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连接器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方向盘侧和车体侧之间电连接的旋转连接器装置,详
细而言,涉及能够具备对转向器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角度检测功能的旋转
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汽车等车辆上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具备由能够相对旋转地组装在
同轴上的定子和转子构成的连接器外壳。
对于旋转连接器装置,在连接器外壳中,定子固定在车体侧,转子组装
在方向盘侧,例如,进行喇叭组件、气囊组件、电源等车体侧和方向盘侧之
间的电连接。
近年来,也提出了如下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在旋转连接器装置的附近具
备角度检测传感器,具备对方向盘的转向器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角度检测
功能。
专利文献1中的组合开关装置也是上述那样的带角度检测功能的旋转连
接器装置之一,是具备作为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转向杆连接器单元、具有角度
检测功能的传感器单元的结构。
这样,通过旋转连接器装置具备角度检测功能,能够适用于基于从角度
检测传感器获得的角度信息进行例如悬架的衰减力控制等各种各样的控制。
在上述那样的带角度检测功能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例如,如图13所
示,存在如下类型:角度检测传感器310对与转向器联动而旋转的转子130
的旋转进行检测,能够获得转向器的旋转角度。
另外,图13是以往的带角度检测功能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0的仰视图。
图13所示那样的以往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0在定子112的下侧安装有
被固定在车体侧的角度检测传感器310。在角度检测传感器310的内周侧具
备相对于该角度检测传感器310的主体侧独立并与转向器呈同心状旋转的角
度检测用旋转体330。
在这样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00的转子130上具备转矩传递部610,该转
矩传递部610与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呈同心状旋转,用于将转向器的旋转
转矩向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传递。
另外,该转矩传递部610在半径方向的内侧与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
330相对地配置。
并且,如图13中的X部的放大图所示,在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
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与所述转矩传递部610嵌合的嵌合突部340,在
所述转矩传递部610上形成有允许与所述嵌合突部340嵌合的嵌合槽部620。
通过嵌合突部340和嵌合槽部620相互嵌合,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
与所述转矩传递部610一起与转向器的旋转联动而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
310能够基于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的旋转来对角度进行检测。
不过,如图13中的X部放大图所示,嵌合突部340和嵌合槽部620的
抵接部分都形成为平面状。详细而言,嵌合突部34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
形成为面状,并且,嵌合槽部6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也形成为面状。
因此,嵌合突部340和嵌合槽部620的抵接部分相互呈面状抵接,在从
转矩传递部610向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侧传递转矩时易于产生相互碰撞
音、摩擦音。
因而,在每次转向器的旋转操作时,产生这样的刺耳声音,因此存在妨
碍成为安静且舒适的驾驶的这样的难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114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转向器的旋转操作时不发出碰撞音、摩
擦音等刺耳声音而能够实现安静且舒适的行驶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该旋
转连接器单元与角度检测单元的嵌合构造。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包括定子和相对于该定子与转向器呈同心状
旋转的转子,与检测所述转向器的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传感器所具备的角度
检测用旋转体呈同心状地构成转矩传递部,该转矩传递部与所述转子一起旋
转,用于将转向器的旋转转矩向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传递,在所述转矩传
递部形成有嵌合部,该嵌合部与形成在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的周向的至少
