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作业人员安全保障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保障通道, 特别涉及一种掘进作业人员安全保障通道。背景技术 在地下作业或者山洞掘进时, 目前各国都普遍采用液压顶杆支撑固定的方法来预 防塌方事故保障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
地质探测的技术手段在现阶段还很难准确得到作业区域的水源分布、 地质结构特 点、 有害气体生产等诸多数据, 所以在地下作业时透水、 可燃气体爆炸、 火灾或者有害气体、 液体泄漏等这些事故还会时常发生, 事故通常都会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如果隧道出现部分 区域塌方, 水淹事故, 还会将施工人员掩埋或者困在作业区。
大多数地下作业的事故现场情况都比较复杂, 依靠目前的技术手段又很难得知出 险地段的真实情况, 加上遇险人员所需的给养和氧气也难以及时输送, 安全营救被困人员 的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保障人们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本发明提供一种掘进作业人员安全 保障通 道, 该通道能有效保障人们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而且通道安装简易。
本发明所述一种掘进作业人员安全保障通道, 包括设置于隧道一侧壁的密闭舱 体, 所述密闭舱体一侧壁上开设有密封安全门, 所述密闭舱体相对于隧道入口方向的一侧 壁上插入有通风送氧管路。
本发明所述密闭舱体沿隧道掘进方向布设, 所述两密闭舱体前后侧壁通过搭接组 件连接, 两密闭舱体连接段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隔断门, 所述通风送氧管路贯穿于各个密 闭舱体内, 所述通风送氧管路在各个密闭舱体内并联有供氧管道, 所述密闭舱体一侧壁上 设有观察窗。
本发明所述密闭舱体内设置有便携式应急供氧设备存储柜, 所述密闭舱体内顶部 安装有气体监测传感器, 所述密闭舱体内底部安装有液位监测传感器, 所述密闭舱体内底 部设有排气排水单向阀, 所述供氧管道供氧口安装有空压机, 所述空压机信号接收端与气 体监测传感器和液位监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空压机、 气体传感器和液位监 测传感器的供电端与密闭舱体内的蓄电池相连接。
本发明所述密闭舱体由左舱体和右舱体相对扣接组成, 所述左舱体由左纵向侧壁 板、 设于左纵向侧壁板两端头的左顶板与左底板组成一体, 所述右舱体由右纵向侧壁板、 设 于右纵向侧壁板两端头的右顶板与右底板组成一体, 所述左舱体和右舱体的左顶板与右顶 板、 左底板与右底板相对扣接。
本发明所述密闭舱体由左右两纵向侧壁板通过顶部横板和底部横板拼接组成。本发明所述密闭舱体内地板表面布有防滑颗粒, 所述密闭舱体外部舱壁上设有 LED 指示灯, 所述密闭舱体内还安装有通讯系统及照明系统。
本发明所述密闭舱体内可设置掘进作业生产设备控制平台。
采用本发明掘进作业人员安全保障通道, 其显著优点在于 : 1、 通风送氧管路是有地面加压氧气站提供动力, 使安全通道内始终保持正常流通的氧 气量 ; 2、 密封安全门相隔一定的距离安装在密闭舱体侧壁, 方便人员及设备进出, 安全门结 构按照船舱用密封门标准设计, 在人员出入后随时都自动处于关闭状态, 能够有效阻挡有 害气体、 液体侵入密闭舱体内 ; 3、 密闭舱体为独立部件可根据现场施工进度随意安装延长。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所述掘进作业人员安全保障通道构造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密闭舱体侧视图。
图 3 为本发明密闭舱体的组装实施例一构造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密闭舱体的组装实施例二构造示意图。
