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878620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70700.3

申请日:

2012.08.01

公开号:

CN102815067A

公开日:

2012.12.1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32B 37/04申请公布日:201212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32B 37/04申请日:20120801|||公开

IPC分类号:

B32B37/04; B32B37/14; B32B27/06; B32B27/18; B32B27/30; C08L27/06; C08L27/24; C08L91/06; C08K5/00; C08K5/11; C08K5/098; C08K5/20

主分类号:

B32B37/04

申请人:

太仓市文元化纤厂

发明人:

杨翠珠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璜泾镇永乐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代理人:

刘述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将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化纤丝网;将重量份数为70~80份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10~30份的过氯乙烯树脂、5~10份的增塑剂、3~5份的稳定剂、0.5~2份的润滑剂、0.5~1份的硬脂酸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80℃~100℃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通过复合机复合,即生产出糊状树脂/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本发明生产出来的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抗冲击强度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 是: 步骤 1、 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 ; 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 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 ; 步骤 2、 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 具体方法是 : 将重量份数为 70 ~ 80 份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 10 ~ 30 份的过氯乙烯树脂、 5 ~ 10 份 的增塑剂、 3 ~ 5 份的稳定剂、 0.5 ~ 2 份的润滑剂、 0.5 ~ 1 份的硬脂酸钙放入搅拌混合器 中在 80℃~ 100℃条件下充分搅拌, 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 ; 步骤 3、 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 具体方法是 : 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炼, 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 混炼温度为 150 ~ 170℃ ; 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合机中, 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 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 在 150℃~ 180℃下复合, 即生产出糊状树脂 / 化纤丝网 / 糊状树脂 三层复合高强度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正丁酯、 己二酸二异丁酯、 己二酸二正己酯中的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稳定剂为硬质酸钠、 硬脂酸镁、 硬脂酸钡中的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酰胺、 油酰胺、 褐煤蜡中的一种。

说明书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膜技术领域, 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 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如专利 ZL201010166429.X 公开了塑料薄膜生产方法及一种塑料薄 膜, 目的是提供表面带有一系列凸起和凹陷结构的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 是在生产过程中 将预先设计好的成形模具作用于膜泡或薄膜的表面, 此种新形态的塑料薄膜可以为下游的 工业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创造条件, 使用传统的两面平行的平面形式薄膜加工成的包装袋至 少存在着两方面的缺点 : 一是卫生状况差, 二是饮用或使用或转移不容易操作。 该塑料薄膜 强度不高, 无法应用在技术指标要求薄膜高强度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 法, 通过该方法生产出来的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抗冲击强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 步骤 1、 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 ; 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 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 ; 步骤 2、 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 具体方法是 : 将重量份数为 70 ~ 80 份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 10 ~ 30 份的过氯乙烯树脂、 5 ~ 10 份 的增塑剂、 3 ~ 5 份的稳定剂、 0.5 ~ 2 份的润滑剂、 0.5 ~ 1 份的硬脂酸钙放入搅拌混合器 中在 80℃~ 100℃条件下充分搅拌, 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 ; 步骤 3、 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 具体方法是 : 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炼, 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 混炼温度为 150 ~ 170℃ ; 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合机中, 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 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 在 150℃~ 180℃下复合, 即生产出糊状树脂 / 化纤丝网 / 糊状树脂 三层复合高强度膜。
     进一步地, 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正丁酯、 己二酸二异丁酯、 己二酸二正己酯中的 一种。
     进一步地, 所述稳定剂为硬质酸钠、 硬脂酸镁、 硬脂酸钡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 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酰胺、 油酰胺、 褐煤蜡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的编织机、 搅拌混合器、 密炼机、 复合机为常用机械设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生产出 来的糊状树脂 / 化纤丝网 / 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 通过分切机分切, 高频热合机热 合, 可以生产出许多成品, 广泛利用在建筑、 汽车、 飞机及包装等行业。本发明的糊状树脂 /
     化纤丝网 / 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具有超强的抗冲击能力,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该增强 薄膜的生产方法工艺简单, 所用设备为常用制膜设备, 可以实现工业化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 步骤 1、 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 ; 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 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 ; 步骤 2、 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 具体方法是 : 将 7KG 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 1KG 的过氯乙 烯树脂、 0.5KG 的己二酸二正丁酯、 0.3KG 的硬质酸钠、 0.05KG 的硬脂酰胺、 0.05KG 的硬脂酸 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 80℃条件下充分搅拌, 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 ; 步骤 3、 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 具体方法是 : 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 炼, 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 混炼温度为 150℃ ; 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 合机中, 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 在 150℃下复合, 即生产出 糊状树脂 / 化纤丝网 / 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
     实施例 2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 步骤 1、 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 ; 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 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 ; 步骤 2、 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 具体方法是 : 将 7.5KG 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 2KG 的过氯 乙烯树脂、 0.75KG 的己二酸二异丁酯、 0.4KG 的硬脂酸镁、 0.1KG 的油酰胺、 0.07KG 的硬脂酸 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 90℃条件下充分搅拌, 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 ; 步骤 3、 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 具体方法是 : 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 炼, 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 混炼温度为 160℃ ; 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 合机中, 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 在 165℃下复合, 即生产出 糊状树脂 / 化纤丝网 / 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
     实施例 3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 步骤 1、 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 ; 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 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 ; 步骤 2、 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 具体方法是 : 将 8KG 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 3KG 的过氯乙 烯树脂、 1KG 的己二酸二正己酯、 0.5KG 的硬脂酸钡、 0.2KG 的褐煤蜡、 0.1KG 的硬脂酸钙放入 搅拌混合器中在 100℃条件下充分搅拌, 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 ; 步骤 3、 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 具体方法是 : 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 炼, 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 混炼温度为 170℃ ; 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 合机中, 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 在 180℃下复合, 即生产出 糊状树脂 / 化纤丝网 / 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5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5067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2CN102815067A*CN102815067A*(21)申请号 201210270700.3(22)申请日 2012.08.01B32B 37/04(2006.01)B32B 37/14(2006.01)B32B 27/06(2006.01)B32B 27/18(2006.01)B32B 27/30(2006.01)C08L 27/06(2006.01)C08L 27/24(2006.01)C08L 91/06(2006.01)C08K 5/00(2006.01)C08K 5/11(2006.01)C0。

