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定位盘的特别是用于汽车的门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的门锁。旋转定位盘除有一预卡槽之外,还有一主卡槽,其中嵌入一棘爪。在把一开启的车门关闭时,往往留有一缝隙,因为棘爪只能到达旋转定位盘的预卡槽内。于是旋转定位盘便保持在预卡槽位置上。为了使缝隙闭合起见,采用了一个装在旋转定位盘上的电动的辅助闭合装置。它的任务是使旋转定位盘继续移动到一个棘爪嵌入主卡槽内的最终位置。这最终位置在下面将称为“主卡槽位置”,于是门缝便闭合。
在一已知的门锁(DE 195 23 196 A1)中有两个驱动电动机通过两个减速器和一可摆的其上装有棘爪的旋转支座共同起作用。其中一个电动机用作辅助闭合,另一电动机用作辅助开启。在关闭时,棘爪一直被一预卡槽释放杆所压离,直到旋转定位盘通过驶入的闭合部件而到达其对于棘爪的最终位置为上,并使棘爪嵌入旋转定位盘的主卡槽内。然后驱动电动机开始动作,并转动带有棘爪的旋转支座,从而棘爪继续推动旋转定位盘超越主卡槽位置而到达一旋转终端位置。在此情况下,棘爪与减速器共同运动,而且旋转定位盘在棘爪嵌入主卡槽之后仍继续移动,电动机也不切断,而且电动机与旋转定位盘之间的传动链也并不松开。
这种已知地门锁占地很大。在前面所述的门缝闭合时可能出现干扰,也就是由于突出在门缝中的障碍。于是将导致旋转定位盘的继续运动立即受到中断,并且驱动装置作用在车门上的压力也消失了。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的可靠的门锁。它的设计不仅能提高使用的舒适性,而且还节省占地。按照本发明,这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中的提供的措施来实现的,它具有以下的特殊意义。
在本发明中,同一个驱动电动机不仅能用于辅助闭合,而且也能用于辅助开启。因此只要在驱动装置中设置一转换环节就足能了。它能在两个开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由驱动电机机产生的驱动能量在转换环节之前是经过一共同的途径。但在转换环节后面则驱动能量将交替地送经两个分离的输出途径,其中一个输出途径是用作辅助闭合,而另一个是用作辅助开启,驱动能量将输向这两个输出途径中的哪一个仅取决于转换环节的开关位置。这样制造费用可大为减少。
对于转换环节的控制,推荐使用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措施。正常的方法是转换环节由一弹簧力保持在由驱动电动机输出的驱动能量不能送到旋转定位盘的开关位置上。此正常情况也出现在旋转定位盘的开启位置上,直到旋转定位盘的一个确定的极限角度位置以及在最终的主卡槽位置为止。此极限角度位置可能是旋转定位盘的预卡槽位置。只有当关门时到达旋转定位盘的极限角度位置时,控制转换环节的开关装置才起作用,开关装置抓住转换环节并把它送往它的另一位置,在那里由驱动电动机输出的驱动能量作用在旋转定位盘上,并把它拉紧。
在干扰情况下只需把作用在开关装置上的控制脉冲切除即可。于是拉紧过程便能这样简单地中断,使开关装置把转换环节释放,并由于其弹簧力而重新到达其另一开关位置。由于与旋转定位盘保持连接的传动被松开,旋转定位盘便不再被夹住,并且减轻了作用在车门上的压力。甚至还能通过车门密封的弹性作用而产生旋转定位盘的返回运动。在转换环节切换到拉紧状态以后,虽然已投入运行的驱动电动机和在转换环节前面所存在的共同运动的驱动环节根据惯性原理仍继续运行,但此质量的动能不再传送到旋转定位盘上。于是旋转定位盘便立即保持静止,或者它甚至能往回转。