一部分的嵌合允许部嵌合,该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中的
与所述嵌合允许部嵌合抵接的嵌合抵接部分以朝向所述嵌合允许部变尖细
的形状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所述转矩传递部能够构成为筒状,所述嵌合抵接部
分的壁厚形成为比该嵌合抵接部分的靠近基端侧的部分的壁厚大。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所述嵌合部能够以将所述转矩传递部的周向
的至少一部分切除而成的缺口形状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单元与角度检测单元的嵌合构造,具备旋转
连接器单元和对转向器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角度检测单元,所述旋转连接
器单元包括定子和相对于该定子与转向器呈同心状旋转的转子,所述角度检
测单元具备与转向器的旋转联动而与转向器呈同心状旋转的角度检测用旋
转体,所述旋转连接器单元构成有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而将转向器的转矩向
该角度检测用旋转体传递的转矩传递部,在所述转矩传递部上形成有用于与
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嵌合的嵌合部,在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的周向的至
少一部分形成有允许所述嵌合部的嵌合的嵌合允许部,该旋转连接器单元与
角度检测单元的嵌合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中的与所述嵌合允许部嵌
合抵接的嵌合抵接部分以及所述嵌合允许部中的与嵌合抵接部分抵接的嵌
合允许抵接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以朝向另一方变尖细的形状形成。
所述嵌合部例如只要是凸状、凹状或者槽状等与所述嵌合允许部嵌合的
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定。
同样地,所述嵌合允许部能够形成为例如与将嵌合部形成为突形状的情
况相对应的凹状或者槽状,或者,能够形成为与将嵌合部形成为凹状或者槽
状的情况相对应的突状,只要是与所述嵌合部嵌合的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定。
嵌合抵接部分例如只要是弧形状等弯曲形状、锥状、或者、将尖细的顶
端部分形成为平坦状的方式等朝向所述嵌合允许部变尖细的形状,其形状就
没有特别限定。
所述角度检测传感器所检测的信号不限于与角度信息相对应的脉冲信
号、电信号,这些检测信号例如包含已实施了滤波等处理的信号等,只要是
能够应用为角度信息的信号即可。
角度检测传感器在具有将旋转角度变换成脉冲数的功能的情况下,其变
换方式不限于光电式、电刷式、磁式等,另外,也可以是增量型和绝对型中
的任一个。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在转向器的旋转操作时不发出碰撞音、摩擦音等
刺耳声音而能够实现安静且舒适的行驶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该旋转连接
器单元与角度检测单元的嵌合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杆连接器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杆连接器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杆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5是图1中的A-A向视剖视图。
图6是将转子拆卸了的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杆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用旋转体与转矩传递部的嵌合构造的说明
图。
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用旋转体与转矩传递部的嵌合构造的说
明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用旋转体与转矩传递部的嵌合构造的说
明图。
图1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用旋转体与转矩传递部的嵌合构造的
说明图。
图1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用旋转体与转矩传递部的嵌合构造的
说明图。
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用旋转体与转矩传递部的嵌合构造的
说明图。
图13是将以往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局部放大来表示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杆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外壳11、
承座41、旋转锁定构成体51、角度检测单元30。
连接器外壳11以在俯视中央部分形成有沿着转向器的旋转轴方向(图5
中的上下方向)贯通的插入孔H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方式构成。插入孔H以
允许被所述转向柱(省略图示)支承的转向轴(省略图示)的插入的直径形
成。
另外,在所述转向轴的上端部固定有用于进行旋转操作的方向盘。
连接器外壳11是包括能够相互进行相对旋转的定子12和转子13的大
致呈圆筒状的壳体。如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在连接器外壳11的内部包
