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886009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24539.5

申请日:

2011.05.17

公开号:

CN102905934A

公开日:

2013.01.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12申请日:20110517|||公开

IPC分类号:

B60N2/12; B60N2/20

主分类号:

B60N2/12

申请人:

麦格纳座椅公司

发明人:

克里斯多佛·尼吉奥; 杰弗里·P·卡罗尔; 乔纳森·A·卡尔豪恩

地址:

加拿大安大略

优先权:

2010.05.17 US 61/395,71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魏金霞;黄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垫和用于在直立就座位置和向前倾倒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的座椅靠背。斜倚器机构被设置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所述座椅靠背进行枢转运动。座椅轨道组件提供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的选择性致动,从而允许所述座椅组件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进行前后滑动运动。容易进入记忆机构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斜倚器机构和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以便响应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朝向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将所述座椅轨道组件选择性地致动至所述解锁状态并使所述座椅组件能够移动至完全向前位置,同时保持对所述设计位置的记忆。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
座椅垫;
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垫,以便在直立就座位置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座椅垫重叠的向前倾倒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
斜倚器机构,所述斜倚器机构操作性地联接在所述座椅垫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以便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所述座椅靠背进行所述枢转运动;
座椅轨道组件,所述座椅轨道组件联接至所述座椅垫,以便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所述座椅组件在车辆内在设计位置与完全向前位置之间进行前后滑动运动;以及
容易进入记忆机构,所述容易进入记忆机构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斜倚器机构和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以便响应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朝向所述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将所述座椅轨道组件选择性地致动至所述解锁状态并使所述座椅组件能够移动至所述完全向前位置,同时保持对所述设计位置的记忆。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包括控制凸轮,所述控制凸轮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轨道组件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靠背,以便响应于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直立就座位置与所述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致动。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包括记忆臂部,所述记忆臂部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轨道组件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控制凸轮,以便响应于所述控制凸轮的旋转而在升起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致动以便保持所述设计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控制凸轮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以便响应于所述控制凸轮的旋转而使所述座椅轨道组件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致动。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记忆臂部包括控制端部以及背对的钩形端部,所述控制端部被偏置成与所述控制凸轮接合,所述背对的钩形端部用于在所述记忆臂部处于所述降低位置时与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上的止动凸片接合由此限定所述设计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控制凸轮包括与所述记忆臂部上的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销,以便响应于所述控制凸轮的旋转而在所述上升位置与所述降低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记忆臂部。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组件,还包括第一偏置弹簧,所述第一偏置弹簧联接在所述控制凸轮与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上偏置所述控制凸轮。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组件,还包括第二偏置弹簧,所述第二偏置弹簧联接在所述控制凸轮与所述记忆臂部之间,以便保持所述凸轮销与所述凸轮表面之间的接合并将所述记忆臂部偏置向所述上升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轨道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联接至下部轨道的上部轨道,所述控制凸轮和所述记忆臂部枢转地联接至所述上部轨道并且所述止动凸片固定地紧固至所述下部轨道从而限定所述设计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组件,还包括联接在所述控制凸轮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的控制缆线,以便响应于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就座位置与所述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旋转所述控制凸轮。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组件,还包括联接在所述控制凸轮与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之间的释放缆线,以便响应于所述控制凸轮的旋转而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致动所述座椅轨道组件。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记忆臂部的所述钩形端部包括导向表面以及背向的钩形表面,所述背向的钩形表面用于在所述设计位置接合所述止动凸片。