具有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意义的是权利要求15和同它有关的从属权利要求16~19。它们给出了不同的取代方式。这种门锁也能与辅助闭合和/或辅助开启无关地使用。但在个别情况下当然也能用于按权利要求1或2的门锁。并在后面的说明中予以详细说明。根据按权利要求15的门锁具有如下问题。
它取决于对当时车门位置的准确的识别,以便能根据此识别来开动式控制汽车的其他功能,例如汽车的内部照明。为此采用了传感器。为了获得到目前为止所需的车门确切位置,传感器必须在很窄的容差之内进行定位。另外还取决于使用相应的正确动作的传感器。最后在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期间它的高灵敏度不容许变动。具有这样高要求的传感器,其制造是很困难和昂贵的。此外已知的传感器必须正确地安装而且费用也很高。本发明通过在权利要求15~19中所提供的特殊控制措施消除了这些缺点。因此实现了以下功能。
由于对来自两个传感器的单独的信号的共同评定,最后它并不取决于传感器对于旋转定位盘或棘爪的准确的定位。因此传感器的安装能容易、迅速和价廉地实施。另外本发明还容许使用工作不太精确的传感器,因为通过信号的综合评定能够十分准确地确定当时的车门位置。本发明也不在乎传感器的灵敏度随着时间过程而有所降低。在此情况下能通过综合工作的控制逻辑来获得非常准确的时点。
本发明的其他措施和优点可从权利要求中、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获知。在附图中表示了本发明的许多实施例,其中:
图1a表示按本发明的门锁从图1c的截面线Ⅰa-Ⅰa的视向所见的的下方部件的顶视图,此时旋转定位盘虽仍处于其开启位置,但是车门已在关闭途中。
图1b表示从图1c中的箭头Ⅰb的视向所见的门锁的顶视图。
图1c表示门锁的一个侧视图,这里没有表示出外壳。
图1d表示在图1a~1c中所示门锁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
图2a~2c表示门锁在关闭运动的下一步过程中与图1a~1c相似的顶视图和侧视图。此时闭合部件携带着旋转定位盘把它移动到它的预卡槽位置上。
图3a~3c表示车门在各运动过程中的相应的顶视图和侧视图。这里旋转定位盘由一电动的按本发明的辅助闭合恰好嵌入其主卡槽位置,并且辅助闭合仍然接通着。
图4a~4c表示门锁同样的顶视图和侧视图,这里虽然旋转定位盘仍处于从图3a~3c所示的主卡槽位置,但辅助闭合已被切断。
图5a~5c表示按本发明的门锁在有效设定一辅助开启之后的上述的视图。此时旋转定位盘已返回到如图1a~1c所示的开启位置。
图6a~6c表示一个经过改变的门锁实施例。这里只表示出三个主要部件,共设有两个控制措施,能可靠地获知车门的各个位置。
图7a~7c表示图6a~6c中相应的示图,其中控制措施的实施有所改变。
图8a~8d表示用以识别各个车门位置的对图6a~6c或7a~7c的控制措施所属的控制逻辑的有效性的取代表格。
门锁的结构可按图1a~1d来详细说明。门锁具有一旋转定位盘11,它处于一由箭头12表示的和图中未详细表示的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旋转定位盘11的轴颈13可转动地安装在未详细表示的外壳上,并在一般情况下固定在未详细表示的车门上,也能以一盖板例如汽车后盖来取代车门,旋转定位盘11具有一槽形的接纳口14用来接纳设计成弧形的闭合部件10。当闭合部件从旋转定位盘离开时,如在图1a中的10’所示,旋转定位盘由其弹簧加载12和图中未表示的旋转挡块的作用而保持在图1a中所示的开启位置。因此旋转定位盘11的接纳口14从外部可以够得到。闭合部件10在一般情况下是固定在车门的支架上。但闭合部件10也可设置在车门上,这里旋转定位盘11的外壳就定位在支架上。
