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8574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20133.4

申请日:

2003.12.08

公开号:

CN1539699A

公开日:

2004.10.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K25/08

主分类号:

B62K25/08

申请人:

株式会社昭和;

发明人:

寺田正吾

地址:

日本琦玉县

优先权:

2003.04.23 JP 119069/2003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剑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其中,在内管(12)的前端部内周设置活塞阀(20),在活塞阀(20)的内周和上述空心杆(16)的外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内周侧流路(33),而且在活塞阀(20)的外周和内管(12)内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外周侧流路(34),在内管(12)的前端部内周设置与活塞阀(20)的上下端面接触和分离的环状阀座(31、32),在上下的环状阀座(31、32)与空心杆(16)的外周之间设置使上述外周侧流路(34)与上述油室(21、22)相连通的流路,在上述活塞阀(20)的上下端面形成在径向上穿通的切口部(20A、20B)。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把车身侧的内管以滑动接 触自如状态嵌合到车轮侧的外管内,在外管内的底部竖立设置具有在 内管内周上滑动接触的隔壁部的空心杆,在空心杆的外周对在内管前 端部内周设置的活塞阀进退的油室进行划分,在空心杆的内周对把上 部作为空气室的存油室进行划分,在空心杆的下部设置使上述油室和 存油室连通的油孔,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管的前端部内周设置上述活塞阀,在该活塞阀的内周和 上述空心杆的外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内周侧流路,而且在活塞阀的外周 和上述内管内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外周侧流路,在上述内管的前端部内 周设置与上述活塞阀的上下端面接触和分离的环状阀座,在上下的阀 座与上述空心杆的外周之间设置使上述外周侧流路与上述油室相连 通的流路,在上述活塞阀的上下端面形成在径向上穿通的切口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空心杆具有的隔壁部的外周设置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压 缩行程时打开阀门,允许工作油从该隔壁部上部的存油室流入上述空 心杆外周的油室,而且,在拉伸行程时关闭阀门,防止工作油从该空 心杆外周的油室流向该隔壁部上部的存油室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油孔设置在空心杆下部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上下阀座对阀门外壳进行夹持,被压紧固定在内管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空心杆上设置了油孔,用于连通由上述活塞阀进退而划分 成的油室中的隔壁部侧的油室和上述存油室。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内管上所设置的上阀座与上述空心杆的隔壁部之间,设置 了回跳弹簧。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述单向阀由C字状的活塞环构成,该活塞环可上下移动地安装 在上述空心杆的隔壁部的外周上所设置的环形槽内。

说明书


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

    背景技术

    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如日本实开昭56-119789(专利文献1)所述,已公开的技术是:废除锥状的油孔控制杆(油锁件),接近空心轴1地基部,在其侧壁的轴向上并排设置多个孔径不同的小孔2,利用设置在内管下端上的活塞体来依次对这些小孔2进行堵塞,对活塞体下部的油室进行油锁紧,形成最压缩时的缓冲。

    在专利文献1的油锁装置中,当从最压缩行程向拉伸行程转移时,在活塞体到达最下位置的小孔2之前,活塞体下部的油锁油室内工作油供给不充分,油锁油室形成负压,当活塞体到达最下位置的小孔2把该小孔打开时,发生所谓拔瓶塞响声(像葡萄酒瓶塞子从瓶口中拔出时发生的“嘭”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能废除油锁件,而且防止在从最压缩状态向拉伸状态转移时产生拔瓶塞响声。

    本发明的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把车身侧的内管以滑动接触自如状态嵌合到车轮侧的外管内,在外管内的底部竖立设置具有在内管内周上滑动接触的隔壁部的空心杆,在空心杆的外周对在内管前端部内周设置的活塞阀进退的油室进行划分,在空心杆的内周对把上部作为空气室的存油室进行划分,在空心杆的下部设置使上述油室和存油室连通的油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管的前端部内周设置上述活塞阀,在该活塞阀的内周和上述空心杆的外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内周侧流路,而且在活塞阀的外周和上述内管内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外周侧流路,在上述内管的前端部内周设置与上述活塞阀的上下端面接触和分离的环状阀座,在上下的阀座与上述空心杆的外周之间设置使上述外周侧流路与上述油室相连通的流路,在上述活塞阀的上下端面形成在径向上穿通的切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前叉的总体剖面图。

