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车位不设升降机构的多层升降横移式机械立体停车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存放汽车的停车设备,特别是一种多层升降横移式机械立体停车设备。
现有一套有n层(n≥3)m列(m≥2)的多层升降横移式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的技术是:1、它包括立体结构框架,底层(第一层)横移载车板、中间层[第2至(n-1)层]升降横移台车,顶层(第n层)升降载车板以及电气和安全控制系统;2、共设有nx(m-1)+1个车位,即顶层设有m个车位,第1至(n-1)层设有(m-1)个车位,它比顶层少设置一个车位,也就是在第1至(n-1)层各层中预先留有一个相当于一个车位位置的空车位;3、顶层设有m个升降机构及m块可升降运动的车位载车板,顶层升降机构安装在立体结构框架顶面,并通过柔性件与其车位载车板相连接,升降机构牵引它作竖直升降运动,底层设有(m-1)块可在地轨上横移的车位载车板,每块车位载车板装有一套横移机构,使载车板在两个车位之间左右横移运动;在中间层每层设有可在层轨上运行的(m-1)台升降横移台车,它有一个台车架,在其上安装升降机构和横移机构。升降机构通过柔性件与其车位载车板相连接,并牵引它作竖直升降运动,横移机构使台车架在两个车位之间左右横移,其车位载车板也跟随左右横移。其存取车的过程是这样的:对底层可直接存取车;对第二至n层,如顶层的第(m-2)个车位需存取车,如空车位的设置正好把第(m-2)列n层以下的车位设置为空车位,则可实现该车位载车板到底层存取车,如空车位预先设置在第(m-4)列n层以下各层,则应先进行清通道操作,即要先将第(m-3)列的第2至(n-1)层的各层升降横移台车及底层的载车板横移到第(m-4)列空车位,再将第(m-2)列的横移到第(m-3)列,这样便清出了第(m-2)列n层以下地通道位,第(m-2)的顶层载车板便可下降到底层实现存取车;如中间层某层车位要存取车,要先清出该车位下面的通道,清出通道便可下降该车位载车板到底层实现存取车。
这种停车设备的缺点:第2至n层各存车位均要有一块可升降的车位载车板,且在第2至(n-1)层的车位载车板还应可横移,这些车位载车板既是运载汽车至车位的载体,又是汽车存放的载体,它必需要有相应的各自独立的驱动机构来支持,即顶层要有独立的升降机构,中间层要有各自独立的升降和横移机构,底层也要有横移机构。对实现各层、各车位互不干扰存取车操作而言,这些各自独立的机构设置是必要的,但是显而易见,顶层和中间层的升降机构设置是重叠的。再有,汽车是存放在载车板上,载车板是通过钢丝绳或链条悬挂在升降横移台车的升降机构上,完全靠升降机构的制动器支持汽车和载车板的重力,所以必须在载车板上设防止制动器漫释放而使载有汽车的载车板可能发生坠落的防坠落挂钩安全装置,现有的防坠落挂钩安全装置约占车位成本的6%~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存车位不设升降机构的多层升降横移式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减少重叠设置的升降机构,减轻设备质量,节省材料,降低设备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存车位不设升降机构的多层升降横移式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置有车位的立体结构框架,运载或存放汽车的载车板及其升降、横移机构,其特征在于:n层(n≥3)m列(m≥2)的停车设备设置nx(m-1)个车位和一列空车位,在列通道内至少每隔一列(不含空车位列)设置一套列用公共载车装置,在存车位设置车位载车板;列用公共载车装置以立体结构框架的前后H型钢立柱作为导轨,由双排梳齿向内式结构的列用载车板与其升降机构并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构成;车位载车板以立体结构框架各层的分段层轨为轨道,由双排梳齿向外式结构的梳齿框架与其带有4只平衡式行走轮架的横移机构构成。
上述列用载车板为左右两半对分式构造,每一半由一根双排梳齿向内式结构的梳齿纵梁与其两端的提升架构成,每根梳齿纵梁与两端提升架用螺栓连接。
上述车位载车板的双排梳齿向外式结构的梳齿框架,由两端的端梁和两根梳齿纵梁焊接成一整体。
上述梳齿为钢质材料,焊接在各自的纵梁的外侧或内侧,并与之成为一体,这些梳齿在汽车前轮停放位置按汽车轮胎半径大小呈弧形排列,在汽车后轮停放位置呈水平排列。
上述双排梳齿向内式结构的列用载车板在无梳齿部位焊敷防滑滑花纹钢板,作为汽车出入时的走车板。
上述提升架上设有一组以立体结构框架H型钢立柱作为导轨的反侧翻滚轮与一组竖直升降导向滚轮和一只与柔性连接件相连接的弹性缓冲装置。
上述的4只平衡式行走轮架为铰接在车位载车板两端端梁下的各一个主动和从动平衡式行走轮架,每个平衡式行走轮架装有两只行走轮,主动平衡式行走轮架对车位载车板为对角线设置,其两只行走轮中有一只为主动行走轮。
上述各层的分段层轨在与H型钢立柱交叉处断开分段,以便让列用载车板通过。
本实用新型存取车过程:
