合室,其一侧与蒸汽进管连接,其上面与凝结水接管连接;
设在凝结水接管与水汽混合室之间用于水流加速的喷嘴,其进水端与凝结水接管的下端连接,其出水端与水汽混合室的顶部连接;
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起膜装置,包括一侧设有凝结水进水管的起膜水箱和若干竖直地穿过起膜水箱的起膜管和溢流排气管,溢流排气管的上、下两端导通,起膜管位于起膜水箱内的部分设有若干进水斜孔;
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射水装置,包括上端与水汽混合室的底部连接的射水管及设在射水管下方的集水箱,射水管穿过起膜水箱,所述的射水管的下端插入集水箱内并设有防倒吸装置,集水箱的底部连接加热水出口。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起膜装置与集水箱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若干分流层和设在分流层下方的的气液混合结构,所述的分流层包括若干截面为倒置的V字形的分流部件,相邻分流层的分流部件间隔设置,所述的汽液混合结构包括汽液混合网。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分流层的数量为3层。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水汽混合室和射水管之间设有射向扩口管,所述的射向扩口管的直径从上往下变小,射向扩口管的大径端与水汽混合室连接,射向扩口管的小径端与射水管连接。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集水箱的侧面设有温度计接口和液位观察口。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排汽筒体位于起膜装置下方的侧壁上设有压力表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通过在水汽混合室和凝结水接管之间设置用于水流加速的喷嘴,使凝结水接管出来的凝结水快速通过水汽混合室,将水汽混合室抽成低压与蒸汽进管行成压差,使除氧设备的蒸汽快速通过蒸汽进管进入水汽混合室,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进汽效率,并能够使蒸汽和凝结水充分混合;
通过设置射水装置,将蒸汽和凝结水带入集水箱,蒸汽在集水箱内和凝结水进行换热,不凝结气体从水中溢出,大大减少了热量;
通过设置起膜装置,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起膜管形成起膜裙,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能够更好地吸收从下方逃逸出来的不凝结气体的热量;
通过在射水管的下端设置防倒吸装置,能够防止集水箱内的水倒流到水汽混合室内,保证水汽混合室内的水将蒸汽快速带入集水箱内,提高水汽混合效率;
通过设置缓冲装置,使凝结水在分流层上进行分层,与不凝结气体再次混合,流入汽液混合结构中,缓冲装置增大了水与不凝结气体的面积,使换热更加充分;
通过设置射向扩口管,便于水汽混合室内的水流入射水管,提高蒸汽进气效率,同时提高水、汽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其权力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包括:
立式排汽筒体1,在排汽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凝结水接管11和加热水出口14;
设在凝结水接管11下方的水汽混合室2,水汽混合室2的一侧与蒸汽进管21连接,其上面与凝结水接管11连接;
设在凝结水接管11与水汽混合室2之间用于水流加速的喷嘴3,其进水端与凝结水接管11的下端连接,其出水端与水汽混合室2的顶部连接;
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起膜装置6,包括一侧设有凝结水进水管5的起膜水箱61和若干竖直地穿过起膜水箱61的起膜管62和溢流排气管65,溢流排气管65的上、下两端导通,起膜管62位于起膜水箱61内的部分设有若干进水斜孔63;
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射水装置8,包括上端与水汽混合室的底部连接的射水管81及设在射水管下方的集水箱13,射水管穿过起膜水箱61,所述的射水管8的下端插入集水箱83内并设有防倒吸装置82,集水箱83的底部连接加热水出口14。
    所述的起膜装置6与集水箱83之间设有缓冲装置9,所述的缓冲装置9包括若干分流层91和设在分流层下方的的气液混合结构93,分流层的数量可以为3层、4层、5层或更多层;所述的分流层91包括若干截面为倒置的V字形的分流部件92,相邻分流层的分流部件间隔设置,所述的汽液混合结构93包括汽液混合网。干分流层91和气液混合结构93通过支撑环94设置在排汽筒体1内。
    所述的水汽混合室2和射水管91之间设有射向扩口管4,所述的射向扩口管4的直径从上往下变小,射向扩口管4的大径端与水汽混合室2连接,射向扩口管的小径端与射水管91连接。
    所述的集水箱83的侧面设有温度计接口12和液位观察口10。
所述的排汽筒体位于起膜装置下方的侧壁上设有压力表接口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凝结水接管引一自来水管(或泵给水管)进入立式排汽筒体,水通过喷嘴形成高速水柱,射向扩口管4,在高速水柱的作用下,水汽混合室2形成真空,除氧器或其它设备的排气管与蒸汽进管21相连,因为蒸汽进管21与水汽混合室2存在压差,排气管内的气体进入水汽混合室2,随高速水柱通过射水管81进入集水箱83,蒸汽在集水箱83中与射水管81出来的水进行换热,不凝结气体从水中溢出,向上逃逸,凝结水进水口5接起膜水箱61,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起膜管62形成起膜裙,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能够更好地吸收从下方逃逸出来的不凝结气体的热量,凝结水在分流层91上进行分层混合,与不凝结气体再次混合,流入汽液混合网,汽液混合网增大了水与不凝结气体的面积,使换热更加充分,换热之后的不凝结气体通过溢流排气管65升至立式排汽筒体1上部,通过排气口12排出,集水箱内的换热水通过加热水出口14排出。
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回收除氧蒸汽及不凝结气体的热能,避免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提高系统效率,同时减少噪音污染和热污染。

