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驾驶室地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乘用车前地板连接
总成。
背景技术
乘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
或临时物品的汽车。乘用车的驾驶室地板能起到吸能和传力的作用,因此
对于整车的安全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
现有的乘用车驾驶室地板的前地板总成与发动机舱总成相连接,现有
的前地板总成与发动机舱总成的结构及两者连接处不能更高效地发挥吸能
和传力的作用,降低了整车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更高效地吸能和传力,
提高整车安全性的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包括前地
板总成和发动机舱总成,其中,
所述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前地板中间纵梁、
前地板下纵梁、前地板连接纵梁和前地板面,所述前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
座椅后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与所述前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
座椅后横梁固连且位于所述前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座椅后横梁的中点位
置,所述前地板下纵梁和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均包括两个并与所述前座椅
前横梁和所述前座椅后横梁固连,且所述前地板下纵梁相较于所述前地板
连接纵梁邻近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所述前地板面覆盖在所述前座椅前横
梁、所述前座椅后横梁、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所述前地板下纵梁和所述
前地板连接纵梁构成的前地板框架上;
所述发动机舱总成包括发舱前围、发舱前围中间纵梁、发舱后纵梁和
发舱连接纵梁,所述发舱前围中间纵梁与所述发舱前围固连且位于所述发
舱前围的对称轴位置,所述发舱后纵梁和所述发舱连接纵梁均包括两个并
与所述发舱前围固连,且所述发舱后纵梁相较于所述发舱连接纵梁邻近所
述发舱前围中间纵梁;
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与所述发舱前围中间纵梁固连,所述前地板下纵
梁与所述发舱后纵梁固连,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与所述发舱连接纵梁固连。
优选地,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前地板下纵梁和前地板连接纵梁的长
度依次递减。
更优选地,所述发舱连接纵梁、发舱后纵梁和发舱前围中间纵梁的长
度依次递减;
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与所述发舱前围中间纵梁的连接位置、所述前地
板下纵梁与所述发舱后纵梁的连接位置、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与所述发舱
连接纵梁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前座椅前横梁之间的距离依次递减。
优选地,所述前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座椅后横梁沿着厚度方向的截面
图形为封闭图形。
更优选地,所述封闭图形为矩形。
更优选地,所述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下部框架、前地板面和前地板
上部框架,其中,
所述前地板下部框架包括固连在一起的前地板前下横梁、前地板后下
横梁、所述前地板下纵梁和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
所述前地板上部框架包括固连在一起的前地板前上横梁、前地板后上
横梁和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
所述前地板下部框架和所述前地板上部框架分别与所述前地板面的两
个表面固连;
所述前地板前下横梁和所述前地板前上横梁构成所述前座椅前横梁,
所述前地板后下横梁和所述前地板后上横梁构成所述前座椅后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前地板前下横梁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
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一个且位于两个所述前地板下纵梁之间,所
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两所述前地板下纵梁和所述前地板连
接纵梁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前地板连接纵
梁远离所述前地板下纵梁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为U型板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壁
的自由端与所述前地板面相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板为U型板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侧壁的自由端与所
述前地板面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搭接边与所述前地板下纵梁和
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焊接;
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第三搭接边与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焊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壁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
第二翻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
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侧壁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上间
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
本发明提供的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的前地板总成为框架式结构,与
发动机舱总成连接后有利于更高效地吸能和传力,从而提高整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的前地板总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的前地板下部框架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的前地板上部框架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的第二连接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图6为本发明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的第三连接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图中标示如下:
