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水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进水阀通常包括进水管、进水阀主体、控制阀、控制杆、浮桶和浮箱,进水管进水端安装在冲水箱的供水管上,进水管为冲水箱供水,进水管套接在进水阀主体中,进水阀主体中设置控制阀并通过控制阀控制水流通断,而控制阀的闭合通过控制杆动作实现;控制杆与浮桶连接,浮桶置于浮箱中,浮箱安装在进水阀主体上。
浮箱水位下降时,浮桶受重力作用随之下降,带动控制杆动作打开控制阀,水从供水管流经进水管,然后经进水阀主体进入冲水箱中,实现进水。浮箱水位上升时,浮桶受浮力作用随之上升,带动控制杆动作关闭控制阀,停止进水。
进水阀安装于冲水箱时,由于冲水箱的型号不同,需要调节进水阀安装高度。现有技术中,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各异,有的在进水管主体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多排间隔卡齿,进水阀主体内侧壁对应设置卡齿,进水管套接在进水阀主体中,转动进水阀主体使两卡齿啮合定位,拆卸时,转动进水阀主体使两卡齿松脱,其缺陷在于,在转动进水阀主体时,容易使进水管进水端安与冲水箱的供水管的连接松脱,造成漏水,或者需要手伸入冲水箱中稳定进水管,调节不方便。
或者,如公告号为CN202689138U公开的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其在进水管设置外齿,进水管套接在进水阀主体中,进水管和进水阀主体套接处设置卡圈,卡圈的内壁设有与外齿相匹配卡合的内齿,在进水阀主体上外壁设置可上下移动的调节杆,调节杆与卡圈联动使卡圈旋转,实现卡圈的内齿旋入或旋出进水管的外齿。其缺陷在于:所述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调节进水阀高度时,卡圈转动不顺畅,调节依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以实现快速调节高度,快速安装和拆卸,且高度调节较为方便。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进水管、进水阀主体和调节固定套;进水阀主体下端设置轴向剖槽,进水阀主体设置剖槽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卡槽;进水管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凸起卡齿,进水管套接在进水阀主体中,进水管的卡齿卡入进水阀主体的卡槽中;调节固定套活动套接在进水阀主体设置剖槽的下端外壁上,调节固定套与进水阀主体紧配合。
进一步,在调节固定套上安装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还包括套管,套管套接在进水阀主体外壁上,且进水阀主体下端伸出于套管外,复位弹簧一端抵靠在调节固定套上,复位弹簧另一端抵靠在套管上。
进一步,进水阀主体下端端部外侧壁上设置限位凸条,调节固定套抵靠在限位凸条上,调节固定套轴向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连接部上端径向延伸形成承载部,承载部轴向向上延伸形成限位部;套管外壁上形成轴向滑槽,调节固定套的连接部在轴向滑槽中滑行;复位弹簧一端抵靠在调节固定套的承载部上,复位弹簧另一端抵靠在套管径向延伸的凸缘上。
进一步,进水管外壁的卡齿为螺纹齿。
进一步,该螺纹齿沿进水管的外壁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进一步,进水阀主体内壁下端设置多个轴向凸筋,卡槽设置在该多个轴向凸筋上。
进一步,进水管外壁上设置轴向筋条,该轴向筋条置于进水阀主体的相邻两轴向凸筋之间,且轴向筋条的宽度小于两轴向凸筋之间的宽度。
进一步,进水管外壁的卡齿为平行齿。
进一步,该平行齿沿进水管的外壁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在安装时,进水管进水端安装在冲水箱的供水管上,进水管套接在进水阀主体中,进水管的卡齿卡入进水阀主体的卡槽中,并将进水阀主体调节至合适高度,然后将调节固定套套接在进水阀主体下端外壁上,调节固定套与进水阀主体紧配合,此时由于调节固定套的限制,进水阀主体下端设置剖槽处无法产生径向弹性变形,使得进水管的卡齿紧紧卡在进水阀主体的卡槽中而定位。
需要重新调节进水阀主体高度或者拆卸进水阀主体时,滑动调节固定套使其离开进水阀主体下端设置剖槽处,解除调节固定套对进水阀主体下端设置剖槽处径向弹性变形限制,使得进水阀主体下端可以向外产生变形,可以将进水管外壁的凸起卡齿从进水阀主体内壁的卡槽中拔出,重新调整进水阀主体的高度或者将其拆卸。