说明书

说明书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组件,该车辆座椅组件适于通过轨道组件安装至车辆底板并包括通过斜倚器机构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垫的座椅靠背,其中,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允许该座椅组件响应于座椅靠背的枢转运动而沿着轨道组件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前后滑动,同时保持对设计位置的记忆。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用于在车辆底板上方支撑乘客的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一般通过座椅轨道组件安装至车辆底板,该座椅轨道组件用于针对乘客的舒适度而提供前后调节。座椅靠背通常也通过斜倚器机构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垫,该斜倚器机构用于提供直立就座位置、多个斜倚位置以及至少部分地与座椅垫重叠的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
该座椅轨道组件提供座椅组件设计位置、乘客舒适的多个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的前后运动。公知的是,提供释放机构,用于选择性地解锁该斜倚器机构,以使座椅靠背能够朝向向前倾倒位置进行枢转运动。还已知的是,设置容易进入释放机构,用于响应于座椅靠背的朝向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解锁该座椅轨道组件。已知的是,致动这两个释放机构以使座椅靠背能够枢转地移动至向前倾倒位置并且使座椅组件能够向前滑动至完全向前位置,以允许在车辆内在座椅组件后面容易地进入和退出。
令人期望的是,提供这样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其允许座椅组件响应于座椅靠背的朝向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沿着轨道组件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进行前后滑动,同时保持对设计位置的记忆。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垫和操作性地联接至该座椅垫、用于在直立就座位置和至少部分地与座椅垫重叠的向前倾倒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的座椅靠背。斜倚器机构操作性地联接在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之间,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座椅靠背进行枢转运动。座椅轨道组件联接至座椅垫,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座椅组件在车辆内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进行前后滑动运动。容易进入记忆机构操作性地联接至斜倚器机构和座椅轨道组件,用于响应于座椅靠背的朝向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选择性地将座椅轨道组件致动至解锁状态并使座椅组件能够移动至完全向前位置,同时保持对设计位置的记忆。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考虑时参考下文中的详细说明,本发明将变得更好理解,由此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优势,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垫的车辆座椅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于设计位置的座椅组件和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局部分解侧视图;
图3为响应座椅靠背的枢转运动而致动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座椅组件的局部分解侧视图;
图4为座椅组件的局部分解侧视图,图中座椅靠背处于向前倾倒位置从而将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完全致动至记忆位置;
图5为座椅组件处于设计位置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座椅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
图7为处于记忆位置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和处于完全向前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
图8为座椅组件处于返回至设计位置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座椅组件返回至锁定状态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以及
图10为座椅组件返回至设计位置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在所有若干图中指示相同或相应的零件,以标号10总体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中的座椅组件。参照图1,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座椅组件10包括大致水平的座椅垫12和大致直立的座椅靠背14,该座椅靠背14通过斜倚器机构16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垫12,用于提供在直立就座位置、多个斜倚位置和至少部分地叠置于座椅垫12的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该座椅组件10适于通过座椅轨道组件20安装至车辆底板18,用于提供座椅组件10的前后调节。
在图1中示出的座椅组件10公知为60‑40拼接长椅型座椅组件;然而,在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使用整体长椅型座椅组件或单座座椅组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座椅垫12通常包括用于支撑包封在面罩中的多孔泡沫垫的座椅垫框架,而座椅靠背14通常包括用于支撑包封在面罩中的多孔泡沫垫的座椅靠背。座椅垫12包括固定地紧固至座椅轨道组件20的多个座椅垫托架22,而座椅靠背14包括通过斜倚器机构16枢转地联接至各自的座椅垫托架22的多个座椅靠背托架24。该斜倚器机构16为如本领域所公知的盘形斜倚器,然而,可为用于提供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垫12的选择性的枢转运动的任何类型的斜倚器机构。盘式斜倚器类型的斜倚器机构16在美国专利6,312,053中充分地公开,该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申请中。斜倚器释放机构26操作性地联接至斜倚器机构16,用于选择性地解锁该斜倚器机构16并允许座椅靠背14在就座位置、斜倚位置和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该斜倚器释放机构26可为本领域已知的用于选择性地将斜倚器机构16在锁定状态和允许座椅靠背14的枢转运动的解锁状态之间致动的任何类型。
