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469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6469A21申请号201410465931922申请日20140912A01N35/02200601A01P19/00200601A01P7/04200601A01M1/20200601A01M1/0220060171申请人陕西理工学院地址723000陕西省汉中市朝阳路陕西理工学院维生素D生理与应用研究所72发明人胡代花杨晓伟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代理人郭官厚54发明名称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顺11十六碳烯醛、顺。
2、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和苯乙醛,四种组分的重量比例是481501501100;还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化物、亚磷酸酯类抗氧化物和硫代类抗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化物;还包括高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或者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证明,添加苯乙醛可大幅度提高二化螟性诱剂的诱杀效果,体现在诱捕量大、引诱效果稳定,解决了目前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效果不佳及成本过高的问题;使用简单、安全,成本较低,可应用于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
3、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469ACN104186469A1/1页21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和苯乙醛,四种组分的重量比例是481501501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化物、亚磷酸酯类抗氧化物和硫代类抗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化物,抗氧化物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所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为高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或者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5一种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以及盛装所述性诱剂的释放器;所述性诱剂包括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和苯乙醛,四种组分的重量比例是48150150110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采用能够缓慢释放性诱剂的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纸、树脂或者粘胶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诱剂还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化。
5、物、亚磷酸酯类抗氧化物和硫代类抗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化物,抗氧化物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诱剂还包括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所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为高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或者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中所有化合物的总质量为00660MG。权利要求书CN104186469A1/7页3引诱二。
6、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二化螟的物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以及由该性诱剂制成的诱芯,属于二化螟的防治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耕作的变更、品种更替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二化螟的生存环境极大地改善,其种群数量呈回升趋势,为害加重。目前控制二化螟的方法主要还是依靠化学农药,但已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关注,而且由于幼虫在孵化后不久就会钻蛀水稻,使生物防治变得困难。0003为了克服施用化学农药给农业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利。
7、用性信息素防治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二化螟防治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000420世纪70年代中期,NESBITT等和OHTA等对二化螟性信息素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为其中2个主要成分。随后,TATSUKI等又发现第3种成分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并经田间试验证实其有很强的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二化螟性信息素中3种主要成分的质量比为4865焦晓国,宣维健,王红托等2003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研究进展昆虫知识403193199。这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配比。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应用发现。
8、,这一配比制作的诱芯引诱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田间种群密度低的时候很难诱捕到雄蛾。0005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者关系中,植物气味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这种化学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开发出能够直接诱捕雌成虫的引诱物,从而达到比使用性诱剂引诱雄蛾更直接、更有效的防治效果或精准测报;二是研究表明,植物气味物质可以显著提高性信息素的引诱效果。0006目前,一般性信息素的合成成本相对较高。开发成本较低的植源性协同增效剂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但如何优化混合物并达到最大的增效作用则是一个难题。发明内容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发成本较低、具有较高引诱活性和较强单一。
