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设备.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32846.7(22)申请日 2013.06.212012-140505 2012.06.22 JP2012-215894 2012.09.28 JPH04M 1/23(2006.01)G06F 3/041(2006.01)G06F 3/0485(2006.01)(71)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西宫优作 石羽秀昭 林良行中西努 三田成大 水野悠市大越伟生 高岛武利 池山佳光(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代理人齐秀凤(54) 发明名称信息设备(57) 摘要本发明提。
2、供一种信息设备,具备:筐体、对施加于筐体的侧面的应变进行检测的第1及第2应变检测元件、和将施加于筐体的侧面的应变分别传递至第1及第2应变检测元件的第1及第2应力集中部。相对于被施加在筐体的侧面的同一应变的量,从第1应变检测元件向处理电路输出的输出值与从第2应变检测元件向处理电路输出的输出值不同。该信息设备能够小型化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12.22(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03886 2013.06.21(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90850 JA 2013.12.27(51)In。
3、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1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12568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CN 104412568 A1/3页21.一种信息设备,具备:筐体,其具有侧面;第1应变检测元件,其检测施加于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的应变;第2应变检测元件,其检测施加于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的应变;处理电路,其与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和所述第2检测元件电连接;第1应力集中部,其将施加于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的所述应变传递至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和第2应力集中部,其将施加于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的所述应变传递至所述第2应。
4、变检测元件,相对于施加在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的同一应变的量,从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向所述处理电路输出的输出值与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向所述处理电路输出的输出值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从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至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为止的距离与从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至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为止的距离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和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的形状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在与所述侧面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的中心至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与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的中心至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的中心为止的距离。
5、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的刚性与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的刚性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相对于应变的量的输出特性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相对于应变的量的输出特性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从接受到应变起至向所述处理电路输出输出信号为止的时间,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从接受到应变起至向所述处理电路输出输出信号为止的时间不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信息设备还具备:基板,其安装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和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并被收纳在所述筐体中,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筐体结合的第。
6、1端、和位于所述第1端的相反侧且未与所述筐体结合的第2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基板在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之间具有相对于所述筐体被支承的被支承部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相比更靠近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的第1端、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2568 A2/3页3和所述第1端的相反侧的第2端,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端与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之间和所述基板相接,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在所述基板的第1端所述被支承部分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之间和所述基板相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