    图2是表示前叉的下部结构的剖面图,(A)表示下部放大剖面图,(B)表示单向阀(check valve)周围的剖面图,(C)表示活塞阀周围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前叉的压缩行程的最终阶段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前叉的拉伸行程的开始阶段的剖面图。

    图5表示活塞阀,(A)是剖面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

    图6表示单向阀,(A)是剖面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两轮车等的前叉10,如图1~图4所示,把车身侧的内管12以滑动接触自如的状态嵌合到车轮侧的外管11内。在外管11的插入内管12的开口端上,设置了防尘密封圈13和油封14。

    在外管11的底部上插入螺栓15,利用该螺栓15来竖立设置空心杆16。对空心杆16的上端部扩大直径,形成在内管12内周上滑动接触的隔壁部1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壁部17的外周上所设置的环形槽17A内,设置由活塞环构成的下述单向阀40,使该单向阀40在内管12的内周上滑动接触。

    在空心杆16的隔壁部17的上端面和内管12的上端部上所设置的弹簧片18之间,安装了悬挂弹簧19。弹簧座18通过O形环18A安装到内管12的上端内径部内,由止动环18B进行支承。

    前叉10,在内管12的前端部内周设置活塞阀20,在空心杆16的外周划分活塞阀20进退的上下油室21、22,在空心杆16的内周划分上部作为空气室14的存油室23,在空心杆16的下部设置油孔25,油孔25使油室21、22和存油室23连通。存油室23延伸至内管12的内部,空气室24由内管12的上端部的弹簧座18密封。在空心轴16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穿通设置油孔25。

    在内管12的前端部内周上,阀门外壳30和上下的环状阀座31、32压紧固定在内管12上,在阀门外壳30的内部,内置了能在空心杆16上滑动接触而上下移动的活塞阀20。并且,活塞阀20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成不能移动。并且,在活塞阀20的内周和空心杆16的外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内周侧流路33,而且,在活塞阀20的外周和内管12的内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阀门外壳30的内周)之间,形成了环状的外周侧流路34。

    上下的阀座31、32设置在内管12的前端侧内周,活塞阀20的上下的端面相互接触或分离。上阀座31在与空心杆16的外周之间形成上流路31A,用于使内周侧流路33、外击侧流路34与上油室21相连通。下阀座32在和空心杆16的外周之间形成下流路32A,用于使内周侧流路33、外周侧流路34与下油室22相连通。

    活塞阀20如图5所示,在与上下的阀座31、32相接触或分离的上下的端面上,形成在径向贯通的上下切口部20A、20B。

    单向阀40由在空心杆16的隔壁部17的外周上设置的环形槽17A上能上下移动的C字状活塞环构成,在内管12的内周上滑动接触,而且,在与环形槽17A的槽底部之间形成环状流路41。单向阀40如图6所示,在隔壁部17的环形槽17A上,在与上油室21的下侧槽侧壁部相连接的下端面上,形成在径向贯通的切口部40A。单向阀40在(a)压缩行程时,向下移动(随着内管12与空心杆16进行相对的向下移动而向下移动),在该单向阀40的上端面和隔壁部17的环形槽17A的上侧槽侧壁部之间形成间隙来打开阀门,允许隔壁部17的上部的存油室23的工作油通过环状流路41、切口部40而流入空心杆16的外周的上油室21内,在(b)拉伸行程时,向上移动(由于上油室21的油的压力升高、以及内管12相对于空心杆16的向上移动,而向上移动),使该单向阀40的上端面与隔壁部17的环形槽17A的上侧槽侧壁部紧密结合来关闭阀门,阻止空心杆16外周的上油室21的工作油流入隔壁部17的上部存油室23内。

    前叉10在空心杆16上设置使上油室21和存油室23连通的油孔(小孔)26,在拉伸行程时,利用该油孔(小孔),基于从上油室21向存油室23流出的油的通路阻力,产生拉伸侧衰减力。

    而且,在前叉10中,在内管12上设置的上阀座31和空心杆16的隔壁部17之间,设置了最大拉伸时的回跳弹簧27。

    在前叉10上,利用悬挂弹簧19和空气室24的空气弹簧来对车轮所受到的冲击进行吸收和缓冲,伴随对该冲击的吸收而产生的悬挂弹簧19的伸缩振动,被油室21、22内产生的衰减力控制。

    也就是说,前叉10如下所述起到衰减作用。

    [压缩行程]