当关闭车门时,闭合部件10从图1a中用虚线表示的释放位置10’出发而驶入接纳口14,并按箭头15的方向克复回复力12而转动旋转定位盘11,从图1a所处的开启位置转到图2a所示的预卡槽位置。旋转定位盘11至少具有两个卡槽16,17,也就是一个预卡槽16和一个主卡槽17。当旋转定位盘11处于上述的图2a的预卡槽位置或在图3a所示的最终的主卡槽位置时,一个棘爪20以其挡臂21嵌入在这些卡槽16,17内。
如果到达图2a的预卡槽时,在一般情况下在车门与门架之间留有一缝隙。在本发明中设有一电动的辅助闭合措施。它是设计成特殊的方式并装在旋转定位盘上。在图2a的预卡槽位置上,闭合部件10已被旋转定位盘抓住,在10与11之间形成一固定的结合。
如在图2a中的箭头51,52所示,至少设有两个传感器51,52,其中之一51在旋转定位盘11处于图2所示的预卡槽位置时起反应。另一传感器52在棘爪20到达图2a或3a所示的转动位置时起反应,即无论挡臂21嵌入预卡槽16或主卡槽17时起反应。传感器51,52在反应时发出一信号给一个示意表示的控制逻辑电路50。在那里信号经过评定,并对各种情况指出相应的还有待详细说明的对门锁的动作。这可根据图8a的表格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图8a的表格中第一行,如果两个传感器51,52都没有信号输出,于是控制逻辑50便知道旋转定位盘11处于开启位置。这对于定位盘11从开始转动途径直到图2a所示的位置之前都是适用的。但如果到达图2a的预卡槽位置后,于是按照图8a的表格中第二行,两个传感器51,52都没有信号输出,从而控制逻辑50便明确地知道已到达图2a的预卡槽位置。在图3a中的最终主卡槽位置上,只有第二传感器52输出一信号,而第一传感器51则没有信号输出,如图8a的表格最后一行所示。所以这也能从控制逻辑50获知。传感器51,52同控制逻辑50的这种工作方式具有一优点,即传感器51,52关于旋转定位盘上两个探测位置或棘瓜20位置的费事的判断工作可以减少。作为传感器以采用能够对随同11或20旋转的永久磁铁起反应的环节比较适宜,例如霍尔传感器。
当旋转定位盘11到达由图2a所示的预卡槽位置时,控制逻辑50便使“辅助闭合”保持生效直至到达图3a的主卡槽位置为止。然后辅助闭合便失效,如图4a~4c结构部分的位置所示。辅助闭合的接入和切断是通过下面按本发明的门锁以特殊方式设计的结构部件来实现的。
最好是像图1d和图1b,1c所示,辅助闭合具有一借电气驱动的其上附加连接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传动齿轮的电动机30。其中包括一个由电动机30驱动的蜗杆31,它同一个蜗轮32相啮合。蜗轮32与一圆柱齿轮33抗扭地连接在一起。在圆柱齿轮33上连接一特殊的转换环节35,它在目前情况下包括一个摆动轮。转换环节35能在两个开关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一个如图1c所示,另一个如图2c所示。从这些图中可见,以点划线表示的摆动轮的轴线40占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位置。在图1c中用代号41标注的下部轴端是像万向接头似的安装在未详细表示的门锁外壳内的一个固定位置上,而位于对面的另一轴端42是可以翻转运动的,并可转动地装在一开关机构60中。开关机构首先包括一个装在外壳内围绕着62转动的摆臂61,它通过一月牙槽63同一齿轮扇形片64相连接。齿轮扇形片64与一电动机65的小齿轮相啮合。这在后面还要作为“离合器电动机”的基础作进一步说明。
摆动轮35的翻转运动的轴端42在此情况下处于由箭头44所示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它努力使轴40保持在图1c所示的摆离一后随的圆柱齿轮37的位置上。因此在摆动轮上所设的上部齿轮36处于与圆柱齿轮37的断联位置。相反,在此情况下摆动框架35的一个下部齿轮34则同前面所述减速器的圆柱齿轮33相啮合。因此在图1c中处于与驱动环节35切断的状态。弹簧力44与在图1b和1d所示的齿轮扇形片64的销子43保持接触。齿轮扇形片64是围绕着67装在外壳上,此时一个设置在摆臂61上的导销68处于月牙导槽63的一端,通过它来保持摆齿轮35与所述的后随圆柱齿轮37的脱钩。在图1a~1d中,不仅是驱动电动机30而且是离合器电动机65处于停止状态。