7、设备,其中,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和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在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之间和所述基板相接。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筐体还具有所述侧面的相反侧的其他侧面。13.一种信息设备,具备:筐体,其具有侧面;基板,其具有与所述筐体结合的两端;第1应变检测元件,其被安装于所述基板;第2应变检测元件,其被安装于所述基板;处理电路,其与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和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电连接;第1应力集中部,其将施加于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的应变传递至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第2应力集中部,其将施加于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的应变传递至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和处理电路,其。
8、实施给定的功能,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根据被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传递的所述应变的量来输出第1电信号,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根据被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传递的所述应变的量来输出第2电信号,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第1电信号和所述第2电信号来控制所述给定的功能。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成直角展宽的主面、所述主面的相反侧的背面、以及与所述主面和所述背面相连的侧端面,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和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以机械方式对所述基板的所述侧端面和所述筐体的所述侧面进行结合。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在所述基板形成有与所述侧端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狭缝,所述。
9、第1应变检测元件和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侧端面与所述狭缝之间被安装于所述主面。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基板在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之间具有相对于所述筐体被支承的被支承部分。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2568 A3/3页4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相比更靠近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的第1端、和所述第1端的相反侧的第2端,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端与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之间和所述基板相接,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端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之间和所述基板相接。。
10、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第1应力集中部和所述第2应力集中部在所述第1应变检测元件与所述第2应变检测元件之间和所述基板相接。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设备,其中,所述筐体还具有所述侧面的相反侧的其他侧面。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2568 A1/13页5信息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能够基于施加到筐体的压缩负荷而以简单的操作来进行显示画面的滚动、放大、缩小或音量的调整等多种多样的控制的信息设备。背景技术0002 已知有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游戏机、移动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PDA)等能够由用户携带使用的信息设备。0003 图19是专。
11、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现有信息设备的移动电话201的立体图。在移动电话201的前面设有可显示文字、数字、记号等的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202。在显示部202的下侧附近设有用于利用用户的手指205进行显示画面的左右方向的滚动动作的触摸板所构成的滚动操作部203。此外,在显示部202的左侧部附近设有用于利用用户的手指205进行显示画面的上下方向的滚动动作的触摸板所构成的滚动操作部204。用户能够使用滚动操作部203、205而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等二维方向上操作显示画面。0004 图20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作为其他现有信息设备的移动电话206的俯视图。移动电话206具备:矩形状的薄型筐体、被设置在该筐体。
12、的前面的显示画面211、和分别设置在筐体的4个侧面的触摸板207210。触摸板207210具有其长边方向被配置为与显示画面211平行的细长形状。通过对触摸板207210在与显示画面211平行的方向上进行滑动操作,能够滚动显示画面211,或者进行显示图像的旋转、显示倍率的变更。0005 图21是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作为又一其他信息设备的输入装置212的放大图。输入装置212不是通过触摸板而是通过被设置在筐体213内的传感器来探测用户的滑动操作,并对画面进行操作。输入装置212具备被设置在筐体213内的挠性静电传感器片安装基板214(以下简单称作FPC基板214)。在片状的FPC基板214的表面配置。
13、有跟踪检测用的传感器片215。传感器片215构成静电传感器片。被设置在FPC基板214的表面上的传感器片215按照如下方式动作,即,通过对键顶216的操作者的手指217等的滑动动作来按下被设置于键部218的键部219,接点电极220经由圆顶开关221而与突起部222接触来检测滑动位置,并输出位置检测信号。0006 在先技术文献0007 专利文献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9223号公报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7842号公报001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93619号公报发明内容0011 信息设备具备:筐体、对施加于筐体的侧面的应变进行检测的第1及第2应。