一体化排汽收能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体化排汽收能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体化排汽收能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化排汽收能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排汽收能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00355.1(22)申请日 2014.11.28F28B 3/00(2006.01)(71)申请人连云港正航电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地址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新北路2-8号(72)发明人何乃昌(74)专利代理机构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代理人王彦明(54) 发明名称一体化排汽收能器(57) 摘要本发明是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包括立式排汽筒体、设在凝结水接管下方的水汽混合室、设在凝结水接管与水汽混合室之间的喷嘴和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起膜装置,包括一侧设有凝结水进水管的起膜水箱和若干竖直地穿过起膜水箱。

2、的起膜管和溢流排气管,溢流排气管的上、下两端导通,起膜管位于起膜水箱内的部分设有若干进水斜孔;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射水装置,包括上端与水汽混合室的底部连接的射水管及设在射水管下方的集水箱,射水管穿过起膜水箱,所述的射水管的下端插入集水箱内并设有防倒吸装置,集水箱的底部连接加热水出口。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回收除氧蒸汽及不凝结气体的热能,避免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提高系统效率,同时减少噪音污染和热污染。(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06419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CN。

3、 104406419 A1/1页21.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排汽筒体,在排汽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凝结水接管和加热水出口;设在凝结水接管下方的水汽混合室,其一侧与蒸汽进管连接,其上面与凝结水接管连接;设在凝结水接管与水汽混合室之间用于水流加速的喷嘴,其进水端与凝结水接管的下端连接,其出水端与水汽混合室的顶部连接;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起膜装置,包括一侧设有凝结水进水管的起膜水箱和若干竖直地穿过起膜水箱的起膜管和溢流排气管,溢流排气管的上、下两端导通,起膜管位于起膜水箱内的部分设有若干进水斜孔;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射水装置,包括上端与水汽混合室的底部连接的射水管及设在射水管。

4、下方的集水箱,射水管穿过起膜水箱,所述的射水管的下端插入集水箱内并设有防倒吸装置,集水箱的底部连接加热水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膜装置与集水箱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若干分流层和设在分流层下方的的气液混合结构,所述的分流层包括若干截面为倒置的V字形的分流部件,相邻分流层的分流部件间隔设置,所述的汽液混合结构包括汽液混合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层的数量为3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汽混合室和射水管之间设有射向扩口管,所述的射向扩口管的直径从上往下变小,射向扩。

5、口管的大径端与水汽混合室连接,射向扩口管的小径端与射水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箱的侧面设有温度计接口和液位观察口。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汽筒体位于起膜装置下方的侧壁上设有压力表接口。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06419 A1/3页3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应用于煤化工和发电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背景技术0002 目前,发电厂中锅炉给水除氧广泛采用热力除氧法,为保证除氧效果必须随时将除氧器中的氧气和未凝结的汽体排空,由于现有的除氧器只有排汽管,没有蒸汽回收。

6、装置,因为排汽过程中同时有大量蒸汽随着排出,造成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系统效率,同时产生极大噪声,带来不可避免的噪音和污染。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该一体化排汽收能器能够有效地回收除氧蒸汽及不凝结气体的热能,避免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提高系统效率,同时减少噪音污染和热污染。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其特点在于,包括:立式排汽筒体,在排汽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凝结水接管和加热水出口;设在凝结水接管下方的水汽混合室,其一侧与蒸汽进管连接,其上面与凝结水接管连接;设在凝结水。

7、接管与水汽混合室之间用于水流加速的喷嘴,其进水端与凝结水接管的下端连接,其出水端与水汽混合室的顶部连接;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起膜装置,包括一侧设有凝结水进水管的起膜水箱和若干竖直地穿过起膜水箱的起膜管和溢流排气管,溢流排气管的上、下两端导通,起膜管位于起膜水箱内的部分设有若干进水斜孔;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射水装置,包括上端与水汽混合室的底部连接的射水管及设在射水管下方的集水箱,射水管穿过起膜水箱,所述的射水管的下端插入集水箱内并设有防倒吸装置,集水箱的底部连接加热水出口。0005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起膜装置与集水箱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

