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
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通常靠收集雨水经过简单沉淀、过滤处理后加以重复利用的技
术,处理后的雨水可以作为中水使用,如冲刷厕所、浇灌绿地、喷洒路面或回灌地下,实现雨
水的零排放。对于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可以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缓解缺水状况,同时
避免雨水与污水同流合污,从减小了污水处理的压力和负担。但是目前雨水收集装置存在
雨水收集效率低,收集后的雨水处理效率低,处理效果差,不能很好的进行更深层次的利
用,不能发挥雨水更大的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屋面雨
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
一侧设有第一吸附装置,所述第二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装置,所述第一吸附装置与第
二吸附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对称设有四根支撑杆,每根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共
同设有蓄水池,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初沉箱体、压滤箱体和水箱,所述初
沉箱体与蓄水池之间设有水管,所述压滤箱体的内部竖直设有第一滤网,所述压滤箱体的
内部上端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下端水平设有压板,且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压滤箱体和第一
滤网接触,所述气囊的上端设有气囊进排气管,所述气囊进排气管的上端贯穿压滤箱体并
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底座的上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水泵、厌氧-好氧处理箱、曝气机和纳滤
装置,所述厌氧-好氧处理箱的内部竖直设有第一隔水板,所述厌氧-好氧处理箱的内部通
过第一隔水板分为厌氧区和好氧区,所述厌氧区的竖直方向上交错设有若干第二隔水板,
所述好氧区的底端设有若干转轴,每根所述转轴上均设有搅拌轴,且每根转轴均依次贯穿
厌氧-好氧处理箱、第二底座并与设置在第二底座内部的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好氧区还
竖直设有曝气主管,所述曝气主管上等距离设有若干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的一侧还设
有气管,且气管贯穿厌氧-好氧处理箱并与曝气机连接,所述厌氧-好氧处理箱的内部顶端
设有若干活性炭纤维毡,每个所述活性炭纤维毡上均涂布有二氧化钛,所述厌氧-好氧处理
箱的内部顶端还设有若干紫外线灯,且每个紫外线灯均位于两个活性炭纤维毡之间,所述
厌氧-好氧处理箱的上端还设有遮雨板,所述初沉箱体和压滤箱体之间倾斜设有第一连接
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有第二滤网,所述压滤箱体和水箱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水箱
和水泵之间设有可拆卸管道,所述水泵和厌氧-好氧处理箱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厌
氧-好氧处理箱和纳滤装置之间设有第四连接管,所述水箱上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纳滤装
置上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均设有出水阀门。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的四周倾斜设有导流板。
优选地,所述初沉箱体的下端设有排渣管道,所述排渣管道的下端设有集渣箱,且
集渣箱位于第一底座上,所述排渣管道上设有排渣阀门。
优选地,每根所述转轴与厌氧-好氧处理箱的交接处均进行防漏处理,所述气管与
厌氧-好氧处理箱的交接处也进行防漏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座内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底座的下端等距离设有若
干第一滚轮,且每个第一滚轮均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
二底座内设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底座的下端等距离设有若干第二滚轮,且每个第二
滚轮均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准备利用该装置进行建筑屋面雨水收集时,将该装置置于建筑屋
面上,若收集来的雨水准备用来进行冲厕、洗车、冲洗路面,无需达到饮用水标准时,仅利用
第一底座上的设备即可,利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滚轮将第一底座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雨水顺着导流板进入蓄水池,再通过水管进入初沉箱体,随后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压滤箱
