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882203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7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88485.X

申请日:

2012.04.06

公开号:

CN102815108A

公开日:

2012.12.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42C 9/00申请公布日:20121212|||公开

IPC分类号:

B42C9/00; B42C19/08; B42C19/00

主分类号:

B42C9/00

申请人:

库格勒·沃马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M·米勒

地址:

德国纽廷根

优先权:

2011.04.06 DE 102011006896.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汲长志;杨国治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描述了一种制造书芯的设备,设备具有堆积成型工位,堆积成型工位将涂覆有粘胶的弯折的印张组合成堆积以形成书芯,并且堆积成型工位具有托板机构以支撑堆积以及具有压紧装置以便将堆积压向托板机构。在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的过程中,压紧机构同时能够沿着堆积的上侧面穿过堆积成型区域移动,并且堆积成型工位具有对齐装置,对齐装置将弯折的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上的印张或堆积对齐,此外如此构造压紧装置,从而在对齐装置将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上的堆积对齐后,压紧机构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以便将印张压向堆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制造由相互连接的芯层与沿着构成折边的折线弯折的印张构成
的书芯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堆积成型工位(40),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在堆积成
型区域(48)中将在其第一外侧面上涂覆有粘胶的弯折的印张组合成堆积以形
成书芯,并且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具有限定了堆积成型区域(48)的托板机构(42)
以支撑堆积以及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压紧机构(60)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
用于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以便将堆积压向所述托板机构(42),其特征在于,
在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的过程中,所述压紧机构(60)同时能够沿着所述堆积
的上侧面穿过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移动,并且所述堆积成型工位(40)具
有对齐装置(44),所述对齐装置将弯折的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
朝向托板机构(42)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42)上的印张或堆积
对齐,其中,此外如此构造所述压紧装置,从而在对齐装置(44)将印张以其
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42)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
机构(42)上的堆积对齐后,所述压紧机构(60)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
侧面加压,以便将所述印张压向所述堆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压紧机构(60)
是在堆积的上侧面的表面上滚动的辊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压紧机构(60),
其中压紧机构(60)分别向由所述对齐装置(44)对齐的新印张的第二外侧面
加压,其中,所述压紧机构(60)能够依次运动穿过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60)沿着穿
过堆积成型区域(48)延伸的闭合导轨(62)能够运动地进行支承,其中,所
述压紧机构(60)基本上沿着所述导轨(62)相互等距离地布置。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机构
(42)具有限定了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基本上垂直放置的支承面(42a),
所述堆积能够贴靠在所述支承面上,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对齐装置(44),从而将
相应的印张靠近所述托板机构(42)地移动到如下的位置中,即其中所述印张
相对于水平成一定角度、优选低于最小45°以及最大85°对齐。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装置
(44)具有靠近托板机构(42)布置的并且同样限定了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
的下止挡(46),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对齐装置,从而所述弯折的印张以其折边接
触到所述下止挡(46)上。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60)能
够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向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挡(46)能够
运动地布置在工作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下止挡向下限
定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在所述静止位置中所述下止挡从所述堆积成型区域
(48)中移出。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
(44)具有附加的压紧元件(52),所述压紧元件基本上位置固定地靠近所述托
板机构(42)以及靠近所述下止挡(46)布置,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压紧元件,
从而其可在靠近折边或与折边邻接的边缘区段上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
面加压,以便朝向所述托板机构(42)挤压所述印张的边缘区段进而压向所述
堆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52)
能够在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移动、优选能够转动,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在上
述的边缘区段上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52)
构造为板状,并且围绕基本上水平的摆动轴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一种用于如此调
节所述托板机构(42)的调节装置(66),从而所述堆积的的上侧面在形成堆积
的过程中基本上位置固定地位于基本上相同的、优选几乎垂直的平面中。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具有输送装置,构造所述
输送装置从而将一个优选制成的堆积从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中移出,其特
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靠近所述托板机构(42)、优选在所述托板机构(42)
下方布置的夹钳(70),如此对齐并构造所述夹钳,使得其钳口(72a,72b)能
够与堆积的靠近印张折边放置的或与印张折边邻接的边缘区段夹紧啮合。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具有胶合剂涂覆工位(10)
以及输送装置(2),所述胶合剂涂覆工位将胶合剂涂覆到弯折的印张的第一外
侧面上,其中,所述印张的第一外侧面为其上侧面;所述输送装置基本上依次
地将已经弯折的印张以其折边向前几乎沿水平的方向输送到所述胶合剂涂覆工
位(10)中,其特征在于转送装置(30),所述转送装置(30)将胶合剂涂覆工
位(10)与位于下游的堆积成型工位(40)连接并且具有输送机构(32),涂覆
有胶合剂的弯折的印张以所述印张的形成其下侧面的第二外侧面平放在所述输
送机构上,并且基本上依次以其折边向前地从所述胶合剂涂覆工位(10)转送
到所述堆积成型工位(4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此构造所述输送机构
(32),从而其将涂覆有胶合剂的弯折的印张从胶合剂涂覆工位(10)的区域中
基本上沿水平的方向转送到对齐装置(44)的区域(34)中的向下倾斜的位置
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具有不
间断地循环的、优选构造为真空皮带的输送带(32),所述输送带的承载涂覆有
胶合剂的印张的上回行段(32a)具有垂直向下弯曲的走向。

说明书

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由相互连接的印张芯层与沿着形成折边的折线折
叠的印张构成的书芯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具有堆积成型工位,该堆积成型
工位在堆积成型区域内使得其第一外侧面涂覆有胶合剂的、弯折的印张支撑堆
积以形成书芯;并且所述设备具有限定堆积成型区域且用于支承堆积的托板机
构和设有至少一个压紧机构的压紧装置,构造所述压紧装置以产生作用到堆积
表面的压力,以便将堆积的印张压向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这种设备尤其用于粘合折叠的或者说弯折的印张以制造相册书芯,并且在
一般情况下,其也是用于制造相册芯或类似产品的设备的一部分。为此,由辊
子卷绕的材料幅面例如在压印工位中压印;然而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可以考虑,
事先将在辊子上卷绕的材料幅面进行压印和/或涂层。紧接着,通过横切把压印
好的印张从材料幅面上裁切下来。将所述印张沿弯折线或者说折叠线折叠,从
而使得所述弯折线或者说折叠线形成弯折边或者说折边。在弯折的印张在堆积
成型工位中组合成堆积之前,在胶合剂涂覆工位中通过如下方式为印张涂覆胶
合剂,即通过胶粘剂将弯折的印张的各两个相邻的页面相互连接成一个共同的
页面。在此,印张的相互重叠放置的折边在堆积中共同形成了由所述堆积构成
的书芯的书背。紧接着,从堆积成型工位的堆积成型区域中取出制成的堆积并
且输送至下一工位、尤其是书芯的制成位置以进行再加工。

文献DE 4141767A1说明了一种用于制造书籍和书册(Broschüre)的方法
和装置,所述书籍和书册由相互连接的印张的弯折的或者说折叠的芯层(Lagen)
构成,其中,将折叠的芯层的首页和末页与硬的封壳粘接。为此连续不断地送
入多次使用的芯层,并在至少一个装订工位中通过机械的装订将其印张相互连
接,紧接着在弯折工位中进行弯折或者说折叠。为弯折的或者说折叠的芯层的
首页和末页套上封壳,所述封壳与所述首页和末页相互粘接。在弯折工位中,
将弯折条粘接在芯层的背上。紧接着,在裁切工位中一次性地
将多次弯折地粘合的并且设有弯折条的芯层裁切为书的尺寸大小。

