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背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背机.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95759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CN102895759A*CN102895759A*(21)申请号 201110211988.2(22)申请日 2011.07.27A63B 23/02(2006.01)(71)申请人罗杰提特地址美国华盛顿州普雅露东区162街9902号(72)发明人罗杰提特(74)专利代理机构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代理人朱凌(54) 发明名称拉背机(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背机,其是由把手单元、支撑单元、压制单元及调整单元所组成。其把手单元具有两平行握管,支撑单元则具有一相对桥接于两握管前端的下横。
2、杆。所述压制单元则具有两平行的导杆、一桥接于该两导杆顶端的上横杆,该上横杆平行于下横杆上方。调整单元将两导杆对应的组接于两握管,用以使上横杆、下横杆之间形成一可调整间距的限制空间,该限制空间恰可供使用者两支大腿并排伸入,令下横杆支撑于大腿下、上横杆限制于大腿上,使使用者双手能透过两握把而支持大腿与身躯呈九十度曲体,借助上述结构,本发明拉背机能对使用者背部作全面进行拉伸运动,以达到所需的健身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9 页1/1页21.一种拉背机,其特征在于,包。
3、含有:一把手单元,其具有两平行的握管,该两握管具有相对的前端、后端;一支撑单元,其具有一下横杆,该下横杆相对桥接于两握管的前端;一压制单元,其具有两平行的导杆,该两导杆具有相对的顶端、底端,在该两导杆顶端桥接有一上横杆,该上横杆平行于下横杆;以及,一调整单元,其将两导杆对应的组接于两握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拉背机,其特征在于:调整单元主要在两握管前端分别安装有套管,下横杆桥接于该两套管,此两套管能对应的供两导杆插入滑合,所述两导杆则列贯穿有不同高度的调整孔,并在套管贯设有一与调整孔匹配的固定孔,一插梢插入相对的调整孔、固定孔,将两导杆对应的固置于两套管。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拉背机,其特征。
4、在于:支撑单元进一步配置有两平行的连杆,该两连杆具有相对的前端、后端,下横杆桥接于两连杆的前端,该两连杆透过调整单元而对应的固置于两握管的前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拉背机,其特征在于:两连杆于后端缘形成有外径较小的颈缩段,该颈缩段还径向贯穿有第一组装孔;两套管外周延设有一能供对应连杆插入的接管,所述接管设有与第一组装孔相匹配的第二组装孔,扣件组透过该第一、二组装孔而将下横杆桥接于两握管。5.如权利要求2所述拉背机,其特征在于:两套管外周延设有一能插入对应握管中的插管。6.如权利要求2所述拉背机,其特征在于:插梢于突出套管的一端设有径向外突的拉柄、另一端则安装有一受弹簧顶推的珠体,该珠体突出该插。
5、梢表面,珠体收缩的进出该调整孔、固定孔。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拉背机,其特征在于:下横杆外周包覆有缓冲环圈,下横杆以缓冲环圈支撑大腿。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拉背机,其特征在于:上横杆外周包覆有缓压环圈,上横杆以缓压环圈限制大腿。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拉背机,其特征在于:上横杆安装有板片状的压垫,上横杆以压垫限制大腿。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95759 A1/3页3拉背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设备,尤其是指一种能整合下拉背、上拉背运动的拉背机。背景技术0002 市售的拉背机主要可区分以下两种:一、上拉背式:其主要强化上腹部、上腰部、上背部等肌肉力量,该等肌肉有力量,上。
6、部脊椎就会更加稳定,其便可以预防驼背的产生。0003 二、下拉背式:其主要强化下腹部、下腰部、下背部等肌肉力量,该等肌肉有力量,下部脊椎就会更加稳定,其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问题。0004 由是可知,市售的拉背机,其并无法全面锻练腹部、腰部、背部等肌肉,就此而言,其功能实在过于局限,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将市售上拉背式、下拉背式拉背机整合为一,当为众多使用者所殷切企盼。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拉背机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的拉背机,具有能将传统上拉背式、下拉背式拉背机整合为。
7、一的优点。0007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拉背机,其包含有:一把手单元,其具有两平行的握管,该两握管具有相对的前端、后端;一支撑单元,其具有一下横杆,该下横杆相对桥接于两握管的前端;一压制单元,其具有两平行的导杆,该两导杆具有相对的顶端、底端,在该两导杆顶端桥接有一上横杆,该上横杆平行于下横杆;以及,一调整单元,其将两导杆对应的组接于两握管。0008 上述调整单元主要在两握管前端分别安装有套管,下横杆桥接于该两套管,此两套管能对应的供两导杆插入滑合,所述两导杆则列贯穿有不同高度的调整孔,并在套管贯设有一与调整孔匹配的固定孔,一插梢插入相对的调整孔、固定孔,将两导杆对应的固置。
8、于两套管。0009 上述支撑单元进一步的配置有两平行的连杆,该两连杆具有相对的前端、后端,下横杆桥接于两连杆的前端,该两连杆透过调整单元而对应的固置于两握管的前端。0010 上述两连杆于后端缘形成有外径较小的颈缩段,该颈缩段还径向贯穿有第一组装孔;两套管外周延设有一能供对应连杆插入的接管,所述接管设有与第一组装孔相匹配的第二组装孔,扣件组透过该第一、二组装孔而将下横杆桥接于两握管。0011 上述两套管外周延设有一能插入对应握管中的插管。0012 上述插梢于突出套管的一端设有径向外突的拉柄、另一端则安装有一受弹簧顶推的珠体,该珠体突出该插梢表面,珠体收缩的进出该调整孔、固定孔。说 明 书CN 1。