参照图1,第一释放缆线28在第一释放手柄30和斜倚器释放机构26之间延伸,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致动该斜倚器机构16以允许座椅靠背14在多个斜倚位置之间的枢转调节。第二释放缆线32在第二释放手柄34和斜倚器释放机构26之间延伸,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致动该斜倚器机构16以允许座椅靠背14至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
轨道组件20提供座椅组件10沿着车辆底板18的选择性的前后的滑动调节。座椅轨道组件20包括在背对的向前和向后端部38、40之间延伸的上部轨道36,并且上部轨道36可滑动地联接至在相应的向前和向后端部44、46之间延伸的下部轨道42。座椅垫托架22邻近向后端部40地固定地紧固至上部轨道36。下部轨道42固定地紧固至车辆底板18。本领域公知的任何类型的座椅轨道锁定机构48操作性地联接在上部轨道36和下部轨道42之间用于在锁定状态和允许上部轨道36相对于下部轨道42的前后的滑动运动的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如图1中所示,一对上部和下部轨道36、42间隔开并且平行,用于将座椅垫12支撑在车辆底板18上。每对上部和下部轨道36、42包括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致动的锁定机构48。如本领域所公知的,拉杆50在每个锁定机构48之间延伸并操作性地联接至每个锁定机构48,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并同时地致动锁定机构48。
参照图2,座椅组件10还包括容易进入记忆机构52,其操作性地联接至轨道组件20,用于允许座椅组件10响应座椅靠背14的枢转运动而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的滑动运动,同时保持设计位置的记忆。更具体地,记忆机构52包括通过枢转销56枢转地安装至上部轨道36的控制凸轮54。第一偏置弹簧58联接在上部轨道36和控制凸轮54之间,用于在图2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上偏置该控制凸轮54。鲍登类型的控制缆线60联接在控制凸轮54和座椅靠背托架24的下部臂部62之间,用于响应座椅靠背14在就座位置和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该控制凸轮54。鲍登类型的释放缆线64联接在控制凸轮54和锁定机构48之间,用于响应控制凸轮54的旋转而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自动地致动该锁定机构48。
容易进入记忆机构52还包括记忆臂部66,其通过枢转销68枢转地连接至上部轨道36并在控制端部70和相对的钩形端部72之间纵向地延伸。枢转销68定位在控制端部70和钩形端部72之间的大致中间部。记忆臂部62包括上部倾斜凸轮表面74,其在枢转销68和控制端部70之间延伸,用于与从控制凸轮54向外伸出的凸轮销76接合。该凸轮销76沿着凸轮表面74被引导,用于在升起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间致动该记忆臂部66。第二偏置弹簧78在凸轮销76和从控制端部70伸出的弹簧柱80之间延伸,用于保持凸轮销76和凸轮表面74之间的接合并将记忆臂部66偏置至升起位置。钩形端部72包括面对下部轨道42的向前端部44的前部导向表面82以及面对下部轨道42的向后端部46的相反的钩形表面84。当处在用于限定设计位置的降低位置中时,钩形表面84接合从下部轨道42伸出的止动凸片86。
在操作中,参照图2‑10,在设计位置中示出的座椅组件10具有在直立就座位置中或斜倚位置中的座椅靠背14。斜倚器机构16处于防止座椅靠背14的枢转运动的锁定状态中,而轨道锁定机构48处于防止座椅组件10沿着轨道组件20的前后滑动运动的锁定状态中。如本领域公知的,第一释放手柄30可被致动以解锁该斜倚器机构16并在不致动轨道锁定机构48的情况下允许座椅靠背14的斜倚枢转运动。一旦致动第二释放手柄34,斜倚器机构16被致动至解锁状态用于进行从就座位置至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如图3和4中所示。座椅靠背14朝着向前倾倒位置的向前枢转运动牵拉控制缆线60,以在图3和6中示出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控制凸轮54。控制凸轮54的旋转允许凸轮销76沿着记忆臂部66的凸轮表面74被引导。第二偏置弹簧78促使记忆臂部66从图2和5所示的升起位置旋转至图4所示的在止动凸片86前方的降低位置。控制凸轮54的旋转还同时地牵拉在释放缆线64上以将轨道锁定机构48从锁定状态致动至解锁状态,从而允许座椅组件10沿着轨道组件20的滑动的前后运动。当座椅靠背14处于向前倾倒位置中时,控制缆线60中的张紧力保持控制凸轮54的旋转进而释放缆线64中的张紧力,以将轨道锁定机构48在解锁状态中保持打开,从而允许座椅组件10朝着图7所示的完全向前位置的滑动运动。
参照图8‑10,在座椅组件10从完全向前位置向后返回时,记忆臂部66上的钩形端部72的钩形表面84接合下部轨道42上的止动凸片86,以将座椅组件10止动在设计位置中。在设计位置中,座椅靠背14可从向前倾倒位置枢转地返回至直立就座位置,从而释放控制缆线60上的张紧力。控制凸轮54被第一偏置弹簧58偏置,以逆时针地旋转,如图9所示。控制凸轮54的逆时针旋转还释放释放缆线64上的张紧力,以使轨道锁定机构48返回至锁定状态并防止轨道组件20进一步的前后滑动运动。此外,凸轮销76沿着记忆臂部66的凸轮表面74被引导,同时第二偏置弹簧78促使记忆臂部66从降低位置旋转至清除了止动凸片86的升起位置,如图9和10所示。
最后,如果座椅组件10被定位于设计位置后方——其中记忆臂部66位于止动凸片86后方,则当记忆臂部66处于降低位置时,钩形端部72的前部导向表面82接合止动凸片86以将记忆臂部66向上升起并接着升起在止动凸片86上方以返回至止动凸片86前方的降低位置。因此,在座椅靠背14枢转于向前倾倒位置中的情况下,容易进入记忆机构52总是在座椅组件10返回时保持设计位置的记忆。
本发明已经以示意性方式描述,并且将理解,已经使用的术语旨在描述用词语的性质而不是限制的性质。通过上文中的教示,可做出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将了解,本发明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除了具体描述的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实施。