存车,首先清理列用载车板的竖直运行通道,然后将列用载车板下降到底层,汽车使入列用载车板的梳齿上,然后把它升至欲存放该汽车的车位层上方一设定高度处停稳,再把欲存放该汽车的车位载车板横移到该通道内,下降列用载车板,在二者重叠交汇的瞬时,车位载车板的梳齿就把汽车放在车位载车板梳齿上,与此同时,列用载车板就从的它的空隙中穿过,并降到车位载车板下面,回到列用载车板设定的停靠位置,最后横移该车位载车板复位,汽车存放就位完毕。
取车,同样要先清理列用载车板竖直运行通道,然后将存放欲取之车的车位载车板横移到该通道内,提升列用载车板,二者重叠交汇的瞬时,列用载车板的梳齿便把汽车从车位载车板的梳齿上放到它自己的梳齿上,并从车位载车板空隙中穿过,升到离开车位载车板一设定高度停稳,车位载车板复位,通道畅通,列用载车板下降升至底层,车主便可将汽车开走,取走完毕。上述存取车过程的操作是预先编好程序,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自动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减少升降机构数量,用共用升降机构代替中间层和顶层升降机构,实现各层各车位互不干扰的自动存取车。即将现有技术的第2至(n-1)层的升降机构与第n层的升降机构合二为一,省去了第2至(n-1)层的升降机构,并且可两列共用一套升降机构,因此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其次,设备运行更加安全,第2至n层各车位的汽车是存放于层轨上的车位载车板上,汽车是绝对不会从车位上掉落的,这就省去了现有技术必需要的防坠落挂钩装置;第三,梳齿式车位载车板的质量比现有技术升降横移台车约轻30%,又可节省材料,又可降低设备成本。
现以五层升降横移式机械立体停车设备为例进行比较:现有技术每列要用4套升降机构,每套升降机构包括一台电机减速机、一套链式或钢丝绳卷筒式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用PLC程控器和常规电器元件控制,可两列公用一套升降机构,即一套可取代现有技术的8台升降机构,由此,约可使升降机构的成本降低87.5%,折算到每个车位,可使每车位的成本降低20%左右。再加上省去了防坠落挂钩装置、车位载车板质量比现有技术的升降横移台车轻等因素,本实用新型虽然要比现有技术少一个车位,但每车位成本可比现有技术降低35%左右。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设置、车位设置示意图;
图2是列用公共载车装置的结构侧立面示意图;
图3是列用公共载车装置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车位载车板的结构侧立面示意图;
图5是车位载车板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向视图。
图中,1-立体结构框架,2-分段层轨,3-列用公共载车装置,4-车位载车板,5-H型钢立柱,6-钢丝绳,7-列用载车板,8-底层载车板,9-连续地轨,10-提升架,11-纵梁,12-钢质梳齿,13-升降机构电机减速机,14-主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5-从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6-汽车前轮停放位置,17-汽车后轮停放位置,18-端梁,19-竖直升降导向滚轮,20-反侧翻滚轮,21-弹性缓冲装置,22-主动行走轮,23-卷筒,24-长传动轴,25-横移机构电机减速机。
实施例:如图1所示,多层升降横移式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的层数一般为3至5层或7层,其列数一般由用户所需的车位数和场地情况决定,但最少为2列。以n=5层、m=5列的停车设备为例,车位数nx(m-1)=5x(5-1)=20个车位,其主要包括立体结构框架1及其前后H型钢立柱5、布置在第2和第4列的两套列用公共载车装置3、布置在第2至5层的16块车位载车板4和4块底层载车板8,列用公共载车装置3的升降机构安装在立体结构框架1的顶部,也可安装在其前后立面,在该升降机构的4只同轴多层卷绕卷筒23上卷绕的钢丝绳6通过导向滑轮牵引列用载车板7,该板以H型钢立柱5为导轨在该列通道内作竖直升降运动;第2至5层的车位载车板4沿着敷设在立体结构框架1上的分段层轨2在相邻两列间作左右横移运动。底层载车板8不作成梳齿形载车板,而仍用现有技术的底层载车板可避免在底层作地坑,减少基础投资,降低基础成本,底层载车板8沿着敷设在地面上的连续地轨9在相邻两列间作左右横移运动。停车位可以设置在5列中的任意4列内,如图1是设置在第1、2和4、5列,第3列是空车位列,这样设置在存取车时可以减少车位载车板横移数量,节省能源。