8、冲装置包括若干分流层和设在分流层下方的的气液混合结构,所述的分流层包括若干截面为倒置的V字形的分流部件,相邻分流层的分流部件间隔设置,所述的汽液混合结构包括汽液混合网。0006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分流层的数量为3层。0007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水汽混合室和射水管之间设有射向扩口管,所述的射向扩口管的直径从上往下变小,射向扩口管的大径端与水汽混合室连接,射向扩口管的小径端与射水管连接。0008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说 明 书CN 10440。

9、6419 A2/3页4的集水箱的侧面设有温度计接口和液位观察口。0009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排汽筒体位于起膜装置下方的侧壁上设有压力表接口。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通过在水汽混合室和凝结水接管之间设置用于水流加速的喷嘴,使凝结水接管出来的凝结水快速通过水汽混合室,将水汽混合室抽成低压与蒸汽进管行成压差,使除氧设备的蒸汽快速通过蒸汽进管进入水汽混合室,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进汽效率,并能够使蒸汽和凝结水充分混合;通过设置射水装置,将蒸汽和凝结水带入集水箱,蒸汽在集水箱内和凝结水进行换热,不凝结气体从水中溢出,大大减少了热。

10、量;通过设置起膜装置,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起膜管形成起膜裙,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能够更好地吸收从下方逃逸出来的不凝结气体的热量;通过在射水管的下端设置防倒吸装置,能够防止集水箱内的水倒流到水汽混合室内,保证水汽混合室内的水将蒸汽快速带入集水箱内,提高水汽混合效率;通过设置缓冲装置,使凝结水在分流层上进行分层,与不凝结气体再次混合,流入汽液混合结构中,缓冲装置增大了水与不凝结气体的面积,使换热更加充分;通过设置射向扩口管,便于水汽混合室内的水流入射水管,提高蒸汽进气效率,同时提高水、汽混合效率。附图说明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

11、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其权力的限制。0013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包括:立式排汽筒体1,在排汽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凝结水接管11和加热水出口14;设在凝结水接管11下方的水汽混合室2,水汽混合室2的一侧与蒸汽进管21连接,其上面与凝结水接管11连接;设在凝结水接管11与水汽混合室2之间用于水流加速的喷嘴3,其进水端与凝结水接管11的下端连接,其出水端与水汽混合室2的顶部连接;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起膜装置6,包括一侧设有凝结水进水管5的起膜水箱61和若干竖直地穿过起膜水箱61的起膜管62和溢流排气管65,溢流排气管65的上、下两端导通。

12、,起膜管62位于起膜水箱61内的部分设有若干进水斜孔63;设在水汽混合室下方的射水装置8,包括上端与水汽混合室的底部连接的射水管81及设在射水管下方的集水箱13,射水管穿过起膜水箱61,所述的射水管8的下端插入集水箱83内并设有防倒吸装置82,集水箱83的底部连接加热水出口14。0014 所述的起膜装置6与集水箱83之间设有缓冲装置9,所述的缓冲装置9包括若干分流层91和设在分流层下方的的气液混合结构93,分流层的数量可以为3层、4层、5层或说 明 书CN 104406419 A3/3页5更多层;所述的分流层91包括若干截面为倒置的V字形的分流部件92,相邻分流层的分流部件间隔设置,所述的汽液。

13、混合结构93包括汽液混合网。干分流层91和气液混合结构93通过支撑环94设置在排汽筒体1内。0015 所述的水汽混合室2和射水管91之间设有射向扩口管4,所述的射向扩口管4的直径从上往下变小,射向扩口管4的大径端与水汽混合室2连接,射向扩口管的小径端与射水管91连接。0016 所述的集水箱83的侧面设有温度计接口12和液位观察口10。0017 所述的排汽筒体位于起膜装置下方的侧壁上设有压力表接口7。001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凝结水接管引一自来水管(或泵给水管)进入立式排汽筒体,水通过喷嘴形成高速水柱,射向扩口管4,在高速水柱的作用下,水汽混合室2形成真空,除氧器或其它设备的排气管与蒸汽进。

14、管21相连,因为蒸汽进管21与水汽混合室2存在压差,排气管内的气体进入水汽混合室2,随高速水柱通过射水管81进入集水箱83,蒸汽在集水箱83中与射水管81出来的水进行换热,不凝结气体从水中溢出,向上逃逸,凝结水进水口5接起膜水箱61,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起膜管62形成起膜裙,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能够更好地吸收从下方逃逸出来的不凝结气体的热量,凝结水在分流层91上进行分层混合,与不凝结气体再次混合,流入汽液混合网,汽液混合网增大了水与不凝结气体的面积,使换热更加充分,换热之后的不凝结气体通过溢流排气管65升至立式排汽筒体1上部,通过排气口12排出,集水箱内的换热水通过加热水出口14排出。0019 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回收除氧蒸汽及不凝结气体的热能,避免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提高系统效率,同时减少噪音污染和热污染。说 明 书CN 104406419 A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06419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