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门的门扇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门的门扇操纵机构,特别是一种自动门的门扇驱动机构。背景技术
目前,平移式自动门常用于宾馆、商店、银行、车站、码头等公共场合以及医院手术室、无菌生产车间等特殊场合,使用时,活动门扇在其驱动机构控制下向一旁移开,如果配以红外线感应探头,则可具有自动感应启闭的功能。一般地,自动门包括至少一道活动门扇及位于门扇上方、其上设置有门扇驱动机构的机架,活动门扇顶部固定有一门扇吊架,吊架上设置有滑轮,该滑轮可在机架的导轨上滚动,在机架上还设置有电机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即与吊架相连,当电机经传动机构驱动吊架在导轨上滚动时,门扇即作横向移动。现有的自动门中,吊架一般位于传动机构的下方,因此,机架在竖向的尺寸较大,不仅有碍美观,而且对于门洞尺寸已事先设置的场合,门扇地高度势必要相应降低。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面积的增大,住房中阳台、厨房、卫生间的隔离门采用感应自动门已逐步成为市场需求,因此现有自动门的上述缺陷在普通住房中显得尤为突出。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新型自动门的门扇驱动机构,它同时具有较小的竖向尺寸和厚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门的门扇驱动机构包括有机架及设置其上的电机、传动机构及门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为一截面大致呈“丁”字型的型材,其竖边的弯折底部即为导轨,门扇吊架即位于机架竖边的弯折部一侧,其上部与机架竖边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滑轮,该滑轮可滚动地设置在机架的导轨之上,而所述的电机及传动机构即位于机架竖边的另一侧,门扇吊架通过一连接件越过机架竖边的底端与传动机构中的往复运动件相连,门扇吊架的底部即连接待驱动的门扇。
所述的传动机构可以是以下的结构:包括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一级主动带轮及通过一级同步带与其相连的一级从动带轮、与一级从动带轮同轴的二级主动带轮及及通过二级同步带与其相连的二级从动带轮,其中所述的二级同步带即为所述的往复运动件;在所述的二级同步带上可固定有至少一个一端与门扇吊架相连的皮带吊架,作为门扇吊架与二级同步带之间的连接件;
当然所述的传动机构还可以采用输出方式为往复运动的其他各种现有传动机构,如链条传动机构等;
在所述的门扇吊架在对应机架的竖边弯折底部下端面处还可设置有一滚轮,以防止门扇吊架在机架导轨上滑动时发生跳动,并进一步减少因振动而带来的阻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合理地布置了门扇吊架的位置,使其与传动机构分处机架的两侧,在减小了竖向尺寸的同时,也并不增加太多的厚度,使整个门扇驱动机构更为紧凑,从而为门扇的安装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尤其是当自动门由前后设置的移动门扇和固定门扇构成时,则可将固定门扇设置在传动机构的正下方,其空间的充分利用更为突出;如此,所安装的自动门更为整洁、美观。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为一采用皮带轮传动机构的实施例,自动门的门扇驱动机构包括有一机架1及通过螺钉固定在其上的电机2、皮带轮传动机构6及门扇吊架3;
所述的机架1为一截面大致呈“丁”字型的型材,竖边的弯折底部11即为导轨,门扇吊架3即位于机架1竖边的弯折部一侧,其上部与机架竖边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滑轮31,该滑轮31可滚动地设置在机架的导轨11之上,而所述的电机2及皮带轮传动机构6即位于机架1竖边的另一侧,门扇吊架3在对应机架的竖边弯折底部11下端面处还设置有一滚轮32,以防止门扇吊架3在机架导轨11上滑动时发生跳动,并进一步减少因振动而带来的阻力;门扇吊架4的底部即连接待驱动的门扇5;图中12为机箱盖板,13为衬板,以遮掩其内的门扇驱动机构,使外观整洁、美观;
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6包括:与电机2输出轴相连的一级主动带轮61及通过一级同步带62与其相连的一级从动带轮63、与一级从动带轮63同轴的二级主动带轮64及通过二级同步带65与其相连的二级从动带轮66;
在所述的二级同步带65上固定有至少一个一端与门扇吊架相连的皮带吊架4,作为门扇吊架3与二级同步带65之间的连接件;
工作时,电机2转动,一级主动带轮61通过一级同步带62驱动一级从动带轮63转动,并带动二级主动带轮64转动,二级主动带轮64转动再通过二级同步带65驱动二级从动带轮66转动,此时,固定在二级同步带65上的皮带吊架4即作水平移动,从而使门扇吊架3及与之固定的门扇5发生移动。
在附图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一固定门扇5′,设置在传动机构的正下方,从图中可见,其空间的充分利用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