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89193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00478.0

申请日:

2014.09.26

公开号:

CN104189617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公布日:201412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09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31/14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时新杰

发明人:

时新杰; 丛爱霞

地址:

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东路西3号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代理人:

鲍光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千里光10~14%、苏合香8~12%、夏枯草6~10%、黄毛耳草2~6%、青蒿5~7%、木蝴蝶5~7%、凌霄花5~7%、香薷2~6%、芜菁2~6%、草木犀6~10%、地涩涩6~10%、大蓟2~6%、余甘子2~5%、乌梅6~10%、水红花子2~6%、看麦娘2~6%,将上述原料药煎熬去渣得滤液。本发明成本低,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体温正常且不易反复,皮疹消退快,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千里光10~14%、苏合香8~12%、夏枯草6~10%、黄毛耳草2~6%、青蒿5~7%、木蝴蝶5~7%、凌霄花5~7%、香薷2~6%、芜菁2~6%、草木犀6~10%、地涩涩6~10%、大蓟2~6%、余甘子2~5%、乌梅6~10%、水红花子2~6%、看麦娘2~6%,将上述原料药煎熬去渣得滤液。

说明书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之一,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散发或流行发病,发病季节多在夏季,三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长儿及成人也可被传染。传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目前治疗以静脉输液抗病毒、对症支持为主。静脉用药虽然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患儿皮疹的消退以及反复发热的控制,疗效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成本低,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体温正常且不易反复,皮疹消退快,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千里光10~14%、苏合香8~12%、夏枯草6~10%、黄毛耳草2~6%、青蒿5~7%、木蝴蝶5~7%、凌霄花5~7%、香薷2~6%、芜菁2~6%、草木犀6~10%、地涩涩6~10%、大蓟2~6%、余甘子2~5%、乌梅6~10%、水红花子2~6%、看麦娘2~6%,将上述原料药煎熬去渣得滤液。
本发明成本低,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体温正常且不易反复,皮疹消退快,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采用千里光、苏合香、夏枯草、黄毛耳草、青蒿、木蝴蝶、凌霄花、香薷、芜菁、草木犀、地涩涩、大蓟、余甘子、乌梅、水红花子、看麦娘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千里光12、苏合香10、夏枯草8.1、黄毛耳草4、青蒿6.1、木蝴蝶6.1、凌霄花6.1、香薷4、芜菁4、草木犀8.1、地涩涩8.1、大蓟4、余甘子3.3、乌梅8.1、水红花子4、看麦娘4。取上述16种原料总重量为248克。在室温下将16味中草药加水至700~900ml,浸泡6~8小时,煎熬去渣得滤液200~300ml,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天喂服3次,新生儿每日5-10毫升;2月-1岁婴儿,每日10-15毫升;1-2岁婴儿,每日15-20毫升;2-3岁幼儿,每日20-30毫升;3-4 岁幼儿,每日30-40毫升;4-6岁少儿,每日40-60毫升;六岁以上儿童每日60-90毫升。
本发明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苏合香可缓解炎症,如湿疹和瘙痒,并能促进溃疡与创伤的愈合,共为君药;夏枯草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黄毛耳草行气散瘀,清热解毒,凉血,固齿,明目;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三味助君,共为臣药;佐以凌霄花、木蝴蝶,凌霄花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木蝴蝶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痛,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芜菁开胃下气,利湿解毒。治食积不化,黄疸,消渴,热毒风肿,疔疮,乳痈;草木犀用于暑湿胸闷,头痛头昏,恶心泛呕,舌腻;地涩涩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创伤出血,口疮,汤火伤;大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余甘子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水红花子有化痞散结,清热止痛功能。用于痞块腹胀,肝脾肿大,颈淋巴结核,消渴,胃痛;看麦娘利湿消肿,解毒。用于水肿,水痘,外用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共为使药。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他煎熬程序、口服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含量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千里光苏合香夏枯草黄毛耳草青蒿木蝴蝶凌霄花香薷芜菁草木犀地涩涩大蓟余甘子乌梅水红花子看麦娘31011665756210662102641410102757266102566251389.63.56.35.96.23.84.37.98.33.83.18.34.23.8611127.146.16.16.1448.18.143.38.144712.59.59.13.06.55.76.53.54.97.38.93.23.57.94.93.1