在构成最接近现有技术的文献EP 0 791 478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书籍装订
的设备和方法,本发明也是从这一现有技术出发,其中,首先将印张依次折叠。
在堆积成型工位中将折叠的印张集聚成堆积,其中,相应的新送入的折叠的印
张的上侧面通过上胶喷头喷涂胶合剂。最后,在堆积的制造位置后面将堆积由
压模(Stempel)压实,以便对于折叠的芯层相互之间的可靠的连接来说实现尽
可能高的粘接效果。

发明内容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设备,所述设备适合于进行
高效而精确的自动化制造,并且尤其在此能够使有待形成的堆积内的印张准确
地对齐。

上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制造由相互连接的芯层与沿着构成折边的折线弯折
的印张构成的书芯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堆积成型工位,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在
堆积成型区域中将在其第一外侧面上涂覆有粘胶的弯折的印张组合成堆积以形
成书芯,并且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具有限定了堆积成型区域的托板机构以支撑堆
积以及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压紧机构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向堆积的上
侧面加压,以便将堆积压向所述托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向堆积的上侧面加
压的过程中,所述压紧机构同时能够沿着所述堆积的上侧面穿过所述堆积成型
区域移动,并且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具有对齐装置,所述对齐装置将弯折的印张
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
构上的印张或堆积对齐,其中,此外如此构造所述压紧装置,从而在对齐装置
将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
托板机构上的堆积对齐后,所述压紧机构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
以便将所述印张压向所述堆积。

因此,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如此构造和布置所述压紧装置,使其并不向堆
积的上侧面加压,而是在此期间穿过堆积成型区域沿堆积的上侧面移动。因此,
同样借助按照本发明设置的对齐装置,使具有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的新
印张相应地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支撑在托板机构上的印张或堆积对
齐。根据本发明,通过压紧装置沿着堆积的上侧面的运动,特别高而均匀的粘
接效果实现了弯折的印张的各两张相邻的纸张的可靠连接,进而实现了可靠的
堆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弯折的印张的的全自动的、可靠的
以及大功率的粘合以形成具有非常高质量的书芯。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改进方案。

因此,优选将至少一个压紧机构构造为辊子,所述辊子在堆积的上侧面的
表面上滚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传动辊子、压紧辊子或粘合辊子用作压
紧机构,所述辊子分别将最上面的弯折的印张推向或者说推到之前形成的印张
堆积上并且与堆积压实。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压紧机构,其中压紧机构
分别向由所述对齐装置对齐的新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由此能够在这种实施
方式中为每张新印张提供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配属于该印张。

在这种实施方式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压紧机构依次穿过堆积成型区域运动。
因此,优选将压紧机构沿着穿过堆积成型区域延伸的闭合导轨可运动地进行支
承。由此,压紧机构以循环运行的方式工作,这对于连续的工序以及尤其对于
全自动运行来说是有利的。

在之前描述的改进方案中,尤其在恒定的工作冲程中,所述压紧元件应沿
导轨等距离地相互布置,从而使得各两个相邻的压紧机构之间的间距是恒定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机构具有限定了所
述堆积成型区域、基本上垂直放置的支承面,所述堆积能够贴靠在所述支承面
上,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对齐装置,从而将相应的印张靠近所述托板机构地移动
到如下的位置中,即其中所述印张相对于水平成一定角度、优选低于最小45°
以及最大85°对齐

此外所述对齐装置优选具有靠近托板机构布置的并且同样限定了所述堆积
成型区域的下止挡,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对齐装置,从而所述弯折的印张以其折
边接触到所述下止挡上。

根据本发明的之前给出的两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运动循环对于自动化工序
和连续的运转特别有利。通过将印张尤其是从水平位置送至向下倾斜或者甚至
基本上垂直的位置,就能使印张支撑在其下侧面上并且如此进行输送,使得在
此期间首先能容易地为其上侧面涂覆胶合剂,进而能够粘合并且紧接着朝向托
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在那已经形成的堆积对齐。

在两个之前给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共同的改进方案中,压紧机构穿过堆
积成型区域向上移动。这种改进方案的优点尤其在于,通过压紧机构的沿着新
送入的并且对齐的印张的、在同时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朝向之前已经在托板机构
中形成的堆积的运动,两个印张的已经弯折的芯层一方面相邻地放置,并且另
一方面一起平面地放置在之前形成的堆积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具有附加的压
紧元件,所述压紧元件基本上位置固定地靠近所述托板机构以及靠近所述下止
挡布置,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压紧元件,从而其可在靠近折边或与折边邻接的边
缘区段上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以便朝向所述托板机构挤压所
述印张的边缘区段进而压向所述堆积。优选将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靠近所述下
止挡布置。此外,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能够在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能够转动地布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在上述的边缘区段上向每张弯折的印
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并且在此优选将压紧元件构造为板状,并且利用其下区
段可围绕基本上水平的摆动轴旋转地进行支承。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有利地将
相应的新送入的印张附加地稳定地固定在之前已经形成的堆积上,这对于形成
堆积的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优选通过调节装置如此调节支撑堆积的托板机构,从而在形成堆积的过程
中将所述堆积的上侧面位置固定地保持在基本上相同的、优选几乎垂直的平面
中。利用这种措施可以简化将相应的新送入的印张对齐和布置在已经在托板机
构上形成的堆积的上侧面上的过程,因为印张的对齐和布置提供了基本上位置
固定的、并且在空间上不变的位置。这特别适合以下这种情况:所述压紧机构
沿着固定的行程或者说固定的轨道穿过堆积成型区域。

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输送装置,设置所述输送装置从而将一个优选
制成的堆积从所述堆积成型区域中移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靠近
所述托板机构、优选在所述托板机构下方布置的夹钳,如此对齐并构造所述夹
钳,使得其钳口能够与堆积的靠近印张折边放置的或与印张折边邻接的边缘区
段夹紧啮合。使用夹钳作为输送装置以将堆积从堆积成型区域中取出,所述夹
钳的钳口靠近印张的折边地与堆积的边缘区段啮合,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可
再一次压紧堆积的书背区域,从而使该位置上的胶粘更加牢固,并且可将这一
夹紧工位同时用于将堆积移出堆积成型区域。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使用胶合剂涂覆工位以便将胶合剂涂覆到印张的
第一外侧面上,其中,印张的第一外侧面为印张的上侧面,并且设置输送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依次将已经弯折的印张几乎水平地以其折边向前地输送至胶合剂
涂覆工位。因此,当印张几乎沿水平方向放置并且在此引导穿过胶合剂涂覆工
位时,为印张的上侧面涂覆粘胶。根据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附加地设置转送
装置,所述转送装置连接胶合剂涂覆工位与位于下游的堆积成型工位并且具有
输送机构,已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背面朝下地平放在所述输送机构上,并且以
其折边向前基本上依次由胶合剂涂覆工位转送到堆积成型工位。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中,如此构造所述输送机构,从而使得其
将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由胶合剂涂覆工位的区域中沿基本上水平的方向转送到
对齐装置的区域中的之前提到的、向下倾斜的位置中。为此特别有利的是,使
用不间断地循环的、优选构造为真空皮带的输送带作为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
的上回行段(Trum)具有垂直向下弯曲的走向,所述上回行段在其下侧面上承
载有在其上侧面上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附图示出:

图1为由输送工位、胶合剂涂覆工位、转送工位和堆积成型工位构成的设
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设备中的胶合剂涂覆工位的放大的截取区段的示意性侧
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设备中的堆积成型工位的放大的截取区段的示意性侧视
图;