体,通过气囊进排气管往气囊内注入气体,气囊膨胀使得压板对液体下压,使得液体快速通
过第一滤网,进而形成压滤效果,压滤箱体将压滤后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注入水箱中,水箱
中的水可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第一出水管排出的水便可进行冲厕、洗车、冲洗路面等,达
到了无需与人身体接触的水处理标准;若收集来的雨水准备用来绿化、农作物灌溉、生活洗
漱等,需要用来与人直接接触,则需要同时利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的设备,利用第三驱
动装置驱动第二滚轮将第二底座移动至第一底座边,使得第一吸附装置和第二吸附装置对
接,起相互吸附作用,再在水箱和水泵之间安装上可拆卸管道,打开水泵,水箱内的水通过
可拆卸管道进入水泵再顺着第三连接管进入厌氧区,厌氧区内水顺着第二隔水板曲折上
升,到达一定高度时,进入好氧区,与此同时,打开紫外线灯,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
动,利用曝气机通过气管、曝气主管、曝气支管往好氧区曝气,经过厌氧-好氧处理箱后的液
体再通过第四连接管进入纳滤装置,经过纳滤装置处理后通过第二出水管出水,第二出水
管排出的水达到人身体直接接触的水处理标准,最终将处理后的水经水质检测仪表测试,
处理后水的指标为COD≤50mg/L,SS≤10mg/L氨氮≤8mg/L,满足国家标准;雨水在初沉箱体
中可将较大杂物颗粒去除,颗粒物沉积在沉沙箱体的底部,待一定量时,打开排渣阀门,将
沉积大颗粒杂物通过排渣管道移至集渣箱中以待后续处理,第二滤网的设置,可确保沉沙
箱体中大颗粒的沉淀效果;雨水在压滤箱体内进行压滤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
和可粉碎杂物;厌氧-好氧处理箱中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1)厌氧处理:将污水置入厌氧
区,先进行厌氧处理,由厌氧菌进行水解酸化,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大部分有机污染物
在其中得到降解,实现部分COD的去除以及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由于厌氧处理不消耗
动力,因此厌氧处理不仅使后续好氧处理大幅降低能耗,而且可以减轻好氧处理的负荷;
(2)好氧处理: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进入好氧区由好氧菌进行处理;在好氧池中进行曝
气,在好氧菌的作用下,将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第二隔水板的设置,使得污水可在厌氧区
缓慢流动,使得污水在厌氧区滞流一端时间,转轴和搅拌扇叶的设置,使得好氧区的气体分
布的更加均匀,加强好氧处理的效果,活性炭纤维毡的设置,活性炭纤维毡上涂布有二氧化
钛,二氧化钛在紫外线灯紫外光的照射作用下,可以消除一定量厌氧-好氧处理箱内的臭
味;雨水通过纳滤装置可去除水中大部分有害离子;导流板的设置,便于雨水更稳定的进入
蓄水池内,遮雨板的设置,避免第二底座上的设备受雨水的影响而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可
有效的进行建筑屋面的雨水收集,并依次对雨水进行沉沙处理、压滤处理、厌氧-好氧处理、
纳滤处理,运行稳定且处理效率高,处理后的雨水可进行深层次的利用,利用范围广,十分
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第一吸附装置、4第二吸附装置、5第一出水管、6压
滤箱体、7集渣箱、8初沉箱体、9支撑杆、10水管、11蓄水池、12导流板、13遮雨板、14第一连接
管、15气囊进排气管、16气囊、17第一滤网、18压板、19水箱、20可拆卸管道、21水泵、22纳滤
装置、23第二隔水板、24转轴、25曝气机、26活性炭纤维毡、27紫外线灯、28曝气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第一
底座1的一侧设有第一吸附装置3,第二底座2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装置4,第一吸附装置3与
第二吸附装置4相连接,第一底座1的上端对称设有四根支撑杆9,每根支撑杆9的上端共同
设有蓄水池11,蓄水池11的四周倾斜设有导流板12,第一底座1的上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初
沉箱体8、压滤箱体6和水箱19,初沉箱体8的下端设有排渣管道,排渣管道的下端设有集渣
箱7,且集渣箱7位于第一底座1上,排渣管道上设有排渣阀门,初沉箱体8与蓄水池11之间设
有水管10,压滤箱体6的内部竖直设有第一滤网17,压滤箱体6的内部上端设有气囊16,气囊
16的下端水平设有压板18,且压板18的两端分别与压滤箱体6和第一滤网17接触,气囊16的
上端设有气囊进排气管15,气囊进排气管15的上端贯穿压滤箱体6并向上延伸,第二底座2
的上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水泵21、厌氧-好氧处理箱、曝气机25和纳滤装置22,厌氧-好氧处
理箱的内部竖直设有第一隔水板,厌氧-好氧处理箱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水板分为厌氧区和
好氧区,厌氧区的竖直方向上交错设有若干第二隔水板23,好氧区的底端设有若干转轴24,
每根转轴24上均设有搅拌轴,且每根转轴24均依次贯穿厌氧-好氧处理箱、第二底座2并与
设置在第二底座2内部的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每根转轴24与厌氧-好氧处理箱的交接处均进