下面结合我院,即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1、病例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71例,女49例,全部患儿均有发热、手、足、肛周可见较多散在皮疹,口腔粘膜可见疱疹,部分患儿全身可见较多散在皮疹,无出血点。其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每天喂服3次,新生儿每日5-10毫升;2月-1岁婴儿,每日10-15毫升;1-2岁婴儿,每日15-20毫升;2-3岁幼儿,每日20-30毫升;3-4 岁幼儿,每日30-40毫升;4-6岁少儿,每日40-60毫升;六岁以上儿童每日60-90毫升,共治疗十天。
3、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2008年及2009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有流行病学资料;发热;手足皮疹;口腔溃疡和疱疹。
4、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痊愈: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显效: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疱疹结痂,明显减少,口腔溃疡大部分愈合,饮食正常;无效:仍有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未减少或增多,进食少。
5、治疗效果:本组患儿120例,痊愈107例(89.2%),显效11例(9.2%),有效2例(1.7%),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孙某,2岁半。就诊时,该患儿的发病症状为流涎、咽痛、低热,除上述症状外,患儿手掌、手背、足背、足底、臀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和疱疹,部分溃破,咽后壁及口腔粘膜见多个点状溃疡,经诊断为手足口病。服用本发明中药1剂,热退,服用5剂后病情痊愈。
胡某,4岁。就诊时,该患儿的主要发病症状为低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手足皮肤、口咽部见大量疱疹,局部瘙痒,有恶心、泄泻症状,确诊为手足口病。服用本发明中药7天后痊愈。
杜某, 3岁半。就诊时,该患儿的主要发病症状为高热、恶心、口腔疼痛、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部分溃破,诊断为手足口病。用本发明中药2天见效,发热、恶心、烦躁等症状消失,6天后疱疹完全消退,痊愈。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9617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9617A21申请号201410500478022申请日20140926A61K36/899200601A61P31/1420060171申请人时新杰地址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东路西3号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72发明人时新杰丛爱霞74专利代理机构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37202代理人鲍光明54发明名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千里光1014、苏合香812、夏枯草610、黄毛耳草26、青蒿57、木蝴蝶57、凌。

2、霄花57、香薷26、芜菁26、草木犀610、地涩涩610、大蓟26、余甘子25、乌梅610、水红花子26、看麦娘26,将上述原料药煎熬去渣得滤液。本发明成本低,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体温正常且不易反复,皮疹消退快,无毒副作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9617ACN104189617A1/1页21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千里光1014、苏合香812、夏枯草610、黄毛耳草26、青蒿57、木蝴蝶57、凌霄花57、香薷26、芜菁26、草木犀610、地。

3、涩涩610、大蓟26、余甘子25、乌梅610、水红花子26、看麦娘26,将上述原料药煎熬去渣得滤液。权利要求书CN104189617A1/4页3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0003背景技术0004众所周知,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之一,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散发或流行发病,发病季节多在夏季,三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长儿及成人也可被传染。传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目前治疗以静脉输液抗病毒、对症支持为主。静脉用药虽然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患儿皮疹的消退以及反复发热的控。

4、制,疗效缓慢。0005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成本低,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体温正常且不易反复,皮疹消退快,无毒副作用。000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千里光1014、苏合香812、夏枯草610、黄毛耳草26、青蒿57、木蝴蝶57、凌霄花57、香薷26、芜菁26、草木犀610、地涩涩610、大蓟26、余甘子25、乌梅610、水红花子26、看麦娘26,将上述原料药煎熬去渣得滤液。0008本发明成本低,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体温正常且不易反复,皮疹消退快,无毒。