图4为堆积成型工位区段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所示的设备尤其可用于粘合(Kaschieren)弯折的印张以制造相册芯,
并且也是用于制造此类书芯(Buchblock)的装置的一部分。为此在图中未示出
的压印工位中压印由辊子展开的材料幅面(Materialbahn);然而替代地或附加地
也可以考虑:在辊子上卷绕地输送的材料幅面已经经过压印和/或涂层和/或曝光
(belichten)。然后,通过横切将压印好的印张(Bogen)从材料幅面上裁切下来。
替代地例如也可借助送纸器(Bogenanleger)提供已经经过压印和/或涂层和/或
曝光的印张。将所述印张沿折叠线或者说弯折线折叠或者说弯折,从而使该弯
折线形成折叠边或者说弯折边。

借助输送工位2送入同样在图中未被示出的、弯折的印张,所述输送工位
2也是在图1中示出的设备的一部分。该输送工位2具有不间断的输送带4,所
述输送带4围绕多个辊子5和5a运行。输送带4由驱动电机6驱动,在示出的
实施例中,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8与位于下游的辊子5a耦连,输送
带4也围绕该辊子转向。这些输送带中的多个优选设置为平行间隔距离的、单
独个狭长型输送带。此外,可将输送带4实施为真空输送带。依次将弯折的印
张以其折边向前地放置到输送带4的上回行段4a上。通过输送带4的上回行段
(Trum)4a的倾斜位置能够沿图中未示出的侧面的接片引导印张,该侧面的接
片限定了所谓的机器零游隙边缘(Maschinennullkante)。输送工位2在示出的设
备中用于将未示出的印张沿根据箭头A的输送方向输送到布置在下游的胶合剂
涂覆工位10中,所述箭头A同时也给出了流程方向,其中在之前提到的侧面的
接片上进而在机器零游隙边缘上同时实现印张的对齐。

从图2中尤其可以看出,胶合剂涂覆工位10具有一对进给辊12、喷胶板
条14、与喷胶板条连接的上胶机(Leimapparat)16、另一个输送辊18以及储胶
板条20。调整输送工位2的输送带4利用其上回行段4a如此对齐,从而使其将
印张输送直至进给辊12,该进给辊12又以同样的速度将印张拉入到胶合剂涂覆
工位10中。同样由驱动电机6通过传动带8来驱动所述进给辊12。在本实施例
中,另一个输送辊18设置在以箭头A所示输送方向的下游,并且位于喷胶板条
14的下方。当印张被移入进给辊12之间并且也被送入位于下游的输送辊18之
后,印张就相应地被夹紧并且背面朝下地放置到输送辊18上,从而穿过喷胶板
条14的下方。其中,印张的上侧面放空,因而能被喷胶板条14整面地涂覆有
胶合剂而不受影响。

喷胶板条14或者说具有喷胶板条14的整个上胶机16可被调至静止位置和
工作位置,例如可旋转地设于上方的静止位置和下方的工作位置之间。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胶机16被固定到机架17上,其中,将机架17围绕转动
点17a可转动地设置到支架上,并且偏心轮17b可使其逆于弹簧17c的拉力在
上方的静止位置和下方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偏心轮17b借助驱动而相应
地开始转动。将喷胶板条14分为具有不同宽度的多段。喷胶板条14下方的输
送辊18也被设为可在印张以背面被送入其中以便输送的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
间旋转,这在图中同样未被示出。

在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中,在进给辊对12与喷胶板条14之间设有未示出的
传感器,以识别印张是否送达。那么就可以根据这种传感器相应的信号来控制
上胶机16,将喷胶板条14中的胶粘剂涂覆涂到印张的上侧面。喷胶板条14和
输送辊18相对移动,从而以一定的压力将印张压向喷胶板条14。因此,在图中
同样未示出的是,将喷胶板条14与输送辊18设为可相对移动。

当喷胶板条14已位于印张上侧面的上方后,开始上胶机16中胶粘剂的进
给上料并将喷胶板条14中的胶粘剂涂覆涂到印张的上侧面。当进给辊12和输
送辊18驱动印张并在喷胶板条14下方使其上侧面被涂覆有胶合剂时,图中未
示出的传感器会识别出边缘区段的长度以及印张的末端,并且以一定的延时中
断胶流,因而会关闭喷胶板条14。其中,如此测算所述的一定的延时,使得印
张上侧面会被完全地涂覆有胶合剂,而在到达印张末端时则暂时断开喷胶板条
14的胶流。作为替代或补充方案的是,除上述时间控制外,也可设置另一个走
向控制装置,这在输送速度会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尤为有利。当涂覆有胶合剂过
程被中断时,喷胶板条14和输送辊18均可被调至或者说被旋至静止位置并相
互远离。

此外,从图2中可以看出,可在靠近输送辊18的位置喷胶板条14的下方
设置储胶板条20,所述储胶板条20与喷胶板条14一样穿过输送走向的整个宽
度。在本实施例中,储胶板条20设于操纵杆22的上悬臂上,操纵杆22可围绕
铰链24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转动。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用实线表示的
位于其向下转动的静止位置的操纵杆22以及用虚线表示的位于其向上转动的静
止位置的操纵杆22。在涂覆有胶合剂过程中,储胶板条20用于收集多余的胶粘
剂。然而,可从喷胶板条14的冲洗中看出储胶板条20的主要作用。由于一旦
宽度改变,即需对喷胶板条14及其喷嘴进行冲洗。喷胶板条14在冲洗时会被
完全注满,以便能均匀地涂覆有胶合剂。在清洗过程中从喷胶板条14中溢出的
胶粘剂则可被收集到储胶板条20中,然后被排出。

此外,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在胶合剂涂覆工位10的下游设置转送工
位30。所述转送工位30将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与堆积成型工位40连接,稍后再
对堆积成型工位40作进一步阐述。转送工位30具有循环真空皮带32,其上回
行段32a形成将印张从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中送出的输送行程延续。在本实施例
中,真空皮带32的上回行段32a具有垂直向下弯曲的走向,即由基本上沿水平
方向位于其上游的区段在胶合剂涂覆工位10的区域中、沿基本上向下倾斜过大
约70°的方向在位于其下游的端部上、在一个位置上靠近堆积成型工位40,在
图2中以附图标记“34”标示该位置并且在该位置上使真空皮带32转向。优选设
置多个相互平行地间隔距离地布置的真空皮带。此外,所述真空皮带32在该位
置上需满足较高的温度要求。

真空皮带32基本上围绕真空箱36运行,由真空装置在真空箱36中形成低
压。在真空箱36的上侧面,即在设置真空皮带32的上回行段32a的侧面上,
构造真空孔,然而从图中无法辨识出所述真空孔。通过类似方法在真空皮带32
上打孔,同样无法从图中看出该孔。由此在真空皮带32的上回行段32a的上侧
面外侧上形成低压,从而使胶合剂涂覆工位10送出的印张背面朝下地附着在真
空皮带32上回行段32a的上侧面上。那么,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上侧面涂覆有胶
合剂的印张背面朝下地放置在真空皮带32上,并且由胶合剂涂覆工位10区域
内的水平方向向附图标记34所示的垂直方向输送,进而转向大幅下倾方向。为
了确保安全的输送,在真空皮带32的两侧设置侧面止挡,从图1和图2中仅可
看出其中一个侧面止挡37。

由于已弯折的印张是以其折边向前地被输送通过胶合剂涂覆工位10,因此
仅有上芯层的上侧面被涂覆有胶合剂,而弯折的印张下芯层的背面则贴着转送
工位30的真空皮带32。

