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874014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08497.7

申请日:

2015.10.27

公开号:

CN105381942A

公开日:

2016.03.0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5D 7/16申请日:20151027|||公开

IPC分类号:

B05D7/16; B05D3/10; B05D3/02; B05D3/00; C23C22/06

主分类号:

B05D7/16

申请人: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明桓; 彭彪斌; 许慎; 龚天喜; 吕睿

地址:

430056湖北省武汉市沌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服务中心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代理人:

俞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烘干→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本发明相比磷化前处理与溶剂型有中涂面漆配套传统涂装方法,节省了厂房面积和生产线节省,建设周期缩短,环保收益极大,具有显著的低污染物排放、节能降耗的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
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烘
干→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喷涂免中涂水性
色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
所述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包括硅烷锆盐复合处理,所述硅烷
锆盐复合处理为:使用硅烷锆盐复合剂与去离子水配成槽液,全浸,
处理时间150-240s,温度33-37℃,PH值4.4-4.9;
所述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工艺:使用水性功能色漆B0及水性
效果色漆B1,车身外表面先自动喷涂厚度为12-15μm的水性功能
色漆B0,再自动喷涂厚度为10-18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内
表面仅手工喷涂厚度为10-18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
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过程
包括:多次水洗→硅烷锆盐复合处理→继续多次水洗,
所述多次水洗中,最后一次水洗使用去离子水全浸,处理时间
60-150s,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300μs/cm;
所述继续多次水洗中,最后一次水洗使用去离子水喷淋,处理
时间30-90s,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30μs/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
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中,
硅烷锆盐复合处理剂与去离子水配得槽液内:锆含量100-200mg/L、
铜含量0.8-2.4mg/L、游离氟含量30-45mg/L、硅含量25-55mg/L,
槽液PH值4.4-4.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
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涂装工艺过程包括:
电泳→多次去离子水洗;
所述电泳为:全浸,电泳槽液内固体份19-22%,灰分15-19%,
电导率1300-2000μs/cm,PH值5.8-6.5;
所述多次去离子水洗中,最后一次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5μ
s/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
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烘干采用二段烘干,
第一段烘干温度110-130℃,时间2-4min,第二段烘干温度为
165-195℃,时间12-25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
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工
艺中:外表面自动喷涂B0、外表面自动喷涂B1之间闪干时间大于
4min;
外表面自动喷涂B1为两站式喷涂,自动喷涂第一站喷涂厚度
6-10μm;第二站喷涂厚度4-8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
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性漆预烘工艺过程
为:加热→保温→冷却,
所述加热工艺时间3-4min,车体温度30-50℃;
所述保温工艺时间3-4min,车体温度60-65℃;
所述冷却工艺时间2-3min,车体温度30-3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
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涂清漆工艺过称为:
车身内表面手工喷涂厚度为35-40μm的清漆后,再在车身外表面
自动喷涂厚度为40-45μm的清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
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漆烘干工艺为:烘干
温度140-150℃,烘干时间20-25min。
10.如权利要求1或3中所述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
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身上使用的板材包括热镀锌
板和冷轧板,经过所述新型纳米前处理后车身的热镀锌板上所得转
化膜中锆含量为80-180mg/m2、车身的冷轧板上所得转化膜中锆含
量为30-100mg/m2。

说明书

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轿车车身表面装饰及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

背景技术

轿车车身传统的涂装方法是锌、锰、镍三元磷化前处理与有
中涂溶剂型面漆配套涂装方法,技术成熟、性能优异、应用广
泛,但存在废有机溶剂(VOC)、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排放量大、
能耗高、工艺流程长、涂装综合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国外汽车
厂家开发的新型纳米前处理技术包括锆盐前处理、硅烷前处理
等,可消除磷化前处理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降低污水产生量和能
耗;开发出的一系列紧凑型面漆技术,包括水性3C1B、免中涂水
性漆技术等,具备大幅降低VOC排放、工艺流程紧凑、节约能
耗、有利于降低涂装成本等优势。新型纳米前处理和紧凑型面漆技
术配套使用,能实现环保、节能收益的最大化,但基于这两种新
技术各自的特点,车身各涂层表面质量状态控制困难,因此采用
新型纳米前处理和紧凑型面漆配套涂装技术进行轿车车身涂装,
至今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
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通过合适的工
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合理的工艺参数设置及监控,控制车身在各工
序涂层表面质量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
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
电泳涂装→电泳烘干→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
→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

所述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包括硅烷锆盐复合处理,所述硅烷
锆盐复合处理为:使用硅烷锆盐复合剂与去离子水配成槽液,全浸,
处理时间150-240s,温度33-37℃,PH值4.4-4.9;