因此,本发明可以实现快速调节高度,快速安装和拆卸,且高度调节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组合状态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解状态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进水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进水阀主体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组合状态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解状态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进水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进水阀主体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进水管1 卡齿11
筋条12 进水阀主体2
剖槽21 卡槽22
凸筋23 限位凸条24
调节固定套3 连接部31
承载部32 限位部33
复位弹簧4 套管5
滑槽51 凸缘5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一,包括进水管1、进水阀主体2和调节固定套3。
进水阀主体2下端设置轴向剖槽21,剖槽21的个数可以任意,设置剖槽21的目的在于增加弹性,进水阀主体2设置剖槽21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卡槽22,如图6及图7所示。
进水管1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凸起卡齿11,进水管1套接在进水阀主体2中,进水管1的卡齿11卡入进水阀主体2的卡槽22中。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外壁的卡齿11为螺纹齿,该螺纹齿沿进水管1的外壁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对应地,进水阀主体2内壁下端设置多个轴向凸筋23,卡槽22设置在该多个轴向凸筋23上。
进水管1外壁上设置轴向筋条12,该轴向筋条12置于进水阀主体2的相邻两轴向凸筋23之间,且轴向筋条12的宽度小于两轴向凸筋23之间的宽度,使得在调整进水阀主体2的高度时,进水阀主体2可以回调两轴向凸筋23之间的宽度与轴向筋条12的宽度差值,从而达到更为精准的调节。
调节固定套3活动套接在进水阀主体2设置剖槽21的下端外壁上,调节固定套3与进水阀主体2紧配合,所述紧配合是指当进水阀主体2下端受到径向向外的力时,调节固定套3给与进水阀主体2下端一反向力。
在调节固定套3上安装有复位弹簧4。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4的安装方式为:进水阀主体2外壁上套接套管5,且进水阀主体2下端伸出于套管5外,复位弹簧4一端抵靠在调节固定套3上,复位弹簧4另一端抵靠在套管5上。
进水阀主体2下端端部外侧壁上设置限位凸条24,如图6及图7所示,调节固定套3抵靠在限位凸条24上,调节固定套3轴向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31,连接部31上端径向延伸形成承载部32,承载部32轴向向上延伸形成限位部33。套管5外壁上形成轴向滑槽51,调节固定套3的连接部31在轴向滑槽51中滑行。复位弹簧4一端抵靠在调节固定套3的承载部32上,复位弹簧4另一端抵靠在套管5径向延伸的凸缘52上。
安装时,进水管1进水端安装在冲水箱的供水管上,进水管1套接在进水阀主体2中,进水管1的卡齿11卡入进水阀主体2的卡槽22中,将进水阀主体2调节至合适高度,然后将调节固定套3套接在进水阀主体2下端外壁上,调节固定套3与进水阀主体2紧配合,由于调节固定套3的限制,进水阀主体2下端设置剖槽21处无法产生径向弹性变形,使得进水管1的卡齿11紧紧卡在进水阀主体2的卡槽22中而定位。
需要重新调节进水阀主体2高度或者拆卸进水阀主体2时,向下拨动调节固定套3的限位部33,拉伸复位弹簧4,从而滑动调节固定套3使其离开进水阀主体2下端设置剖槽21处,解除调节固定套3对进水阀主体2下端径向弹性变形限制,使得进水阀主体2下端可以向外产生变形,可以将进水管1外壁的凸起卡齿11从进水阀主体2内壁的卡槽22中拔出,重新调整进水阀主体2的高度或者将其拆卸,在重新调整好进水阀主体2的高度后,固定套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重新套接在进水阀主体2下端设置剖槽21处,重新定位。
参阅图8至图13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进水阀高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外壁的卡齿11为平行齿,该平行齿沿进水管1的外壁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进水阀主体2下端设置剖槽21处设置与平行齿匹配的卡槽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