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触式红外感应水阀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水阀,具体涉及无触式红外感应水阀。
现有技术中,无触式红外感应水阀品种多样,结构各异。但均存在功能单一之缺点,如与热水器连用时,因感应水阀频繁开关而使热水器频繁点火致使热水器容易损坏。同时感应水阀对洗面盆的深浅、颜色和光泽度的感应反射有一定限制,不适合家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还能避免因感应水阀频繁开关而使热水器频繁点火和能自动测距避免洗面盆反射影响的无触式红外感应水阀。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方案实现:
无触式红外感应水阀,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开关,智能控制开关由红外感应电路和CPU控制及驱动电路组成,红外感应电路至少为两组,其输出分别接CPU控制电路的两输入端,CPU控制电路的输出接逆变驱动电路的输入,通过CPU的软件自动识别信号来源并使之互锁,控制驱动电路动作。红外感应电路一组检测感应信号,实现有信号供水、无信号断水;另一组检测两次感应信号,实现一次信号供水、二次信号断水。CPU控制电路自动判别两红外感应电路的需求信号,并使之互锁;一次只完成先出现的需求信号的请求功能,同时屏蔽后出现的需求信号,直至请求功能完成。红外感应电路之调制电路放大管集电极CPU输出之间还设有自动测距电路,由电阻R27、R28、R29、二极管D10、D11和三极管V15组成。
红外感应电路由施密特触发器依次连接调制电路和放大电路而成,施密特触发器通过三极管V3、V4接直流电源为其提供所需电压,发射电脉冲经三极管V1、V2放大由红外发光管二极管D1转变发射光脉冲,设置反射式红外接收二极管D2接收反射信号并经至少二级放大器放大输出至CPU控制的输入端,CPU控制电路的输出连接逆变驱动电路;逆变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5、V6将CPU控制电路输出发出的开/关信号分别放大经桥式场效应管V7、V8、V9、V10组成的逆变后输出控制信号;在CPU控制电路的输入与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还设置由三极管V11、V12组成的低压报警电路。
这种结构的感应水阀采用机电一体化装配,可实现有信号供水,无信号断水和实现一次信号供水,二次信号断水等功能。与热水器连用时,避免因感应水阀频繁开关而使热水器频繁点火和能自动测距避免洗面盘对感应水阀的影响。而且安装方便,使用电池供电,还具有体积小、安全可靠、能耗低和成本低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感应电路一实例图。
图2是设有自动测距电路的红外感应电路一实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CPU控制及驱动电路一实例图。
无触式红外感应水阀,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地智能控制开关,智能控制开关由红外感应电路和CPU控制及驱动电路组成,红外感应电路为两组,分别如图1、图2所示,分别设于阀体内的不同侧面,其输出OUT1、OUT2分别接CPU控制电路的输入InPut1、Input2,CPU控制电路的输出接逆变电路的输入,通过CPU的软件自动识别信号来源并使之互锁,控制驱动电路。见图1,红外感应电路采用红外线主动探测技术。由施密特触发器1依次连接调制电路2和放大电路3而成,施密特触发器通过三极管V3、V4接7.2V电池即可发射电频率为500Hz的脉冲经三极管V1、V2放大,由红外发光二极管D1转变发射光脉冲,设置反射红外接收二极管D2接收反射信号并经放大器U1、U2、U3、U4四级放大输出OUT1至CP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put1,接收采用可见光的PIN接收二极管,并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由此提高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当有人或物接近感应水阀的红外发光二极管附近,反射红外管D2接收信号并将此放大输至EMP78153AN芯片进行处理。见图2另一组红外感应电路之调制电路放大管V2集电极和CPU输出之间还设有自动测距电路,由电阻R27、R28、R29、二极管D10、D11和三极管V15组成。在CPU上电之初就自动判别洗面盆距离,完成自动测距功能。并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提高产品的抗干扰能力。
所述两套红外感应电路,其中一套用于检测是否有需要完成功能为“有感应信号时开启水阀,感应信号消失时关闭水阀”的需求信号,实现物体遮挡后出水,离开后停水的功能;另一套用于检测是否有需要完成功能为“有一次感应信号时开启水阀,感应信号消失时保持开,再次有感应信号时关闭水阀”的需求信号,实现物体遮挡后出水,第二次遮挡后停水的功能。
由CPU控制电路配合相应的软件实现自动判别两套红外感应电路的需求信号,并使之互锁,一次只完成先出现的需求信号的请求功能,同时屏蔽后出现的需求信号,直至请求功能完。
见图3,CPU(EMP78153AN)芯片输入Input1和Input2为两路红外感应电路的输出信号,由软件自动判别Input1和Input2的先后,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请求,并屏蔽后续输入直至请求功能完成。CPU输出接逆变驱动电路5,逆变驱动电路5的三极管V5、V6将CPU芯片输出的开或关信号放大经桥式逆变驱动管V7、V8、V9、V10和V13、V14逆变输出控制信号。在CPU控制电路的输入与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之间还设由三极管V11、V12组成的低压报警电路,由发光二极管D3提示报警,对电池驱动电压进行采样,以判断电压是否过低,通过指示灯闪烁,及时通知用户更换电池。
本电路红外发射脉冲频率为500Hz,也可采用其它频率,接收采用抗可见光的接收二极管,并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
本电路CPU采用台湾易隆公司的EMP78153AN芯片或美国PIC16系列芯片,也可采用其它具有等同功能的单片机,逆变驱动管采用低管压降的三极管,整个控制器的功耗,由CPU严格临控。CPU平时处于睡眠状态,定时被看门狗唤醒,因此,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