所述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工艺:使用水性功能色漆B0及水性
效果色漆B1,车身外表面先自动喷涂厚度为12-15μm的水性功能
色漆B0,再自动喷涂厚度为10-18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内
表面仅手工喷涂厚度为10-18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

优选的,所述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过程包括:多次水洗→硅烷
锆盐复合处理→继续多次水洗,

所述多次水洗中,最后一次水洗使用去离子水全浸,处理时间
60-150s,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300μs/cm;

所述继续多次水洗中最后一次水洗使用去离子水喷淋,处理时
间30-90s,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30μs/cm。

优选的,所述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过程中,硅烷锆盐复合处理
剂与去离子水配得槽液内:锆含量100-200mg/L、铜含量0.8-2.4
mg/L、游离氟含量30-45mg/L、硅含量25-55mg/L、PH值4.4-4.9。

优选的,所述电泳涂装工艺过程包括:电泳→多次去离子水洗;

所述电泳为:全浸,电泳槽液内固体份19-22%,灰分15-19%,
电导率1300-2000μs/cm,PH值5.8-6.5;

所述多次去离子水洗中,最后一次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5μ
s/cm。

优选的,所述电泳烘干采用二段烘干,第一段烘干温度
110-130℃,时间2-4min,第二段烘干温度为165-195℃,时间
12-25min。

优选的,所述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工艺中:外表面自动喷涂B0、
外表面自动喷涂B1之间闪干时间大于4min;

外表面自动喷涂B1为两站式喷涂,自动喷涂第一站喷涂厚度
6-10μm;第二站喷涂厚度4-8μm。

优选的,所述的水性漆预烘工艺过称为:加热→保温→冷却,

所述加热工艺时间3-4min,车体温度30-50℃;

所述保温工艺时间3-4min,车体温度60-65℃;

所述冷却工艺时间2-3min,车体温度30-35℃。

优选的,所述的喷涂清漆工艺过称为:车身内表面手工喷涂厚
度为35-40μm的清漆后,再在车身外表面自动喷涂厚度为40-45μ
m的清漆。

优选的,所述面漆烘干工艺为:烘干温度140-150℃,烘干时
间20-25min。

进一步的,车身上使用的板材包括热镀锌板和冷轧板,经过所
述新型纳米前处理后车身的热镀锌板上所得转化膜中锆含量为80
-180mg/m2、车身的冷轧板上所得转化膜中锆含量为30-100mg/m2。

本发明中使用的去离子水的原始电导率<5μs/cm。

本发明中硅烷锆盐复合处理剂使用Oxsilan9831硅烷锆盐复合
处理剂,Oxsilan9831为凯密特尔化学品公司硅烷处理产品。

本发明中车身外表面指车门、行李箱盖、发动机引擎盖等开启
件关闭后,车身可见部分;车身内表面指打开上述开启件后,开启
件内部及发动机仓、行李仓、车身门槛、门框等内部区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锌镍锰三元系磷化液导致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镍离子、锰离子
等有害重金属,本发明使用新型纳米前处理技术,使用不含有镍、
锰重金属的非磷酸型试剂,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在车身上形成致密的
纳米级陶瓷转化膜,增加金属耐腐蚀能力及涂料附着力。而且现有
技术中三元磷化前处理得到的磷化膜约为1-2μm,经过新型纳米前
处理后所得转化膜厚度约为0.1μm,比之前的厚度小一个数量级。

2.开发出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
法,传统的溶剂型有中涂面漆工艺中包括:中涂喷漆、中涂烘干、
中涂打磨,后续除尘,本发明中完全省去中涂工艺,节约了生产设
备、厂房、人工等。相比磷化前处理与溶剂型有中涂面漆配套传统
涂装方法,本发明涂装方法厂房面积减少9200m2(节省1/4的厂房
面积),生产线节省投资约5000万元人民币,建设周期缩短1/5。

3.获得的车身外观水平、性能达到传统涂装方法水平,传统的
溶剂型色漆中溶剂含量高达80%,本发明中使用的水性色漆有机溶
剂仅为10%,因此,整个工艺中(VOC)排放减少60%,废水排放
下降28%,重金属废渣零排放,能源消耗下降26%,单车涂装综合
成本下降13%,整体环保节能效果优于单一使用新型纳米前处理技
术或免中涂水性漆技术。

4.本发明环保收益极大,具有显著的低污染物排放、节能降耗
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
车身涂装方法,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烘干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喷涂免中涂水性色
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

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脱脂1→脂脱2→水洗1→水洗2→水洗
3→硅烷锆盐复合处理→水洗4→水洗5→水洗6,

脱脂1为:喷淋,处理时间为1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1,其中游离碱6.0-15.0pt,PH值10-11.5;