14、变检测元件、和将施加于筐体的侧面的应变分别传递至第1及第2应变检测元件的第1及第2应力集中部。相对于被施加在筐体的侧面的同一应变的量,从第1应变检测元件向处理电路说 明 书CN 104412568 A2/13页6输出的输出值与从第2应变检测元件向处理电路输出的输出值不同。0012 该信息设备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附图说明0013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的俯视图。0014 图1B是图1A所示的信息设备的线1B-1B处的剖视图。0015 图2A是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的应变检测元件的俯视图。0016 图2B是图2A所示的应变检测元件的线2B-2B处的剖视图。00。
15、17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的放大图。0018 图4A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的应变检测元件的输出特性的图。0019 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的应变检测元件的输出特性的图。0020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设备的放大图。0021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信息设备的放大图。0022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信息设备的应变检测元件的灵敏度的特性的图。0023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信息设备的放大图。0024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信息设备的放大图。0025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信息设备的应变检测元件的输出特性的图。0026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6、6中的信息设备的放大图。0027 图12A是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信息设备的应变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图。0028 图12B是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信息设备的应变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图。0029 图1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信息设备的俯视图。0030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信息设备的线13B-13B处的剖视图。0031 图1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中的信息设备的俯视图。0032 图14B是图14A所示的信息设备的线14B-14B处的剖视图。0033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中的信息设备的俯视图。0034 图16A是实施方式9中的信息设备的放大图。0035 图16B是实施方式9中的其他信息设备的俯视图。0。
17、036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的信息设备的放大图。0037 图18是实施方式10中的信息设备的基板的放大图。0038 图19是现有信息设备的俯视图。0039 图20是其他现有信息设备的外观立体图。0040 图21是又一其他现有信息设备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41 (实施方式1)0042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信息设备21的线1B-1B处的剖视图。筐体22具有:前面22a、位于前面22a的相反侧的背面22d、以及与前面22a和背面22d连接的侧面22b、22c。侧面22b、22c夹着前面22a而彼此位于相反侧。在前面22a设有液晶画面等。
18、的显示画面23、操作键。信息设备21具备:筐体22、说 明 书CN 104412568 A3/13页7通过内部框架而与筐体22连接的基板24、被设置在基板24上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b、被设置在筐体22的侧面22b的应力集中部26a、26b、被搭载于基板24的处理电路24a、和被搭载于筐体22的扬声器或耳机插孔等的声音输出部24b。应变检测元件25a、25b与侧面22b相对置。应力集中部26a、26b与应变检测元件25a、25b分别对置。如图1A所示,应力集中部26a与应力集中部26b相比,厚度方向的长度大,从应变检测元件25a至应力集中部26a为止的距离L1、和从应变检测元件25b至应力。
19、集中部26b为止的距离L2不同,距离L1比距离L2小。在基板24搭载有CPU等的电子部件,并与应变检测元件25b分别电连接。如果在背面22d发生应变,则将通过应力集中部26a、26b而被传递至应变检测元件25a、25b,起因于该应变而由应变检测元件25a、25b产生的电信号被基板24上的处理电路24a处理。处理电路24a向声音输出部24b输出声音信号,声音输出部24b根据声音信号来输出声音。0043 通过如此构成,无需将安装了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基板24直接装配在信息设备21的筐体22,因此信息设备21的设计自由度变大。进而,由于经由应力集中部26a、26b而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连接基板2。
20、4和筐体22的内面,因此即便施于信息设备21的筐体22的表面上的压缩负荷小,也会由应变检测元件25a、25b产生足够大的信号,能够进一步精度良好地控制信息设备21的功能。0044 另外,应力集中部26a、26b既可以与侧面22b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利用粘接剂等粘贴在侧面22b。0045 图2A是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俯视图。图2B是图2B所示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线2B-2B处的剖视图。另外,应变检测元件25b具有与应变检测元件25a相同的构造。0046 如图2A和图2B所示,应变检测元件25a具备由硅等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基板31。在基板31的表面形成。
21、有由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构成的绝缘层。在基板31的表面31a设有振动器32、42。振动器32由对基板31进行蚀刻处理而形成的振动体33、被设置在振动体33的表面上的感测元件34、和被设置在表面上的驱动元件35构成。振动体33具有梁形状,该梁形状具有通过被施加的力学量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固有频率。感测元件34被配置在振动体33的梁形状的中央部,驱动元件35被配置在振动体33的端部。感测元件34和驱动元件35的每一个具有:被设置在振动体33上的下部电极、被设置在下部电极上的由锆钛酸铅(PZT)等的压电材料构成的压电体层、和被设置在压电体层上的上部电极。而且,感测元件34和驱动元件35通过布线图案而与基。