前地板总成-1,前座椅前横梁-11,前地板前下横梁-111,第一连接板
-1111,第二连接板-1112,第二搭接边-11121,第二翻边-11122,第二凹槽
-111220,第三连接板-1113,第三搭接边-11131,第三翻边-11132,第三凹
槽-111320,前地板前上横梁-112,前座椅后横梁-12,前地板后下横梁-121,
前地板后上横梁-122,前地板中间纵梁-13,前地板下纵梁-14,前地板连接
纵梁-15,前地板面-16,发动机舱总成-2,发舱前围-21,发舱前围中间纵
梁-22,发舱后纵梁-23,发舱连接纵梁-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
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
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包括前地板
总成1和发动机舱总成2,其中,
所述前地板总成1包括前座椅前横梁11、前座椅后横梁12、前地板中
间纵梁13、前地板下纵梁14、前地板连接纵梁15和前地板面16,所述前
座椅前横梁11和所述前座椅后横梁12平行设置,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13
与所述前座椅前横梁11和所述前座椅后横梁12固连且位于所述前座椅前
横梁11和所述前座椅后横梁12的中点位置,所述前地板下纵梁14和所述
前地板连接纵梁15均包括两个并与所述前座椅前横梁11和所述前座椅后
横梁12固连,且所述前地板下纵梁14相较于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15邻近
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13,所述前地板面16覆盖在所述前座椅前横梁11、
所述前座椅后横梁12、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13、所述前地板下纵梁14和
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15构成的前地板框架上;
所述发动机舱总成2包括发舱前围21、发舱前围中间纵梁22、发舱后
纵梁23和发舱连接纵梁24,所述发舱前围中间纵梁22与所述发舱前围21
固连且位于所述发舱前围21的对称轴位置,所述发舱后纵梁23和所述发
舱连接纵梁24均包括两个并与所述发舱前围21固连,且所述发舱后纵梁
23相较于所述发舱连接纵梁24邻近所述发舱前围中间纵梁22;
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13与所述发舱前围中间纵梁22固连,所述前地
板下纵梁14与所述发舱后纵梁23固连,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15与所述发
舱连接纵梁24固连。
上述固连均可通过焊接或其它常用的方式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的前地板总成1为框架式结构,
与发动机舱总成2连接后有利于更高效地吸能和传力,将力在乘用车地板
连接总成之间分散减弱,从而提高整车安全性。
为了更高效地吸能和传力,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13、前地板下纵梁14
和前地板连接纵梁15的长度依次递减。
为了更高效地吸能和传力,所述发舱连接纵梁24、发舱后纵梁23和
发舱前围中间纵梁22的长度依次递减;
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13与所述发舱前围中间纵梁22的连接位置、所
述前地板下纵梁14与所述发舱后纵梁23的连接位置、所述前地板连接纵
梁15与所述发舱连接纵梁24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前座椅前横梁11之间的距
离依次递减。
为了更好地对力进行分散减弱,所述前座椅前横梁11和所述前座椅后
横梁12沿着厚度方向的截面图形为封闭图形。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图形为
矩形。
为了更高效地吸能和传力,简化前地板总成1的生产工序,所述前地
板总成1包括前地板下部框架、前地板面16和前地板上部框架,其中,
所述前地板下部框架包括固连在一起的前地板前下横梁111、前地板
后下横梁121、所述前地板下纵梁14和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15;
所述前地板上部框架包括固连在一起的前地板前上横梁112、前地板
后上横梁122和所述前地板中间纵梁13;
所述前地板下部框架和所述前地板上部框架分别与所述前地板面16
的两个表面固连;
所述前地板前下横梁111和所述前地板前上横梁112构成所述前座椅
前横梁11,所述前地板后下横梁121和所述前地板后上横梁122构成所述
前座椅后横梁12。
为了更高效地吸能和传力,简化前地板总成1的生产工序,所述前地
板前下横梁111包括第一连接板1111、第二连接板1112和第三连接板
1113,所述第一连接板111包括一个且位于两个所述前地板下纵梁14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板1112包括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两所述前地板下纵梁14和所
述前地板连接纵梁15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板1113包括两个且分别位于两
个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15远离所述前地板下纵梁14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1112为U型板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1112
的侧壁的自由端与所述前地板面16相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板1113为U型板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1113的侧壁的
自由端与所述前地板面16相连接,上述连接均可通过焊接实现。
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连接板1112通过第二搭接边11121
与所述前地板下纵梁14和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15焊接;
所述第三连接板1113通过第三搭接边11131与所述前地板连接纵梁
15焊接。
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并更好地对力进行分散减弱,所述第二连接
板1112的侧壁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翻边11122,所述第二翻边11122上间
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111220,这样,第二翻边11122与前地板面16连
接时,第二凹槽111220与前地板面16之间形成封闭空腔;
所述第三连接板1113的侧壁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三翻边11132,所述第
三翻边1113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111320,这样,第三翻边11132
与前地板面16连接时,第三凹槽111320与前地板面之间形成封闭空腔。
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
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
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