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0593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CN102905934A*CN102905934A*(21)申请号 201180024539.5(22)申请日 2011.05.1761/395,716 2010.05.17 USB60N 2/12(2006.01)B60N 2/20(2006.01)(71)申请人麦格纳座椅公司地址加拿大安大略(72)发明人克里斯多佛尼吉奥杰弗里P卡罗尔乔纳森A卡尔豪恩(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代理人魏金霞 黄霖(54) 发明名称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57) 摘。

2、要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垫和用于在直立就座位置和向前倾倒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的座椅靠背。斜倚器机构被设置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所述座椅靠背进行枢转运动。座椅轨道组件提供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的选择性致动,从而允许所述座椅组件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进行前后滑动运动。容易进入记忆机构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斜倚器机构和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以便响应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朝向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将所述座椅轨道组件选择性地致动至所述解锁状态并使所述座椅组件能够移动至完全向前位置,同时保持对所述设计位置的记忆。(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11.。

3、16(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CA2011/000584 2011.05.17(87)PCT申请的公 布数据WO2011/143758 EN 2011.11.24(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1/2页2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垫;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垫,以便在直立就座位置与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座椅垫重叠的向前倾倒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斜倚器机构,所述斜倚器机构操作性地联接在所述座椅垫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以便在锁定状态。

4、与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所述座椅靠背进行所述枢转运动;座椅轨道组件,所述座椅轨道组件联接至所述座椅垫,以便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所述座椅组件在车辆内在设计位置与完全向前位置之间进行前后滑动运动;以及容易进入记忆机构,所述容易进入记忆机构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斜倚器机构和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以便响应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朝向所述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将所述座椅轨道组件选择性地致动至所述解锁状态并使所述座椅组件能够移动至所述完全向前位置,同时保持对所述设计位置的记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包括控制凸轮,所述控制凸轮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座。

5、椅轨道组件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靠背,以便响应于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直立就座位置与所述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致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包括记忆臂部,所述记忆臂部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轨道组件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控制凸轮,以便响应于所述控制凸轮的旋转而在升起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致动以便保持所述设计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控制凸轮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以便响应于所述控制凸轮的旋转而使所述座椅轨道组件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致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记忆臂部包括控制端部以及背对的钩形端部,。

6、所述控制端部被偏置成与所述控制凸轮接合,所述背对的钩形端部用于在所述记忆臂部处于所述降低位置时与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上的止动凸片接合由此限定所述设计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控制凸轮包括与所述记忆臂部上的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销,以便响应于所述控制凸轮的旋转而在所述上升位置与所述降低位置之间致动所述记忆臂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组件,还包括第一偏置弹簧,所述第一偏置弹簧联接在所述控制凸轮与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上偏置所述控制凸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组件,还包括第二偏置弹簧,所述第二偏置弹簧联接在所述控制凸轮与所述记忆臂部之间,以便保持所述凸轮销与。