存取车的操作是这样的:如欲取55车位(第5层第5列车位)上存放的汽车,应先清理第4列通道,将第四列内14、24、34、44、和54车位载车板(不管其上是否存放有汽车)同时左移到第3列的相应位置,与此同时也将存有汽车的55车位载车板也左移到第4列通道54车位处,然后上升第4列列用载车板,当其从下往上与之重叠交汇瞬时,列用载车板的梳齿便从55车位载车板捞起汽车,并从55载车板空隙中穿过,继续上升到其载车板底平面高出55车位载车板上平面一设定高度后停好,此时55车位载车板便可右移复位,让开通道后,列用载车板下降到底层,司机便可将汽车从列用载车板开走,然后列用载车板复位,上升到第2层下面设定停靠位置,55车位取走完毕。司机只需在操作面板上键入“55”,然后键入“确认”钮,停车设备在PLC程控器控制下自动完成上述操作。如现欲将汽车存入55车位,同样应先清理第4列通道,将14、24、34、44、和54车位载车板左移到第3列相应的位置,下降第4列列用载车板到底层,司机将汽车开到列用载车板梳齿上,待设备显示汽车停车正确信号后,司机应从第4列入口处的光电门离开,载有汽车的列用载车板上升到54车位位置上面一设定高度位置停好,然后55车位载车板左移到54车位位置,下降载有汽车的列用载车板,当二者重叠交汇瞬时,列用载车板便把汽车转移到55车位载车板梳齿上,并从其空隙中穿过,继续下降并复位,停在第2层下面设定的停靠位置。与此同时,存放有汽车的55车位载车板右移复位,将汽车存入55车位完毕。这一系列操作都是由PLC程控器按预先编好的程序进行的,司机只需将汽车开到第4列入口处,下车在操作面板上键入“55”,再键入“确认”钮,列用载车板便可自动下降到底层,司机将汽车开到列用载车板梳齿上,待设备显示汽车停车正确信号后,司机应从第4列入口处的光电门离开,设备便在PLC程控器控制下存入55车位。
如图1、2所示的列用公共载车装置3以立体结构框架1的前后H型钢立柱5作为导轨,由双排梳齿向内式结构的列用载车板7与其升降机构并通过柔性件连接构成;升降机构包括与列用载车板7两端的提升架10连接的钢丝绳6、钢丝绳6的导向滑轮和安装在同一根轴上的4只多层卷绕卷筒23以及升降机构的电机减速机13,钢丝绳6通过安装在提升架10的弹性缓冲装置21与之连接。
如图3所示,列用载车板为左右两半对分式,每一半由梳齿纵梁和在其两端用螺栓与之连接的提升架10构成,梳齿纵梁由纵梁11和焊接在纵梁11内侧的二排钢质梳齿12构成,在纵梁11两端的提升架10上各安装有一组反侧翻滚轮20和一组竖直升降导向滚轮19,H型钢立柱5的内侧槽作为反侧翻滚轮的导轨,其内侧边作为竖直升降导向滚轮19的导轨,汽车重力作用于列用载车板左右半的侧翻转矩通过反侧翻滚轮20传递给H型钢立柱5,反侧翻滚轮20与导向滚轮19保证列用载车板呈水平状作竖直升降运动。
升降机构可以安装在立体结构框架1的前后立面或顶部,图1所示安装在顶部,图2所示安装在后立面。
如图3、5所示,列用载车板7和车位载车板4的梳齿12为钢质材料,钢质梳齿12焊接在它们各自的纵梁11的外侧或内侧,这些钢质梳齿在汽车前轮停放位置16按汽车轮胎半径大小呈弧形排列,在汽车后轮停放位置17呈水平排列。双排梳齿向内式结构的列用载车板在无梳齿部位焊敷防滑滑花纹钢板,作为汽车出入时的走车板。为保证垂直运动交错穿过,列用载车板与车位载车板的梳齿互相错开设计。
如图4、5、6所示,车位载车板4在位于立体结构框架1各层的分段层轨2上运行,由双排梳齿向外式结构的梳齿框架与其带有4只平衡式行走轮架的横移机构构成。
如图5所示,双排梳齿向外式结构的梳齿框架由两端的端梁18、两根纵梁11和钢质梳齿12焊接成一整体。
如图4、5、6所示,车位载车板4的4只平衡式行走轮架包括主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4和从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5,主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4包括主动行走轮22,主动行走轮通过长传动轴24和链轮链条与横移机构电机减速机25连接。
车位载车板4的横移机构可使其在分段层轨2上横移如图1所示,并可从一段跨越到另一段。主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4对车位载车板4为对角线布置,目的是当车位载车板4左右横移跨越分段层轨2时动力不中断,以保证车位载车板4平稳跨越分段层轨2的断开处。车位载车板4两端端梁18上除铰接一个主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4外,另铰接有一个从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5,每个平衡式行走轮架装有两只行走轮。主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4的两只行走轮中只有一只为主动行走轮22,另一只为从动行走轮,从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5的两只行走轮均为从动行走轮,这样每块车位载车板4共计有8只行走轮。主动和从动平衡式行走轮架14与15均可绕其与端梁18的水平铰接点摆动,这样不仅可保证8只行走轮均能均匀的触及分段层轨2,同时还可以保证车位载车板4平稳跨越分段层轨2的断开处,分段层轨2在立体结构框架1的前后H型钢立柱5处断开分段,以使列用载车板7能沿H型钢导轨5竖直升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