括收容空间S,该收容空间S以适当卷绕的状态收容挠性扁平电缆C(以下
称为“扁平电缆C”)。
定子12被固定于车体侧的适当的构件、例如转向柱的组合支架开关(省
略图示),以能够相对于方向盘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方向盘。所述定子12
包括作为底板而形成为环状的固定侧环板14、自该固定侧环板14的外周缘
垂直地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周筒部15。定子12通过将固定侧环板14的外周缘
和外周筒部15的下端嵌合而构成为一体。
如图5所示,外周筒部15包括圆筒状的外侧外周筒部15o和比该外侧
外周筒部15o稍小的小径的圆筒状的内侧外周筒部15i,并且外周筒部15为
外侧外周筒部15o和内侧外周筒部15i呈同心圆状配置成在半径方向上接近
而相对的双层构造。
在定子12上安装有定子侧连接器17。
定子侧连接器17包括第一定子侧连接器17A和第二定子侧连接器17B。
第一定子侧连接器17A和第二定子侧连接器17B隔开规定间隔而以各自的
连接器连接口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外周筒部15(外侧外周筒部15o)
的外侧。
所述转子13包括形成为环状的作为顶板的旋转侧环板21和自该旋转侧
环板21的内周缘垂直地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周筒部22。并且,转子13构成为
与方向盘一起呈一体地旋转。转子13能够相对于定子12绕与所述转向器的
旋转轴相同的轴旋转。
旋转侧环板21以在转子13的旋转轴的方向上与所述固定侧环板14相
面对的方式配置。
另外,转子13的旋转轴的方向为与上述转向器的旋转轴方向(图5中
的上下方向)相同的方向。
另外,所述内周筒部22以在半径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与外周
筒部15相面对的方式配置。
在转子13上安装有随着该转子13的旋转而一体地旋转的转子侧连接器
23B。
转子侧连接器23包括第一转子侧连接器23A和第二转子侧连接器23B。
第一转子侧连接器23A和第一定子侧连接器17A以及第二转子侧连接
器23B和第二定子侧连接器17B分别利用配置在收容空间S内的扁平电缆C
相互电连接。
定子侧连接器17分别与在转向柱下盖板(省略图示)内自车体侧的电
路等引出的电缆(省略图示)连接。
转子侧连接器23分别例如与自喇叭开关、气囊单元等的电路引出的电
缆(图示省略)连接。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承座41包括多个旋转辊43和底环42,
所述承座41以转子13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收容空间S中。
旋转辊43以与后述的辊支承突部45相同的数量设置,分别轴支承于辊
支承突部45,分别以与所述转子13的旋转轴平行的轴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设
置。
底环42包括俯视呈圆环状的板状的底环主体部44、辊支承突部45和辊
外周侧突部46。
底环主体部4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侧环板14接近地配置,构
成为相对于定子12能够相对旋转。
辊支承突部45以在底环主体部44的周向等间隔地对旋转辊43能够轴
支承的方式朝向上方突出。
辊外周侧突部46在辊支承突部45的外侧以从径外侧对将扁平电缆C如
后述那样绕旋转辊43的周向折回的折回部分(后述的翻转部Cr)进行引导
的方式相对于底环主体部44朝向上方突出。
另外,扁平电缆C是多个扁平的平角导体以规定的间距平行地排列并由
电绝缘体覆盖的具有挠性的带状的传输线。
扁平电缆C在收容空间S中具备两根,在该收容空间S中以使两根重
合而卷绕的状态设置。重合的两根中的一个扁平电缆C中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侧与第一定子侧连接器17A侧连接,并且,两根中的另一个扁平电缆C中
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第二定子侧连接器17B侧连接。
重合的两根中的一个扁平电缆C中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与第一转子
侧连接器23A侧连接,并且,两根中的另一根扁平电缆C中的长度方向的
另一端侧与第二转子侧连接器23B侧连接。
这样的扁平电缆C被相对于固定侧环板14旋转自如地载置在连接器外
壳11的内部的收容空间S中的承座41支承,以卷绕的状态收容。
详细而言,扁平电缆C在收容空间S中分别从第一定子侧连接器17A、
第二定子侧连接器17B引入所述收容空间S,如图5和图6所示,在承座41
的外侧构成外侧卷绕部分Co,该外侧卷绕部分Co以沿着定子12的外周筒
部15(内侧外周筒部15i)的内周面的方式卷绕。
因而,外侧卷绕部分Co的基端固定在定子侧连接器17的位置。
另外,扁平电缆C在收容空间S中如上所述那样两根为一组重合而卷绕,
但在图5和图6中,简化地图示了仅卷绕一根的状态。
并且,如图6所示,扁平电缆C在长度方向的中途构成翻转部分Cr,
该翻转部分Cr以呈U字型卷绕于多个所述旋转辊43中的一个而使朝向翻
转。
扁平电缆C随后构成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在承座41的内侧沿着转子13
的内周筒部22的外周面卷绕的内侧卷绕部分Ci。如图5和图6所示,扁平
电缆C最终从收容空间S引出而与第一转子侧连接器23A、第二转子侧连接
器23B侧连接。
因而,内侧卷绕部分Ci的基端固定在转子侧连接器23的位置。
这样,在所述收容空间S中,扁平电缆C通过使转子13相对于定子12
旋转而在外侧卷绕部分Co和内侧卷绕部分Ci之间分别进行卷绕和退绕中任
一个。
此时,对于扁平电缆C,以追随外侧卷绕部分Co与内侧卷绕部分Ci之
间的卷绕状态的平衡的变化的方式翻转部分Cr与承座41一起适当旋转。由
