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溜井多片式挡风板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矿山溜井多片式挡风板,属矿山防护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多数矿山普遍存在矿尘污染和新鲜风流风量分配不均、风流短路及漏风问题。地下开采矿山在生产过程中,主溜井是矿石运输的重要渠道,也是矿山井下主要粉尘污染源之一。溜井放矿时,由于落矿高度差较大,矿石沿溜井加速下落,类似于活塞运动,前方空气受到压缩,产生强大冲击气流,粉尘随之大量漫溢矿井,作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井下工人身心受到严重危害。强制灌入井下的新鲜空气,由于巷道、竖井、斜井的纵横交错,往往产生风流短路和漏风问题,降低了新鲜空气的有效风量率,不利于粉尘在井下的稀释和排出,同样严重地危及工人身心健康,影响劳动生产率。多年来,许多矿山致力于高溜井防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收到了一定效果,其主要研究成果有:密闭抽尘、洒水降尘、卸压控制粉尘、净化除尘及卸矿量控制等技术措施,但不同矿山的使用条件不一样,因而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结合目前各种井下防尘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造简单、效果十分确切的矿山溜井多片式挡风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矿山溜井多片式挡风板,包含挡风板7,其特征在于:它由上挡风板16和下挡风板18组成;上挡风板16的上部安装挂钩11,挂钩11当中穿有吊杆10,上挡风板16与吊杆10之间为活动连接;上挡风板16与下挡风板18之间由连接轴17穿过设置在各自挡板上的挂钩进行活动连接。上挡风板16与下挡风板18均为多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溜放矿石时,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板被撞开,放完矿石后,包括在不溜放矿石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利用自重处于垂直状态将斜溜井井口遮挡和关闭,有效防止了井下冲击粉尘向矿井作业面的冲击和污染。2、本实用新型还能隔断井下新鲜空气的串通,防止新鲜气流短路,起到了风流调控作用,提高了新鲜空气的有效风量率。
本实用新型在安徽省安庆铜矿4#溜井-510m溜井口进行了应用试验。安装本实用新型时对原已经形成的溜井结构未作大的改动,只进行了安装所需要的处理。试验测定数据如下表: 作业状态 冲击风流,m3/s 含尘浓度,mg3/m3 安装前 安装后 安装前 安装后 A 6.9 1.1 8.1 0.7 B 10.1 1.5 7.1 1.0 C 5.4 0.8 8.5 0.8 D 4.8 0.6 3.1 0.6 E 4.0 0.5 2.2 0.4 F 3.8 0.4 0.6 0.3
注:A--460m卸矿,-510m、-580m不卸矿;B--460m卸矿,-510m不卸矿,-580m卸矿;C--460m,-510m卸矿,-580m不卸矿;D--460m不卸矿,-510m卸矿;-580m卸矿;E--460m,-510m不卸矿,-580m卸矿;F--460m、-510m、-580m不卸矿。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作业状态下,4#溜井-510m溜井口安装挡风板后,冲击风流量大幅减少,漏风量约为10%-15%;同时,风流的含尘浓度也大幅降低,大多数情况下溜井口的粉尘浓度较低,有的接近或低于0.5mg/m3,个别状态时的粉尘浓度虽然还较高,但与安装挡风板之前相比,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地下采矿井道及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地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中,1.水平巷道1,2.水平巷道2,3.斜溜井,4.放矿溜井,5.锚杆,6.链条,7.挡风板,8.挡风板安装硐室,9.隔筛,10.吊杆,11.挂钩,12.螺栓,13.螺母,14.垫片,15.弹簧垫片,16.上挡风板,17.连接轴,18.下挡风板,19.链条挂钩,20.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图4中吊杆10装于硐室上方,挡风板的长方形状与斜溜井3的截面形状一致。挡风板设计成链板式,在竖直方向分成2段,之间用圆钢连接,可转动,目的是减少挡风板上部悬挂端的磨擦,延长使用寿命。出于安全起见,为防止挡风板万一脱落造成意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链条6将挡风板悬拉在锚杆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