脱脂2为:全浸,处理时间为2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2,其中游离碱9.0-20.0pt,PH值10-11.5;

水洗1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7-11.8,电导率≤3000μs/cm;

水洗2为:工业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9.5,洗至电导率≤1000μs/cm;

水洗3为:去离子水全浸,室温,处理时间60-150s(优选120s),
去离子水洗至PH值6.5-8.9,洗至电导率≤300μs/cm;

硅烷锆盐复合处理:使用凯密特尔化学品公司产品Oxsilan
9831作为硅烷锆盐复合处理剂,与去离子水配成槽液,全浸,处理
时间150-240s,温度33-37℃(优选优选90s,34℃),槽液内:锆
含量100-200mg/L、铜含量0.8-2.4mg/L、游离氟含量30-45mg/L、
硅含量25-55mg/L、PH值4.4-4.9、电导率<4000μs/cm,(优选锆含
量120mg/L、铜含量1mg/L、游离氟含量32mg/L、硅含量30mg/L、
PH值4.8);

水洗4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5-9,电导率≤400μs/cm;

水洗5为:去离子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PH值5.5-8,电导率≤50μs/cm;

水洗6为:去离子水喷淋,处理时间30-90s(优选50s),室温,
去离子水洗至电导率≤30μs/cm。

前处理终检车身经过处理的转化膜中,热镀锌钢板锆含量为
80-180mg/m2(优选120mg/m2),冷轧板锆含量为30-100mg/m2(优
选50mg/m2)。

上述脱脂1、脱脂2均使用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
AdditiveH7419脱脂剂;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
H7419为德国Gardobond公司生产的金属表面处理添加剂。使用的
工业水的PH值6.8-7.5,电导率300-400μs/cm。

电泳涂装:电泳→超滤洗→去离子水洗1→去离子水洗2,

电泳:处理方式为全浸,材料为POWERNICS1421F-2树脂及
POWERNICS1421F-1颜料浆(均为日本立邦公司产品),时间
210-230s,温度28-32℃(优选210s,30℃),配得电泳槽液:固体
份19-22%(质量分数),灰分15-19%(质量分数),电导率1300-2000
μs/cm,PH值5.8-6.5,MEQ酸值20-28meq,溶剂含量0.8-1.8%(质
量分数),(优选固体份20%,灰分18%,电导率1500μs/cm,PH
值6,MEQ酸值24meq,溶剂含量1%)电泳电压采用二段式,电
泳一段电压230V,二段电压260V。车身外表面电泳漆厚度18-24μm
(优选20μm)。

超滤洗:使用电泳槽内超滤液进行冲洗,洗至超滤液内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1: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50μs/cm、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2: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5μs/cm、PH值5.5-7.0。

为消除电泳条纹,电泳槽入口配备去离子水喷雾,保证车身全
湿进入电泳槽;为减少水平面电泳颗粒,在超滤洗2和超滤洗3之
间配备有电泳颗粒湿打磨机;为减少电泳漆瘤,在新鲜去离子水洗
后,进烘干炉前,配备有大角度沥水滚床。

电泳烘干:采用二段式烘干,第一段烘干温度110-130℃,时
间2-4min(优选115℃,3min);第二段烘干温度165-195℃,时间
12-25min(优选190℃,15min)。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使用的材料为TEROLAN
8540CN密封胶(汉高公司产品)、BETAGVARDDC2010/13抗石击
涂料(美国埃塞克斯公司产品),密封胶为挤涂施工,抗石击涂料
为喷涂施工,抗石击涂料喷涂厚度500-600μm(优选550μm)。

PVC胶预烘:烘干温度140-160℃,烘干时间10-15min(优选
150℃,10min)。

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使用水性功能色漆B0(白色、浅灰色、
深灰色中任一种,本实施例中为白色)及水性效果色漆B1(各种颜
色的素色色漆或金属闪光漆,如:素白色漆、波尔多红金属闪光漆、
鲨鱼灰金属闪光漆、琥珀棕金属漆、碳晶黑金属漆,本实施例中为
素白色漆),车身外表面先自动喷涂厚度为12-15μm(优选13μm)
的水性功能色漆B0,再自动喷涂厚度为10-18μm(优选13μm)
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内表面仅手工喷涂厚度为10-18μm(优
选13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外表面与内表面的喷涂独立,
并无先后顺序限定,但因现有工艺下外表面自动喷涂B0会导致部
分喷涂到内表面,因此喷涂完外表面的B0采用手工喷涂内表面B1,
再自动喷涂外表面B1。