此,转向杆连接器10能够以使扁平电缆C在收容空间S内始终整齐的卷绕
状态保持扁平电缆C,并且,能够顺利地进行方向盘的旋转操作。
接着,简单地说明上述的旋转锁定构成体51。如图2所示,旋转锁定构
成体51包括锁定体52、弹簧承接套筒54、介于该锁定体52和该弹簧承接
套筒54之间的复位弹簧53。
使弹簧承接套筒54克服复位弹簧53的作用力而上推,能够用锁定体52
锁定,以便使转子13不相对于定子12进行相对旋转,或者、通过插入方向
盘的芯轴的毂部(省略图示),解除锁定体52的锁定,以便能够允许自由地
相对旋转。
最后,使用图3至图5、以及图7中的(a)、(b)、(b1)和(c)来说明
所述角度检测单元30。
另外,图7中的(a)是对图3中的区域X部分局部省略来表示的放大
图,图7中的(b)是图4中的区域X部分的放大图,图7中的(b1)是图7
中的(b)的局部放大图,图7中的(c)是图7中的(b)中的A-A线剖
视图。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角度检测单元30包括对转向器的旋转角度进
行检测的角度检测传感器31和将转向器的转矩向该角度检测传感器31侧传
递的转矩传递部61。
角度检测传感器31包括角度检测传感器主体32和角度检测用旋转体
33。
角度检测传感器主体32构成为俯视(仰视)呈圆环状,与转向器的旋
转轴呈同心状安装在固定侧环板14的下表面。
角度检测传感器主体32具备根据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旋转了的旋转角
度产生脉冲的脉冲产生功能,内置有对产生的脉冲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电
路、进行运算和存储的微型机等,设置有与车体侧的电子回路连接的连接器
(省略图示)。
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与转向器的旋转轴呈同心状配置在角度检测传感
器主体32的内周侧。
转矩传递部61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从转子13的内周筒部22的下端向
下方延伸设置,形成为与转子13的旋转一起一体地旋转的大致圆筒状。
转矩传递部61在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的半径方向内侧与转向器的旋转
轴呈同心状配置。
如图3至图5以及图7所示,转矩传递部61和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构
成有以将转向器的旋转转矩经由转矩传递部61向该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传
递的方式相互嵌合的嵌合构造34、62。
详细而言,在所述转矩传递部61的周向上隔着旋转中心相对的规定的
相对部分,形成有允许与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嵌合的嵌合槽部62。该
嵌合槽部62是以将所述转矩传递部61的周向沿着转向器的轴方向截断的方
式切除而成的槽状。
另一方面,在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的内周面且在周向上隔着旋转中心
相对的规定的相对部分,形成有以与嵌合槽部62嵌合的方式向半径方向内
侧突出的嵌合突部34。
并且,另外,如图7中的(a)和(b)所示,所述转矩传递部61中的
嵌合槽部6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形成有与嵌合突部34嵌合抵接的转子侧抵
接部分62t,该转子侧抵接部分62t形成为朝向所述嵌合突部34变细的俯视
弧形状(参照图7中的(b1))。
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中的嵌合突部3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与
转子侧抵接部分62t嵌合抵接的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t。另外,传感器侧抵
接部分31t形成为平面状。
通过嵌合槽部62和嵌合突部34的嵌合而使转向器的转矩从转矩传递部
61传递,从而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与转向器的旋转联动而进行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杆连接器10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作用、效果。特别
是具备上述那样的角度检测单元30的结构,因此能够获得以下那样的作用、
效果。
如图7所示,所述角度检测单元30是转矩传递部61的嵌合槽部62与
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的嵌合突部34相互嵌合的结构,因此,能够将转向器
的旋转转矩向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传递,能够防止产生碰撞音、摩擦音。
详细而言,如图13所示,在以往的角度检测单元100中,转矩传递部
610的嵌合槽部620中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20t、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的嵌
合突部340中的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0t都形成为面状。
采用这样的构成,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与转向器的旋转联动而旋转时,
转子侧抵接部分620t和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0t一边呈面状相互抵接,一边
从转矩传递部610向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0传递转矩。由此,转子侧抵接部