5、副作用。0009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采用千里光、苏合香、夏枯草、黄毛耳草、青蒿、木蝴蝶、凌霄花、香薷、芜菁、草木犀、地涩涩、大蓟、余甘子、乌梅、水红花子、看麦娘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千里光12、苏合香10、夏枯草81、黄毛耳草4、青蒿61、木蝴蝶61、凌霄花61、香薷4、芜菁4、草木犀81、地涩涩81、大蓟4、余甘子33、乌梅81、水红花子4、看麦娘4。取上述16种原料总重量为248克。在室温下将16味中草药加水至700900ML,浸泡68小时,煎熬去渣得滤液200300ML,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天喂服3次,新生儿每日5。

6、10毫升;2月1岁婴儿,每日1015毫升;12岁婴儿,每日1520毫升;23岁幼儿,每日2030毫升;34岁幼儿,每日3040毫升;46岁少儿,每日4060毫升;六岁以说明书CN104189617A2/4页4上儿童每日6090毫升。0011本发明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苏合香可缓解炎症,如湿疹和瘙痒,并能促进溃疡与创伤的愈合,共为君药;夏枯草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黄毛耳草行气散瘀,清热解毒,凉血,固齿,明目;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

7、热,湿热黄疸,三味助君,共为臣药;佐以凌霄花、木蝴蝶,凌霄花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木蝴蝶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痛,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芜菁开胃下气,利湿解毒。治食积不化,黄疸,消渴,热毒风肿,疔疮,乳痈;草木犀用于暑湿胸闷,头痛头昏,恶心泛呕,舌腻;地涩涩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创伤出血,口疮,汤火伤;大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余甘子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

8、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水红花子有化痞散结,清热止痛功能。用于痞块腹胀,肝脾肿大,颈淋巴结核,消渴,胃痛;看麦娘利湿消肿,解毒。用于水肿,水痘,外用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共为使药。0012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他煎熬程序、口服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含量如下表所示。说明书CN104189617A3/4页5实施例千里光苏合香夏枯草黄毛耳草青蒿木蝴蝶凌霄花香薷芜菁草木犀地涩涩大蓟余甘子乌梅水红花子看麦娘3101166575621066210264141010275726。

9、610256625138963563596238437983383183423861112714616161448181433814471259591306557653549738932357949310013下面结合我院,即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1、病例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71例,女49例,全部患儿均有发热、手、足、肛周可见较多散在皮疹,口腔粘膜可说明书CN104189617A4/4页6见疱疹,部分患儿全身可见较多散在皮疹,无出血点。其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00142、治疗方法每。

10、天喂服3次,新生儿每日510毫升;2月1岁婴儿,每日1015毫升;12岁婴儿,每日1520毫升;23岁幼儿,每日2030毫升;34岁幼儿,每日3040毫升;46岁少儿,每日4060毫升;六岁以上儿童每日6090毫升,共治疗十天。00153、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2008年及2009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有流行病学资料;发热;手足皮疹;口腔溃疡和疱疹。00164、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痊愈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显效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疱疹结痂,明显减少,口腔溃疡大部分愈合,饮食正常;无效仍有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未减少或增多,进食少。00175、治疗效果本组患儿120例。

11、,痊愈107例892,显效11例92,有效2例17,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18典型病例孙某,2岁半。就诊时,该患儿的发病症状为流涎、咽痛、低热,除上述症状外,患儿手掌、手背、足背、足底、臀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和疱疹,部分溃破,咽后壁及口腔粘膜见多个点状溃疡,经诊断为手足口病。服用本发明中药1剂,热退,服用5剂后病情痊愈。0019胡某,4岁。就诊时,该患儿的主要发病症状为低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手足皮肤、口咽部见大量疱疹,局部瘙痒,有恶心、泄泻症状,确诊为手足口病。服用本发明中药7天后痊愈。0020杜某,3岁半。就诊时,该患儿的主要发病症状为高热、恶心、口腔疼痛、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部分溃破,诊断为手足口病。用本发明中药2天见效,发热、恶心、烦躁等症状消失,6天后疱疹完全消退,痊愈。说明书CN10418961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