外表面自动喷涂B0、外表面自动喷涂B1之间闪干时间大于
4min;外表面自动喷涂B0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
转速50kt/min;外表面自动喷涂B1为两站式喷涂,自动喷涂第一
站喷涂厚度6-10μm(优选7μm),第一站流量450cc/min,高压
70KV,转速50kt/min;第二站喷涂厚度4-8μm(优选6μm),第
二站流量250cc/min,高压70KV,转速55kt/min。

水性色漆预烘:加热→保温→冷却,

所述加热工艺时间3-4min,车体温度30-50℃(优选3min,
40℃);

所述保温工艺时间3-4min,车体温度60-65℃(优选3min,
60℃);

所述冷却工艺时间2-3min,车体温度30-35℃(优选2min,
30℃)。

喷涂清漆:车身内表面手工喷涂厚度为35-40μm(优选35μm)
的清漆后,再在车身外表面自动喷涂厚度为40-45μm(优选40μm)
的清漆,使用的材料为双组份溶剂型清漆,清漆自动喷涂流量
550cc/min,高压80KV,。

面漆烘干:烘干温度140-150℃,烘干时间20-25min(优选
150℃,20min)。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
车身涂装方法,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烘干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喷涂免中涂水性色
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

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脱脂1→脂脱2→水洗1→水洗2→水洗
3→硅烷锆盐复合处理→水洗4→水洗5→水洗6,

脱脂1为:喷淋,处理时间为1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1,其中游离碱6.0-15.0pt,PH值10-11.5;

脱脂2为:全浸,处理时间为2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2,其中游离碱9.0-20.0pt,PH值10-11.5;

水洗1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7-11.8,电导率≤3000μs/cm;

水洗2为:工业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9.5,洗至电导率≤1000μs/cm;

水洗3为:去离子水全浸,室温,处理时间60s,去离子水洗
至PH值6.5-8.9,洗至电导率≤300μs/cm;

硅烷锆盐复合处理:使用凯密特尔化学品公司产品Oxsilan
9831作为硅烷锆盐复合处理剂,与去离子水配成槽液,全浸,处理
时间150s,温度33℃,槽液内:锆含量100mg/L、铜含量0.8mg/L、
游离氟含量30mg/L、硅含量25mg/L、PH值4.4、电导率<4000μs/cm;

水洗4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5-9,电导率≤400μs/cm;

水洗5为:去离子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PH值5.5-8,电导率≤50μs/cm;

水洗6为:去离子水喷淋,处理时间3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电导率≤30μs/cm。

前处理终检车身经过处理的转化膜中,热镀锌钢板锆含量为
80mg/m2,冷轧板锆含量为30mg/m2。

上述脱脂1、脱脂2均使用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
AdditiveH7419脱脂剂;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
H7419为德国Gardobond公司生产的金属表面处理添加剂。使用的
工业水的PH值6.8-7.5,电导率300-400μs/cm。

电泳涂装:电泳→超滤洗→去离子水洗1→去离子水洗2,

电泳:处理方式为全浸,材料为POWERNICS1421F-2树脂及
POWERNICS1421F-1颜料浆(均为日本立邦公司产品),时间210s,
温度28℃,配得电泳槽液:固体份19%(质量分数),灰分15%(质
量分数),电导率1300μs/cm,PH值5.8,MEQ酸值20meq,溶剂
含量0.8%,电泳电压采用二段式,电泳一段电压230V,二段电压
260V。车身外表面电泳漆厚度18μm。

超滤洗:使用电泳槽内超滤液进行冲洗,洗至超滤液内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1:洗至去离子水洗液电导率<50μs/cm、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2: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5μs/cm、PH值5.5-7.0。

为消除电泳条纹,电泳槽入口配备去离子水喷雾,保证车身全
湿进入电泳槽;为减少水平面电泳颗粒,在超滤洗2和超滤洗3之
间配备有电泳颗粒湿打磨机;为减少电泳漆瘤,在新鲜去离子水洗
后,进烘干炉前,配备有大角度沥水滚床。

电泳烘干:采用二段式烘干,第一段烘干温度110℃,时间2min;
第二段烘干温度165℃,时间12min。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使用的材料为TEROLAN
8540CN密封胶(汉高公司产品)、BETAGVARDDC2010/13抗石击
涂料,密封胶为挤涂施工,抗石击涂料为喷涂施工,抗石击涂料喷
涂厚度500μm。

PVC胶预烘:烘干温度140℃,烘干时间10min。

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使用水性功能色漆B0(白色、浅灰色、
深灰色中任一种,本实施例中为浅灰色)及水性效果色漆B1(各种
颜色的素色色漆或金属闪光漆,如:素白色漆、波尔多红金属闪光
漆、鲨鱼灰金属闪光漆、琥珀棕金属漆、碳晶黑金属漆,本实施例
中为波尔多红金属闪光漆)。车身外表面先自动喷涂厚度为12μm
的水性功能色漆B0,再自动喷涂厚度为10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
车身内表面仅手工喷涂厚度为10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外
表面与内表面的喷涂独立,并无先后顺序限定,但因现有工艺下外
表面自动喷涂B0会导致部分喷涂到内表面,因此喷涂完外表面的
B0采用手工喷涂内表面B1,再自动喷涂外表面B1。