由于转送工位30是用于将已弯折的印张以其折边向前地向垂直方向输送
并且在附图标记34所示的位置区域内使其转为大幅下倾方向,那么就存在这种
风险,即基本上侧朝向上放置的弯折的印张被无意地掀翻(aufklappen)。由于
印张的上芯层并不固定在皮带上并且还被涂覆有胶合剂,而仅有其下芯层的背
面附着真空皮带32,因而十分可能发生无意掀翻印张的情况。为避免在转送工
位30的输送过程中出现这种印张被无意掀翻的状况,在侧面止挡的内侧距离真
空皮带32的上回行段32a相对较近的位置上设置弹簧板,所述弹簧板用作压紧
元件或止挡,如图2附图标记“38”所示。

通过转送装置30如此将弯折的印张调至上述下倾位置,使得弯折的印张的
上芯层被涂覆有胶合剂的上侧面朝向升降台或者说托板机构42。从图3和图4
中尤其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板机构42垂直地设置在堆积成型工位
40位于转送工位30下游并靠近转送工位30的一侧上,使其表面42a成为垂直
的平面(图4)。弯折的印张被不断地送入,在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上进行堆
积。因此,被依次送入并已涂覆有胶合剂的弯折的印张就支撑在托板机构42的
表面42a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托板机构45的表面42a作为支撑堆积的底座
是垂直设置的,那么就是以水平方向在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上进行堆积,因
而堆积是垂直支撑,而不是水平支撑,或者说是竖立放置。

为了使由转送装置30依次送入的印张对齐,设置所谓的对齐区域,如图3
虚线圆圈和附图标记“44”所示。其中设有水平设置的板状的底部滑座46,其表
面46a(图4)为水平的平面。借助调节装置47,可将底部滑座46移至静止位
置和工作位置。处于静止位置的底部滑座46与调节装置47同样都属于堆积成
型工位40的一部分,并可完全进入堆积成型工位40;图3和图4示出了工作位
置上的底部滑座46。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构成了堆积成型区域48的后侧挡
规,向下则由如图4所示的在工作位置下移出的底部滑座46的表面46a形成堆
积成型区域48。此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沿自由边缘区段46b设置多个夹紧
齿50,所述夹紧齿50在本实施例中可旋转90°至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在图4
所示的静止位置上,旋齿在水平方向平行于底部滑座46的表面46a和自由边缘
区段46b。将夹紧齿50向下旋转90°至其工作位置,使其由底部滑座46的表面
46a向上凸出。

此外,对齐区域44设有压紧元件52,所述压紧元件靠近附图标记“34”所示
位置的下方设置,因而也靠近转送工位30下游末端的下方。压紧元件52可被
调至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优选为旋转式可调。图1至图3都示出了关闭位置
上的压紧元件52。在其打开位置上,压紧元件52与托板机构42之间的距离更
大,因而在图1至图3中都可将压紧元件52向左移动,使其调至打开位置。

压紧元件52的作用是使印张向托板机构42表面42a的方向移动,由此也
使其移向堆积成型工位40的方向。因此,压紧元件52首先会处于打开位置。
当转送工位30的真空皮带32将新压痕的印张以折边向前地送入时,压紧元件
52即移至关闭位置并且贴合印张靠近其折边的下部边缘区段。其中,当夹紧齿
50仍处于其静止位置时,印张及其折边会被放置到已处于工作位置并移出的底
部滑座46的上侧面46a上。然后,通过压紧元件52将印张压向托板机构42和
已支撑的堆积的方向。同时将夹紧齿50旋至垂直的工作位置,从而夹起印张并
将其固定到底部滑座46上。

此外,如图4所示,沿托板机构42表面42a的两个垂直的侧面设置向内弯
曲的弹簧板54,所述弹簧板54用于固定住已支撑在托板机构42上的堆积。托
板机构42的表面42a设有多个孔,在此指吸入孔,所述吸入孔通过未示出的软
管和/或导管与同样未示出的抽吸装置连接。在图4中用附图标记“56”标出了其
中少数吸入孔。因此,托板机构42也起到了吸板的作用。通过以这种方式在托
板机构42表面42a上形成的低压,尤其可以使第一张印张维持放置在托板机构
42上,因为第一张印张并未被涂覆有胶合剂。然而,其他每张压痕的印张都会
由于其上侧面上涂覆涂的胶粘剂而与堆积中每一张最上面的印张的未被涂覆有
胶合剂的背面粘联在一起。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托板机构42设有第一留空42b,该第
一留空42b具有第一止动齿58,可借助未示出的调节装置将第一止动齿58移至
回位的静止位置和移出堆积成型工位40的工作位置。此外,托板机构42还设
有另一留空42c,其几乎穿过托板机构42的整个宽度并且具有第二止动齿59,
可借助未示出的调节装置不仅使所述第二止动齿59在移回堆积成型工位40的
静止位置和移出堆积成型工位40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而是甚至可穿过留空42c
的全长。在小尺寸的情况下,用止动齿58、59代替弯曲弹簧板54,以稳同支撑
在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上的堆积。

为了将每张新送入的弯折的印张已涂覆有胶合剂的上侧面与支撑在托板机
构42上的堆积中最上面的印张的未被涂覆有胶合剂的背面粘联起来,新送入的
印张被上侧面地压向堆积。在本实施例中,借助压合辊或者说压辊60实现这个
过程,所述压辊60由下往上地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并且将印张推向堆积。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的闭合导轨可移动且基本等距地
设置压辊60。因此,设置两条相互间隔的传动链,其中一条传动链设置在堆积
成型工位40的一侧,另一条传动链则设置在堆积成型工位40中与之相对的另
一侧且通过导向辊引导。从图3可以看出传动链62,通过在堆积成型工位40
中可旋转地布置的齿轮64来引导所述传动链62。两条传动链62的设置和走向
相同。通过将压辊每一端(图4)的轴颈60a放置到被固定在传动链62上的轴
承元件中,从而在两条传动链62之间水平地设置压辊60。

因此,传动链62可循环运行,由驱动单元使至少一个轧辊64开始转动。
按照图1、3和4所示,以顺时针方向循环运行。通过为每张新送入的印张配备
一个压辊60,借助这种循环运行能够实现连续的、全自动化的流程。如此测算
或者说调整两个相邻的压辊之间的相对间隔距离和设备的相对走向,使得可为
每张新送入的印张均配备一个新的压辊60。

对于每一张新送入且已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均可采用上述流程。夹紧齿
50(图4)按住已粘合的堆积,并且确保新送入且待堆积的印张的精确支撑。在
每个粘合过程中,其中一个压辊60都可以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并将新印张压
向托板机构42上的堆积。

此外,从图3中尤其可以看出,所述堆积成型工位40,也可看作胶粘工位,
具有调节装置66,以便在水平方向上进而在垂直于其垂直表面42a的方向上调
节托板机构42。其中,如此通过调节装置66来实现托板机构42在堆积过程中
的循环回位,从而将堆积的上侧面维持在基本固定的位置。因而,要通过调节
装置66根据堆积的厚度以及不断改变的堆积的递增的高度或者说厚度不断地将
托板机构42置入堆积成型工位40中,如图即向右位移。因此,无需每次根据
堆积目前的高度或者说厚度重新调整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的压辊60的间隔距
离,一种始终引导所有压辊60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的恒定导轨已足以满足条
件,这对于整个构型也很有利。

