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聚氨酯-脲阻尼材料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地铁隧道用阻尼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地铁隧道用复合聚
氨酯-脲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健康安全、建筑物的保护、
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控制地铁振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阻尼材
料制成阻尼结构,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目前,阻尼材料从材质上分,主要有橡胶类板材
和高分子涂料。橡胶类板材主要是各种橡胶减振衬垫、阻尼橡胶板、橡胶减振器等,施工时
需要使用粘合剂将橡胶板黏贴在被处理部位。这些部分通常是比较平整的物面,例如钢板、
铝板等。而对于地铁隧道等建筑工程,只能使用阻尼涂料,其中最常见的是石棉沥青阻尼涂
料;然而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沥青、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已经被逐渐禁止使用。
为了解决复杂形貌表面阻尼材料的施工问题,喷涂型阻尼材料应运而生;喷涂型阻尼材
料利用高分子的粘弹特性,在受到外界振动激励时发生弹性形变而吸收能量。此后,有研究
者将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基填料加入到喷涂型粘弹阻尼材料当中,利用碳基材料表面与粘
弹阻尼材料界面之间的相对滑移而增大能量的损耗。然而碳基材料的掺杂量不宜过大,如果
碳基材料含量过多会影响到粘弹型阻尼层的物理性能,使材料的喷涂性能、力学性能、与基
材附着力都有所下降。在碳基材料掺杂量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界面之间滑移所产生的耗能就
变得十分有限,无法大幅度对材料的阻尼性能进行提升。
发明专利申请2015103724071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改性聚氨酯-环氧树脂水性阻尼涂料的
制备方法”。该方法先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然后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和聚四氢呋喃为单体,丁酮为溶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以1,4-丁二醇和2,2-双(羟
甲基)丙酸为扩链剂,1-甲基-2-吡咯烷酮为溶剂制备聚氨酯预聚体。最后加入环氧树脂形成互
穿聚合物网络,去离子水做乳化剂,并加入氧化石墨烯,超声使其分散,旋蒸去除溶剂,从
而得到石墨烯改性的聚氨酯-环氧树脂。虽然该方法以石墨烯为填料对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
聚合物网络进行改性,不但结合了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的优点,而且同时引进了石墨烯优异的
力学性能,提高了涂料的阻尼性能、拉伸强度、以及热稳定性。然而,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涂料的力学性能,防止涂料的开裂。从提高阻尼性能的角度来说,其存在的问题为:其
阻尼性能主要来自于石墨烯表面与互穿网络聚合物之间在受到外界激励时所产生的相对滑移
而消耗能量;而由于该发明中石墨烯为单层石墨结构,且体积含量较少,因此所产生的阻尼
性能也十分有限;如果石墨烯体积含量过多则会破坏聚合物互穿网络结构的连续性,反而使
涂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因此,该方法制备涂料的阻尼效果非常有限。
发明专利申请200910017943.4公开了“一种喷涂聚氨酯-脲阻尼减振降噪材料”。所述喷
涂型聚氨酯-脲阻尼减振降噪防护材料由等体积的A、R两组分组成,经高压撞击混合设备混
合后喷涂到混凝土底材上,瞬间就形成一层性能优异的阻尼减振降噪防护涂层。所述A组分
为异氰酸酯与聚合物多元醇生成的半预聚体;R组分为端氨、羟基聚醚、二胺类扩链剂和助
剂形成的混合物。该材料具有固化速度快、粘弹性好、强度大、阻尼减振降噪性能优异等优
点,能够在复杂、恶劣环境条件下高效率施工;其阻尼损耗因子为≥0.05,断裂伸长率为≥
400%,撕裂强度为≥45KN/m,冲击强度为50Kg。然而,其阻尼性能仍然不足以满足地铁隧
道高等减振与特殊减振的阻尼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聚氨酯-脲阻尼材料。本发明所述的喷涂型复合
聚氨酯-脲阻尼材料不但绿色环保,施工工艺简单;而且大大提高了材料的阻尼效果,对解决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及噪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
成;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
丙烯酸、聚酰胺胺树枝型大分子、超支化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胺、聚吡咯和聚
噻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使用多层膨胀石墨为原料,制成的插层石墨填料可以包含
数百层乃至数千层石墨结构,当受到外界激励时这些片层都可以与插层于其中的聚合物发生
相对滑移从而消耗能量,因此其阻尼效果也相当于单层石墨烯的成百上千倍,在相同体积含
量的前提下可以起到更好的阻尼性能。
插层石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可膨胀石墨在950-1050℃的温度条
件下膨化10-15s(膨胀比率约为300),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乙醇-
水溶液混合后进行剥离石墨片层的处理,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位聚合的方
法将高分聚合物引入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墨填料。
其中,步骤②所述剥离石墨片层的处理的方法为:将膨胀石墨和乙醇-水溶液超声处理
6-12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步骤③中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酸、聚酰胺胺树枝型大
分子、超支化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膨胀石墨和乙醇-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200-1:300,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浓度为
75-95%。
由于本发明所述插层石墨填料的特点在于对工艺的要求较高,只能采用原位聚合的方式
进行插层处理,而且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这是因为,如果聚合物的聚合度过高会使石墨