在车门继续关闭过程中,闭合部件10带动旋转定位盘11而到达其由图2a~2c所示的预卡槽位置。那里如前所述,棘爪20嵌入旋转定位盘11的预卡槽内。这一事实情况,同样如前所述,由传感器51,52进行深测和由控制逻辑50进行通报。它把所述的设计成摆动轮的转换环节35切换到它的另一由图2c所示的位置,于是摆动轮35以其上部齿轮36与所述的圆柱齿轮37相啮合。于是转换环节35处于“接入位置”,同时驱动电动机30也接通。
通过减速器环节31,32,33直到转换环节35所输送的电动机30的驱动能量,现在继续输送到在转换环节35后面所连接的辅助闭合的驱动途径。属于此驱动途径的有前面所述的与一小齿轮38抗扭地连接在一起的圆柱齿轮37,还有一个同小齿轮38啮合的齿轮扇形片39,它与一转轴53抗扭地相连接。最后同转轴53抗扭地相连接的是这个驱动途径的一个输出环节54,它在此情况下是由一杠杆组成。杠杆54以其自由端支持一由图2a所示的凸肩55。来自电动机30的驱动能量通过减速链31~39和53,54而输送到一由箭头F1所示的驱动力。它的作用是带动旋转定位盘11并沿图2b中的旋转箭头15的方向继续运动,从而带动旋转定位盘11中的闭合部件10直至到达由图3a所示的旋转定位盘11的主卡槽位置为止。通过闭合部件10,车门按图3a中所示的关紧箭头18的方向进行电动的关闭。于是迄今所存在的门缝被闭合。
在图3a~3c中表示关紧运动18仍处于其终端阶段,在这里通过接通的转换环节35在电动机30与减速器的输出环节34之间仍存在一驱动连接。在这最后阶段中由杠杆54产生一驱动力F2,它由于下述原因在旋转定位盘11上作用一个比在图2a中所示的预卡槽位置上更大的转矩。
在图2a中用来接受作用力F1的凸肩55是一个位于旋转定位盘11的盘面上的圆弧形肋条56的侧面端。接触位置在图2a中用57来表示。在驱动杆54与在肋条56的控制端55上的接触位置57上的有效力臂长度r1是比较小的,于是驱动转矩可从r1的F1的乘积来求得。作用在旋转定位盘11上的驱动力矩其由图2a中以点划线表示的力臂长度r虽然比r1更长,但是作用力应由比F1小的分力F1’来确定。但这种关系在旋转定位盘移向图3a的主卡槽位置的途中有所改变。
在图3中,杠杆54与凸肩55之间的接触位置移到57’上,这里所属的由54所作用的驱动力矩的力臂r2变小了。接触位置57’与旋转定位盘11的轴13之间的距离几乎与图2a相等,但F2的作用方向也有所改变。现在由杠杆54所作用的驱动力F2几乎全部有效,至少其作用在旋转定位盘11上的分力要比图2a大得多。作用力F2的效率比F1和F1’更高。在图3a中作用在旋转定位盘11上的力矩大于图2a的,在驱动电动机30与旋转定位盘11之间的减速器的传动比在从图2a过渡到图3a的过程中有所提高。为了把车门关紧而以箭头18的方向施加在闭合部件10上的关紧力也有所增大。
这关紧力的增大是至关重要的。在车门与门框之间一般都有弹性密封,它在最后的关门运动的过程中受压缩并随着压紧力而具有一阻力。由此而产生的对抗力在车门闭合运动的最后阶段有所增大。作用在旋转定位盘11上的回复力12在这最后的运动过程中也有所增大。于是在车门关紧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必须由辅助闭合来克服的总的反抗力也增大了。如果没有按本发明的关紧力的增大,则由于增大的反抗力而使设计成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电动机30的工作点发生移位。根据电动机30的工作特性曲线,将在高的电动机负载下出现转速的降低。但转速能确定电动机的噪声。转速的改变使电动机的噪声改变到较低的频率,这会令人感到不大舒服。