当预设印张数的堆积已经制成并且上述胶合过程也已结束,可通过调节装
置47将底部滑座46由如图3和图4所示的工作位置向右回移至静止位置。由
此移开堆积成型区域48的下止挡或者说底座打开,堆积就在纵向上垂直下落。
然后被图3和图4中所示的、位于下方的夹钳70接住。所述夹钳70具有可相
向移动以张开和合紧夹钳70的钳口72a、72b以及止挡74。因此,当底部滑座
46打开后,具有相互叠堆且构成书背的折边的堆积成品落到止挡74上,钳口
72a、72b张开。然后,合紧钳口72a、72b,由此,一方面将堆积的书背部分相
应地压紧造型,另一方面也使堆积被夹钳70夹住并向下移出堆积成型工位40。
所述夹钳70可移动地设置在未示出的托座上,并且通过驱动、优选通过电压气
动驱动或电机驱动来进行操作,并且优选可被构造为线性驱动。

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5108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2CN102815108A*CN102815108A*(21)申请号 201210288485.X(22)申请日 2012.04.06102011006896.1 2011.04.06 DEB42C 9/00(2006.01)B42C 19/08(2006.01)B42C 19/00(2006.01)(71)申请人库格勒沃马科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德国纽廷根(72)发明人 M米勒(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代理人汲长志 杨国治(54) 发明名称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57) 摘要描述了一。

2、种制造书芯的设备,设备具有堆积成型工位,堆积成型工位将涂覆有粘胶的弯折的印张组合成堆积以形成书芯,并且堆积成型工位具有托板机构以支撑堆积以及具有压紧装置以便将堆积压向托板机构。在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的过程中,压紧机构同时能够沿着堆积的上侧面穿过堆积成型区域移动,并且堆积成型工位具有对齐装置,对齐装置将弯折的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上的印张或堆积对齐,此外如此构造压紧装置,从而在对齐装置将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上的堆积对齐后,压紧机构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以便将印张压向堆积。(30)优。

3、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4 页1/2页21.一种用于制造由相互连接的芯层与沿着构成折边的折线弯折的印张构成的书芯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堆积成型工位(40),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在堆积成型区域(48)中将在其第一外侧面上涂覆有粘胶的弯折的印张组合成堆积以形成书芯,并且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具有限定了堆积成型区域(48)的托板机构(42)以支撑堆积以及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压紧机构(60)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以便将堆积压向所述托板机构(42),其特征。

4、在于,在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的过程中,所述压紧机构(60)同时能够沿着所述堆积的上侧面穿过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移动,并且所述堆积成型工位(40)具有对齐装置(44),所述对齐装置将弯折的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42)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42)上的印张或堆积对齐,其中,此外如此构造所述压紧装置,从而在对齐装置(44)将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42)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42)上的堆积对齐后,所述压紧机构(60)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以便将所述印张压向所述堆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压紧。

5、机构(60)是在堆积的上侧面的表面上滚动的辊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压紧机构(60),其中压紧机构(60)分别向由所述对齐装置(44)对齐的新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其中,所述压紧机构(60)能够依次运动穿过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60)沿着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延伸的闭合导轨(62)能够运动地进行支承,其中,所述压紧机构(60)基本上沿着所述导轨(62)相互等距离地布置。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机构(42)具有限定了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基本上垂直放置的支承面。

6、(42a),所述堆积能够贴靠在所述支承面上,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对齐装置(44),从而将相应的印张靠近所述托板机构(42)地移动到如下的位置中,即其中所述印张相对于水平成一定角度、优选低于最小45以及最大85对齐。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装置(44)具有靠近托板机构(42)布置的并且同样限定了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的下止挡(46),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对齐装置,从而所述弯折的印张以其折边接触到所述下止挡(46)上。7.根据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60)能够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向上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7、所述下止挡(46)能够运动地布置在工作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下止挡向下限定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在所述静止位置中所述下止挡从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中移出。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44)具有附加的压紧元件(52),所述压紧元件基本上位置固定地靠近所述托板机构(42)以及靠近所述下止挡(46)布置,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压紧元件,从而其可在靠近折边或与折边邻接的边缘区段上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以便朝向所述托板机构(42)挤压所述印张的边缘区段进而压向所述堆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5。

8、2)能够在工作位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5108 A2/2页3置和静止位置之间移动、优选能够转动,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在上述的边缘区段上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52)构造为板状,并且围绕基本上水平的摆动轴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一种用于如此调节所述托板机构(42)的调节装置(66),从而所述堆积的的上侧面在形成堆积的过程中基本上位置固定地位于基本上相同的、优选几乎垂直的平面中。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具有输送装置,构造所述输送装置从而将一个优。

9、选制成的堆积从所述堆积成型区域(48)中移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靠近所述托板机构(42)、优选在所述托板机构(42)下方布置的夹钳(70),如此对齐并构造所述夹钳,使得其钳口(72a,72b)能够与堆积的靠近印张折边放置的或与印张折边邻接的边缘区段夹紧啮合。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设备,其具有胶合剂涂覆工位(10)以及输送装置(2),所述胶合剂涂覆工位将胶合剂涂覆到弯折的印张的第一外侧面上,其中,所述印张的第一外侧面为其上侧面;所述输送装置基本上依次地将已经弯折的印张以其折边向前几乎沿水平的方向输送到所述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中,其特征在于转送装置(30),所述转送装置。

10、(30)将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与位于下游的堆积成型工位(40)连接并且具有输送机构(32),涂覆有胶合剂的弯折的印张以所述印张的形成其下侧面的第二外侧面平放在所述输送机构上,并且基本上依次以其折边向前地从所述胶合剂涂覆工位(10)转送到所述堆积成型工位(40)。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此构造所述输送机构(32),从而其将涂覆有胶合剂的弯折的印张从胶合剂涂覆工位(10)的区域中基本上沿水平的方向转送到对齐装置(44)的区域(34)中的向下倾斜的位置中。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具有不间断地循环的、优选构造为真空皮带的输送带(32),。

11、所述输送带的承载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的上回行段(32a)具有垂直向下弯曲的走向。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5108 A1/8页4用于制造书芯的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由相互连接的印张芯层与沿着形成折边的折线折叠的印张构成的书芯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具有堆积成型工位,该堆积成型工位在堆积成型区域内使得其第一外侧面涂覆有胶合剂的、弯折的印张支撑堆积以形成书芯;并且所述设备具有限定堆积成型区域且用于支承堆积的托板机构和设有至少一个压紧机构的压紧装置,构造所述压紧装置以产生作用到堆积表面的压力,以便将堆积的印张压向压紧机构。背景技术0002 这种设备尤其用于粘合折叠的或者说弯。

12、折的印张以制造相册书芯,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其也是用于制造相册芯或类似产品的设备的一部分。为此,由辊子卷绕的材料幅面例如在压印工位中压印;然而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可以考虑,事先将在辊子上卷绕的材料幅面进行压印和/或涂层。紧接着,通过横切把压印好的印张从材料幅面上裁切下来。将所述印张沿弯折线或者说折叠线折叠,从而使得所述弯折线或者说折叠线形成弯折边或者说折边。在弯折的印张在堆积成型工位中组合成堆积之前,在胶合剂涂覆工位中通过如下方式为印张涂覆胶合剂,即通过胶粘剂将弯折的印张的各两个相邻的页面相互连接成一个共同的页面。在此,印张的相互重叠放置的折边在堆积中共同形成了由所述堆积构成的书芯的书背。紧接着,。