片层之间完全剥离,破坏插层石墨填料的结构,同时也对阻尼性能造成影响。而如果聚合物
的聚合度过低则会使片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对滑移不充分,也会造成阻尼性能的降低。本发
明通过对其制备工艺的控制克服了上述困难。
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所述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由A、R两个组分按照体积
比1:0.8-1:1.2反应得到,所述A组分是由35-60份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和50-70份聚醚多
元醇合成的半预聚物;所述R组分包括15-60份二胺扩链剂,10-75份端氨基聚醚,10-70份
端羟基聚醚,1-30份插层石墨填料,1-30份助剂;所述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
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
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酸、聚酰胺胺树枝型大分子、超支化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石墨作为多层结构,其层间距约为0.34nm,片层之间因受到范德华力的束缚而无法发生
较大幅度的滑移,在添加到粘弹阻尼材料之中后,只有出于最外层的两个石墨片层参与到界
面滑移而起到减振的效果,而数量庞大的中间层都无法发挥作用。本发明在阻尼材料中添加
的插层石墨填料,通过原位插层的手段在石墨片层之间引入有机高分子,使石墨片层之间的
距离变大,从而克服范德华力的束缚。因此,在受到外界振动激励时除了材料因受到剪切变
形而吸收能量外,插层石墨填料与粘弹阻尼材料之间以及插层石墨填料内部都会发生石墨片
层与高分子之间的相对滑移而消耗能量,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此外,由
于插层石墨填料的阻尼原理与粘弹阻尼材料完全不同,因此可以对不同频率的振动能量进行
吸收,大大增加了复合材料的阻尼频率范围。此外,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对插层石墨填料中的
聚合物进行分子设计,实现对特定频率能量的重点吸收。与发明专利申请200910017943.4对
比,本发明的阻尼损耗因子提高30%,断裂伸长率提高20%,撕裂强度提高11%,冲击强度
提高20%。
其中,所述插层石墨填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①将可膨胀石墨在950-1050℃的温度
条件下膨化10-15s,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乙醇-水溶液混合后进行剥
离石墨片层的处理,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将高分聚合物引入
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墨填料。步骤②所述剥离石墨片层的处理的
方法为:将膨胀石墨和乙醇-水溶液超声处理6-12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步骤③中所述的
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酸、聚酰胺胺树枝型大分子、超支化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
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膨胀石墨和乙醇-水溶液的重量比为
1:200-1:300,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浓度为75-95%。
其中,所述A组分中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的官能度为1-2.4,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
2-4;所述R组分中的二胺扩链剂的官能度为2,端氨基聚醚挂能度为2-4。优选的是,所述
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甲苯二异氰酸酯、亚苯基碳化二亚胺-脲酮亚胺
改性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异氰酸酯、4,4’-二苯
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高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环已二异氰酸酯、多苯二异氰酸酯、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对四甲基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二胺扩链
剂为二乙基甲苯二胺、二甲巯基甲苯二胺和N,N’-二烷基甲基二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
述端氨基聚醚是含聚氧化乙烯或氧化丙烯主链的端氨基聚醚;所述端羟基聚醚为聚己内酯;
所述助剂为稀释剂、分散剂、防沉降剂、阻燃剂、防霉剂、抗静电剂、流平剂、偶联剂、水
解稳定剂、催化剂、光稳定剂、抗氧剂、消泡剂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聚氨酯-脲阻尼材料应用于地铁隧道,可以为地铁减振5-15dB,达
到中等减振水平;
2、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聚氨酯-脲阻尼材料使用寿命可达100年,可以实现与工程同寿命,
终身免维护;
3、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聚氨酯-脲阻尼材料不但绿色环保,施工工艺简单高效,不会对地
铁隧道的正常施工进度造成影响;此外适用各种复杂工况,可以根据特定的减振需求可以在
不同的隧道结构中进行喷涂,达到相应的阻尼标准;
4、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聚氨酯-脲阻尼材料费用低廉,在达到相同减振指标的情况下,本
材料可以节约施工费用90%以上,并且节约了后期维护的一切费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述高分子聚合
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酸。
插层石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可膨胀石墨在950℃的温度条件下
膨化12s,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浓度为95%的乙醇-水溶液按照重量
比1:200混合,超声处理9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
位聚合的方法将聚丙烯酸引入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墨填料。