2、8K 5/098(2006.01)C08K 5/20(2006.01)(71)申请人太仓市文元化纤厂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璜泾镇永乐村(72)发明人杨翠珠(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 234代理人刘述生(54) 发明名称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将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化纤丝网;将重量份数为7080份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1030份的过氯乙烯树脂、510份的增塑剂、35份的稳定剂、0.52份的润滑剂、0.51份的硬脂酸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80100条件下充分搅。

3、拌,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通过复合机复合,即生产出糊状树脂/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本发明生产出来的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抗冲击强度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1/1页21.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步骤2、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具体方法是:将重量份数为708。

4、0份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1030份的过氯乙烯树脂、510份的增塑剂、35份的稳定剂、0.52份的润滑剂、0.51份的硬脂酸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80100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步骤3、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具体方法是: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炼,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混炼温度为150170;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合机中,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在150180下复合,即生产出糊状树脂/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正丁酯、己二。

5、酸二异丁酯、己二酸二正己酯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硬质酸钠、硬脂酸镁、硬脂酸钡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酰胺、油酰胺、褐煤蜡中的一种。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5067 A1/3页3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复合膜技术领域,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背景技术0002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ZL201010166429.X公开了塑料薄膜生产方法及一种塑料薄膜,目的。

6、是提供表面带有一系列凸起和凹陷结构的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是在生产过程中将预先设计好的成形模具作用于膜泡或薄膜的表面,此种新形态的塑料薄膜可以为下游的工业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创造条件,使用传统的两面平行的平面形式薄膜加工成的包装袋至少存在着两方面的缺点:一是卫生状况差,二是饮用或使用或转移不容易操作。该塑料薄膜强度不高,无法应用在技术指标要求薄膜高强度上。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出来的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抗冲击强度高。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

7、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步骤2、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具体方法是:将重量份数为7080份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1030份的过氯乙烯树脂、510份的增塑剂、35份的稳定剂、0.52份的润滑剂、0.51份的硬脂酸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80100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步骤3、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具体方法是: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炼,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混炼温度为150170;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合机中,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态的糊状树脂混合。

8、物,在150180下复合,即生产出糊状树脂/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0005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正丁酯、己二酸二异丁酯、己二酸二正己酯中的一种。0006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为硬质酸钠、硬脂酸镁、硬脂酸钡中的一种。0007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酰胺、油酰胺、褐煤蜡中的一种。0008 本发明中的编织机、搅拌混合器、密炼机、复合机为常用机械设备。000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生产出来的糊状树脂/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通过分切机分切,高频热合机热合,可以生产出许多成品,广泛利用在建筑、汽车、飞机及包装等行业。本发。

9、明的糊状树脂/说 明 书CN 102815067 A2/3页4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具有超强的抗冲击能力,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该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工艺简单,所用设备为常用制膜设备,可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具体实施方式0010 实施例1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步骤2、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具体方法是:将7KG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1KG的过氯乙烯树脂、0.5KG的己二酸二正丁酯、0.3KG的硬质酸钠、0.05KG的硬脂酰胺、0.05KG的硬脂酸。

10、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80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步骤3、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具体方法是: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炼,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混炼温度为150;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合机中,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在150下复合,即生产出糊状树脂/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0011 实施例2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网状的化纤丝网;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步骤2、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具体方法是:将7.5KG的糊。

11、状聚氯乙烯树脂、2KG的过氯乙烯树脂、0.75KG的己二酸二异丁酯、0.4KG的硬脂酸镁、0.1KG的油酰胺、0.07KG的硬脂酸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90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步骤3、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具体方法是: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炼,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混炼温度为160;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合机中,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在165下复合,即生产出糊状树脂/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0012 实施例3一种化纤丝与糊状树脂复合增强薄膜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将高强度的化纤丝通过编织机编织成。

12、网状的化纤丝网;将编织后的化纤丝网通过裁切机裁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化纤丝网;步骤2、生产糊状树脂混合物,具体方法是:将8KG的糊状聚氯乙烯树脂、3KG的过氯乙烯树脂、1KG的己二酸二正己酯、0.5KG的硬脂酸钡、0.2KG的褐煤蜡、0.1KG的硬脂酸钙放入搅拌混合器中在100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成糊状树脂混合物;步骤3、将糊状树脂与化纤丝网复合,具体方法是:将糊状树脂混合物放入密炼机里混炼,使混合物达到熔融状态,混炼温度为170;将得到的两张大小相同的化纤丝网放入复合机中,在两张化纤丝网之间流入熔融状态的糊状树脂混合物,在180下复合,即生产出糊状树脂/化纤丝网/糊状树脂三层复合高强度膜。00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说 明 书CN 102815067 A3/3页5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说 明 书CN 102815067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层状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