外表面自动喷涂B0、外表面自动喷涂B1之间闪干时间为5min;
外表面自动喷涂B0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转速
50kt/min;外表面自动喷涂B1为两站式喷涂,自动喷涂第一站喷涂
厚度6μm,第一站流量450cc/min,高压70KV,转速50kt/min;
第二站喷涂厚度4μm,第二站流量250cc/min,高压70KV,转速
55kt/min。

水性色漆预烘:加热→保温→冷却,

所述加热工艺时间3min,车体温度30℃;

所述保温工艺时间3min,车体温度60℃;

所述冷却工艺时间2min,车体温度30℃。

喷涂清漆:车身内表面手工喷涂厚度为35μm的清漆后,再在
车身外表面自动喷涂厚度为40μm的清漆,使用的材料为双组份溶
剂型清漆,清漆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

面漆烘干:烘干温度140℃,烘干时间20min。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
车身涂装方法,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烘干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喷涂免中涂水性色
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

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脱脂1→脂脱2→水洗1→水洗2→水洗
3→硅烷锆盐复合处理→水洗4→水洗5→水洗6,

脱脂1为:喷淋,处理时间为1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1,其中游离碱6.0-15.0pt,PH值10-11.5;

脱脂2为:全浸,处理时间为2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2,其中游离碱9.0-20.0pt,PH值10-11.5;

水洗1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7-11.8,电导率≤3000μs/cm;

水洗2为:工业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9.5,洗至电导率≤1000μs/cm;

水洗3为:去离子水全浸,室温,处理时间150s,去离子水洗
至PH值6.5-8.9,洗至电导率≤300μs/cm;

硅烷锆盐复合处理:使用凯密特尔化学品公司产品Oxsilan
9831作为硅烷锆盐复合处理剂,与去离子水配成槽液,全浸,处理
时间240s,温度37℃,槽液内:锆含量200mg/L、铜含量2.4mg/L、
游离氟含量45mg/L、硅含量55mg/L、PH值4.9、电导率<4000μs/cm;

水洗4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5-9,电导率≤400μs/cm;

水洗5为:去离子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PH值8,电导率≤50μs/cm;

水洗6为:去离子水喷淋,处理时间9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电导率≤30μs/cm。

前处理终检车身经过处理的转化膜中,热镀锌钢板锆含量为
180mg/m2,冷轧板锆含量为100mg/m2。

上述脱脂1、脱脂2均使用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
AdditiveH7419脱脂剂;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
H7419为德国Gardobond公司生产的金属表面处理添加剂。使用的
工业水的PH值6.8-7.5,电导率300-400μs/cm。

电泳涂装:电泳→超滤洗→去离子水洗1→去离子水洗2,

电泳:处理方式为全浸,材料为POWERNICS1421F-2树脂及
POWERNICS1421F-1颜料浆(均为日本立邦公司产品),时间230s,
温度32℃,配得电泳槽液:固体份22%(质量分数),灰分19%(质
量分数),电导率2000μs/cm,PH值6.5,MEQ酸值28meq,溶剂
含量1.8%,电泳电压采用二段式,电泳一段电压230V,二段电压
260V。车身外表面电泳漆厚度24μm。

超滤洗:使用电泳槽内超滤液进行冲洗,洗至超滤液内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1:洗至去离子水洗液电导率<50μs/cm、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2: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5μs/cm、PH值5.5-7.0。

为消除电泳条纹,电泳槽入口配备去离子水喷雾,保证车身全
湿进入电泳槽;为减少水平面电泳颗粒,在超滤洗2和超滤洗3之
间配备有电泳颗粒湿打磨机;为减少电泳漆瘤,在新鲜去离子水洗
后,进烘干炉前,配备有大角度沥水滚床。

电泳烘干:采用二段式烘干,第一段烘干温度130℃,时间4min;
第二段烘干温度195℃,时间25min。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使用的材料为TEROLAN
8540CN密封胶(汉高公司产品)、BETAGVARDDC2010/13抗石击
涂料,密封胶为挤涂施工,抗石击涂料为喷涂施工,抗石击涂料喷
涂厚度600μm。