13、从堆积成型工位的堆积成型区域中取出制成的堆积并且输送至下一工位、尤其是书芯的制成位置以进行再加工。0003 文献DE 4141767A1说明了一种用于制造书籍和书册(Broschre)的方法和装置,所述书籍和书册由相互连接的印张的弯折的或者说折叠的芯层(Lagen)构成,其中,将折叠的芯层的首页和末页与硬的封壳粘接。为此连续不断地送入多次使用的芯层,并在至少一个装订工位中通过机械的装订将其印张相互连接,紧接着在弯折工位中进行弯折或者说折叠。为弯折的或者说折叠的芯层的首页和末页套上封壳,所述封壳与所述首页和末页相互粘接。在弯折工位中,将弯折条粘接在芯层的背上。紧接着,在裁切工位中一次性地将多次弯。

14、折地粘合的并且设有弯折条的芯层裁切为书的尺寸大小。0004 在构成最接近现有技术的文献EP 0 791 478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书籍装订的设备和方法,本发明也是从这一现有技术出发,其中,首先将印张依次折叠。在堆积成型工位中将折叠的印张集聚成堆积,其中,相应的新送入的折叠的印张的上侧面通过上胶喷头喷涂胶合剂。最后,在堆积的制造位置后面将堆积由压模(Stempel)压实,以便对于折叠的芯层相互之间的可靠的连接来说实现尽可能高的粘接效果。发明内容0005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设备,所述设备适合于进行高效而精确的自动化制造,并且尤其在此能够使有待形成的堆积内的印张准确地对齐。0。

15、006 上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制造由相互连接的芯层与沿着构成折边的折线弯折的印张构成的书芯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堆积成型工位,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在堆积成型区域中说 明 书CN 102815108 A2/8页5将在其第一外侧面上涂覆有粘胶的弯折的印张组合成堆积以形成书芯,并且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具有限定了堆积成型区域的托板机构以支撑堆积以及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压紧机构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以便将堆积压向所述托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的过程中,所述压紧机构同时能够沿着所述堆积的上侧面穿过所述堆积成型区域移动,并且所述堆积成型工位具有对齐装置,所述对齐装置将弯折的印张以其。

16、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上的印张或堆积对齐,其中,此外如此构造所述压紧装置,从而在对齐装置将印张以其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经支撑在托板机构上的堆积对齐后,所述压紧机构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以便将所述印张压向所述堆积。0007 因此,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如此构造和布置所述压紧装置,使其并不向堆积的上侧面加压,而是在此期间穿过堆积成型区域沿堆积的上侧面移动。因此,同样借助按照本发明设置的对齐装置,使具有涂覆有胶合剂的第一外侧面的新印张相应地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已支撑在托板机构上的印张或堆积对齐。根据本发明,通过压紧。

17、装置沿着堆积的上侧面的运动,特别高而均匀的粘接效果实现了弯折的印张的各两张相邻的纸张的可靠连接,进而实现了可靠的堆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弯折的印张的的全自动的、可靠的以及大功率的粘合以形成具有非常高质量的书芯。0008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改进方案。0009 因此,优选将至少一个压紧机构构造为辊子,所述辊子在堆积的上侧面的表面上滚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传动辊子、压紧辊子或粘合辊子用作压紧机构,所述辊子分别将最上面的弯折的印张推向或者说推到之前形成的印张堆积上并且与堆积压实。0010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压紧机构,其中压紧机构分。

18、别向由所述对齐装置对齐的新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由此能够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为每张新印张提供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配属于该印张。0011 在这种实施方式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压紧机构依次穿过堆积成型区域运动。因此,优选将压紧机构沿着穿过堆积成型区域延伸的闭合导轨可运动地进行支承。由此,压紧机构以循环运行的方式工作,这对于连续的工序以及尤其对于全自动运行来说是有利的。0012 在之前描述的改进方案中,尤其在恒定的工作冲程中,所述压紧元件应沿导轨等距离地相互布置,从而使得各两个相邻的压紧机构之间的间距是恒定的。0013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机构具有限定了所述堆积成型区域、基本上。

19、垂直放置的支承面,所述堆积能够贴靠在所述支承面上,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对齐装置,从而将相应的印张靠近所述托板机构地移动到如下的位置中,即其中所述印张相对于水平成一定角度、优选低于最小45以及最大85对齐0014 此外所述对齐装置优选具有靠近托板机构布置的并且同样限定了所述堆积成型区域的下止挡,并且如此构造所述对齐装置,从而所述弯折的印张以其折边接触到所述下止挡上。0015 根据本发明的之前给出的两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运动循环对于自动化工序和连续的运转特别有利。通过将印张尤其是从水平位置送至向下倾斜或者甚至基本上垂直的位置,就能使印张支撑在其下侧面上并且如此进行输送,使得在此期间首先能容易地为其上侧面。

20、涂覆胶合剂,进而能够粘合并且紧接着朝向托板机构对齐进而朝向在那已经形成的堆说 明 书CN 102815108 A3/8页6积对齐。0016 在两个之前给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共同的改进方案中,压紧机构穿过堆积成型区域向上移动。这种改进方案的优点尤其在于,通过压紧机构的沿着新送入的并且对齐的印张的、在同时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朝向之前已经在托板机构中形成的堆积的运动,两个印张的已经弯折的芯层一方面相邻地放置,并且另一方面一起平面地放置在之前形成的堆积上。0017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具有附加的压紧元件,所述压紧元件基本上位置固定地靠近所述托板机构以及靠近所述下止挡布置,并。

21、且如此构造所述压紧元件,从而其可在靠近折边或与折边邻接的边缘区段上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以便朝向所述托板机构挤压所述印张的边缘区段进而压向所述堆积。优选将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靠近所述下止挡布置。此外,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能够在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移动、优选能够转动地布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在上述的边缘区段上向每张弯折的印张的第二外侧面加压,并且在此优选将压紧元件构造为板状,并且利用其下区段可围绕基本上水平的摆动轴旋转地进行支承。所述附加的压紧元件有利地将相应的新送入的印张附加地稳定地固定在之前已经形成的堆积上,这对于形成堆积的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0018 优选通过调节装置如此调节支撑堆。

22、积的托板机构,从而在形成堆积的过程中将所述堆积的上侧面位置固定地保持在基本上相同的、优选几乎垂直的平面中。利用这种措施可以简化将相应的新送入的印张对齐和布置在已经在托板机构上形成的堆积的上侧面上的过程,因为印张的对齐和布置提供了基本上位置固定的、并且在空间上不变的位置。这特别适合以下这种情况:所述压紧机构沿着固定的行程或者说固定的轨道穿过堆积成型区域。0019 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输送装置,设置所述输送装置从而将一个优选制成的堆积从所述堆积成型区域中移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靠近所述托板机构、优选在所述托板机构下方布置的夹钳,如此对齐并构造所述夹钳,使得其钳口能够与堆积的靠近印张折。

23、边放置的或与印张折边邻接的边缘区段夹紧啮合。使用夹钳作为输送装置以将堆积从堆积成型区域中取出,所述夹钳的钳口靠近印张的折边地与堆积的边缘区段啮合,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可再一次压紧堆积的书背区域,从而使该位置上的胶粘更加牢固,并且可将这一夹紧工位同时用于将堆积移出堆积成型区域。0020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使用胶合剂涂覆工位以便将胶合剂涂覆到印张的第一外侧面上,其中,印张的第一外侧面为印张的上侧面,并且设置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依次将已经弯折的印张几乎水平地以其折边向前地输送至胶合剂涂覆工位。因此,当印张几乎沿水平方向放置并且在此引导穿过胶合剂涂覆工位时,为印张的上侧面涂覆粘胶。根据本发明,在。