9、诱捕性能的用于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该性诱剂制成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0008为了实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09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和苯乙醛,四种组分的重量比例是481501501100。0010前述的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化物、亚磷酸酯类抗氧化物和硫代类抗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化物,抗氧化物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说明书CN104186469A2/7页4重量比例是00020021。0011前述的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前。
10、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0012前述的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前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为高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或者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0013为了实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14一种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以及盛装前述性诱剂的释放器;前述性诱剂包括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和苯乙醛,四种组分的重量比例是481501501100。0015前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前述释放器采用能够缓慢释放性诱剂的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乙烯、。
11、聚氯乙烯、纸、树脂或者粘胶材料制成。0016前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前述性诱剂还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化物、亚磷酸酯类抗氧化物和硫代类抗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化物,抗氧化物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0017前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前述性诱剂还包括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前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0018前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前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为高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或者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0019前述的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其特征在于,前述释放器中所有化。
12、合物的总质量为00660MG。0020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证明,添加苯乙醛可大幅度提高二化螟性诱剂的诱杀效果,体现在诱捕量大、引诱效果稳定,解决了目前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效果不佳及成本过高的问题;使用简单、安全,成本较低,可应用于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具体实施方式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0022一、试剂00231、顺11十六碳烯醛标准化合物、顺13十八碳烯醛标准化合物、顺9十六碳烯醛标准化合物、苯乙醛标准化合物,纯度均在98以上。00242、重蒸二氯甲烷。0025二、制备性诱剂00261、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
13、醛、顺9十六碳烯醛、苯乙醛分别配置成一定浓度的重蒸二氯甲烷溶液。00272、按设定的质量比例混合即得。0028在本实施例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苯乙醛四种组分按最佳重量比例M顺11十六碳烯醛M顺13十八碳烯醛M顺9十六碳烯醛M苯乙醛4810860混合。说明书CN104186469A3/7页50029经验证,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苯乙醛四种组分的重量比例在以下范围内均可获得较好的诱杀效果M顺11十六碳烯醛M顺13十八碳烯醛M顺9十六碳烯醛M苯乙醛481501501100。0030由于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和。
14、苯乙醛这些醛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不是很稳定,容易受到紫外线的破坏,所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性诱剂中还添加有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在使用前均用重蒸二氯甲烷溶解。0031因此,制备性诱剂的过程还包括00323、继续添加受阻酚类抗氧化物、亚磷酸酯类抗氧化物或硫代类抗氧化物,或者添加他们当中任意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的复合抗氧化物,或者将三者以任意比例同时添加。抗氧化物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0033在本实施例中,抗氧化物选用的是CHEMNOX1076和CHEMNOX626,其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11。00344、继续添加高分子量的受。
15、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或者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无论是高分子量的还是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其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都是00020021。0035在本实施例中,抗紫外线光稳定剂选用的是UV531,其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11。0036三、制备诱芯00371、选择袖口式天然橡胶塞作为盛装性诱剂的释放器。释放器的形状为塞状,蓝色,重量约035G。释放器用无水乙醇清洗后,自然晾干。0038释放器用于缓慢释放性诱剂,因此,够缓慢释放性诱剂的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纸、树脂或者粘胶材料均可用来制作释放器。00392、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