22、板24上的电子部件电连接。0047 振动器42与振动器32同样地,由对基板31进行蚀刻处理而形成的振动体43、被配置在振动体43的表面上的感测元件44、和被配置在振动体43的表面上的驱动元件45构成。振动体43具有梁形状,该梁形状具有通过被施加的力学量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固有频率。感测元件44被配置在振动体43的梁形状的中央部,驱动元件45被配置在振动体43的端部。感测元件44和驱动元件45分别具有:被设置在振动体43上的下部电极、被设置在下部电极上的由PZT等压电材料构成的压电体层、和被设置在压电体层上的上部电极。感测元件44和驱动元件45通过布线图案而与基板24电连接。0048 基板31的底。
23、面31b利用Au-Au接合等的金属系接合材料或环氧树脂等的具有刚性的物质50而与基板24连接并被固定,以使在筐体22的侧面22b产生的应变被传递至振动器32、42。振动器42的振动体43的梁形状延伸的长边方向D43与振动器32的振动体说 明 书CN 104412568 A4/13页833的梁形状延伸的长边方向D33成直角。0049 如果从基板24向振动器32的驱动元件35施加具有接近振动体33的固有频率fa的频率的交流电压,则驱动元件35在振动体33的长边方向D33上进行伸缩振动。由于该伸缩振动,振动体33以固有频率fa而在与长边方向D33成直角的方向D31上进行弦振动。该弦振动被感测元件34。
24、接收,并由感测元件34产生具有与振动体33的固有频率fa相等的频率的交流信号。该交流信号在基板24内被进行相位调整、放大,并反馈至驱动元件35。由此,振动体33以与固有频率fa相等的频率持续进行方向D31的弦振动。同样地,通过基板24的信号处理,振动体43以与固有频率fb相等的频率在方向D31上持续进行弦振动。0050 振动器32、42的振动体33、43在方向D31上进行弦振动的状态下,若与振动体33的长边方向D33平行的负荷Ft被施加于筐体22的侧面22b,则应变检测元件25a(25b)在振动体33的长边方向D33上伸长,并且振动体43在长边方向D43上收缩相当于筐体22的侧面22b的泊松比。
25、的长度。由此,在振动体33中拉伸力在长边方向D33上起作用,因此振动体33的振动频率从频率fa上升至频率fa+fa1。与此同时,在振动体43中压缩力在长边方向D43上起作用,因此振动体43的振动频率从频率fb下降至频率fb-fb1。因此,通过取振动体33的振动频率与振动体43的振动频率之差,从而应变检测元件25a、25b能够高灵敏度地测量在筐体22的侧面22b起作用的负荷Ft。此外,因为振动器32、42是由作为相同材料的半导体材料形成,所以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振动频率的变化的方向和变化量变得相同。由此,能够抵消因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振动频率的变动,能够准确地测量在筐体22的背面22d起作用的负荷。00。
26、51 如图1A和图1B所示,如果用户通过手指等朝着侧面22b、22c相互靠近的方向即筐体22的内部对筐体22的侧面22b施加压缩负荷F,则筐体22的前面22a和背面22d分别向远离筐体22的方向D122和方向D222发生挠曲。由此,应变检测元件25a(25b)在振动体33的长边方向D33伸长,并且在振动体43的长边方向D43收缩相当于筐体22的侧面22b的泊松比的长度。因而,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振动体33的振动频率与振动体43的振动频率之差从fa-fb增加(fa1+fb1)而成为(fa-fb)+(fa1+fb1)。另一方面,如果例如一边利用单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手持筐体22,一边在前面2。
27、2a和背面22d相互靠近的方向即朝着筐体22的内部的方向上对前面22a和背面22d施加压缩负荷F,则应变检测元件25a(25b)在振动体33的长边方向D33收缩,并且在振动体43的长边方向D43伸长相当于筐体22的侧面22b的泊松比的长度。因而,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振动体33的振动频率与振动体43的振动频率之差从fa-fb减少(fa1+fb1)而成为(fa-fb)-(fa1+fb1)。利用被搭载于基板24的处理电路24a来处理由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振动体33、43产生的电信号,从而能够获得由于施于筐体22的压缩负荷F而发生变化的、相当于这两个交流信号的频率之差的增减量的电信。
28、号、例如电压信号。在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之中,虽然处理电路24a输出了与振动频率的变化相应的电压信号,但是也可以通过探测振动器32、42的振动频率的变化来探测被施于筐体22的压缩负荷F。0052 处理电路24a执行信息设备21的多个功能。根据从应变检测元件25a(25b)输出的信号按照如下所述那样控制多个功能P1P3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0053 (P1)通过对筐体22的侧面22b连续地施加压缩负荷F,从而处理电路24a根据压缩负荷F的施力方式而使显示画面23的显示沿着正向或负向滚动,并且使压缩负荷F发生说 明 书CN 104412568 A5/13页9变化,由此使滚动的速度发生变化。00。
29、54 (P2)通过以给定的节奏敲打筐体22的背面22d,来施加脉冲性的压缩负荷F,从而处理电路24a使从声音输出部24b输出的音量发生变化。0055 (P3)通过以给定的节奏对筐体22的侧面22b、22c施加压缩负荷F,从而处理电路24a与因特网连接。0056 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中,通过对筐体22的侧面22b施加压缩负荷F,从而处理电路24a根据由应变检测元件25a(25b)产生的电信号来控制功能P1P3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通过如此控制,从而能够单手控制显示功能、通信功能、游戏功能等信息设备21的多种多样的功能,所以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多种多样的操作输入。此外,在信息设备21中,。
30、无需重新确保在信息设备21的前面22a或侧面22b、22c等的筐体22的表面上设置触摸板等输入部件的空间。由此,能够使信息设备21小型化,并且能够使设于信息设备21的前面22a的显示画面23大型化。0057 在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中,如图1A所示,两个应变检测元件25a、25b被收纳在筐体22内。处理电路24a通过测量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值的绝对值,从而能够降低静电等电子干扰,能够使得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检测精度得以提高。具体而言,处理电路24a计算应变检测元件25a的输出值V1和应变检测元件25b的输出值V2的差分的绝对值V。0058 在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中。