24、本实施例中附加地设置转送装置,所述转送装置连接胶合剂涂覆工位与位于下游的堆积成型工位并且具有输送机构,已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背面朝下地平放在所述输送机构上,并且以其折边向前基本上依次由胶合剂涂覆工位转送到堆积成型工位。0021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中,如此构造所述输送机构,从而使得其将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由胶合剂涂覆工位的区域中沿基本上水平的方向转送到对齐装置的区域中的之前提到的、向下倾斜的位置中。为此特别有利的是,使用不间断地循环的、优选构造说 明 书CN 102815108 A4/8页7为真空皮带的输送带作为输送机构,所述输送带的上回行段(Trum)具有垂直向下弯曲的走向,所述上回行段。

25、在其下侧面上承载有在其上侧面上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附图说明0022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附图示出:0023 图1为由输送工位、胶合剂涂覆工位、转送工位和堆积成型工位构成的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0024 图2为图1所示的设备中的胶合剂涂覆工位的放大的截取区段的示意性侧视图;0025 图3为图1所示的设备中的堆积成型工位的放大的截取区段的示意性侧视图;0026 图4为堆积成型工位区段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 图中所示的设备尤其可用于粘合(Kaschieren)弯折的印张以制造相册芯,并且也是用于制造此类书芯(Buchblock)的装置的一部分。为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压印。

26、工位中压印由辊子展开的材料幅面(Materialbahn);然而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考虑:在辊子上卷绕地输送的材料幅面已经经过压印和/或涂层和/或曝光(belichten)。然后,通过横切将压印好的印张(Bogen)从材料幅面上裁切下来。替代地例如也可借助送纸器(Bogenanleger)提供已经经过压印和/或涂层和/或曝光的印张。将所述印张沿折叠线或者说弯折线折叠或者说弯折,从而使该弯折线形成折叠边或者说弯折边。0028 借助输送工位2送入同样在图中未被示出的、弯折的印张,所述输送工位2也是在图1中示出的设备的一部分。该输送工位2具有不间断的输送带4,所述输送带4围绕多个辊子5和5a运行。输。

27、送带4由驱动电机6驱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8与位于下游的辊子5a耦连,输送带4也围绕该辊子转向。这些输送带中的多个优选设置为平行间隔距离的、单独个狭长型输送带。此外,可将输送带4实施为真空输送带。依次将弯折的印张以其折边向前地放置到输送带4的上回行段4a上。通过输送带4的上回行段(Trum)4a的倾斜位置能够沿图中未示出的侧面的接片引导印张,该侧面的接片限定了所谓的机器零游隙边缘(Maschinennullkante)。输送工位2在示出的设备中用于将未示出的印张沿根据箭头A的输送方向输送到布置在下游的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中,所述箭头A同时也给出了流程方向,其中在之前提。

28、到的侧面的接片上进而在机器零游隙边缘上同时实现印张的对齐。0029 从图2中尤其可以看出,胶合剂涂覆工位10具有一对进给辊12、喷胶板条14、与喷胶板条连接的上胶机(Leimapparat)16、另一个输送辊18以及储胶板条20。调整输送工位2的输送带4利用其上回行段4a如此对齐,从而使其将印张输送直至进给辊12,该进给辊12又以同样的速度将印张拉入到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中。同样由驱动电机6通过传动带8来驱动所述进给辊12。在本实施例中,另一个输送辊18设置在以箭头A所示输送方向的下游,并且位于喷胶板条14的下方。当印张被移入进给辊12之间并且也被送入位于下游的输送辊18之后,印张就相应地被夹紧。

29、并且背面朝下地放置到输送辊18上,从而穿过喷胶板条14的下方。其中,印张的上侧面放空,因而能被喷胶板条14整面地涂覆有胶合剂而不受影响。说 明 书CN 102815108 A5/8页80030 喷胶板条14或者说具有喷胶板条14的整个上胶机16可被调至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例如可旋转地设于上方的静止位置和下方的工作位置之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胶机16被固定到机架17上,其中,将机架17围绕转动点17a可转动地设置到支架上,并且偏心轮17b可使其逆于弹簧17c的拉力在上方的静止位置和下方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偏心轮17b借助驱动而相应地开始转动。将喷胶板条14分为具有不同宽度的多段。喷胶。

30、板条14下方的输送辊18也被设为可在印张以背面被送入其中以便输送的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旋转,这在图中同样未被示出。0031 在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中,在进给辊对12与喷胶板条14之间设有未示出的传感器,以识别印张是否送达。那么就可以根据这种传感器相应的信号来控制上胶机16,将喷胶板条14中的胶粘剂涂覆涂到印张的上侧面。喷胶板条14和输送辊18相对移动,从而以一定的压力将印张压向喷胶板条14。因此,在图中同样未示出的是,将喷胶板条14与输送辊18设为可相对移动。0032 当喷胶板条14已位于印张上侧面的上方后,开始上胶机16中胶粘剂的进给上料并将喷胶板条14中的胶粘剂涂覆涂到印张的上侧面。当进给。

31、辊12和输送辊18驱动印张并在喷胶板条14下方使其上侧面被涂覆有胶合剂时,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会识别出边缘区段的长度以及印张的末端,并且以一定的延时中断胶流,因而会关闭喷胶板条14。其中,如此测算所述的一定的延时,使得印张上侧面会被完全地涂覆有胶合剂,而在到达印张末端时则暂时断开喷胶板条14的胶流。作为替代或补充方案的是,除上述时间控制外,也可设置另一个走向控制装置,这在输送速度会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尤为有利。当涂覆有胶合剂过程被中断时,喷胶板条14和输送辊18均可被调至或者说被旋至静止位置并相互远离。0033 此外,从图2中可以看出,可在靠近输送辊18的位置喷胶板条14的下方设置储胶板条20,所述。

32、储胶板条20与喷胶板条14一样穿过输送走向的整个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储胶板条20设于操纵杆22的上悬臂上,操纵杆22可围绕铰链24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转动。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用实线表示的位于其向下转动的静止位置的操纵杆22以及用虚线表示的位于其向上转动的静止位置的操纵杆22。在涂覆有胶合剂过程中,储胶板条20用于收集多余的胶粘剂。然而,可从喷胶板条14的冲洗中看出储胶板条20的主要作用。由于一旦宽度改变,即需对喷胶板条14及其喷嘴进行冲洗。喷胶板条14在冲洗时会被完全注满,以便能均匀地涂覆有胶合剂。在清洗过程中从喷胶板条14中溢出的胶粘剂则可被收集到储胶板条20中,然后被排出。0034 。

33、此外,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在胶合剂涂覆工位10的下游设置转送工位30。所述转送工位30将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与堆积成型工位40连接,稍后再对堆积成型工位40作进一步阐述。转送工位30具有循环真空皮带32,其上回行段32a形成将印张从胶合剂涂覆工位10中送出的输送行程延续。在本实施例中,真空皮带32的上回行段32a具有垂直向下弯曲的走向,即由基本上沿水平方向位于其上游的区段在胶合剂涂覆工位10的区域中、沿基本上向下倾斜过大约70的方向在位于其下游的端部上、在一个位置上靠近堆积成型工位40,在图2中以附图标记“34”标示该位置并且在该位置上使真空皮带32转向。优选设置多个相互平行地间隔距离地布置。