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所述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由A、R两个组分按照体积
比1:1反应得到,所述A组分是由35份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和60份聚醚多元醇合成的半
预聚物;所述R组分包括60份二胺扩链剂,10份端氨基聚醚,40份端羟基聚醚,30份插层
石墨填料,1份助剂。所述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所述二胺扩链剂为二甲
巯基甲苯二胺;所述端氨基聚醚是含聚氧化乙烯的端氨基聚醚;所述端羟基聚醚为聚己内酯;
所述助剂由0.5份流平剂和0.5份抗氧剂组成,所述流平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所述抗氧化剂
为四(4-羟基-3,5-叔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实施例2:
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述高分子聚合
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酰胺胺树枝型大分子。
插层石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可膨胀石墨在1000℃的温度条件下
膨化15s,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按照重量
比1:250混合,超声处理12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
位聚合的方法将聚酰胺胺树枝型大分子引入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
墨填料。
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所述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由A、R两个组分按照体积
比1:0.8反应得到,所述A组分是由45份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和70份聚醚多元醇合成的
半预聚物;所述R组分包括15份二胺扩链剂,40份端氨基聚醚,70份端羟基聚醚,1份插
层石墨填料,15份助剂。所述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为亚苯基碳化二亚胺-脲酮亚胺改性的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二胺扩链剂为N,N’-二烷基甲基二苯胺;所述端氨基聚醚是
含氧化丙烯主链的端氨基聚醚;所述端羟基聚醚为聚己内酯;所述助剂由7份稀释剂和8份
防沉降剂组成,所述稀释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防沉降剂为氢化蓖麻油。
实施例3:
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述高分子聚合
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超支化聚氨酯。
插层石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可膨胀石墨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
膨化10s,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浓度为85%的乙醇-水溶液按照重量
比1:300混合,超声处理6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
位聚合的方法将超支化聚氨酯引入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墨填料。
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所述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由A、R两个组分按照体积
比1:1.2反应得到,所述A组分是由60份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和50份聚醚多元醇合成的
半预聚物;所述R组分包括35份二胺扩链剂,75份端氨基聚醚,10份端羟基聚醚,16份插
层石墨填料,30份助剂。所述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为多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二胺扩链
剂为二乙基甲苯二胺;所述端氨基聚醚是含聚氧化乙烯的端氨基聚醚;所述端羟基聚醚为聚
己内酯;所述助剂由10份偶联剂和20份水解稳定剂组成,所述偶联剂为异丁基三乙氧基硅
烷,水解稳定剂为丁二醇双缩水油甘醚。
实施例4:
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述高分子聚合
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插层石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可膨胀石墨在980℃的温度条件下
膨化15s,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浓度为90%的乙醇-水溶液按照重量
比1:220混合,超声处理10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
位聚合的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入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墨填
料。
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所述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由A、R两个组分按照体积
比1:1反应得到,所述A组分是由55份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和55份聚醚多元醇合成的半
预聚物;所述R组分包括25份二胺扩链剂,65份端氨基聚醚,20份端羟基聚醚,5份插层
石墨填料,10份助剂。所述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所述二胺扩链剂为二
甲巯基甲苯二胺;所述端氨基聚醚是含氧化丙烯主链的端氨基聚醚;所述端羟基聚醚为聚己
内酯;所述助剂为所述端羟基聚醚为聚己内酯;所述助剂由3份防霉剂和7份水解稳定剂组
成,所述防霉剂为四氯4-(甲基磺酰)吡啶,所述水解稳定剂为丁二醇双缩水油甘醚。
实施例5:
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述高分子聚合
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苯胺。
插层石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可膨胀石墨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