31、,以下将说明对筐体22施加压缩负荷F的位置的判别方法。图3是信息设备21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压缩负荷F被施加在侧面22b上的位置X1、X2。在将从应变检测元件25a至应变检测元件25b为止的距离设为距离3L3时,位置X1从应变检测元件25a朝向应变检测元件25b的方向离开距离L3,从应变检测元件25b朝向应变检测元件25a的方向离开距离2L3。位置X2从应变检测元件25a朝向应变检测元件25b的方向离开距离2L3,从应变检测元件25b朝向应变检测元件25a的方向离开距离L3。0059 图4A表示对比较例的信息设备的筐体22的侧面22b的位置X1、X2施加压缩负荷F时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
32、b的输出电压。图4B表示对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的筐体22的侧面22b的位置X1、X2施加压缩负荷F时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在图4A和图4B中,横轴表示压缩负荷的大小,纵轴表示应变检测元件的输出电压。比较例的信息设备相对于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而不同之处在于距离L1、L2相等,即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被施于侧面22b的同一量的应变而输出同一信号。对于应力集中部26a、26b之中与施加了压缩负荷F的位置相距距离L3的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部,施加压缩负荷f1,对于与施加了压缩负荷F的位置相距距离2L3的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部,施加压缩负荷f2。例如,当在位置X1施加了压缩负荷F时,。
33、在应力集中部26a施加压缩负荷f1,同时在应力集中部26b施加压缩负荷f2。此外,当在位置X2施加了压缩负荷F时,在应力集中部26a施加压缩负荷f2,同时在应力集中部26b施加压缩负荷f1。图4A表示相对于应力集中部26a、26b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彼此相等、且距离L1、L2相同的比较例的信息设备的压缩负荷F而应变检测元件25b所输出的输出电压。比较例的信息设备相对于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而不同之处在于距离L1、L2相等。在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中,应力集中部26a、26b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不同,距离L1与距离L2不同,具体为距离L2更小。在比较例的说 明 书CN 104412568 A6/。
34、13页10信息设备中,因为距离L1与距离L2相等,所以如果对侧面22b施加压缩负荷F,则施于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力相等,如图4A所示应变检测元件25a、25b具有相同的输出特性。另一方面,在距离L1比距离L2小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中,被传递至应变检测元件25a的应变的量变得大于被传递至应变检测元件25b的应变的量。因此,如图4B所示,在信息设备21中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特性不同。0060 在距离L1、L2相等的比较例的信息设备中,如图4A所示,在位置X1施加了压缩负荷F时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分别为10V、5V,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
35、输出电压V1、V2之差的绝对值V为5V。此外,如图4A所示,在位置X2施加了压缩负荷F时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分别为5V、10V,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之差的绝对值V为5V。如此,不拘泥于被施加了负荷F的位置X1、X2,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之差的绝对值V变为相同的值,无法判别压缩负荷F施于位置X1、X2中的哪个位置。0061 相对于此,在距离L1与距离L2不同即距离L2更小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中,如图4B所示,在位置X1施加了压缩负荷F时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分别为10V、3V,应变检。
36、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之差的绝对值V为7V。此外,在位置X2施加了压缩负荷F时的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分别为7V、5V,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之差的绝对值V变为2V。如此,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输出电压V1、V2之差的绝对值V根据被施加负荷F的位置X1、X2而不同,所以处理电路24a可以判别压缩负荷F被施加在侧面22b的哪个位置。0062 如此,处理电路24a利用两个应变检测元件25a、25b能够判别在侧面22b的哪个位置施加了压缩负荷,所以在信息设备21中能够使设置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部分小型化,能够有效地使用筐。
37、体22内的空间。进而,例如即便在信息设备21的用户利用手指对侧面22b施加压缩负荷F,并使手指在从应变检测元件25a的位置朝向应变检测元件25b的方向上滑动的时候,处理电路24a也能够准确地判别手指的位置,处理电路24a可以进行更高级的控制。0063 在图21所示的现有的输入装置212中,为了准确地检测滑动位置,要利用三个以上的传感器片215来检测位置信息,器件的尺寸变大。此外,为使输入装置212小型化,如果减少传感器片215的数目,则难以正确地检测滑动位置。如此,在作为现有信息设备的输入装置212中,难以同时实现小型化和滑动位置的准确检测,控制信息设备的功能的精度较差。0064 另外,在图1。
38、A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之中,通过使应力集中部26a、26b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即从应力集中部26a、26b朝向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方向上的应力集中部26a、26b的长度不同,由此使从应力集中部26a、26b至应变检测元件25a、25b为止的距离L1、L2不同。取而代之,使应变检测元件25a、25b的厚度不同也能够使距离L1、L2不同。此外,取而代之,使基板24相对于侧面22b倾斜地配置也能够使距离L1、L2不同。0065 在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中,虽然在侧面22b设有应力集中部26a、26b,但是只要与应变检测元件25a、25b分别对置,则应力集中部26a、26b也可以被设置在侧面22c、背面22d或者前面22a。0066 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设备21虽然具备两个应力集中部26a、26b和两个应变检测说 明 书CN 104412568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