34、的真空皮带。此外,所述真空皮带32在该位置上需满足较高的温度要求。0035 真空皮带32基本上围绕真空箱36运行,由真空装置在真空箱36中形成低压。在说 明 书CN 102815108 A6/8页9真空箱36的上侧面,即在设置真空皮带32的上回行段32a的侧面上,构造真空孔,然而从图中无法辨识出所述真空孔。通过类似方法在真空皮带32上打孔,同样无法从图中看出该孔。由此在真空皮带32的上回行段32a的上侧面外侧上形成低压,从而使胶合剂涂覆工位10送出的印张背面朝下地附着在真空皮带32上回行段32a的上侧面上。那么,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上侧面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背面朝下地放置在真空皮带32上,并且由胶合。

35、剂涂覆工位10区域内的水平方向向附图标记34所示的垂直方向输送,进而转向大幅下倾方向。为了确保安全的输送,在真空皮带32的两侧设置侧面止挡,从图1和图2中仅可看出其中一个侧面止挡37。0036 由于已弯折的印张是以其折边向前地被输送通过胶合剂涂覆工位10,因此仅有上芯层的上侧面被涂覆有胶合剂,而弯折的印张下芯层的背面则贴着转送工位30的真空皮带32。0037 由于转送工位30是用于将已弯折的印张以其折边向前地向垂直方向输送并且在附图标记34所示的位置区域内使其转为大幅下倾方向,那么就存在这种风险,即基本上侧朝向上放置的弯折的印张被无意地掀翻(aufklappen)。由于印张的上芯层并不固定在皮。

36、带上并且还被涂覆有胶合剂,而仅有其下芯层的背面附着真空皮带32,因而十分可能发生无意掀翻印张的情况。为避免在转送工位30的输送过程中出现这种印张被无意掀翻的状况,在侧面止挡的内侧距离真空皮带32的上回行段32a相对较近的位置上设置弹簧板,所述弹簧板用作压紧元件或止挡,如图2附图标记“38”所示。0038 通过转送装置30如此将弯折的印张调至上述下倾位置,使得弯折的印张的上芯层被涂覆有胶合剂的上侧面朝向升降台或者说托板机构42。从图3和图4中尤其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板机构42垂直地设置在堆积成型工位40位于转送工位30下游并靠近转送工位30的一侧上,使其表面42a成为垂直的平面(图4)。

37、。弯折的印张被不断地送入,在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上进行堆积。因此,被依次送入并已涂覆有胶合剂的弯折的印张就支撑在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托板机构45的表面42a作为支撑堆积的底座是垂直设置的,那么就是以水平方向在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上进行堆积,因而堆积是垂直支撑,而不是水平支撑,或者说是竖立放置。0039 为了使由转送装置30依次送入的印张对齐,设置所谓的对齐区域,如图3虚线圆圈和附图标记“44”所示。其中设有水平设置的板状的底部滑座46,其表面46a(图4)为水平的平面。借助调节装置47,可将底部滑座46移至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处于静止位置的底部滑座46与调节装。

38、置47同样都属于堆积成型工位40的一部分,并可完全进入堆积成型工位40;图3和图4示出了工作位置上的底部滑座46。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构成了堆积成型区域48的后侧挡规,向下则由如图4所示的在工作位置下移出的底部滑座46的表面46a形成堆积成型区域48。此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沿自由边缘区段46b设置多个夹紧齿50,所述夹紧齿50在本实施例中可旋转90至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在图4所示的静止位置上,旋齿在水平方向平行于底部滑座46的表面46a和自由边缘区段46b。将夹紧齿50向下旋转90至其工作位置,使其由底部滑座46的表面46a向上凸出。0040 此外,对齐区域44设有压紧元件52,所述压紧。

39、元件靠近附图标记“34”所示位置的下方设置,因而也靠近转送工位30下游末端的下方。压紧元件52可被调至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优选为旋转式可调。图1至图3都示出了关闭位置上的压紧元件52。在其打开说 明 书CN 102815108 A7/8页10位置上,压紧元件52与托板机构42之间的距离更大,因而在图1至图3中都可将压紧元件52向左移动,使其调至打开位置。0041 压紧元件52的作用是使印张向托板机构42表面42a的方向移动,由此也使其移向堆积成型工位40的方向。因此,压紧元件52首先会处于打开位置。当转送工位30的真空皮带32将新压痕的印张以折边向前地送入时,压紧元件52即移至关闭位置并且贴合。

40、印张靠近其折边的下部边缘区段。其中,当夹紧齿50仍处于其静止位置时,印张及其折边会被放置到已处于工作位置并移出的底部滑座46的上侧面46a上。然后,通过压紧元件52将印张压向托板机构42和已支撑的堆积的方向。同时将夹紧齿50旋至垂直的工作位置,从而夹起印张并将其固定到底部滑座46上。0042 此外,如图4所示,沿托板机构42表面42a的两个垂直的侧面设置向内弯曲的弹簧板54,所述弹簧板54用于固定住已支撑在托板机构42上的堆积。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设有多个孔,在此指吸入孔,所述吸入孔通过未示出的软管和/或导管与同样未示出的抽吸装置连接。在图4中用附图标记“56”标出了其中少数吸入孔。因此,。

41、托板机构42也起到了吸板的作用。通过以这种方式在托板机构42表面42a上形成的低压,尤其可以使第一张印张维持放置在托板机构42上,因为第一张印张并未被涂覆有胶合剂。然而,其他每张压痕的印张都会由于其上侧面上涂覆涂的胶粘剂而与堆积中每一张最上面的印张的未被涂覆有胶合剂的背面粘联在一起。0043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托板机构42设有第一留空42b,该第一留空42b具有第一止动齿58,可借助未示出的调节装置将第一止动齿58移至回位的静止位置和移出堆积成型工位40的工作位置。此外,托板机构42还设有另一留空42c,其几乎穿过托板机构42的整个宽度并且具有第二止动齿59,可借助未示出的调节装。

42、置不仅使所述第二止动齿59在移回堆积成型工位40的静止位置和移出堆积成型工位40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而是甚至可穿过留空42c的全长。在小尺寸的情况下,用止动齿58、59代替弯曲弹簧板54,以稳同支撑在托板机构42的表面42a上的堆积。0044 为了将每张新送入的弯折的印张已涂覆有胶合剂的上侧面与支撑在托板机构42上的堆积中最上面的印张的未被涂覆有胶合剂的背面粘联起来,新送入的印张被上侧面地压向堆积。在本实施例中,借助压合辊或者说压辊60实现这个过程,所述压辊60由下往上地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并且将印张推向堆积。0045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穿过堆积成型区域48的闭合导轨可移动且基本等距地设置压辊。

43、60。因此,设置两条相互间隔的传动链,其中一条传动链设置在堆积成型工位40的一侧,另一条传动链则设置在堆积成型工位40中与之相对的另一侧且通过导向辊引导。从图3可以看出传动链62,通过在堆积成型工位40中可旋转地布置的齿轮64来引导所述传动链62。两条传动链62的设置和走向相同。通过将压辊每一端(图4)的轴颈60a放置到被固定在传动链62上的轴承元件中,从而在两条传动链62之间水平地设置压辊60。0046 因此,传动链62可循环运行,由驱动单元使至少一个轧辊64开始转动。按照图1、3和4所示,以顺时针方向循环运行。通过为每张新送入的印张配备一个压辊60,借助这种循环运行能够实现连续的、全自动化的流程。如此测算或者说调整两个相邻的压辊之间的相对间隔距离和设备的相对走向,使得可为每张新送入的印张均配备一个新的压辊60。0047 对于每一张新送入且已涂覆有胶合剂的印张,均可采用上述流程。夹紧齿50(图说 明 书CN 102815108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装订;图册;文件夹;特种印刷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