7、所述凸轮表面之间的接合并将所述记忆臂部偏置向所述上升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轨道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联接至下部轨道的上部轨道,所述控制凸轮和所述记忆臂部枢转地联接至所述上部轨道并且所述止动凸片固定地紧固至所述下部轨道从而限定所述设计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组件,还包括联接在所述控制凸轮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的控制缆线,以便响应于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就座位置与所述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05934 A2/2页3运动而旋转所述控制凸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组件,还包括联接在所述控制凸轮与所述座椅轨道组件之间的释放缆线,以便响。

8、应于所述控制凸轮的旋转而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致动所述座椅轨道组件。1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记忆臂部的所述钩形端部包括导向表面以及背向的钩形表面,所述背向的钩形表面用于在所述设计位置接合所述止动凸片。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05934 A1/4页4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组件,该车辆座椅组件适于通过轨道组件安装至车辆底板并包括通过斜倚器机构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垫的座椅靠背,其中,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允许该座椅组件响应于座椅靠背的枢转运动而沿着轨道组件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前后滑动,同时保持对。

9、设计位置的记忆。背景技术0002 机动车辆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用于在车辆底板上方支撑乘客的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一般通过座椅轨道组件安装至车辆底板,该座椅轨道组件用于针对乘客的舒适度而提供前后调节。座椅靠背通常也通过斜倚器机构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垫,该斜倚器机构用于提供直立就座位置、多个斜倚位置以及至少部分地与座椅垫重叠的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0003 该座椅轨道组件提供座椅组件设计位置、乘客舒适的多个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的前后运动。公知的是,提供释放机构,用于选择性地解锁该斜倚器机构,以使座椅靠背能够朝向向前倾倒位置进行枢转运动。还已知的是,设置容易进入释放机构,用于响。

10、应于座椅靠背的朝向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解锁该座椅轨道组件。已知的是,致动这两个释放机构以使座椅靠背能够枢转地移动至向前倾倒位置并且使座椅组件能够向前滑动至完全向前位置,以允许在车辆内在座椅组件后面容易地进入和退出。0004 令人期望的是,提供这样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其允许座椅组件响应于座椅靠背的朝向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沿着轨道组件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进行前后滑动,同时保持对设计位置的记忆。发明内容00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垫和操作性地联接至该座椅垫、用于在直立就座位置和至少部分地与座椅垫重叠的向前倾倒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的座椅靠背。。

11、斜倚器机构操作性地联接在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之间,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座椅靠背进行枢转运动。座椅轨道组件联接至座椅垫,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从而允许座椅组件在车辆内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进行前后滑动运动。容易进入记忆机构操作性地联接至斜倚器机构和座椅轨道组件,用于响应于座椅靠背的朝向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而选择性地将座椅轨道组件致动至解锁状态并使座椅组件能够移动至完全向前位置,同时保持对设计位置的记忆。附图说明0006 在结合附图考虑时参考下文中的详细说明,本发明将变得更好理解,由此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优势,在附图中:说 明 书CN 10290593。

12、4 A2/4页50007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枢转地联接至座椅垫的车辆座椅组件的立体图;0008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于设计位置的座椅组件和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局部分解侧视图;0009 图3为响应座椅靠背的枢转运动而致动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座椅组件的局部分解侧视图;0010 图4为座椅组件的局部分解侧视图,图中座椅靠背处于向前倾倒位置从而将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完全致动至记忆位置;0011 图5为座椅组件处于设计位置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0012 图6为座椅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0013 图7为处于记忆位置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和处于。

13、完全向前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0014 图8为座椅组件处于返回至设计位置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0015 图9为座椅组件返回至锁定状态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以及0016 图10为座椅组件返回至设计位置的情况下的容易进入记忆机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 参照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在所有若干图中指示相同或相应的零件,以标号10总体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中的座椅组件。参照图1,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座椅组件10包括大致水平的座椅垫12和大致直立的座椅靠背14,该座椅靠背14通过斜倚器机构16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垫12,用于提供在直立就座位置、多个斜倚位置和至少部分地。