PVC胶预烘:烘干温度160℃,烘干时间15min。

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使用水性功能色漆B0(白色、浅灰色、
深灰色中任一种,本实施例中为浅灰色)及水性效果色漆B1(各种
颜色的素色色漆或金属闪光漆,如:素白色漆、波尔多红金属闪光
漆、鲨鱼灰金属闪光漆、琥珀棕金属漆、碳晶黑金属漆,本实施例
中为鲨鱼灰金属闪光漆)。车身外表面先自动喷涂厚度为15μm的
水性功能色漆B0,再自动喷涂厚度为18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
车身内表面仅手工喷涂厚度为18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外
表面与内表面的喷涂独立,并无先后顺序限定,但因现有工艺下外
表面自动喷涂B0会导致部分喷涂到内表面,因此喷涂完外表面的
B0采用手工喷涂内表面B1,再自动喷涂外表面B1。

外表面自动喷涂B0、外表面自动喷涂B1之间闪干时间为6min;
外表面自动喷涂B0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转速
50kt/min;外表面自动喷涂B1为两站式喷涂,自动喷涂第一站喷涂
厚度10μm,第一站流量450cc/min,高压70KV,转速50kt/min;
第二站喷涂厚度8μm,第二站流量250cc/min,高压70KV,转速
55kt/min。

水性色漆预烘:加热→保温→冷却,

所述加热工艺时间4min,车体温度50℃;

所述保温工艺时间4min,车体温度65℃;

所述冷却工艺时间3min,车体温度35℃。

喷涂清漆:车身内表面手工喷涂厚度为40μm的清漆后,再在
车身外表面自动喷涂厚度为45μm的清漆,使用的材料为双组份溶
剂型清漆,清漆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

面漆烘干:烘干温度150℃,烘干时间25min。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
车身涂装方法,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烘干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喷涂免中涂水性色
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

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脱脂1→脂脱2→水洗1→水洗2→水洗
3→硅烷锆盐复合处理→水洗4→水洗5→水洗6,

脱脂1为:喷淋,处理时间为1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1,其中游离碱6.0-15.0pt,PH值10-11.5;

脱脂2为:全浸,处理时间为2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2,其中游离碱9.0-20.0pt,PH值10-11.5;

水洗1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7-11.8,电导率≤3000μs/cm;

水洗2为:工业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9.5,洗至电导率≤1000μs/cm;

水洗3为:去离子水全浸,室温,处理时间90s,去离子水洗
至PH值6.5-8.9,洗至电导率≤300μs/cm;

硅烷锆盐复合处理:使用凯密特尔化学品公司产品Oxsilan
9831作为硅烷锆盐复合处理剂,与去离子水配成槽液,全浸,处理
时间200s,温度35℃,槽液内:锆含量150mg/L、铜含量1.6mg/L、
游离氟含量36mg/L、硅含量40mg/L、PH值4.6、电导率<4000μs/cm;

水洗4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5-9,电导率≤400μs/cm;

水洗5为:去离子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PH值5.5-8,电导率≤50μs/cm;

水洗6为:去离子水喷淋,处理时间6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电导率≤30μs/cm。

前处理终检车身经过处理的转化膜中,热镀锌钢板锆含量为
130mg/m2,冷轧板锆含量为65mg/m2。

上述脱脂1、脱脂2均使用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
AdditiveH7419脱脂剂;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
H7419为德国Gardobond公司生产的金属表面处理添加剂。使用的
工业水的PH值6.8-7.5,电导率300-400μs/cm。

电泳涂装:电泳→超滤洗→去离子水洗1→去离子水洗2,

电泳:处理方式为全浸,材料为POWERNICS1421F-2树脂及
POWERNICS1421F-1颜料浆(均为日本立邦公司产品),时间220s,
温度30℃,配得电泳槽液:固体份20%(质量分数),灰分17%(质
量分数),电导率1600μs/cm,PH值6.1,MEQ酸值25meq,溶剂
含量1.5%,电泳电压采用二段式,电泳一段电压230V,二段电压
260V。车身外表面电泳漆厚度21μm。

超滤洗:使用电泳槽内超滤液进行冲洗,洗至超滤液内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1:洗至去离子水洗液电导率<50μs/cm、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2: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5μs/cm、PH值5.5-7.0。

为消除电泳条纹,电泳槽入口配备去离子水喷雾,保证车身全
湿进入电泳槽;为减少水平面电泳颗粒,在超滤洗2和超滤洗3之
间配备有电泳颗粒湿打磨机;为减少电泳漆瘤,在新鲜去离子水洗
后,进烘干炉前,配备有大角度沥水滚床。

电泳烘干:采用二段式烘干,第一段烘干温度120℃,时间3min;
第二段烘干温度180℃,时间18min。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使用的材料为TEROLAN
8540CN密封胶(汉高公司产品)、BETAGVARDDC2010/13抗石击
涂料,密封胶为挤涂施工,抗石击涂料为喷涂施工,抗石击涂料喷
涂厚度550μm。