16、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苯乙醛分别配置成一定浓度的重蒸二氯甲烷溶液。00403、按设定的质量比例依次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苯乙醛定量加入到袖口式天然橡胶塞的隔片中,待二氯甲烷挥发后再将100L的二氯甲烷分两次滴加到隔片上,以使性诱剂渗入袖口式天然橡胶塞的隔片的内部。0041在本实施例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苯乙醛四种组分按最佳重量比例M顺11十六碳烯醛M顺13十八碳烯醛M顺9十六碳烯醛M苯乙醛4810860混合。0042经验证,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苯乙醛四种组分的重量比例在以下范围内均可获得较好的诱。
17、杀效果M顺11十六碳烯醛M顺13十八碳烯醛M顺9十六碳烯醛M苯乙醛481501501100。0043由于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和苯乙醛这些醛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不是很稳定,容易受到紫外线的破坏,所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性诱剂中还添加有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在使用前均用重蒸二氯甲烷溶解。0044因此,在滴加完苯乙醛后还包括以下步骤说明书CN104186469A4/7页600454、向袖口式天然橡胶塞的隔片中滴加完苯乙醛后,向隔片中滴加受阻酚类抗氧化物、亚磷酸酯类抗氧化物或硫代类抗氧化物,或者添加他们当中任意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的复合抗氧。
18、化物,或者将三者以任意比例同时添加,其中,抗氧化物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0046在本实施例中,抗氧化物选用的是CHEMONX1076和CHEMONX626,其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11。00475、袖口式天然橡胶塞的隔片中滴加完抗氧化物后,向隔片中滴加高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或者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无论是高分子量的还是低分子量的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其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020021。0048在本实施例中,抗紫外线光稳定剂选用的是UV531,其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重量比例是0011。00496、释放器中所有化合物。
19、不包括溶剂的总质量控制在00660MG。将制成的诱芯装入铝箔小袋或塑料袋内并密封,不同的质量配比和浓度分别放于不同的密封袋中,储存于20条件下备用。0050将诱芯用细铁丝穿好固定在水盆或涂抹有粘虫胶的粘虫板上方即得诱捕器,水盆或粘虫板均固定在竹竿上。0051四、田间调查0052田间试验于2013年6月8月,以及2014年4月6月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设点进行。选择面积大约为40020M2的水稻试验田,不同处理的诱捕器以棋盘状随机排列,取3根竹竿做成三角架,置于稻田内,将水盆放在三角架上,使盆高出秧株10厘米左右,盆径24CM,盆内装满水并放2克左右洗衣粉。然后将上述诱芯用铁丝穿好固。
20、定在水盆上方,使诱芯距水面1CM左右。诱芯设置密度为每亩4个诱芯,成直线排列,诱芯间相距20M,四周设保护行65M。每天上午统计诱来的昆虫并清理,同时补充盆内的水和调整诱芯高度。每隔三天变换诱芯位置,以减少位置的影响。0053五、单个植物挥发性化合物苯乙醛对二化螟引诱作用0054试验中测试了单个植物挥发性化合物苯乙醛对二化螟的引诱作用,结果见表1。0055表1苯乙醛对二化螟的引诱作用0056说明书CN104186469A5/7页70057注表中数字为MEANSE,字母为多重比较的检验结果,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0058I顺11十六碳烯醛;II顺13十八碳烯醛;III顺9十六碳烯醛。
21、;0059在第四组试验中MIMIIMIIIM苯乙醛4810860;0060在第五组试验中MIMIIMIII48108。0061结果表明苯乙醛和性信息素单独使用时,对二化螟没有引诱活性,或者仅有较弱的引诱活性;而苯乙醛与性信息素结合使用时,却发挥了极好的诱杀效果。0062六、苯乙醛与单一性信息素混合对二化螟的引诱作用0063试验中测试了植物挥发性化合物苯乙醛与单一性信息素I顺11十六碳烯醛;II顺13十八碳烯醛;III顺9十六碳烯醛混合对二化螟的引诱作用,结果见表2。0064表2苯乙醛与单一性信息素混合对二化螟的引诱作用0065诱芯种类组分间重量比例平均诱蛾量苯乙醛IIIIII20MG48108。
22、609712AIIIIII06MG481081303B苯乙醛I20MG80480000B苯乙醛II06MG2050000B苯乙醛III08MG40100000B苯乙醛IIII12MG3050100000B苯乙醛IIIII10MG5010100000B苯乙醛III20MG9048200000B0066注表中数字为MEANSE,字母为多重比较的检验结果,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说明书CN104186469A6/7页8平上差异显著。0067结果表明缺少任一组分,诱芯对二化螟基本无引诱活性,只有苯乙醛与性信息素IIIIII结合使用时诱芯才能发挥极好的诱杀效果。0068七、田间使用水盆诱捕器的引诱效果00。
23、69试验中测试了对照组M顺11十六碳烯醛M顺13十八碳烯醛M顺9十六碳烯醛4865和实验组M顺11十六碳烯醛M顺13十八碳烯醛M顺9十六碳烯醛M苯乙醛4810860对二化螟的引诱作用,结果见表3。0070表3田间使用水盆诱捕器引诱试验结果0071对照组诱蛾量实验组诱蛾量第1天1010B6318AB第4天1006B11720A第7天1308B9716A第10天1303B12032A第15天0703B8314AB0072注表中数字为MEANSE,字母为多重比较的检验结果,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0073结果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显著提高,且在田间诱捕效果较稳定。0074八。
24、、田间使用三角板诱捕器的引诱效果0075试验中测试了对照组M顺11十六碳烯醛M顺13十八碳烯醛M顺9十六碳烯醛4865和实验组M顺11十六碳烯醛M顺13十八碳烯醛M顺9十六碳烯醛M苯乙醛4810860对二化螟的引诱作用,结果见表4。0076表4田间使用三角板诱捕器引诱试验结果0077对照组诱蛾量实验组诱蛾量第1天1309B9313A第4天1006B10714A第7天1712B11718A第10天1707B8015A第15天1006B10015A0078注表中数字为MEANSE,字母为多重比较的检验结果,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说明书CN104186469A7/7页9平上差异显著。0079结果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显著提高,且在田间诱捕效果较稳定。0080由此可见,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证明,添加苯乙醛可大幅度提高二化螟性诱剂的诱杀效果,主要体现在诱捕量大、引诱效果稳定,解决了目前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效果不佳及成本过高的问题。0081另外,本发明的诱芯,其使用简单、安全,成本较低,可应用于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008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18646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