14、叠置于座椅垫12的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该座椅组件10适于通过座椅轨道组件20安装至车辆底板18,用于提供座椅组件10的前后调节。0018 在图1中示出的座椅组件10公知为60-40拼接长椅型座椅组件;然而,在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使用整体长椅型座椅组件或单座座椅组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座椅垫12通常包括用于支撑包封在面罩中的多孔泡沫垫的座椅垫框架,而座椅靠背14通常包括用于支撑包封在面罩中的多孔泡沫垫的座椅靠背。座椅垫12包括固定地紧固至座椅轨道组件20的多个座椅垫托架22,而座椅靠背14包括通过斜倚器机构16枢转地联接至各自的座椅垫托架22的多个座椅靠背托架24。该斜倚。

15、器机构16为如本领域所公知的盘形斜倚器,然而,可为用于提供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椅垫12的选择性的枢转运动的任何类型的斜倚器机构。盘式斜倚器类型的斜倚器机构16在美国专利6,312,053中充分地公开,该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申请中。斜倚器释放机构26操作性地联接至斜倚器机构16,用于选择性地解锁该斜倚器机构16并允许座椅靠背14在就座位置、斜倚位置和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该斜倚器释放机构26可为本领域已知的用于选择性地将斜倚器机构16在锁定状态和允许座椅靠背14的枢转运动的解锁状态之间致动的任何类型。0019 参照图1,第一释放缆线28在第一释放手柄30和斜倚器释放机构26之间延伸。

16、,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致动该斜倚器机构16以允许座椅靠背14在多个斜倚位置之间的枢转调节。第二释放缆线32在第二释放手柄34和斜倚器释放机构26之间延伸,用于在锁说 明 书CN 102905934 A3/4页6定和解锁状态之间致动该斜倚器机构16以允许座椅靠背14至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0020 轨道组件20提供座椅组件10沿着车辆底板18的选择性的前后的滑动调节。座椅轨道组件20包括在背对的向前和向后端部38、40之间延伸的上部轨道36,并且上部轨道36可滑动地联接至在相应的向前和向后端部44、46之间延伸的下部轨道42。座椅垫托架22邻近向后端部40地固定地紧固至上部轨道36。下部轨。

17、道42固定地紧固至车辆底板18。本领域公知的任何类型的座椅轨道锁定机构48操作性地联接在上部轨道36和下部轨道42之间用于在锁定状态和允许上部轨道36相对于下部轨道42的前后的滑动运动的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致动。如图1中所示,一对上部和下部轨道36、42间隔开并且平行,用于将座椅垫12支撑在车辆底板18上。每对上部和下部轨道36、42包括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致动的锁定机构48。如本领域所公知的,拉杆50在每个锁定机构48之间延伸并操作性地联接至每个锁定机构48,用于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选择性地并同时地致动锁定机构48。0021 参照图2,座椅组件10还包括容易进入记忆机构52,其操作性地联。

18、接至轨道组件20,用于允许座椅组件10响应座椅靠背14的枢转运动而在设计位置和完全向前位置之间的滑动运动,同时保持设计位置的记忆。更具体地,记忆机构52包括通过枢转销56枢转地安装至上部轨道36的控制凸轮54。第一偏置弹簧58联接在上部轨道36和控制凸轮54之间,用于在图2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上偏置该控制凸轮54。鲍登类型的控制缆线60联接在控制凸轮54和座椅靠背托架24的下部臂部62之间,用于响应座椅靠背14在就座位置和向前倾倒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该控制凸轮54。鲍登类型的释放缆线64联接在控制凸轮54和锁定机构48之间,用于响应控制凸轮54的旋转而在锁定和解锁状态之间自动地。

