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式调整空气对流量的门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多段式调整空气对流量的门窗结构,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可多段式定位、节省空间、操作简便并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可多段式调整空气对流量的门窗结构。背景技术
一般厨房在炊事完毕后通常会残留有气味而留滞于室内,故传统的厨房门窗均设计有近内侧的玻璃门以及靠外侧的纱门,以将内侧玻璃门完全开启后,厨房室内可经由纱门达到空气对流及通风效果,但诸如此类分别利用内侧玻璃门及外侧纱门达到通风效果的传统厨房门窗,需要耗费较大的设置空间、门板回转空间以及较多门窗框料成本;而且该类传统门窗其纱门并无法控制其通风口的大小,当内侧玻璃门全部开启或部分开启时,其外侧纱门的通风口大小均为固定全面透气而无法调整,其使用上实具有不便之处。
关于近年可节省空间并控制通风口的通风门结构的发展首先参阅台湾所刊载的公告第282815号专利公报复印件所示,其是指一种「门板通风结构之改良」,如图6所示,主要是在一框架体101上分别装设一上气门102与一下气门103,其中如图7所示,该上气门102底端及下气门103顶端两侧部位各装设有一齿条104、105,且呈相对接位置的齿条104、105夹置嵌入一齿轮体106。参照图8,气门两侧齿轮体106是套入在一转杆107上相互连接,以使使用者用手推动其中一个气门,利用齿条104(105)推动齿轮体106间接传动齿条105(104)产生相对垂直方向位移,使得另一气门向相反方向移动;且于齿轮体106的内凹部位装入一环状摩擦片108,并套设一圆罩体状的弹簧片109压迫在摩擦片108上,接着在转杆107前端螺纹部位锁入一螺帽110,使得螺帽110锁紧压迫弹簧片109令摩擦片108与齿轮体106间具有一摩擦力。
此外,台湾第282815号专利的窗体定位方式如下:如图9所示,在门板框架体101内装设一转体111,该转体111被栓设在框架体101内部一固定点位置,并于转体111的顶端部位形成一突柱112,使得当转体111被拨动旋转至上端位置时,其突柱112即卡入齿轮体106的齿缝内,令齿轮体106无法带动上、下气门作上下滑动;或如图10所示,于门板框架体101装设一可横向移动的栓体113,该栓体113中央形成有一凹部114,可供连结在一摇杆115的拨柄116伸入插置,令使用者转动摇杆115一端的把手时,拔柄116即随之推动栓体113向右水平滑移,使栓体113前端117伸入齿轮体106的凹孔内,令齿轮体106无法带动上、下气门作上下滑动;或是如图11所示,由一卡体120利用按压的方式卡制于齿轮体106之齿缝内,令齿轮体106无法带动上、下气门作上下滑动。
综观台湾第282815号专利地门板通风结构诚具有如下缺失:
1.所述上气门102与下气门103乃由齿轮体106与齿条104、105作连动,齿轮与齿条的传动于窗体滑动操作时所产生的噪音音量较大。
2.其利用螺帽110锁紧压迫弹簧片109而使摩擦片108与齿轮体106间具有一摩擦力,这对上、下气门在滑动上将产生一摩擦阻力,令使用者无法顺畅操作。
3.所述转体111、栓体113或卡体120等卡制构件均未设置弹性机构,在开启卡制构件来移动气门时该卡制构件并无法自动回复使气门定位,使用者必须再自行拔动方可使气门卡制定位,其缺乏操作实用性。
4.因气门无法自动卡制定位,使得当气门在关闭状态却无关闭卡制构件,且家中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手指由下气门103底部向上推移时,该下气门103极易因玻璃门板的重力作用向下掉落,而容易发生夹伤手部的危险。
而台湾所刊载的公告第375175号专利公报复印件所示「门板通风结构之改良」,如图12所示,也是由一框架体101装设齿轮体106配合齿条104、105传动上气门102与下气门103,其与台湾第282815号专利的差异在于如图13所示,其上气门102、下气门103的侧方或前后嵌设有缓速簧片108,以在上、下气门滑动时产生缓冲减速增进其安全性;然而,该缓速簧片108的设置虽可缓冲减速,但相对地在操作的顺畅性上将会造成阻碍,而且若幼儿的手部闪避不及仍会发生夹伤的危险。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施工方便并可节省工时及成本的可多段式调整空气对流量的门窗结构。
依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多段式调整空气对流量的门窗结构,大致包含有外框体、上气门及下气门;所述下气门与外框体对应侧边缘可分别设有弹性定位开关及定位条,并于该定位条分布开设有定位孔槽,以在拉动下气门并带动上气门滑动至适当位置时,该弹性定位开关的卡榫可卡合于定位条的定位孔槽使气门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气门并无设置任何摩擦缓冲机构,所以并不会因而增加气门与外框体间的摩擦力,使操作上不够顺畅。
2、本实用新型在气门拉动时即可经由弹性定位开关的卡榫及定位孔槽的自动卡制而定位,其安全性佳,不须担心幼儿推动气门时手部遭到夹伤。
3、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气门是由滑轮及拉绳所传动,其气门滑动时所发出的噪音量小,操作安静。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气门无法完全密合时,可适当通过调整螺丝来调整间距,在组装作业或使用上实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
5、本实用新型的气门的框料可分别由角块与角板所凸伸的联结柱作联结,从而增加了其与气门框料的结合强度,使框料不易产生变形。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定位开关的剖面示意图。
图4(a)、图4(b)和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门启闭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门接合构造示意图。