在本发明中利用前面所述的措施能容易地对反抗力的增大进行补偿,使在驱动电动机上产生的转速在整个闭合过程中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样便能在车门关闭时产生一非常舒适的、保持恒定的电动机噪声。通过本发明有可能使驱动电动机30在整个关紧运动中基本上工作在其特性曲线的同一工作点上。
如前所述,如果传感器51,52已确认了图3a的主卡槽位置,则所述的转换环节35便通过控制逻辑重新回到其断开位置,如图4a~4c所如。在图4c中摆动轮35的轴40重新占领翻离的角度位置。这种情况当人们把开关机构设定为失效时也会发生。为此只需把离合器电动机65切断即可。于是作用在转换环节35上的弹簧力44便产生影响来反对先前通过离合器电动机65对开关机构的对抗。通过所述的弹簧力44在那里的齿轮扇形片64的轴颈43上的作用,齿轮扇形片64将从它在图3b中的位置返回到图4b的位置,从而摆臂61的导销68移动到齿轮扇形片64上的月牙导槽63的另一端。
使转换环节35从所述的其他驱动途径37~39和53,54的脱钩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如果在前述的图2a与3a之间的关紧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的话,它要求立即停止车门的继续关闭。这种紧急情况能从控制逻辑这样来确认,即超过了关紧过程所需的时间,或驱动电动机30的电流超过了容许值,或发生停电。在此情况下对已经处于图3a的旋转定位盘11的主卡槽位置的离合器电动机65的供电切断。对在到达图3a之前的途中的情况,则使转换环节35从后面所连接的驱动途径37~39以及辅助闭合的53,54开始脱钩。当然根据惯性原理,投入运行的驱动电动机30以及在转换环节35前面所有运动的驱动环节31~33仍将继续运行,但这些质量的动能不再传输到旋转定位盘11上。旋转定位盘11不再继续运动,它甚至由于下述原因而能重新返回。
在前面所述的车门密封的弹性作用下能产生一反抗力。此反抗力在各种情况下足以在紧急情况下使旋转定位盘11重新返回到图2a的预卡槽位置。转换环节35的这样切断当然也能藉人工操作一属于门锁的内部手柄、外部手柄或遥控来实现。在图4a~4c中的旋转定位盘11的主卡槽位置上,驱动电动机30当然也是通过控制逻辑50来自动切断的。
本发明还设有一辅助开启,它可通过操作门锁的内部或外部手柄或通过遥控来生效。在车门关紧过程中,辅助开启可由汽车使用人予以松开。如果需要的话,当在车门关紧时出现上述的紧急情况时,辅助开启也能由控制逻辑50自动释放。在图4c中,对于辅助闭合所属的圆柱齿轮37的切断就是如图4c所示的使转换环节35同下述的用作辅助开启的第二驱动途径相连接。
在此情况下,根据图4c,摆动轮35的下部齿轮34同前面所述的圆柱齿轮33相啮合。因此驱动电动机30的旋转现在通过摆动轮35的上部齿轮36而传递到另一个与转轴46抗扭地相连接的圆柱齿轮45上。
此外,驱动电动机30继续以同一方向运行,如在前面所述按图2a~3c的辅助闭合一样。转轴4b的上端67还同时用作上述开关机构60所属的齿轮扇形片64的轴承。与转轴46抗扭地相连接的是一个从图4a可见的控制凸轮47。它构成辅助开启所属的驱动途径45,47的输出。在图4a中表示了这控制凸轮的输出位置。控制凸轮47在这里支持着一如图4a所示的另一杠杆22的控制面23,有一个双腿弹簧24,24’作用在杠杆22上。其中一个弹簧腿24’支持在一固定在外壳上的支柱2b上,而另一个弹簧腿24以图4a中用箭头25所示的弹簧力25作用在杠杆22上。弹簧24,24’对杠杆构成一力储存器,为此杠杆22在后面被称为“储能杠杆”。