分620t与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0t的抵接部位变多,易于产生碰撞音、摩擦
音。
特别是,转子侧抵接部分620t与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0t反复碰撞、摩
擦,从而由于时效变化等的影响,在嵌合部分产生游隙,其影响逐渐显著,
因此更加易于产生碰撞音、摩擦音。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角度检测单元30中,如上所述,转矩传
递部61的嵌合槽部62中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2t形成为朝向传感器侧抵接部
分31t变细的俯视(仰视)弧形状(参照图7中的(b1))。
由此,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与转向器的旋转联动而旋转时,俯视呈弧
形状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2t与面状的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t抵接的抵接部分
不是面状,如图7中的(a)所示,成为沿着转向器的旋转轴方向呈线状延
伸的抵接线TL。
因而,能够使转子侧抵接部分62T和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t之间的、抵
接面积变少,因此,能够使它们抵接时的抵接部位变少而减少碰撞音,并且,
面彼此摩擦时发出的摩擦音发出的情况能够被大幅地抑制,能够实现安静且
舒适的行驶。
另外,所述嵌合槽部62以将所述转矩传递部61的周向截断的方式切掉
而成的槽状形成(参照图7中的(b)),因此,转矩传递部61能够以不具有
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分的外周面形成(参照图3和图4)。
因而,即使在所述固定侧环板14的下部未安装有角度检测传感器31的
状态下,也能够形成为使配置在周边的电缆等不会卡挂的易于处理的结构。
角度检测单元30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构
成。在下面,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单元,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
角度检测单元30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如图8中的(a)和(b)所示,所述转子侧抵接部
分63t的壁厚能够比该转子侧抵接部分63t的靠近基端侧的部分的壁厚形成
得厚。详细而言,转矩传递部61在周向使嵌合槽部6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转
子侧抵接部分63t的壁厚(D)形成得比其他部分的壁厚(d)厚,而且,形
成为朝向顶端部变细的俯视弧形状。
图8中的(a)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所述转子侧抵接部分63t及其附近的
与图7中的(a)相对应的图。图8中的(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所述转
子侧抵接部分63t及其附近的与图7中的(b)相对应的图。
转子侧抵接部分63t一边与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t抵接一边将来自转矩
传递部61的转矩向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传递,因此,特别是易于施加负荷
的部分,而且,如上述那样以变尖细的形状形成,因此特别是要求强度的部
分。
通过使这样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3t的壁厚如上述那样在转矩传递部的周
向上比其他部分的壁厚形成得厚,从而能够保持充分的强度,而且,是俯视
弧形状,因此能够缩小抵接部分的面积,能够防止发出刺耳声音。
并且,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转子侧抵接部分如上述那样形成为俯视弧形
状,不限于形成为变尖细的形状的结构,如图9中的(a)和(b)所示,所
述转矩传递部61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4t也可以是以该转矩传递部61的向下
方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中间部分为顶端而朝向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t呈弧状突
出的尖细形状。
另外,转矩传递部61的向下方的延伸设置方向表示转向器的旋转轴方
向(图9中的(b)中的上下方向)。
图9中的(a)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所述转子侧抵接部分64t及其附近的
与图7中的(b)相对应的图。图8中的(b)是图9中的(a)中的A-A
线剖视图。
采用该结构,嵌合槽部62与嵌合突部34嵌合时,转子侧抵接部分64t
为上述那样的弧状,因此该转子侧抵接部分64t的顶端部分与传感器侧抵接
部分31t抵接。
如图9中的(a)所示,转子侧抵接部分64t中的与传感器侧抵接部分
31t抵接的抵接部分为沿着转矩传递部61的壁厚方向呈线状延伸的抵接线
TL,能够使转子侧抵接部分64t与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t的抵接部分的面积
变少,因此,能够防止发出刺耳声音。
并且,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如图10中的(a)和(b)所示,转矩传递