    若内管12进入到空心杆16的外周的油室21、22内,则容积缩小的活塞阀20的下部的下油室22的压力增高。活塞阀20向上方移动,与上阀座31相接,活塞阀20的下部的下油室22的工作油通过活塞阀20的内周侧流路33流入上油室21内,此外,通过由活塞阀20的外周侧流路34、活塞阀20的上端面的切口部20A与上阀座31之间形成的流路,流入上油室21,产生压缩侧衰减力。

    而且,因为活塞阀20的上部的上油室21的容积扩大、压力降低,所以,空心杆16的隔壁部17上设置的单向阀40打开,隔壁部17的上部的存油室23的工作油通过单向阀40的环状流路41、切口部40A流入上油室21内。

    并且,数量相当于进入内管12的油室21、22内的体积的工作油,从下油室22通过在空心杆16的下部形成的多个油孔25,流入空心杆16的内周的存油室23。在多个油孔25处产生压缩侧衰减力。

    若活塞阀20依次堵塞空心杆16的下部的多个油孔25,进入压缩行程的最终阶段,则如图3所示,活塞阀20的下部的下油室22(油锁油室22A)的工作油,仅仅通过由活塞阀20的内周侧流路33和外周侧流路34、在活塞阀20的上端面的切口部20A与阀座31之间形成的流路,流入上油室21。其结果,从油锁油室22A通向上油室21的工作油的流路面积减小而变成油锁状态,压缩侧衰减力增大,对外管11和内管12的底冲进行缓冲。

    [拉伸行程]

    若从外管11和内管12的底冲状态转移到拉伸行程,则如图4所示,活塞阀20向下方移动,与下阀座32相接。活塞阀20的上部的上油室21的工作油,通过由活塞阀20的内周侧流路33和外周侧流路34、活塞阀20的下端面的切口部20B与下阀座32之间所形成的流路,流入活塞阀20的下部的油锁油室22A,顺利地解除油锁油室22A的负压,防止拉伸行程转移时的拔瓶塞声。

    再者,若活塞阀20上升,则活塞阀20上部的上油室21的工作油,通过活塞阀20的内周侧流路33和外周侧流路34、活塞阀20的下端面的切口部20B与下阀座32之间所形成的流路,向活塞阀20的下部的下油室22置换流动,此外,通过在空心杆16上部穿通设置的油孔(小孔)26,流到空心杆16内周的存油室23。在活塞阀20的内周侧流路33、外周侧流路34和油孔(小孔)26,产生拉伸侧衰减力。而且,也可以没有油孔(小孔)。

    若采用本实施方式,则产生以下作用效果。

    ①在前叉10,在最压缩时的缓冲用的油锁装置中,能废除油锁件,而且,在从最压缩状态向拉伸行程转移时,由于活塞阀20的内周侧流路33、外周侧流路34、切口部20B的存在,所以能顺利地消除油锁油室22A的负压,防止拔瓶塞声。

    ②在前叉10的最压缩阶段的油锁状态下,油锁油室22A的工作油,通过由活塞阀20的内周侧流路33、34、活塞阀20的上端面的切口部20A构成的流路,流入活塞阀20的上部的上油室21内。

    所以,活塞阀20上端面的切口部20A形成的流路,必须设定成用于进行油锁所需的足够小的剖面积,但若减小切口部20A,则在通常的压缩行程时,当活塞阀20的下部的下油室22的工作油向上部的上油室21置换流动时,切口部20A起到喷咀(orifice)作用,上油室21容易产生负压。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空心杆16的隔壁部17上设置压缩行程时打开的单向阀40,能防止压缩行程时活塞阀20上部的上油室21产生负压。然而,不一定要设置单向阀40,也可以设置活塞环来代替单向阀40,在这种情况下,隔壁部17上部的存油室23和下部的油室21,在压缩行程和拉伸行程中的任一行程时也变成非连通的。

    而且,在活塞阀20中,活塞阀20形成的内周侧流路33的流路面积,小于各切口部20A、20B形成的流路面积。

    以上根据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并非仅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若采用本发明,则在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中,能废除油销件,而且能防止从最压缩状态向拉伸行程转移时发生拔瓶塞声。

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车等的前叉的油锁装置,其中,在内管(12)的前端部内周设置活塞阀(20),在活塞阀(20)的内周和上述空心杆(16)的外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内周侧流路(33),而且在活塞阀(20)的外周和内管(12)内周之间形成环状的外周侧流路(34),在内管(12)的前端部内周设置与活塞阀(20)的上下端面接触和分离的环状阀座(31、32),在上下的环状阀座(31、32)与空心杆(16)的外周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