在图4a的输出位置中,储能杠杆22的弹簧力25还不能作用到棘爪20上,因为如前所述。控制凸轮47支持在储能杠杆22的控制面23上。但当辅助开启起作用时,电动机30继续通电后情况就有所改变。然后通过所述的第二驱动途径45~47,控制凸轮47按图4a以旋转方向27而转动,并逐渐使储能杠杆释放。虽然棘爪20受到由箭头28所示的反方向作用的弹簧加载28,但在一般情况下由储能杠杆22所作用的较高的弹簧力25已足够把棘爪20的凸肩21从图4a的主卡槽17或图2a的预卡槽16中推出。储能杠杆22与棘爪20之间的力量转移是通过图4a中的冲击面与反冲击面49,69来实现的。于是旋转定位盘11便松开而能在回复力的作用下返回到它在图1a中的开启位置。于是闭合部件10重新释放,使车门能开启。
开启运动的终端阶段如图5a~5c所示。闭合部件10在这里对于旋转定位盘11,与图4a的情况相比,已按图5a的开启箭头19的方向离开。旋转定位盘11由于其回复力12而返回到开启位置。闭合部件10从旋转定位盘11的接纳口14中释放,图4a中所示的控制凸轮47的旋转27在一般情况下已告终,但在控制凸轮到达一反控制面19之前,它在本实施例中是停留在棘爪20的延长部分上。在汽车碰撞的情况下或者在其他干扰情况下,可能出现棘爪凸肩21那么牢固地位于旋转定位盘11的主卡槽17中,致使储能杠杆22的弹簧力25还不足以松开棘爪。这可由传感器,例如所述的棘爪传感器52来确认。于是驱动电动机30超越图5a中所示的凸轮47的旋转位置而继续运行。这可从图5a中用虚线箭头27’表示的方向看出。从而不论在图4a所示的棘爪嵌入在17内或图2a的嵌入在16内,凸轮47撞到所述的反控制面29上,并在储存的弹簧力25的支持下把棘爪凸肩21从主卡槽17或预卡槽16中推压出去。
在前面所述的干扰情况下或在图5a~5c所述的正常情况下,在棘爪20推出以后,控制凸轮47将重新由电动机使之返回,而且是按图5a所示的反转箭头48的方向返回的。这可再次通过驱动电动机30来实现,因为按前面所述,电动机与辅助开启所属减速器的驱动途径45~47存在着驱动连接。对此只需对电动机30施以反向电流即可。于是控制凸轮47再次出现在储能杠杆22的控制面23上,并在可动的弹簧腿24的张力下把杠杆重新移动到图1a所示的输出位置。所有这些能再通过传感器来监控。当储能杠杆22重新处于图1a的输出位置时,反向通电的驱动电动机30所提供的反向旋转48便告结束。
如前所述,旋转定位盘11在按图1a~1d的开启位置上,位于转换环节35后面的用于辅助闭合所属的第一驱动途径37~39以及53,54均已切断。这些齿轮的停止是自由的。这在图4a~4c中旋转定位盘11的主卡槽位置时在转换环节35切断后就已发生。于是没有任何来自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力作用在杠杆54上。在图1a或5a的开启位置中,杠杆54能靠放在肋条56的内弧形表面58上。有一轻的弹簧张力作用在杠杆54上用来使杠杆54位于此弧形表面58的一个固定位置上。此轻的弹簧张力还考虑用于:在按图2a~2c的开始关紧之前就使杠杆54位于图2a的凸肩55的接触位置57上。
为了通过外部和/或内部手柄或遥控来释放棘爪20,设置了一个手柄位置,例如图4a~4c中所示的释放销子59。另外,所述的反控面29也可设在储能杠杆22上来取代设在棘爪20上而成为储能杠杆22的一个可分离的另件。于是棘爪20的长度与图1a~5a所示的相比可以缩短。但在此情况下,由图4a所示的冲击面49仍保留在储能杠杆22上,并且反冲击面69也保留在棘爪20上,以便为了辅助开启所用的储能杠杆22的弹簧力25能如前所述传递到棘爪20上。控制面与反控制面23,29的在储能杠杆22上的可分离的连接可通过一设在储能杠杆22端部范围内的吊环来实现,在吊环开孔中嵌入控制凸轮47。吊环具有近似的长椭圆形,带有成型的边缘。控制凸轮47也具有一成型的轮廓。于是控制面与反控制面23,29位于此吊环的彼此相对的边缘上。这种设计具有特殊的优点,并与所述物件的形状无关,也与独立的发明的意义无关。