PVC胶预烘:烘干温度150℃,烘干时间12min。

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使用水性功能色漆B0(白色、浅灰色、
深灰色中任一种,本实施例中为深灰色)及水性效果色漆B1(各种
颜色的素色色漆或金属闪光漆,如:素白色漆、波尔多红金属闪光
漆、鲨鱼灰金属闪光漆、琥珀棕金属漆、碳晶黑金属漆,本实施例
中为琥珀棕金属漆)。车身外表面先自动喷涂厚度为13μm的水性
功能色漆B0,再自动喷涂厚度为14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
内表面仅手工喷涂厚度为14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外表面
与内表面的喷涂独立,并无先后顺序限定,但因现有工艺下外表面
自动喷涂B0会导致部分喷涂到内表面,因此喷涂完外表面的B0
采用手工喷涂内表面B1,再自动喷涂外表面B1。

外表面自动喷涂B0、外表面自动喷涂B1之间闪干时间为7min;
外表面自动喷涂B0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转速
50kt/min;外表面自动喷涂B1为两站式喷涂,自动喷涂第一站喷涂
厚度8μm,第一站流量450cc/min,高压70KV,转速50kt/min;
第二站喷涂厚度6μm,第二站流量250cc/min,高压70KV,转速
55kt/min。

水性色漆预烘:加热→保温→冷却,

所述加热工艺时间3.5min,车体温度40℃;

所述保温工艺时间3.5min,车体温度62℃;

所述冷却工艺时间2.5min,车体温度32℃。

喷涂清漆:车身内表面手工喷涂厚度为38μm的清漆后,再在
车身外表面自动喷涂厚度为42μm的清漆,使用的材料为双组份溶
剂型清漆,清漆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

面漆烘干:烘干温度145℃,烘干时间22min。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
车身涂装方法,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烘干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喷涂免中涂水性色
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

新型纳米前处理工艺:脱脂1→脂脱2→水洗1→水洗2→水洗
3→硅烷锆盐复合处理→水洗4→水洗5→水洗6,

脱脂1为:喷淋,处理时间为1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1,其中游离碱6.0-15.0pt,PH值10-11.5;

脱脂2为:全浸,处理时间为250s,温度55-59℃,使用Gardoclean
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H7419脱脂剂与去离子水配得脱脂液
2,其中游离碱9.0-20.0pt,PH值10-11.5;

水洗1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7-11.8,电导率≤3000μs/cm;

水洗2为:工业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9.5,洗至电导率≤1000μs/cm;

水洗3为:去离子水全浸,室温,处理时间120s,去离子水洗
至PH值6.5-8.9,洗至电导率≤300μs/cm;

硅烷锆盐复合处理:使用凯密特尔化学品公司产品Oxsilan
9831作为硅烷锆盐复合处理剂,与去离子水配成槽液,全浸,处理
时间200s,温度36℃,槽液内:锆含量180mg/L、铜含量2mg/L、
游离氟含量40mg/L、硅含量50mg/L、PH值4.8、电导率<4000μs/cm;

水洗4为:工业水喷淋,处理时间50s,室温,工业水洗至PH
值6.5-9,电导率≤400μs/cm;

水洗5为:去离子水全浸,处理时间12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PH值5.5-8,电导率≤50μs/cm;

水洗6为:去离子水喷淋,处理时间80s,室温,去离子水洗
至电导率≤30μs/cm。

前处理终检车身经过处理的转化膜中,热镀锌钢板锆含量为
160mg/m2,冷轧板锆含量为80mg/m2。

上述脱脂1、脱脂2均使用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
AdditiveH7419脱脂剂;GardocleanS5176和GardobondAdditive
H7419为德国Gardobond公司生产的金属表面处理添加剂。使用的
工业水的PH值6.8-7.5,电导率300-400μs/cm。

电泳涂装:电泳→超滤洗→去离子水洗1→去离子水洗2,

电泳:处理方式为全浸,材料为POWERNICS1421F-2树脂及
POWERNICS1421F-1颜料浆(均为日本立邦公司产品),时间225s,
温度31℃,配得电泳槽液:固体份21%(质量分数),灰分18%(质
量分数),电导率1800μs/cm,PH值6,MEQ酸值26meq,溶剂含
量1.5%,电泳电压采用二段式,电泳一段电压230V,二段电压260V。
车身外表面电泳漆厚度22μm。

超滤洗:使用电泳槽内超滤液进行冲洗,洗至超滤液内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1:洗至去离子水洗液电导率<50μs/cm、固体份
<0.1%。