图6为台湾第282815号专利气门开放状态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台湾第282815号专利传动元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8为台湾第282815号专利传动元件的构造分解图。
图9为台湾第282815号专利传动元件制动构造示意图。
图10为台湾第282815号专利传动元件另一种制动构造示意图。
图11为台湾第282815号专利传动元件另一种制动构造示意图。
图12为台湾第375175号专利气门开放状态的外观示意图。
图13为台湾第375175号专利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及构造特征能有更详细明确的了解,现举出如下述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参照图1和2,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其侧视示意图。
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多段式调整空气对流量的门窗结构大致包含有外框体10、上气门20及下气门30,其中该外框体10两侧边框料形成有分隔条11分隔为内、外两侧轨槽12、13,可分别供下气门30及上气门20嵌入滑动,使得拉动其中一只(上或下)气门时可由传动组件4传动,另一只(下或上)气门产生相反方向移动;该下气门30侧边可设置有定位条31,并于定位条31侧边适当处分布开设有定位孔槽310,而外框体10侧边框料则可设置有弹性定位开关14。同理,该下气门30侧边亦可等效设有弹性定位开关14,而外框体侧边则可等效设置定位条31并分布开设定位孔槽310,以当使用者拉动下气门30并带动上气门20滑动至适当位置时,该弹性定位开关14的内部卡榫可卡合于下气门30侧边定位条31的定位孔槽310使气门定位;其中该下气门30顶侧可连设有提把301,可供使用者方便拉动下气门30向上推移;即,其中一只(上或下)气门与外框体对应侧边缘可分别设有弹性定位开关及定位条,并于该定位条分布开设有定位孔槽,使得拉动其中一只(上或下)气门并带动另一只(下或上)气门滑动至适当位置时,该弹性定位开关的卡榫可卡合于定位条的定位孔槽使气门定位。
如图2所示,前述上气门20与下气门30以连动的传动组件4可由滑轮41与拉绳42组成,其主要是在外框体10两侧边框料的分隔条11中央适当处开设有一容置槽15可供滑轮41定位设置,再于外框体10两侧内轨槽12上半段适当处设置有挡体16,并且该滑轮41的环围周面呈凹陷状供拉绳42定位于内,其中该拉绳42的一端连设于上气门20的侧边底端,另一端则可连接下气门30的侧边底端,以当使用者拉动内侧下气门30向上推移时,上气门20可经由拉绳42的拉引向下移动。
如图3(a)、图3(b)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定位开关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定位开关14内部设有一呈阶级状的卡榫141,该卡榫141大径端的外缘面可开设有锯齿槽1411而啮合一齿轮1421,该齿轮1421可延伸联结有旋钮142可供使用者转动,且该所述卡榫141大径端端边开设有一导孔1412并设有一弹簧143容置于内,以在转动弹性定位开关14旋钮142至开启(ON)位置时,齿轮1421可连动锯齿槽1411使卡榫141向后移动,并压制弹簧143呈压缩状态,如图3(a)所示;而当松脱旋钮142时,该卡榫141则可由弹簧143的弹性恢复前进凸伸,如图3(b)所示。
如图4(a)所示为气门全关闭状态,由上述构件的组成,若当使用者拉动下气门30向上推移时,该下气门30侧边定位条31边缘面受到弹性定位开关14卡榫141的顶抵向下移动,而当下气门30并带动上气门20滑动至适当位置且弹性定位开关14的卡榫141对应于定位孔槽310时,该弹性定位开关14的卡榫141可即时弹出卡制定位孔槽310令气门定位,如图4(b);此时若要调整其气门定位位置,使用者可由两手操作,一手旋转松开弹性定位开关14的旋钮142,另一手则继续推动下气门30移动,且当下气门30移动至上半部时可被挡体16所阻挡并由卡榫141定位,此时下气门30与上气门20可为重叠而呈气门全开启状态,如图4(c)所示;以使得气门于滑动操作上没有阻碍而具有极佳的顺畅性,纵使幼儿因好奇心的驱使而由下气门30底侧推动门板,该下气门30亦会因弹性定位开关14与气门侧边定位条31的卡制而定位,避免门板因玻璃重力的掉落而夹伤幼儿手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气门20、30在组装完毕使用时可轻易做调整,如图5所示,该所述下气门30底部可联结有角块32,其中该角块32的一边角可凸伸形成有联结柱321可供联结下气门30的两侧立料302及下横料303,而角块32另一侧则开设有一容置槽322,于容置槽322边缘处形成有滑槽323可供一L型角铁33卡合其上,且该L型角铁33一端连接拉绳42,另一端则开设有导孔可供调整螺丝34锁入,再于角块32底面凹陷一沉孔324让调整螺丝34的螺丝头定位,以当拉绳42受到气门重量之重力拉制时,该L型角铁33及调整螺丝34即可受到一垂直力定位于滑槽323与沉孔324内,而当门窗组装完成在使用时发现上气门20与下气门30关闭无法完全密合留有空隙时,使用者即可由工具调整L型角铁33与调整螺丝34的间距,以经由拉绳42的收放令上气门20与下气门30可完全密合无空隙。
另外该下气门30(或上气门20)顶部两侧边角以及上气门20(或下气门30)四个边角则可分别由角板35所凸伸的联结柱联结框料,因此上气门20、下气门30可经由角块32与角板35的联结增加其与气门框料的结合强度,使框料不易产生变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大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做的其它各种等效结构变化,均属可行,故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所涵盖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