如前所述,用来查明车门各个位置的控制措施,例如按图1a~5c所示的和按图8a的表格所说明的,是具有独立的发明意义的。它也能用于既无辅助闭合又无辅助开启的或只有一辅助开启的门锁中。它提供的优点已在本说明的序言中具体地论述。图6a~6c从一方面、图7a~7c从另一方面根据这种门锁的主要结构提供了对控制措施结构的两种可能性。
在图6a中仅表示了门锁70中的旋转定位盘11,一个设计成在最后所述的方式中迁移的棘爪20,和两个所述的传感器51,52。传感器51,52可采用任何已知的结构形式。它能由机械的、或光栅、舌簧接触、霍尔传感器、或所谓的传感金属丝元件组成。在图6a中所示的位置相当于在图1a中所示的、已按图8a的表格第一行中详细说明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两个传感器51,52都没有信号输给控制逻辑50,它虽然在图1a中表示出,但在图6a中只能从连接到传感器的导线71,72来识别。现在明确确认车门处于开启位置。
在图6b中所示的门锁70的情况相当于在图2a中已说明的车门位置。闭合部件10已被旋转定位盘抓住,并且棘爪20以其凸肩21嵌入预卡槽内。不仅是旋转定位盘11而且棘爪20都具有凸齿73或74,它们在此车门位置上来到传感器51,52的区域内。从而根据图8a的表格所示,可确认车门处于预卡槽位置,因为两个传感器51,52都向图6b中未详细表示的控制逻辑50发出一信号。
在图6c中出现了在图4a中所示的车门的主卡槽位置。棘爪20的凸肩21嵌入在所述旋转定位盘11的主卡槽17内。车门已完全关闭。这可根据两个传感器51,52和根据控制逻辑50所收到的信号来确认,如前所述根据图8a表格的最后一行所说明的那样。这在图6c中也能具体地识别,即所述的在棘爪20上的凸齿74发出信号“1”,而在旋转定位盘传感器51上则相反,凸齿73已离开,取而代之的是旋转定位盘11上的凹口75同传感器51对准。因此现在传感器51没有反应。控制逻辑在此情况下从传感器51收到一信号“0”,如从图8a中的表格所获知那样。
在图7a~7c中表示门锁70’的另一种设计。与前面所述的在图6a~6c中的门锁70一样只说明三个位置。因此相同的说明仍可适用,只需对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就足够了。
在图7a~7c的门锁70’中,闭合部件10仅用一螺栓76来表示。它在图7a所示的开启位置中尚未被旋转定位盘11的接纳口14所抓住。此螺栓76可制成弧形闭合部件10的一条腿,如图1d所示。与前面所述的门锁70有所不同的在于:传感器51在图7a~7c的门锁70’中并不是同旋转定位盘11起作用,而是同闭合螺栓76共同起作用。因此在门锁70’中没有在图6a~6c中所示的凸齿73。与图6a相似,在门锁70’中在图7a所示的位置上,传感器51给控制逻辑50发出一信号“0”。
当车门处于图7b的预卡槽位置时,闭合螺栓76到达所属传感器51的区域内,并向所属的控制逻辑50发出一个正的信号。这个正信号的产生是由于在门锁70’中所述的棘爪凸齿74的位置到达棘爪传感器52上,如在图6b中所示。
在图7c中最后又出现车门的主卡槽位置。这里闭合螺栓又离开了传感器51,因此又产生信号“0”。与图6c同样的理由,棘爪传感器52在此情况下输出一正的信号。
在图8b~8d中举出了用于控制逻辑50的其他三种表格,它们能在门锁70或70’的变动的实施方案中得出。从这些表格可知,对不同位置的信号虽然要对图8a的方式另作安排,但控制逻辑始终是明确的。因此如图6a~7c所示,车门三个位置中的每一位置根据这些信号能明确地识别。为了产生在三个不同车门位置中的变动的信号,只需把两个传感器51和52相对于所述的旋转定位盘11的控制凸齿73,74,75和棘爪20或有关控制螺栓76进行另外定位即可。其中还有另一可能性,在按图6a~7c对两个传感器51,52的位置进行验收时,控制凸齿73~76的位置也应另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