部61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5t如上述那样俯视弧形状的尖细形状形成。
另一方面,嵌合突部34的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2t的该转矩传递部61的
向下方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中间部分朝向转子侧抵接部分65t突出(参照图10
中的(b)),在正面观察嵌合突部34时,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以幅方向的
两侧成为弧状的尖细形状形成。
另外,图10中的(a)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所述转子侧抵接部分65t及
其附近的与图7中的(b)相对应的图,图10中的(b)是图10中的(a)
中的A-A线剖视图。
采用上述结构,转矩传递部61的嵌合槽部62与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
的嵌合突部34嵌合时,俯视呈弧形状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5t与正面视弧形状
的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2t呈点状抵接,从转矩传递部61向角度检测用旋转体
33传递转矩。
因而,能够使转子侧抵接部分65t与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2t之间的抵接
部分的面积变少,能够如上述那样不发出刺耳声音、实现安静且舒适的行驶。
并且,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能以嵌合槽部和嵌合突部分别相反的组合
形成所述转矩传递部61和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
详细而言,如图11所示,在所述转矩传递部61的外周面且在周向隔着
中心相对的规定的相对部分,形成有以与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侧嵌合的方
式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嵌合突部66。
另外,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所述转子侧抵接部分66t及其附近的
与图7中的(b)相对应的图。
嵌合突部6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与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嵌合抵接
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6t。转子侧抵接部分66t形成为朝向与所述嵌合槽部36
抵接的抵接部分变尖细的俯视弧形状。
另一方面,在所述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的周向上相对的规定的相对部
分形成有允许嵌合突部66的嵌合的嵌合槽部36。嵌合槽部36的宽度方向的
两端形成有与转子侧抵接部分66t抵接的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6t。另外,传
感器侧抵接部分36t形成为面状。
采用上述结构,转矩传递部61的嵌合突部66与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
的嵌合槽部36嵌合时,俯视呈弧形状的转子侧抵接部分66t与面状的传感器
侧抵接部分36t呈线状抵接,从转矩传递部61向角度检测用旋转体33传递
转矩。
因而,能够使转子侧抵接部分66t与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6t抵接的部分
的面积变少,能够如上述那样不发出刺耳声音、实现安静且舒适的行驶。
本发明的转矩传递部与角度检测用旋转体的嵌合构造除了上述实施方
式之外,还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构成。
例如,如图12中的(a)所示,在转矩传递部61形成有嵌合槽部62的
结构中,转子侧抵接部分67t不限于上述那样的俯视弧状,也能够以呈锐角
状突出的锥状形成,或者,如图12中的(b)所示,转子侧抵接部分68t的
呈锐角状突出的顶端部以平坦锥状形成,这样,只要是尖细形状,其他也能
够以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构成。
另外,图12中的(a)和(b)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所述转子侧抵接部
分及其附近的与图7中的(b)相对应的图。
在本发明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之间的对应中,旋转连接器装置与转向
杆连接器10相对应的,以下同样地,
旋转连接器单元与连接器外壳11、承座41和旋转锁定构成体51相对应,
嵌合部与嵌合槽部62、嵌合突部66相对应,
嵌合允许部与嵌合突部34、嵌合槽部36相对应,
嵌合抵接部分与转子侧抵接部分62t、63t、64t、65t、66t、67t、68t相
对应,
嵌合允许抵接部分与传感器侧抵接部分31t、32t、36t相对应。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转向杆连接器
12…定子
13…转子
30…角度检测单元
31…角度检测传感器
61…转矩传递部
33…角度检测用旋转体
62、66…嵌合槽部
34、36…嵌合突部
62t、63t、64t、65t、66t、67t、68t…转子侧抵接部分
31t、32t、36t…传感器侧抵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