1- 隧道、 2- 密闭舱体、 3- 密封安全门、 4- 通风送氧管路、 5- 搭接组件、 6- 隔断门、 7- 供氧管道、 8- 观察窗、 9- 便携式应急供氧设备存储柜、 10- 气体监测传感器、 11- 液位监测 传感器、 12- 排气排水单向阀、 13- 空压机、 14- 蓄电池、 15- 左舱体、 16- 右舱体、 151- 左纵向 侧壁板、 152- 左顶板、 153- 左底板、 161- 右纵向侧壁板、 162- 右顶板、 163- 右底板、 17- 顶部 横板、 18- 底部横板、 19-LED 指示灯、 20- 通讯系统、 21- 照明系统、 22- 生产设备控制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 1-2 介绍本发明所述的掘进作业人员安全保障通道具体实施 方式 : 包括设置于隧道 1 一侧壁的密闭舱体 2, 所述密闭舱体 2 一侧壁上开设有密封安全门 3, 所述密闭舱体 2 相对于隧道入口方向的一侧壁上插入有通风送氧管路 4。
为了保障各密闭舱体 2 之间不会由于舱体损坏而相互泄漏液体及有害气体, 所述 密闭舱体 2 沿隧道掘进方向布设, 所述两密闭舱体 2 前后侧壁通过搭接组件 5 连接, 两密闭 舱体 2 连接段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隔断门 6, 为了保障各密闭舱体内的氧气供给, 所述通风 送氧管路 4 贯穿于各个密闭舱体 2 内, 所述通风送氧管路 4 在各个密闭舱体 2 内并联有供 氧管道 7, 为了便于人们观察密闭舱体 2 外部情况, 所述密闭舱体 2 一侧壁上设有观察窗 8。
为了能更加有效保障人们生命安全, 所述密闭舱体 2 内设置有便携式应急供氧设 备存储柜 9, 为了让密闭舱体 2 更具智能化, 在遇到密闭舱体 2 内泄漏进有害气体及发生密 闭舱体 2 内渗水时, 能及时的将有害气体及渗水排出密闭舱体 2 的外部, 所述密闭舱体 2 内 顶部安装有气体监测传感器 10, 所述密闭舱体 2 内底部安装有液位监测传感器 11, 所述密 闭舱体 2 内底部设有排气排水单向阀 12, 所述供氧管道 7 的供氧口安装有空压机 13, 所述 空压机 13 信号接收端与气体监测传感器 10 和液位监测传感器 11 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所 述空压机 13、 气体传感器 10 和液位监测传感器 11 的供电端与密闭舱体 2 内的蓄电池 14 相 连接。参见图 3, 本发明密闭舱体 2 的组装实施例一, 所述密闭舱体 2 由左舱体 15 和右舱 体 16 相对扣接组成, 所述左舱体 15 由左纵向侧壁板 151、 设于左纵向侧壁板两端头的左顶 板 152 与左底板 153 组成一体, 所述右舱体 16 由右纵向侧壁板 161、 设于右纵向侧壁板两端 头的右顶板 162 与右底板 163 组成一体, 所述左舱体 15 和右舱体 15 的左顶板 152 与右顶 板 162、 左底板 153 与右底板 163 相对扣接。
参见图 4, 本发明密闭舱体 2 的组装实施例二, 所述密闭舱体 2 由左纵向侧壁板 151 和右纵向侧壁板 161 通过顶部横板 17 和底部横板 18 拼接组成。
参见图 2 为了便于人们在密闭舱体 2 内行走, 所述密闭舱体 2 内地板表面布有防 滑颗粒 ( 图中未示 ), 为了便于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找到安全门, 所述密闭舱体 2 外部舱壁上设有 LED 指示灯 19, 为了便于进入密闭舱体内逃生的施工人员能及时与外界取 得联络, 所述密闭舱体内还安装有通讯系统 20 及照明系统 21。
为了能保证施工人员对生产设备的安全操作, 所述密闭舱体内可设置掘进作业生 产设备控制平台 22。
一旦有突发事故发生, 密闭舱体 2 外的施工人员可凭借密封安全门 3 及密闭舱体 2 上的 LED 指示灯 19 迅速找到可以满足打开条件的密封安全门 3, 迅速进入避险, 由于各个 密闭舱体 2 相连通, 施工人员可以快速有序的逃生到地面。
由于密闭舱体 2 采用耐高温、 承压强度高的材料制造, 通道呈外弧形的结构, 可以 有效保证在液体长期浸泡和承受塌方岩石重压的情况下通道外壳体不会发生破裂渗漏, 被 挤压的变形量也不足以影响通道的密封性以及人员通行要求。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对上述实施方式所 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或变更, 都不会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