9、02895759 A2/3页40013 上述下横杆外周包覆有缓冲环圈,下横杆以缓冲环圈支撑大腿。0014 上述上横杆外周包覆有缓压环圈,上横杆以缓压环圈限制大腿。0015 上述上横杆安装有板片状的压垫,上横杆以压垫限制大腿。0016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拉背机利用调整单元,其将两导杆对应的组接于两握管,以插梢插入不同高度的调整孔,用以使上横杆、下横杆之间形成一可调整间距的限制空间,该限制空间恰可供使用者两支大腿并排伸入,令下横杆的缓冲环圈恰支撑于大腿下,上横杆的缓压环圈恰限制于大腿上,且在透过椅具的辅助下,使使用者双手能透过两握把而支持大腿与身躯呈九十度曲体,以令两握把与使用者双手之间产生一。
10、份上拉背式的拉伸运动,至于限制空间则会对大腿产生一份下拉背式的拉伸运动,借此,令本发明拉背机能对使用者背部作全面进行拉伸运动。本发明拉背机整体结构配置确具有新颖性,并具有能将传统上拉背式、下拉背式拉背机整合为一的优点,以及具有结构精简的特色。 附图说明0017 图1是本发明拉背机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拉背机的组合示意图;图3A、图3B是本发明拉背机调整限制空间间距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拉背机的第一实施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拉背机的第二实施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拉背机的第三实施状态示意图;图7、图8是本发明拉背机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1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H、h间距10A、10B握管。
11、 11塞件21A、21B连杆 211颈缩段212第一组装孔 22下横杆23缓冲环圈31A、31B导杆 32上横杆33塞套 34缓压环圈35压垫41套管 411固定孔42调整孔 43插梢431拉柄 432弹簧433珠体 44插管45接管 451第二组装孔452扣件组50限制空间60椅具。具体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102895759 A3/3页50019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拉背机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拉背机进行详细阐述。0020 烦请配合图1、图2、图3A及图3B观之,本发明拉背机包括有:一把手单元,其具有两平行的握管10A、10B,该两握管10A、10B具有相对的前端、后端。
12、,并于后端安装有一塑料制的塞件11;一支撑单元,其具有两平行的连杆21A、21B,该两连杆21A、21B具有相对的前端、后端,并于前端桥接有一下横杆22,该下横杆22外周包覆有一泡棉所制成的缓冲环圈23;所述两连杆21A、21B还在后端缘形成有外径较小的颈缩段211,该颈缩段211还径向贯穿有第一组装孔212;一压制单元,其具有两平行的中空导杆31A、31B,该两导杆31A、31B具有相对的顶端、底端,在该两导杆31A、31B顶端桥接有一上横杆32,该上横杆32平行于下横杆22上方;该两导杆31A、31B底端则封闭有一塑料制的塞套33,至于上横杆32外周则包覆有泡棉所制成的两缓压环圈34;以及。
13、,一调整单元,其具有两套管41,该两套管41能对应的供两导杆31A、31B插入滑合,所述两导杆31A、31B则列贯穿有不同高度的调整孔42,并在套管41贯设有一与调整孔42匹配的固定孔411,然后以一插梢43插入相对的调整孔42、固定孔411,用以将两导杆31A、31B对应的固置于两套管41,为使该插梢43不会随便由调整孔42、固定孔411中脱出,其插梢43于突出套管41的一端设有径向外突的拉柄431、另一端则安装有一受弹簧432顶推的珠体433,令该珠体433能突出该插梢43表面,用以限制该插梢43不会轻易经由调整孔42、固定孔411脱出,仅在使用者施加足够的力量时,方能强迫珠体433收缩的。
14、进出该调整孔42、固定孔411;该两套管41外周延设有一能插入对应握管10A、10B中的插管44,以及延设有一能供对应连杆21A、21B插入的接管45,所述接管45设有与第一组装孔212相匹配的第二组装孔451,以使扣件组452能透过该第一、二组装孔212、451而将下横杆22相对桥接于两握管10A、10B的前端,如图3A及图3B所示,以利用插梢43插入不同高度的调整孔42,用以使上横杆32、下横杆22之间形成一可调整间距H、h的限制空间50,请配合图4、图5及图6观之,该限制空间50恰可供使用者两支大腿并排伸入,令下横杆22的缓冲环圈23恰支撑于大腿下,上横杆32的缓压环圈34恰限制于大腿上。
15、,且在透过椅具60的辅助下,使使用者双手能透过两握把10A、10B而支持大腿与身躯呈九十度曲体,以令两握把10A、10B与使用者双手之间产生一份上拉背式的拉伸运动,至于限制空间50则会对大腿产生一份下拉背式的拉伸运动,借此,令本发明拉背机能对使用者背部作全面进行拉伸运动。0021 请参看图7、图8,其本发明拉背机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将图2的缓压环圈34改成板片状的压垫35,令上横杆32以压垫35限制大腿,借此种改良而增加该压垫35与大腿的接触面积,用以改善应力集中的不适感。0022 是以,本发明拉背机整体结构配置,其确具新颖性,并具有能将传统上拉背式、下拉背式拉背机整合为一的优点,以及具有结构精简的特色,确为一具进步性的发明,应符专利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0023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说 明 书CN 102895759 A1/9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95759 A2/9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95759 A3/9页8图3A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95759 A4/9页9图3B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95759 A5/9页10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95759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