去离子水洗2:洗至去离子水电导率<5μs/cm、PH值5.5-7.0。

为消除电泳条纹,电泳槽入口配备去离子水喷雾,保证车身全
湿进入电泳槽;为减少水平面电泳颗粒,在超滤洗2和超滤洗3之
间配备有电泳颗粒湿打磨机;为减少电泳漆瘤,在新鲜去离子水洗
后,进烘干炉前,配备有大角度沥水滚床。

电泳烘干:采用二段式烘干,第一段烘干温度125℃,时间
3.5min;第二段烘干温度180℃,时间20min。

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使用的材料为TEROLAN
8540CN密封胶(汉高公司产品)、BETAGVARDDC2010/13抗石击
涂料,密封胶为挤涂施工,抗石击涂料为喷涂施工,抗石击涂料喷
涂厚度580μm。

PVC胶预烘:烘干温度155℃,烘干时间14min。

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使用水性功能色漆B0(白色、浅灰色、
深灰色中任一种,本实施例中为深灰色)及水性效果色漆B1(各种
颜色的素色色漆或金属闪光漆,如:素白色漆、波尔多红金属闪光
漆、鲨鱼灰金属闪光漆、琥珀棕金属漆、碳晶黑金属漆,本实施例
中为碳晶黑金属漆)。车身外表面先自动喷涂厚度为14μm的水性
功能色漆B0,再自动喷涂厚度为16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
内表面仅手工喷涂厚度为16μm的水性效果色漆B1。车身外表面
与内表面的喷涂独立,并无先后顺序限定,但因现有工艺下外表面
自动喷涂B0会导致部分喷涂到内表面,因此喷涂完外表面的B0
采用手工喷涂内表面B1,再自动喷涂外表面B1。

外表面自动喷涂B0、外表面自动喷涂B1之间闪干时间为6min;
外表面自动喷涂B0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转速
50kt/min;外表面自动喷涂B1为两站式喷涂,自动喷涂第一站喷涂
厚度9μm,第一站流量450cc/min,高压70KV,转速50kt/min;
第二站喷涂厚度7μm,第二站流量250cc/min,高压70KV,转速
55kt/min。

水性色漆预烘:加热→保温→冷却,

所述加热工艺时间3min,车体温度45℃;

所述保温工艺时间3min,车体温度61℃;

所述冷却工艺时间3min,车体温度34℃。

喷涂清漆:车身内表面手工喷涂厚度为36μm的清漆后,再在
车身外表面自动喷涂厚度为43μm的清漆,使用的材料为双组份溶
剂型清漆,清漆自动喷涂流量550cc/min,高压80KV,。

面漆烘干:烘干温度148℃,烘干时间25min。

性能测试:将实施例与传统涂装方法车身油漆涂层外观质量、
性能、环保节能效果及成本情况对比,传统涂装方法为磷化前处理
配套溶剂型有中涂面漆技术。

表1本发明与传统方法车身油漆涂层外观质量比较


从表1的数据可见,本发明车身油漆涂层外观质量水平达到传
统方法外观水平。

表2本发明与传统方法车身油漆涂层主要性能比较



由表2可见,本发明油漆涂层防腐性能与传统方法相当,抗划
伤和耐酸雨性能比传统方法提高,有利于应对目前恶劣的气候环
境。

表3本发明与传统方法单车涂装材料有机溶剂含量比较


由表3可见,本发明相对传统方法,单车有机溶剂用量减少
3.5Kg。

表4本发明与传统方法车身环保节能效果比较



传统方法
本发明
比较
VOC产生量(g/m2)
50.9
19.7
降低61%
重金属废渣产生量(g/台)
17
0
完全消除
总废水产生量(Kg/台)
395
283
降低28%
总能耗(KWH/台)
605
450
降低26%

由表4可见,本发明在降低VOC排放、重金属污染、废水及
节约能耗方面效果显著,环保收益极大。

表5本发明与传统方法单车涂装综合成本比较

项目
传统方法(元/台)
本发明(元/台)
降成本(元/台)
油漆材料
494.5
455.3
39.2
能源
201.4
140.5
60.9
人工
99.5
91.8
7.7
辅料
14.8
13.3
1.5
总计
810.2
700.9
109.3

由表5可见,本发明单车涂装综合成本较传统方法下降13.5%,
具有降低涂装成本效果。

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纳米前处理与免中涂水性漆配套轿车车身涂装方法,步骤如下:新型纳米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烘干涂PVC密封胶及抗石击涂料PVC胶预烘喷涂免中涂水性色漆水性色漆预烘喷涂清漆面漆烘干。本发明相比磷化前处理与溶剂型有中涂面漆配套传统涂装方法,节省了厂房面积和生产线节省,建设周期缩短,环保收益极大,具有显著的低污染物排放、节能降耗的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喷射或雾化;对表面涂覆液体或其他流体的一般方法〔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