膨化10s,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按照重量
比1:280混合,超声处理8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
位聚合的方法将聚苯胺引入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墨填料。
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所述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由A、R两个组分按照体积
比1:1反应得到,所述A组分是由45份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和65份聚醚多元醇合成的半
预聚物;所述R组分包括50份二胺扩链剂,25份端氨基聚醚,50份端羟基聚醚,10份插层
石墨填料,20份助剂。所述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二胺
扩链剂为N,N’-二烷基甲基二苯胺;所述端氨基聚醚是含聚氧化乙烯的端氨基聚醚;所述
端羟基聚醚为聚己内酯;所述助剂由10份稀释剂、5份抗静电剂和5份阻燃剂组成,所述稀
释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抗静电剂为(3-月桂酰胺丙基)三甲基氨硫酸甲酯盐,所述
阻燃剂为多聚磷酸铵。
实施例6:
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述高分子聚合
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吡咯。
插层石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可膨胀石墨在1000℃的温度条件下
膨化10s,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按照重量
比1:260混合,超声处理7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
位聚合的方法将聚吡咯引入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墨填料。
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所述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由A、R两个组分按照体积
比1:1反应得到,所述A组分是由40份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和62份聚醚多元醇合成的半
预聚物;所述R组分包括45份二胺扩链剂,35份端氨基聚醚,20份端羟基聚醚,25份插层
石墨填料,5份助剂。所述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为环已二异氰酸酯;所述二胺扩链剂为二甲
巯基甲苯二胺;所述端氨基聚醚是含氧化丙烯主链的端氨基聚醚;所述端羟基聚醚为聚己内
酯;所述助剂由2份消泡剂和3份抗静电剂组成,所述消泡剂为聚丙二醇,所述抗静电剂为
(3-月桂酰胺丙基)三甲基氨硫酸甲酯盐。
实施例7:
插层石墨填料,由石墨片层和位于石墨片层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述高分子聚合
物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至石墨片层之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噻吩。
插层石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可膨胀石墨在950℃的温度条件下
膨化15s,得到膨胀石墨;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膨胀石墨和浓度为85%的乙醇-水溶液按照重量
比1:240混合,超声处理11h,然后最后过滤、烘干,得到层间距较大的石墨薄片;③采用原
位聚合的方法将聚噻吩引入至步骤②得到的石墨薄片之间,从而得到插层石墨填料。
地铁隧道用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所述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由A、R两个组分按照体积
比1:1反应得到,所述A组分是由45份的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和53份聚醚多元醇合成的半
预聚物;所述R组分包括40份二胺扩链剂,50份端氨基聚醚,50份端羟基聚醚,8份插层
石墨填料,22份助剂。所述低官能度多异氰酸酯为对四甲基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二胺
扩链剂为二甲巯基甲苯二胺;所述端氨基聚醚是含聚氧化乙烯的端氨基聚醚;所述端羟基聚
醚为聚己内酯;所述助剂由10份稀释剂、10份防霉剂和2份流平剂组成,所述稀释剂为邻
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防霉剂为四氯4-(甲基磺酰)吡啶,所述流平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
表1阻尼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
实施例8:阻尼层强度受自然老化时间的影响
研究实施例1采用的喷涂型复合阻尼材料的阻尼强度受自然老化时间的影响。如图1所
示,空白试样(未经户外自然曝晒)的初始强度为23.32MPa,在200d时有所增长,达到
25.79MPa,增长率为9.58%;400d、600d、800d、1000d、1200d时的拉伸强度依次为25.79MPa、
25.94MPa、25.87MPa、26.14MPa、26.07MPa、26.17MPa,保持小幅度的稳定增长,1200d拉
伸强度增长率为12.22%。户外自然曝晒试样拉伸强度初始值为23.54MPa,在200d时拉伸
强度增长至24.38MPa,增长率为3.57%,随后逐渐降低的拉伸强度则逐渐降低,400d、600d、
800d、1000d、1200d时的拉伸强度分别为23.77MPa、22.15MPa、21.29MPa、19.24MPa、
17.96MPa。与初始拉伸强度相比,第400d、第600d、第800d、第1000d、第1200d的拉
伸强度变化率为0.98%、5.90%、9.56%、18.27%、23.70%。
相对于空白试样拉伸强度先增长后保持稳定的规律,户外自然曝晒试样的拉伸强度呈现
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涂层在户外自然曝晒过程中发生了老化。拉伸强度出现增长的
原因可能是由于涂层内部交联反应的继续进行和氢键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交联度提高,分子间
结合力增强。而老化试样和空白试样前200d时拉伸强度增长幅度的差距则可能是涂层的劣
化减弱了交联程度增大和氢键化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链段结合能力增强的作用所致。随着时
间的延长,空白样的拉伸强度基本保持稳定,在26.00MPa上下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