19、致动该锁定机构48。0022 容易进入记忆机构52还包括记忆臂部66,其通过枢转销68枢转地连接至上部轨道36并在控制端部70和相对的钩形端部72之间纵向地延伸。枢转销68定位在控制端部70和钩形端部72之间的大致中间部。记忆臂部62包括上部倾斜凸轮表面74,其在枢转销68和控制端部70之间延伸,用于与从控制凸轮54向外伸出的凸轮销76接合。该凸轮销76沿着凸轮表面74被引导,用于在升起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间致动该记忆臂部66。第二偏置弹簧78在凸轮销76和从控制端部70伸出的弹簧柱80之间延伸,用于保持凸轮销76和凸轮表面74之间的接合并将记忆臂部66偏置至升起位置。钩形端部72包括面对下部轨道。

20、42的向前端部44的前部导向表面82以及面对下部轨道42的向后端部46的相反的钩形表面84。当处在用于限定设计位置的降低位置中时,钩形表面84接合从下部轨道42伸出的止动凸片86。0023 在操作中,参照图2-10,在设计位置中示出的座椅组件10具有在直立就座位置中或斜倚位置中的座椅靠背14。斜倚器机构16处于防止座椅靠背14的枢转运动的锁定状态中,而轨道锁定机构48处于防止座椅组件10沿着轨道组件20的前后滑动运动的锁定状态中。如本领域公知的,第一释放手柄30可被致动以解锁该斜倚器机构16并在不致动轨道锁定机构48的情况下允许座椅靠背14的斜倚枢转运动。一旦致动第二释放手柄34,斜倚器机构1。

21、6被致动至解锁状态用于进行从就座位置至向前倾倒位置的枢转运动,如图3和4中所示。座椅靠背14朝着向前倾倒位置的向前枢转运动牵拉控制缆线60,以在图3和6中示出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控制凸轮54。控制凸轮54的旋转允许凸轮销76沿着记忆臂部说 明 书CN 102905934 A4/4页766的凸轮表面74被引导。第二偏置弹簧78促使记忆臂部66从图2和5所示的升起位置旋转至图4所示的在止动凸片86前方的降低位置。控制凸轮54的旋转还同时地牵拉在释放缆线64上以将轨道锁定机构48从锁定状态致动至解锁状态,从而允许座椅组件10沿着轨道组件20的滑动的前后运动。当座椅靠背14处于向前倾倒位置中时,控制缆线。

22、60中的张紧力保持控制凸轮54的旋转进而释放缆线64中的张紧力,以将轨道锁定机构48在解锁状态中保持打开,从而允许座椅组件10朝着图7所示的完全向前位置的滑动运动。0024 参照图8-10,在座椅组件10从完全向前位置向后返回时,记忆臂部66上的钩形端部72的钩形表面84接合下部轨道42上的止动凸片86,以将座椅组件10止动在设计位置中。在设计位置中,座椅靠背14可从向前倾倒位置枢转地返回至直立就座位置,从而释放控制缆线60上的张紧力。控制凸轮54被第一偏置弹簧58偏置,以逆时针地旋转,如图9所示。控制凸轮54的逆时针旋转还释放释放缆线64上的张紧力,以使轨道锁定机构48返回至锁定状态并防止轨。

23、道组件20进一步的前后滑动运动。此外,凸轮销76沿着记忆臂部66的凸轮表面74被引导,同时第二偏置弹簧78促使记忆臂部66从降低位置旋转至清除了止动凸片86的升起位置,如图9和10所示。0025 最后,如果座椅组件10被定位于设计位置后方其中记忆臂部66位于止动凸片86后方,则当记忆臂部66处于降低位置时,钩形端部72的前部导向表面82接合止动凸片86以将记忆臂部66向上升起并接着升起在止动凸片86上方以返回至止动凸片86前方的降低位置。因此,在座椅靠背14枢转于向前倾倒位置中的情况下,容易进入记忆机构52总是在座椅组件10返回时保持设计位置的记忆。0026 本发明已经以示意性方式描述,并且将理解,已经使用的术语旨在描述用词语的性质而不是限制的性质。通过上文中的教示,可做出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将了解,本发明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除了具体描述的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实施。说 明 书CN 102905934 A1/6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5934 A2/6页9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5934 A3/6页10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5934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