行防漏处理,好氧区还竖直设有曝气主管28,曝气主管28上等距离设有若干曝气支管,曝气
主管28的一侧还设有气管,且气管贯穿厌氧-好氧处理箱并与曝气机25连接,气管与厌氧-
好氧处理箱的交接处也进行防漏处理,厌氧-好氧处理箱的内部顶端设有若干活性炭纤维
毡26,每个活性炭纤维毡26上均涂布有二氧化钛,厌氧-好氧处理箱的内部顶端还设有若干
紫外线灯27,且每个紫外线灯27均位于两个活性炭纤维毡26之间,厌氧-好氧处理箱的上端
还设有遮雨板13,初沉箱体8和压滤箱体6之间倾斜设有第一连接管14,第一连接管14内设
有第二滤网,压滤箱体6和水箱19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水箱19和水泵21之间设有可拆卸管
道20,水泵21和厌氧-好氧处理箱之间设有第三连接管,厌氧-好氧处理箱和纳滤装置22之
间设有第四连接管,水箱19上设有第一出水管5,纳滤装置22上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
管5和第二出水管上均设有出水阀门,第一底座1内设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底座1的下端等
距离设有若干第一滚轮,且每个第一滚轮均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
接,第二底座2内设有第三驱动装置,第二底座2的下端等距离设有若干第二滚轮,且每个第
二滚轮均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准备利用该装置进行建筑屋面雨水收集时,将该装置置于建筑屋
面上,若收集来的雨水准备用来进行冲厕、洗车、冲洗路面,无需达到饮用水标准时,仅利用
第一底座1上的设备即可,利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滚轮将第一底座1移动至合适的位
置,雨水顺着导流板12进入蓄水池11,再通过水管10进入初沉箱体8,随后通过第一连接管
14进入压滤箱体6,通过气囊进排气管15往气囊16内注入气体,气囊16膨胀使得压板18对液
体下压,使得液体快速通过第一滤网17,进而形成压滤效果,压滤箱体6将压滤后的水通过
第二连接管注入水箱19中,水箱19中的水可通过第一出水管5排出,第一出水管5排出的水
便可进行冲厕、洗车、冲洗路面等,达到了无需与人身体接触的水处理标准;若收集来的雨
水准备用来绿化、农作物灌溉、生活洗漱等,需要用来与人直接接触,则需要同时利用第一
底座1和第二底座2上的设备,利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滚轮将第二底座2移动至第一底
座1边,使得第一吸附装置3和第二吸附装置4对接,起相互吸附作用,再在水箱19和水泵21
之间安装上可拆卸管道20,打开水泵21,水箱19内的水通过可拆卸管道20进入水泵21再顺
着第三连接管进入厌氧区,厌氧区内水顺着第二隔水板23曲折上升,到达一定高度时,进入
好氧区,与此同时,打开紫外线灯27,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轴24转动,利用曝气机25通
过气管、曝气主管28、曝气支管往好氧区曝气,经过厌氧-好氧处理箱后的液体再通过第四
连接管进入纳滤装置22,经过纳滤装置22处理后通过第二出水管出水,第二出水管排出的
水达到人身体直接接触的水处理标准,最终将处理后的水经水质检测仪表测试,处理后水
的指标为COD≤50mg/L,SS≤10mg/L氨氮≤8mg/L,满足国家标准;雨水在初沉箱体8中可将
较大杂物颗粒去除,颗粒物沉积在沉沙箱体的底部,待一定量时,打开排渣阀门,将沉积大
颗粒杂物通过排渣管道移至集渣箱7中以待后续处理,第二滤网的设置,可确保沉沙箱体中
大颗粒的沉淀效果;雨水在压滤箱体6内进行压滤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和可粉
碎杂物;厌氧-好氧处理箱中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1)厌氧处理:将污水置入厌氧区,先进
行厌氧处理,由厌氧菌进行水解酸化,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在其中得
到降解,实现部分COD的去除以及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由于厌氧处理不消耗动力,因
此厌氧处理不仅使后续好氧处理大幅降低能耗,而且可以减轻好氧处理的负荷;(2)好氧处
理: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进入好氧区由好氧菌进行处理;在好氧池中进行曝气,在好氧
菌的作用下,将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第二隔水板23的设置,使得污水可在厌氧区缓慢流
动,使得污水在厌氧区滞流一端时间,转轴24和搅拌扇叶的设置,使得好氧区的气体分布的
更加均匀,加强好氧处理的效果,活性炭纤维毡26的设置,活性炭纤维毡26上涂布有二氧化
钛,二氧化钛在紫外线灯27紫外光的照射作用下,可以消除一定量厌氧-好氧处理箱内的臭
味;雨水通过纳滤装置22可去除水中大部分有害离子;导流板12的设置,便于雨水更稳定的
进入蓄水池11内,遮雨板13的设置,避免第二底座2上的设备受雨水的影响而造成损坏;以
下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多赘述:一、驱动装置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滚轮转动,从而使
得底座便于移动,二、第一吸附装置3和第二吸附装置4均为可控制的吸附装置,可通过开关
人为操作,打开开关,第一吸附装置3和第二吸附装置4相互具有吸附力,关闭开关,相互吸
附作用消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